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毕业班期末考试化学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本人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i28 Fe5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以下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其从事的研究方向属于化学领域的是A. 黄旭华:战略核潜艇 B. 袁隆平:杂交水稻育种C. 顾诵芬:飞机气动布局 D.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2. 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下图所示实验后仪器放置的状态中,正确的是A. B. C. D.3. 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的相关解释错误的是选项 劳动项目 相关解释A 将米饭发酵制成米酒 发酵过程发生缓慢氧化B 用碳素墨汁书写春联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C 将衣服晾晒在阳光下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 用干冰营造云雾舞台效果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A. A B. B C. C D. D4. 2024年11月9日是第33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发现家用电器短路着火,直接用水浇灭B 逃离火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身前行C. 炒菜时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D. 发现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5.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A. 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离子B. 分类观: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都属于氧化物C. 结构观: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软,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 能量观:化学反应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发生化学变化6. 氮化硅()被称为陶瓷材料中的“全能冠军”。下列有关氮化硅的说法正确的是A. 硅的化合价为+4,则氮的化合价为-4B. 由3个硅原子和4个氮原子构成C. 相对分子质量为42D. 硅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27. 下图是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验的一体化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制取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B. 低蜡烛比高蜡烛的火焰先熄灭C. 下方湿润的石蕊试纸先变红D.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为分解反应8. 是合成氨催化剂的主要成分。催化过程中部分会在高温条件下与氢气反应而使催化剂“失效”,可用氧气在一定温度下使失效后的催化剂“再生”,如图1。通入氧气加热,将64.8gFeO进行再生,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2。已知:℃ ℃时,FeO转化为;℃ ℃时,转化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再生过程中固体含氧量降低B. a点对应的物质为FeO和C.D. 再生的最佳温度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题,共76分。9. 研究小组开展“空气质量检测”实践活动。活动一 查阅“空气质量”报告手机显示某时刻的“空气质量”如图1。(1)报告中部分化学符号不规范,其中“”应书写为______,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__。(2)写出生活中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一个)。活动二 设计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为准确测定空气中水(湿度)、二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指标,甲同学设计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流程如图2。(3)“极细滤网”用于测定______的质量。(4)测定二氧化碳的含量时,用含有氧化钙的混合物作吸收剂。乙同学提出图2流程中可将二氧化碳的测定置于水的测定之前。你认为乙同学的设计,会导致二氧化碳的测定结果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活动三 使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使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测定某校园A、B、C、D四个位置(如图3)的空气质量。测得位置A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指标较高。(5)导致位置A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指标较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一条),降低该指标的措施是______(写一条)。10. 研究小组开展“水的净化”项目式学习活动。活动一 参观中水处理厂中水是国际公认的“第二水源”,是指将污水处理达标后,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水。中水处理要满足卫生、感观等要求。该厂的中水处理流程如图1。(1)一级处理时,“调节池”需不断搅拌。实验室常用于搅拌的玻璃仪器是______。(2)二级处理时,“砂滤”的作用是除去污水中的______。(3)三级处理时,常用臭氧(O )杀菌消毒。写出由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臭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活动二 制作简易净水器制作简易净水器一般经历以下过程:(4)选择材料。学习小组用饮用水瓶做容器,用PP棉、小鹅卵石、活性炭、细沙做滤芯材料,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5)设计装置。根据净水器的工作原理和构成,设计净水器如图2。①确定滤芯材料顺序为了获得较优的净水效果,自进水口起,滤芯材料的填充顺序: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小鹅卵石”“活性炭”“细沙”)。②确定进出水口位置进水口设置在净水器下方比设置在上方效果更好,理由是______(写一个)。(6)优化升级。学习小组还可以从______(写一种)角度来进一步提高净水效果。11. 研究小组开展“制作模型并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与变化”主题实践活动。(1)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1。①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氧的原子序数为______。②用化学用语表示:氢离子______;2个氧原子______。(2)用橡皮泥或黏土等材料拼装分子模型并展示学习成果。①“”“”表示不同的原子,用模型______和______(填选项标号)所表示的物质组成可以说明“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会构成不同的物质”。②用图2模型演示水形成的微观过程,在方框内画出模型,将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______。(3)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从微观粒子构成的角度,指出图3原子结构模型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______。12. 研究小组开展“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主题学习活动。(1)古代:青铜雁鱼造型及其工作原理如图1。灯罩可自由开合,雁腹中盛放少量清水。①灯油燃料含碳量高,燃烧产生烟气,雁腹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②通过开、合灯罩可调节灯的亮暗,从燃烧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_______。(2)近代:大规模使用煤。将煤制成蜂窝煤的目的是_______。(3)现代: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使天然气取代煤气成为主要的家用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未来:未来能源具备多元化、绿色化、可再生等特点。