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按要求填在答卷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同时将准考证号对应信息点涂黑。3.答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第一大题中对应小题所选的选项涂黑;若要修改,必须用橡皮擦先擦去要修改的选项,再把重选的选项涂黑。4.答非选择题时,可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各题要求写在答卷上,不能用铅笔和红色字迹的笔;若要修改,把要修改的答案划上横线,在旁边有空位的地方写上修改后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5.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Ti48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活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玻璃刀载玻璃 B. 用铅笔写字 C. 点燃气灶做饭 D. 把湿衣服晒干2. 实践活动小组同学讨论设计“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来监测校园的空气质量。你认为不需要购买的检测传感器是A. B. C. D.3. 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种花C. 露天焚烧生活垃圾 D. 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4.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有关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A. 铝单质 B. 铝元素 C. 铝原子 D. 铝分子5. “非半弗斫,则不动,说在端”意思是说物质分到了没有一半时候,就不能再分了,此时的物质就是“端”(即原子)。提出“端”说的哲学家是A. 徐寿 B. 墨子 C. 亚里士多德 D. 德谟克利特6.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 天然气 B. 潮汐能 C. 风能 D. 氢能项目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简易工具和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灭火器”。使用时,将瓶子倒转,浓盐酸和浓溶液混合,二氧化碳和泡沫从小孔中喷出灭火。完成下面小题。7. 遵守实验室规则是安全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保证。下列行为正确的是A. 将鼻孔凑到试管口闻浓盐酸的气味 B. 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C. 将掉落在桌面的碳酸钠粉末放回原瓶 D. 将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回宿舍8. 下列图标与本实验无关的是A. B. C. D.9. 下列与该简易灭火器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使用浓的反应物是为使反应更剧烈 B. 可用于扑灭电器起火C. 小木条是方便盐酸迅速倒出参加反应 D. 该简易灭火器可重复使用10. 钇是第一种被发现的稀土金属元素。可用作某些射线的滤波器、超导体和超合金及特种玻璃。如图是钇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符号为Y B. 钇原子核的中子数为39C. 是非金属元素 D. 钇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关于三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B. 含有20个原子C. 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D.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12.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的是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A 给铁制车棚刷油漆 防止铁制品生锈B 用干电池的炭棒作电解水的电极 石墨化学性质稳定且有良好导电性C 明矾处理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能使水中的悬浮杂质较快沉降D 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恢复原状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A. A B. B C. C D. D13.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此反应被许多生物研究所广泛应用于合成淀粉等技术中,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反应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 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不变 B. 反应生成的物质中有C. 反应前后的分子数目不变 D. 反应物的分子数比为14. 金属铬银白色、耐腐蚀,常镀在铁制或铜制水龙头上。为探究铬(Cr)、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小明开展如图所示的探究,发现:A中铬丝表面无变化,B中铬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B. C. D.15.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 B.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C.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D.探究能否与水反应A. A B. B C. C D. D二、非选择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第18—21题各10分,共55分)16. 轻粉早在宋代就作为一种中药,具有杀虫,攻毒,利水,通便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升炼轻粉方法:“用水银一两,白(明)矾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柱香,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1)轻粉的物理性质之一为___________;水银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2)“同研不见星”的目的是___________;“炭火加热”时,轻粉___________(填“升华”或“凝华”)于小乌盆上。(3)轻粉曝光时颜色渐渐变深,会生成氯化汞和汞而具剧毒,因此,保存时要注意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科普阅读】17. 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形状像一个足球,因此也被称为富勒烯或足球烯。在惰性气体(如氦气或氩气)气氛下,通过石墨电极之间的电弧放电,使石墨蒸发、冷却后形成。在常温下为黑色或深棕色的固体,密度为,熔点高于,可溶于苯和甲苯等溶剂。