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9.2 法律保障生活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素养:社会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蕴含每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法治观念: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健全人格:明确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导入新课反映了社会生活中部分人缺乏对法律的认可与服从,缺少法律信仰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1.法律如何保障生活?(法律的重要性/作用)2.法律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3.法律是如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4.法律是如何促进社会发展的?自主学习自学指导: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70-81内容,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以案说法“河北邯郸3名初中生霸凌同学并将其杀害掩埋”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杀害并被掩埋。3月11日,涉案的张某某、李某、马某某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全部抓获。4月8日,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发布案情通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依法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12月30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一案,对被告人张某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李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被告人马某某依法不予刑事处罚。思考:“邯郸中学生霸凌事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启示?任何罪行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人们随心所欲,矛盾和纠纷不能很好地解决,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生活需要法律来保障。探究与分享医院取药窗口,有退役军人优先标志交警查酒驾银行柜员识别出电信诈骗后,阻止客户向诈骗账户汇款人民法院对诉讼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警察解救被拐卖儿童思考:(1)以上图片反映的情境与哪些法律相关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法律具有怎样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法律链接退役军人优先在公共服务和就业等方面,退役军人享有优先权,这是国家对其贡献的肯定和保障。退役军人优先权益法律法规支持优先服务领域社会责任与尊重《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退役军人的优先权益和待遇。涉及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确保退役军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和保障。全社会应当尊重退役军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和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交警酒精检测维护道路交通安全,防止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规定了交警有权进行酒精检测。采用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或血液检测等方法,对驾驶员体内酒精含量进行检测。对于酒后驾车者,将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包括罚款、吊销驾驶证、拘留等酒精检测目的法律法规依据检测方法与标准处罚措施与后果银行防诈骗01020304诈骗手段与特点银行诈骗手段多样,如假冒银行工作人员、伪造银行网站等,欺骗客户获取财产。法律法规保障《刑法》等法律规定了对金融诈骗的打击力度和处罚措施。银行防范措施加强客户身份验证、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加强员工培训等,确保客户资金安全。客户自我保护客户应保持警惕,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和账户密码,及时报警处理可疑情况。邻里纠纷调解意义促进邻里和谐,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法律法规依据《人民调解法》等法律规定了人民法院对邻里纠纷的调解职责和程序。调解原则与方法遵循自愿、平等、合法原则,通过说服、疏导等方式,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调解效力与确认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如一方不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邻里纠纷调解义务教育强制履行预付卡消费维权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借钱不还校园欺凌高空抛物思考:上述图片体现法律有何作用?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法律的作用2.法律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1).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思考: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什么表现 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障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各个行业颁布的法律涵盖了众多领域。·劳动法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该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此外,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也依照此法执行。·商业法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职工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制定的。该法明确了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此外,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的还有民法典中关于合同、侵权责任等规定,这些规定为商业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电力法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是为了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 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而制定的。该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活动。电力事业应当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超前发展。电力事业投资实行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材料二中的这些法律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体现了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什么表现 法律制定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法律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案例分享低龄恶性犯罪追责邯郸市一起初中生被害案中,两名13岁被告人因故意杀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十二年,同时法院对另一名涉案未成年人作出矫治教育决定。该案通过法律手段打破“低龄不担刑责”的误区,强化法律对未成年人极端犯罪的震慑力,维护社会安全底线 。汽车销售欺诈追责消费者张莉购车后发现车辆存在维修记录未告知,法院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认定销售方构成欺诈,判决“退一赔三”。此案确立汽车消费领域“重大维修未披露即欺诈”的裁判标准,维护市场诚信交易秩序 打击“挂床住院”骗赔交通事故受害人陈某虚构434天住院治疗,法院查明后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判决其自行承担虚假住院费用。该案有效遏制司法资源滥用,维护保险理赔和医疗秩序的公信力 案例分享这些案例从刑事惩治、经济规范、司法优化、道德引导等多维度,体现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既通过刚性约束打击破坏性行为 ,又借助柔性治理激活社会正向能量 ,最终实现法律规则与社会共识的深度互嵌 。材料三:2024年前三季度,人民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严格公正司法,持续加强和优化审判管理,不断推动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努力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诉前调解案件办理情况: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党委领导下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诉前调解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功能凸显。诉至法院的民事、行政纠纷2421.6万件,同比增长10.9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54个百分点,其中经诉前分流调解成功案件1020.4万件,95.84%的诉前调解案件得到自动履行,较去年同期上升1.07 个百分点。刑事案件审判情况:人民法院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受理刑事一审案件91万件,同比增长0.9%。判处生效被告人117.9万人,同比增长2.2%。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 8.4万人,同比下降9.74%,重刑率为 7.1%,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罪犯103万人,同比增长 3.49%,占比 87.41%,同比上升 1.09 个百分点。民商事案件审判情况:人民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用心办好人民群众关切的“民生案”,积极服务、融入相关领域治理工作,助力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受理民商事一审案件1379万件,同比增长3.19%。