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前车之鉴:修昔底德陷阱如何避免?修昔底德在其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就将这场战争的发生首先归因于雅典权力的增长以及斯巴达对此的恐惧。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即新老强国之间难以避免再现对抗。今天的一个重要话题是:中美是否可能落入或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而一战前的英德关系也常常成为当今中美关系的参照物。一战前的英德是如何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探究竟。情 景 导 入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1914——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爆发的背景一战导火索壹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一战爆发的背景(1)时代背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图(1914)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一战爆发的背景(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英法德美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913—1914年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寻求同盟者同 盟 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协 约 国(英国、法国、俄国)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形势日益紧张(3)两大集团形成: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1、一战爆发的背景英德矛盾 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法德矛盾 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德俄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奥俄矛盾 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一战爆发的背景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2、一战导火索为了震慑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奥匈帝国决定于1914年6月28日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斐迪南大公夫妇则是这次演习的总检察官。演习以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这在斯拉夫人眼中是赤裸裸的羞辱,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了暗杀小组。6月28日,当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接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开枪射杀了费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斐迪南大公夫妇萨拉热窝事件小 结战争因何而起?垄断资本主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展开激烈争夺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是欧洲火药桶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 部分贰战中失控-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一战概况(1914.7-1918.11)三条战线战争进程一战的特点及影响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战争的爆发(1)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塞尔维亚所从事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不能改变一战的非正义性。(2)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西线:英法比——德东线:俄——德奥萨拉热窝南线:奥——俄塞决定战场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阅读课文,在地图上标出主要战线及其交战国观看视频,了解战争进程,填充表格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第一阶段 (1914年) 1914年 西线其它第二阶段 (1915-1916) 1915年 东线 南线其它1916年 西线第三阶段 (1917-1918) 1917年 1918年 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德军进攻法国,马恩河战役(德国“速决战”破产)日本对德宣战,并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倒戈协约国;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首现坦克)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协约国)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11.11同盟国投降中国参战有助于国家收回主权,提高国际地位同盟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总体上处于劣势,不利于持久作战梳理战争进程,总结战争各阶段的主要战役。地区性战争欧洲战争世界大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3、战争进程(1)第一阶段:1914年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而告终,标志其“速决战”的计划破产。英法联军伤亡26.3万人,德军损失22万人,此后战争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施利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月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3—4个月结束战争。德皇威廉二世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二、第一次世界大战3、战争进程(2)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1916年2月21日,凡尔登战役爆发。此次战役中,双方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1916年6月24日,索姆河战役爆发,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因其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凡尔登战役一场战斗后德军尸体索姆河战役中的包扎所二、第一次世界大战3、战争进程(3)第三阶段:1917-1918年①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②1918年,俄国退出战争,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夺取世界霸权十月革命同盟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总体上处于劣势,不利于持久作战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二、第一次世界大战4、一战的影响(1)带来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4年零3个月历时31个国家参与国家15亿人新式武器飞机、潜水艇坦克、无线电战争历时 4年零3个月(1914.7—1918.11.11)参战国家 三十多个国家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 超过15亿参战人员 7000多万伤亡人员 3000多万,另有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二、第一次世界大战4、一战的影响战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战后: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欧洲制造业下降23%。(2)列强实力变化: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在战争的打击下,西欧元气大伤,相对衰落。尤其是英国,它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战后,法国一度是欧洲大陆上最强的国家。但它想长远压制德国的企图遭到了英国和美国的反对与破坏。二、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3)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4、一战的影响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中,美国给协约国各种物资达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大战后,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美国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这使得美国成为一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着苏联的建立了实力的增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4)国际格局:美国和日本崛起,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畸形发展。它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4、一战的影响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2009年7月25日,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 帕奇去世,终年111岁。他在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我不喜欢战争”“有时我晚上还会梦到战场,当时的惨状令我无法忘怀。”(5)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4、一战的影响第 部分叁战争重构-战后的国际秩序(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标志: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主要内容: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体现了巴黎和会的分赃属性A.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B.重新划定德国疆界C.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D.限制德国军备废除普遍义务兵制,只能保留10万陆军和少量船舰;不得拥有空军、坦克和潜艇等E.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1921年总算商量出德国的赔偿总数,德国的马克2260亿,并且在42年内必须赔偿完。后改为1320亿马克, 66年还清。苛刻的条约没有打倒德国,反而激起了复仇心理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2)主要内容: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诸多特权。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平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华盛顿会议(太平洋会议)华盛顿会议的目的解决《凡尔赛合约》未能解决的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以及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废除英日同盟的《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海军条约》,关于中国“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以及中日解决山东问题的条约。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2、国际联盟建立意图性质宗旨评价实质威尔逊“十四点原则”提出。 1920.1盟约正式生效,国联成立,总部日内瓦。威尔逊发表“十四点和平纲领”1920年成立国际联盟美国企图利用国联领导世界(称霸世界)。凡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1)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 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2)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3)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5)美国没有加入,使国联丧失了坚定的支持力量。是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德国遭到削弱,被迫承担战争责任,但不承认自己的失败。随着经济的恢复,撕毁条约。兴起复仇主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纳粹德国摧毁欧洲国联决议“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止战争的爆发。美国没加入国联。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国联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国联无法解决国际争端美国在凡尔赛体系没有得到实质的利益,问鼎世界霸权受挫,加深了与英法的矛盾。此后美国对欧洲奉行孤立政策,面对30年法西斯的挑战,美国仍然抱着孤立态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治外法权、关税自主等要求没获得解决。其他殖民地也如此。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抗争。矛盾重重!!!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2)进步性: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缓和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世界从此走向相对稳定。②改变了欧亚政治格局,促使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出现,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3)局限性:它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4)不稳定的主要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②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潜藏矛盾决策机制的缺陷,国际关系的矛盾,致使战后国际秩序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孕育着另一场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进程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战的影响国际联盟课堂小结1、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2、性质: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1、爆发:2、时间:3、过程:1914年,奥匈帝国向萨尔维亚宣战。1914--1918一条导火线、两个军事集团、三条战线、四个阶段国际会议:重要条约:国际组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D1.下面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战爆发前欧洲错综复杂的形势。对该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法德因“阿尔萨斯—洛林”问题积怨已久B.英德由于争夺世界霸权和市场成为“殖民对手”C.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争夺,形成了“危险的巴尔干”D.“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内部没有利害冲突【解析】漫画内容反映了一战爆发前巴尔干地区以及欧洲地区的矛盾,当时“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内部存在矛盾,D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A、B、C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实战演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