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8.2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道德修养责任意识核心素养目标懂得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能够自觉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提升道德修养。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影响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责任意识。目录CONTENTS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1.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2.怎样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发现问题笔记区思考: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原因: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笔记区1、弘扬传统美德的原因和表现自主学习知识导航道法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学榜样,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分享——郑钦文郑钦文,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如一颗星星般冉冉升起在国际网坛上空。郑钦文并非一夜成名。她每一次挥拍,每一次奔跑,都像是在宣告:这才刚刚开始!她的每一步成长都是由无数次努力汇聚而成。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只是对她个人的勉励,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实现梦想的年轻人的激励。思考:你从郑钦文身上学习到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2.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9——P70)(1)做自强不息的人。内涵: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要求: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2023年7月30日,张威值乘的Z180次列车因前方水害停靠在安家庄站避险,在没水、没电、没手机信号的状况下,作为乘警长的他和列车工作人员冒着暴雨配合客运工作人员做好旅客分类安置、现场秩序维护、夜间巡视、紧急救援等工作,经过86小时的紧张救援,900多名乘客平安脱困。此时,远在三千多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张威的爱人却因为他失联4天而担惊受怕。当问到为什么会说“我怕旅客找不见警服,就没有了安全感”时,张威坦言:“当时遇到暴雨泥石流,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人民警察就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使命,在我身后是900多名乘客的安危,我绝不能退缩。只要警服在,旅客的安全感就在!”探究与分享谈谈案例对我们有何启示,他的工作对社会有什么意义?(2)做敬业乐群的人具体做法: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原因: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3)做扶危济困的人张莹莹——逆风飞翔的“雨燕”张莹莹罹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肌肉萎缩行动不便。2011年起,她投身助残就业创业帮扶事业。2016年,张莹莹创办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为残疾人提供心理辅导、就业培训等服务,在岗员工90%以上是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家属。开展“阳光家园”残障儿童社会能力培养行动,3年多帮扶600名患自闭症等的残障儿童,让他们实现自我出行、购物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开展残障儿童家属帮扶,为在家照顾孩子的妈妈们提供技术赋能,让她们有就业技能和灵活就业机会,有4人自主创办企业;开展“舞动飞翔”计划,针对大龄心智障碍儿童开展艺术才能项目,4年来有270名孩子展示了才华和能力。讨论:我们可以在张莹莹身上学习什么美德?A.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B.“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扶危济困”出自明朝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意思是形容为人行侠仗义,常救人于危困,声望极高。范仲淹是北宋初年名臣,他的收入很高,但生活水平却相当低,把多数的钱俸都用来救济穷人。皇帝曾封赏他百两黄金,他用来救济穷人,买地办学,兴建起一座苏州府学。到了晚年,他用自己的余财在家乡买了一千多亩良田,全部无偿捐了出来,成立了一个“范氏义庄”,由范氏族人共有共管,救济穷困人。相关链接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推动態善姐织有序发展,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议题二】——走进榜样人物 践传统美德之行走进榜样人物4:郭朋岐-临危不惧 见义勇为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郭朋岐,于2023年6月9日,在送货途中救起一名落水老人。时隔三个月,2023年9月7日,郭朋岐再度挺身而出,奋不顾身跳入深水中救起一名落水老人。事后,落水老人的家人经过多方打听找到郭朋岐,拿出钱表示感谢却被他宛然谢绝。从郭朋岐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种美德?做见义勇为的人。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郭豪然-百善孝为先9岁的郭豪然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2015年前父亲因车祸瘫痪,母亲外出打工,爷爷也瘫痪在床。他和姐姐成为父亲的主要照顾者,每天为父亲洗漱、喂饭等,还推父亲晒太阳等。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去邻居家帮忙摘辣椒,打零工补贴家用,说要努力学习治好爸爸的病。思考:我们可以在郭豪然身上学习什么美德?点拨:学习他孝亲敬老的美德,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整个社会。①原因: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②做法: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③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做孝老爱亲的人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礼记》中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亲敬长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定义务孝亲敬老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少年们,我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博大精深,要想发扬光大,关键在于什么呢?践 行(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2.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9-P70(1)做自强不息的人。(2)做敬业乐群的人。(3)做扶危济困的人。(4)做见义勇为的人。(5)做孝老爱亲的人。(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1.下面对“自强不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B.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C.自强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D.自强就是相信自己,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解析: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D表述错误。A、B、C均叙述正确。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D。D2.在202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第二届湖湘工匠评选名单揭晓。这些能工巧匠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孜孜不倦、精雕细琢的职业精神,为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着自己的能量。这些能工巧匠体现的美德有( )A.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B.仗义疏财,主动伸出援助之手C.捍卫正义,用智慧帮助他人D.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解析:能工巧匠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孜孜不倦、精雕细琢的职业精神,这体现了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专心致志,做到了爱岗敬业,故D符合题意;A、B、C均未在题干中体现,不符合题意。D3.2024年8月22日,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黑山科乡受暴雨影响电力中断。黑山科乡村民张大爷拿出自家的柴油发电机,为大家供电,提供便利。手机有电,就能报一句平安,让离家在外牵挂灾区的亲人不再惴惴悬心。大家纷纷给张大爷点赞!大家纷纷点赞的原因在于张大爷( )A.自强不息 B.敬业乐群C.扶危济困 D.孝老敬亲解析:张大爷在他人身处困境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为大家供电,提供便利,这是扶危济困的表现,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