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利辛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温馨提示: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Fe-56 Cu-64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我国电力资源非常充足,每年提供大量电力给东南亚等国家。下列发电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火力发电 B. 水力发电C. 风力发电 D. 太阳能发电2. 2024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 工地附近洒水除尘 B. 垃圾工厂露天焚烧C. 废气检测达标排放 D. 出门乘坐公共交通3. 化学实验中多次使用试管,下列实验操作中试管使用过程中正确是A. 倾倒液体 B. 给液体加热C. 取固体颗粒物 D. 检查装置气密性4.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如图所示是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碘是非金属元素 B. I-的核外电子数为53C. 碘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g D. 化学符号“2I”表示2个碘元素5. 每个中学生要有足够的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酒精灯打翻致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 检查家庭燃气是否遗漏,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 室内发生火灾,不能急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D. 火场逃生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6.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其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关于葡萄糖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B. 葡萄糖含有24个原子C. 葡萄糖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D. 葡萄糖在人体中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水7. 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现象 解释A 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B 液化气压缩装入钢瓶中 分子体积变小C 用水银(Hg)温度计测体温 分子间存在间隔D 雷电下氧气转化为臭氧 分子种类不变A. A B. B C. C D. D8. 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海水蒸馏后可以形成软水B. 蒸馏操作时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C.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D. 净化水时用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9. 如图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后分子数目变少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C.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1:1 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10.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混合物 方法A 氮气中混有少量氧气 足量铜粉,充分加热B 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 点燃气体C 氧化铜粉末中混有少量碳粉 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D 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 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A. A B. B C. C D. D11.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燃烧生成水,所以水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 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所以得电子形成Na-C. 铁生锈质量增加,因为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12. 老师在课上演示了1个趣味实验:“火焰分割”。先将加热至红热的铁丝网a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图甲所示;再将常温的铁丝网b平伸到火焰下部,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铁块能拉成铁丝是利用了铁的物理性质B. 铁与氧气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铁表面变黑C. 铁丝网b吸收热量可降低酒精灯火焰周围温度D. 酒精的着火点降低致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 我国在火箭技术上飞速进步,离不开化学研究。2024年6月26日,我国第七批“太空三人组”搭乘神舟十八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抵达中国“天宫”号空间站。肼(N2H4)燃烧时放出热量高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是常用的高能火箭燃料,点燃时与助燃物质液态四氧化二氮(N2O4)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肼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液氧接触能自燃,短时间受热时易发生分解。火箭发射也可以用液氢做燃料,液氧做助燃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太阳风和宇宙射线辐射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其主要成分是电离氢和电离氦。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2)写出液氢做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肼的化学性质是由______(填微粒名称)保持的,肼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14. 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常见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图中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2)实验室用A装置装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若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优点是______。(4)若通过排水法来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则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______(填小写字母序号)接d;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①若读数时俯视量筒读数,测量结果偏大②若未冷却就读数,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大③要先用产生的氧气排出管内空气,再连接装置D15. 在一定条件下CO2转化为甲醇(CH3OH)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查阅资料:CH3OH易溶于水,熔点-97.8℃,沸点64.7℃。回答下列问题:(1)标出Fe中铁的化合价______,CO2的微观意义______。(2)“制氢”: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铁的氧化物X和H2。已知:物质X中m(Fe):m(O)=168:64,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3)“制醇”:CO2与H2得到CH3OH和水,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4)“分离”:加热CH3OH和H2O混合物,先转化为气态的物质是______。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室里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1)检查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试管竖直向上加热目的是_____,过一会儿可以看到试管中_____,且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2)写出试管B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待反应结束,用止水夹将乳胶管夹住,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4)通常情况下,木炭的质量要稍过量,原因是______。小明发现通入澄清石灰水里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反应时还有其他气体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师首先赞扬小明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建议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探究。【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浓硫酸有吸水作用)。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打开K,再通一段时间氮气。(5)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若______(实验现象),则产物既有一氧化碳又有二氧化碳。(6)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取一定量炭粉mg和8g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若产物既有一氧化碳又有二氧化碳且最后玻璃管内只有铜剩余,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7)下列说法正确是______。①实验前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空气②实验后通入氮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内残留的生成物气体全部赶出③装置B中增重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木炭质量17. 称取1g鸡蛋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放入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的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请计算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2)实验前将鸡蛋壳充分粉碎的目的是______。利辛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题答案】【答案】(1) (2)2H2+O22H2O(3) ①. 肼分子 ②. 肼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液氧接触能自燃,短时间受热时易发生分解【14题答案】【答案】(1)锥形瓶 (2)(3)可控制CO2产生速率(4) ①. cb ②. ②【15题答案】【答案】(1) ①. ②. 1个二氧化碳分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2)Fe3O4 (3)(4)CH3OH【16题答案】【答案】(1) ①. 集中加热提高反应时的温度 ②. 黑色粉末变红(2)CO2+Ca(OH)2=CaCO3↓+H2O(3)生成的铜可能被再次氧化(4)少量木炭可能被试管中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或少量木炭可能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5)B中石灰水变浑浊且D处出现蓝色火焰(6)0.6<m<1.2(7)①②【17题答案】【答案】(1)设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x=0.75g;答: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0.75g。(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