行政案件审判情况:人民法院树立和践行“监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监督”理念,助推更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受理行政一审案件22.2万件,同比下降6.66%;受理非诉行政行为申请执行审查案件13.1万件,同比下降0.04%。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是为了什么 材料三的内容体现了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什么表现 体现了法律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三个表现:①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②法律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③法律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例案析分案例一:范某俊在微信群内发布含有威胁性内容的语音信息,其言论涉及暴力和恐怖主义,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恶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其实施了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案例二:2024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将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案例三:房屋漏水需要排查,楼上的业主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声称“我的房子我说了算”。对此,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亮明司法态度:限期配合入户排查。法官庭后表示,所有权的行使不能“恣意”。结合下列案例分析说明法律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2)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材料四:某小区四楼的业主陈某听到楼下刘某家装修声音异常,便下楼沟通。陈某发现刘某屋内的承重墙已被拆掉,便向物业公司和其他业主告知了这一情况。之后,陈某发现家里的地板开始抖动,还出现了下沉,墙壁也出现了很多裂痕。200多户居民被迫紧急疏散撤离。业主委员会要求刘某恢复原状,但刘某表示,他砸的是自家的墙,与他人无关。无奈之下,业主委员会向有关部门举报了刘某。该部门根据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依法责令刘某停止违法行为,对刘某进行立案调查,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对被拆改的墙体进行安全支护,制订墙体恢复方案,并追究刘某的法律责任。结合相关法律知识,评价案例中刘某的行为。结合上述案例,说说法律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①刘某作为房屋当时的实际使用管理人,对房屋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依据《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二条,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刘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②刘某私自拆除承重墙的行为让楼房变危楼,危害公共安全,涉嫌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此刘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结合上述案例,说说法律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二条,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刘某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热点聚焦2025年“3·15”晚会聚焦“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主题,关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字经济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一、母婴用品安全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被曝收购知名品牌不合格的卫生巾、纸尿裤残次品,筛选后高价倒卖。二、一次性卫生用品乱象河南商丘多家企业生产未灭菌、虚假标注的一次性内裤:三、家电维修欺诈 重庆啄木鸟网络科技 存在系统性收费欺诈:四、其他重点曝光领域 金融安全 :借贷宝、人人信等平台成高利贷温床,存在"砍头息"(借款5000元实到3500元) 数字黑产 :云企智能等公司窃取用户信息,日处理量达100亿条 食品安全 :保水虾仁磷酸盐超标6倍,解冻后重量缩水70% 重要提示 :涉事企业如自由点、全棉时代等已发布声明,消费者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产品信息。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难以想象。①社会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蕴含每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②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2)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1)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依存、和谐共生、互为前提、共生共荣。①社会公共利益由个人利益组成。②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③社会公共利益具体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利益之中;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2)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时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例案析分2025年3月,公安部挂牌督办60起破坏生态环境犯罪重大案件,各地立案侦办相关案件2.6万起,取得显著成效。案例一:辽宁抚顺公安机关侦破“7·20”系列非法采矿案2024年以来,犯罪嫌疑人赵某清、赵某山、隋某等人为牟取暴利,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由,暗中组织骨干成员使用挖沟机、铲车、翻斗车等大型机械设备,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大肆非法盗挖黑土泥炭对外销售。案例二:李某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李某晨因心情不好,从21楼高层住房先后将空啤酒瓶、玻璃杯扔向学校操场,导致一名学生重伤。法院审理认为,其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案例三:新疆一被告人被判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2024年4月至5月间,木某在未取得相关行政许可的情况下,以牟利为目的,非法收购、出售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制品。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木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0元;其违法所得依法予以没收,上缴国库。结合上述案例,说明法律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图片探究(1)三部法律分别促进我国哪一方面的发展 (2)三幅漫画共同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作用?提示:(1)乡村发展、医疗卫生、中小企业发展方面。(2)法律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阅读这些法律条文,简要谈谈法律在引导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一条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基石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保障 。乡村振兴促进法通过法律手段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作为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它与其他涉农法律共同构成了乡村振兴的法律框架,确保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一条为了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保障公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公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确立了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基础性法律地位,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原则;还保障了公民的健康权益,推动了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法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一条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意义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促进其健康发展;优化其经营环境,降低运营成本;保护其合法权益,确保其能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参与市场竞争。该法的实施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法律是如何促进社会发展的?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笔记整理课堂笔记:【笔记】法律是如何保障社会生活的?(1)法律维护社会秩序。①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②法律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③法律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2)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①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②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3)法律促进社会发展。①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②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课堂小结法律保障生活重要性: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法律促进社会发展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