①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要推广氢能源,需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写一点)。②氨能被称为“氢能2.0”,“未来工业氨循环”示意图如图2。写出图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13. 研究小组开展“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主题学习活动。活动一 探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与地球表面温度的关系(1)图1是地球表面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图中可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证据的是______。(2)要推断“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还需维持大气层内其他影响温室效应的因素不变,写出其中一种因素:______。(3)测定不同区域的空气温度如图2,请解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活动二 认识碳中和,践行低碳行动(4)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路径主要有绿碳(陆地碳汇)和蓝碳(海洋碳汇)。①绿碳是指陆地植树造林增加的碳汇。在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物质X和氧气。仅由以上事实可推测X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②蓝碳是指海洋、海岸带、河口、湿地内生物固碳和储碳增加的碳汇。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会导致海水酸化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校园中践行“低碳生活”做法:______(写一例)。14. 氢能产业科技含量高,在形成新质生产力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研究小组开展有关制氢气的主题学习活动。活动一 实验室制氢(1)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供选择的装置如图1。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仪器a的名称:______。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______(选填标号,下同),应选择的收集装置:______。(2)用图2装置电解水制氢气。序号 电压/V 耗时/min 产生氢气体积/mL1 3 24 42 6 10 43 9 3.5 44 12 1 45 18 30 46 21 20 4①结合表1,理论上正极针筒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______mL,可用______检验该气体。②由“表1”推测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③针对本实验可进一步探究的问题:______(写一个)。活动二 工业制氢(3)天然气蒸气重整技术是工业制氢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3。①已知在高温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过程Ⅱ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过程Ⅲ中“PSA提纯”也被称为变压吸附,利用吸附剂(分子筛等)的多孔性结构提纯气体,该过程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4)图4是主要制氢技术的碳排放及制氢成本关系图,结合此图分析,天然气制氢的优点是______。15. 研究小组开展“自制简易鱼泵”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活动一 探究制氧原理已知植物汁液可作过氧化氢制氧的催化剂。为比较菠菜、花生汁液对过氧化氢制氧速率的影响,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在相同条件下,把过氧化氢溶液与不同汁液混合,比较产氧10mL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表1。表1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汁液体积(mL) 10mL产氧量所需的时间(s)Ⅰ X 水1.0 ——Ⅱ 2.0 菠菜汁液1.0 55Ⅲ 2.0 花生汁液1.0 25(1)写出检查图1装置气密性的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_。(2)实验Ⅰ中X的值为______。(3)分析表1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______。(4)欲探究温度对花生汁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氧速率的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活动二 自制简易鱼泵研究小组自制两款简易鱼泵为鱼缸供氧,装置如图2、图3。(5)基于家用鱼缸供氧需求,对比二氧化锰,采用植物汁液作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的优点是______;比较图2和图3,图3装置的优点是______。(6)选用图3鱼泵,用过氧化氢溶液与植物汁液为鱼缸供氧,植物汁液应放置于______(选填“塑料瓶1”或“塑料瓶2”)。(7)已知过氧化氢溶液不稳定,研究小组探究其他制氧原理。在相同条件下,将240g过碳酸钠分别与不同量水混合,测定结果如图4。原理:;。结合图4,若用过碳酸钠作供氧剂为鱼缸持续供氧,请提出使用建议:______。活动三 计算供氧剂质量(8)研究小组欲为鱼缸供氧气500mL,则至少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该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g·L-1)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毕业班期末考试化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题,共76分。【9题答案】【答案】(1) ①. ②. 二氧化氮(2)(或其他合理答案)(3)可吸入颗粒物 (4)偏大(5) ①. 靠近主干道,汽车多尾气排放量高扬尘多 ②. 绿色出行,少开车(或洒水降尘等其他合理答案)【10题答案】【答案】(1)玻璃棒 (2)难溶性物质(3)(4)吸附水中的色素及异味(5) ①. 小鹅卵石 ②. 细沙 ③. 活性炭 ④. 可以使一部分不溶性固体杂质沉降,防止堵塞导致净水速度减慢(6)改进过滤材料、适量增加过滤材料的厚度【11题答案】【答案】(1) ①. 1 ②. 8 ③. ④. 2O(2) ①. B ②. C ③.(3)质子没画在原子核的内部【12题答案】【答案】(1) ①. 吸收烟气 ②. 通过开、合灯罩调节空气的进气量,控制燃烧剧烈程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3)(4) ①. 氢能的储存、氢能的运输安全 ②.【13题答案】【答案】(1)气温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有上升的趋势(气温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正相关等合理答案)(2)甲烷等其他温室气体含量等(或空气中的水蒸气等其他合理答案)(3)城市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或郊区、乡村人少绿化多等合理答案)(4) ①. C、H ②.(5)节约用电(或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等合理答案)【14题答案】【答案】(1) ①. ②. 试管 ③. B ④. D##E(2) ①. 2 ②. 带火星的木条 ③. 探究电源电压对电解水制氢气速率的影响 ④. 探究氢氧化钠浓度对电解水制氢气速率的影响(或探究电极材料对电解水制氢气速率的影响等合理答案)(3) ①. ②. 物理变化(4)二氧化碳排放量少,制氢成本也较低【15题答案】【答案】(1)用手推(拉)动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能恢复原位置,说明气密性良好(2)2.0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花生汁液对过氧化氢制氧的催化效果更好(4)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将过氧化氢溶液与花生汁液混合,比较生成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5) ①. 材料易得,使用后易处理 ②. 可以控制液体滴速,从而控制反应速率(6)塑料瓶2 (7)往过碳酸钠中一次性加入2~3倍质量的水(8)解:设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m氧气的质量Lg·L-1gg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约为1.5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