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C.国家治理的集权性特征
D.市场物价干预机制完善
山东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3.《孟子》中记载:“夏后氏五十(亩)而贡,殷人七十(亩)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
皆什一也。”唐中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据此力主秦以前的上古国家皆“因地而
历史试题
税”。杜佑这一主张
A.强调了稳定小农的重要性
B.体现严谨的治史态度
说明:
C.意在重塑传统儒学的权威
D.助力了赋税制度改革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
4.北宋中期,时人喜论“班马异同”,崇尚《汉书》而贬抑《史记》。苏辙指责司马迁
分钟。第I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
“不务本《诗》《书》《春秋》,而以世俗杂说乱之”;苏轼也说“司马迁有大罪二,其
后,只交答题卡。
先黄老而后六经;其二论商鞅、桑弘羊之功也”。这一社会风气反映了
第I卷(选择题45分)
A.士人地位有所提升
B.变法运动阻力较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C.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D.宋代史学蓬勃发展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5.钱玄同曾说,1901年秋“废八股试帖,取士以四书五经义”,“先生命看《海国图志》
1.下图是距今4300一39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平面图(面积约280万平方米)。
《瀛寰志略》《盛世危言》等书”,他被迫学习当时极厌恶的“新学”。在学作史论
该遗址可以用于研究
时,老师出题《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论》,钱玄同大骂趋新改服不应该,但也
不得不言新书,读新史。这说明当时
A.社会变革推动新学传播
B.西学东渐缺乏社会基础
C.革命形势面临强大阻力
D.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6.据统计,1897年至1945年的24幅西南方志地图中,使用西方图例、比例尺、经纬
度的地图分别有12、15、8幅;同时,这些地图也延续了古代地图突出军事使用属性
的传统,如《马关县志》编纂者就一一详录了中法战争结束后会勘疆界的细节。这
反映出当时
A.近代化与民族危机交织
B.利用国际惯例维护主权
点
C,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D.西南地区成为防御重点
A.奴隶制国家聚族而居的状况
B.仰韶文化较高的阶级分化
7.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认为“无产阶级”就是现代产业工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
C.中国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中原地区国家的初始形态
共产党将“无产阶级”的范围扩展到雇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强调党
2.《岳麓秦简·金布律》中规定:“黔首卖奴婢、马牛及买者,各出廿二钱以质市亭”,
员“无产阶级意识的锻炼和修养”,消除“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
由市亭为交易立券书:市亭不仅需要在券书上标注奴婢、牛马的市场均价,还须到
矛盾”。这一认识的深化
奴婢、牛马所在地予以核实。这体现出秦朝
A.加速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B.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A.社会契约观念日渐盛行
B.通过立法改善营商环境
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
D.反映了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山东省 2025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D 2. C 3.D 4.B 5.A 6.A 7.C 8.C 9.B 10.D 11.C 12.B 13.C 14.C 1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16 题 12 分,17 题 15 分,18 题 14 分,19 题 14 分,共
55 分。
16.【答案】(12分)
(1)地位:对抗金的重要防线,与淮水一起构成了南宋与金的划界线。(2分)
功能:明朝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征收关税。(2
分任写一点即可)
(2)古代关隘的设置及演变,体现了国家治理的智慧。
关隘设置地点角度:历代王朝在地形险要之处或重要交通要道设立的重要防御设施。(2分)
关隘职能角度:具有军事防御、维护政治经济秩序、保持社会安定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多
重职能,历代王朝都重视对关隘的修建和利用。(写出两个即可得 4 分)
关隘地理分布角度: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地区的关隘得到发展。魏晋南北朝以来,关隘设
置向南方推进,南方关隘数量不断增加。边疆关隘设置增多。(任写一点即可得 2 分)
17.题目:观念·时代。(15 分)
郑观应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1858-1868 年,郑观应把西方的商业经营模式与
中国传统商业理念的差异归结于操作层面,反映出当时中国多数人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
1868-1880 年,郑观应参于创办近代企业。提出发展工商业,抵御列强经济侵略的主张。这
一观念转变,顺应了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发展近代工商业以自强御敌的时代潮流。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空前加剧。1880-1912年,郑观应力主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投身维新变法运动。
变法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在中国推动变革的艰难与复杂。辛亥革命后,针对民国建立后的混乱
局面,郑观应深刻意识到国家发展根基在于教育与实业。
综上,郑观应从对西方商业的浅层次接触,到倡导“商战”,再到追求政治变革,最终
聚焦教育与实业,勾勒出近代中国在困境中艰难探索前行的曲折轨迹,启示着后人对国家发
展道路的深入思考。
18. 【答案】(14 分)
(1)新中国成立,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的实施;苏联等国的援
助;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科研人员的努力攻关。(8 分,每点 2 分)
(2)理由:是新中国成立后石家庄工业化和城市化成果的历史载体;是新中国制药工业发展历
程的重要见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为研究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
提供重要素材;是展现新中国和河北地区改革开放历程与国企改革成果的重要工业文化遗
产。(6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9.【答案】(14分)
(1)示例:荷兰西印度公司是 17、18世纪荷兰政府授权成立的新型股份贸易垄断企业,以
争夺美洲、非洲殖民地和贸易垄断作为目标。兼具商业、军事和政治职能,是荷兰早期殖民
扩张的核心工具之一,对资本原始积累发挥重要作用。 (6分) (2)原因:推动了全球
航海和地理知识的发展,为全球航路的开辟做出贡献;促进了荷兰
经济的繁荣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掠夺美洲资源,是大西洋奴隶
贸易的主要参与者; 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大西洋区域的贸易垄断,影响了国际关系格
局。(8 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