分子具有空心球体结构,由12个正五边形和20个正六边形封闭而成。由于具有这种独特的分子结构,在气体储存、新型催化剂和超导材料的研制,以及光学和医学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例如,研究表明,与K等金属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超导体。请回答:(1)每个分子由___________个碳原子构成,每个碳原子与___________碳原子相连;的化学性质的是由___________保持的。(2)下列叙述中,属于和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可溶于苯和甲苯 b.密度为 c.熔点高于 d.可与K等金属反应(3)通过石墨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时惰性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18.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与及性质检验Ⅰ.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___,还应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____。Ⅱ.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Ⅲ.氧气性质检验操作 现象 结论① 集气瓶内壁有___________ ①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和 ②氧气有氧化性② 取出蜡烛后,注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___________(2)探究水的组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简易工具和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如图的“水电解器”探究水的组成。①9V电池提供的是____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水中加入少量或的目的是___________。②通电结束,取出试管后,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a试管小木条燃烧更旺 B.b试管小木条燃烧更旺C.a试管发出尖锐爆鸣声 D.b试管发出轻微爆鸣声③本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19. 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探究一】(1)燃烧条件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① 木块迅速燃烧;煤块一段时间后才燃烧。 木块的着火点比煤块___________;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__________。② 铜片表面___________,不能燃烧; 与①比较可知,燃烧还需要有___________。③ 截取两个火柴头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其中一个盖上细砂,加热铜片的中间部位。 火柴头燃烧;盖细砂的火柴头没有燃烧; 燃烧还必须有:___________参加【探究二】灭火原理(2)小丽采用下列的方法熄灭燃着的蜡烛,其中灭火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属于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是___________。(3)在煤矿的坑道内常常含有甲烷,为了防止意外事故一定做好通风和严禁烟火等措施。甲烷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通风”的作用是___________。20. 在牙膏中可加入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工业上可用下图所示的方法生产轻质碳酸钙。已知:SiO2不与盐酸反应,难溶于水。(1)为了使反应更充分,将加入设备Ⅰ的石灰石进行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设备Ⅰ中还采用了___________操作以提高反应速度。(2)设备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设备Ⅱ中除去SiO2的操作是___________,该操作在实验室中进行时需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4)将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设备Ⅳ中得到的副产品可作化学肥料,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6)该生产过程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其中产生的___________有效得到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21. 在“第15届中国国际航展”上体现我国军工尖端技术的第五代战机“歼-35A”中使用了大量钛合金。冶炼钛的矿石金红石主要成分为,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1)生产时进入“氯化炉”的金红石、焦碳要磨细过筛,氯气从下往上吹,其目的都是为了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四氯化钛中钛元素和氯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还原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A【7~9题答案】【答案】7. B 8. D 9. B【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第18—21题各10分,共55分)【16题答案】【答案】(1) ①. 白色粉末或白色固体 ②. 金属(2) ①. 使反应物充分混合(或接触、反应) ②. 升华(3) ①. 避光 ②.【科普阅读】【17题答案】【答案】(1) ①. 60 ②. 三##3 ③. C60分子(碳60分子、足球烯分子)(2)abc (3) ①. ②. 作保护气,防止C60被氧化【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18题答案】【答案】(1) ①. ADE ②. 酒精灯 ③. ④. 水雾 ⑤.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①. 直流 ②. 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 AD ④. 氢元素和氧元素【19题答案】【答案】(1) ①. 低 ②. 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 变黑色 ④. 可燃物 ⑤. 氧气##O2(2) ①. BD##DB ②. A(3) ①. ②. 清除可燃物【20题答案】【答案】(1) ①. 粉碎(研磨) ②. 搅拌(2)CaCO3+2HCl=CaCl2+H2O+CO2↑(3) ①. 过滤 ②. 引流,防止液体溅出(4)CaCl2+H2O+2NH3+CO2=CaCO3↓+2NH4Cl(5)-3 (6)CO2##二氧化碳【21题答案】【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 ①. ## ②. ③. 置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