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四十五) 人类生存的地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四十五) 人类生存的地球(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时训练(四十五) 人类生存的地球
基础过关               
1.(2023舟山)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板块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
A.地震的发生 B.火山的喷发 C.洪水的暴发 D.海陆的变迁
2.(2024衢州一模)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县发生7.3级地震(如图K45-1)。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图K45-1
A.台湾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要马上乘坐电梯逃生
D.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3.(2024宁波余姚一模)2022年1月14日至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连续两天剧烈喷发,首都努库阿洛法出现1.2米高的海啸。卫星图像显示,喷发的大片火山灰以及气体像蘑菇云一样,从蓝色的太平洋海域升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火山喷发时从火山口喷出的水汽烟雾、岩浆、火山灰,对居民没有任何危害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故地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火山喷发会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而海底火山喷发可能会形成岛屿
4.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高,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根据下表中土壤分类相关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导致玉米“霉根”的土壤是(  )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可以
5.(2022金华)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与泥石流是两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地震一般是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
B.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C.泥石流发生时,可以选择在泥石流中横渡逃生
D.地震发生时,若在底楼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避险
6.(2022绍兴)地球板块之间在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K45-2
A.图K45-2实验模拟板块碰撞形成海洋
B.图K45-2实验模拟板块张裂形成山脉
C.地震、火山的发生与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关系密切
D.在流水和风的作用下,板块之间发生了碰撞和张裂
7.(2024宁波模拟)小科在老师的帮助下,收集数据并制作了宁波市2022年平均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如图K45-3)。下列对图中信息及其相关的分析,正确的是 (  )
图K45-3
A.宁波2022年前6个月和后6个月的平均气温基本相等
B.宁波2022年月降水量最高不超过200 mm
C.宁波2022年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互不相关
D.根据图中信息可准确推测2023年发生洪涝灾害的日期
8.(2024杭州富阳一模)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②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大洋中部的地幔物质从地壳缝隙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古老的岩石向两边推开。“海底扩张说”是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
(2)下列事实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D.浩瀚的大西洋面积还在不断增大
走进重高
9.为了形象地观察和验证水循环的过程,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过程,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器材:平底盆、透明的塑料纸、装有沙子的小瓶、小石头、水、橡皮筋。
实验步骤:①在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到水盖满盆底。将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②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上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③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中滴,最后小瓶内的沙由干变湿。
实验结论:水循环现象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
(1)如图K45-4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的各个环节中,上述实验未能演示出来的有   。(填代号)
图K45-4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填代号)
(3)结合实验分析,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
(4)结合实验,归纳说明水循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
10.读图K45-5,完成下列问题。
图K45-5
(1)地球表层主要由    大板块组成,其中A是    板块,B是    板块。
(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总是位于板块边缘。请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震的发生、火山的喷发、海陆的变迁都与板块运动有关;洪水的暴发与板块运动无关。
2.B 3.D 4.B
5.C [解析]地震一般是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泥石流发生时,不能在泥石流中横渡,要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地震发生时,若在底楼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避险。
6.C [解析]板块张裂可能形成海洋;板块碰撞挤压可能形成山脉;地震、火山的发生与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关系密切;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和张裂与流水和风的作用无关。
7.B [解析]读图可知,宁波2022年前6个月和后6个月的平均气温不相等,故A错误;宁波2022年月降水量最高不超过200 mm,故B正确;宁波2022年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有关,高温时多雨,故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准确推测2023年发生洪涝灾害的日期,故D错误。
8.(1)支持 (2)B
9.(1)F、G 
(2)F 
(3)太阳辐射
(4)通过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10.(1)六 太平洋 印度洋
(2)印度洋 亚欧(两空可互换)
(3)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