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春季学期期末作业质量评价八年级历史历史、道德与法治为同堂分卷、闭卷考试,考试时间共 150 分钟。本试卷为历史部分,满分 75 分)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 I 卷 ( 选择题 共 36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1.1840 年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列强的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结束这一段屈辱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香港、澳门的回归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西藏和平解放2.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回忆说,朝鲜战争前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兵朝鲜并接连获胜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抗美援朝( )A.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 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D. 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3.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下面为 20 世纪 50 年代发行的部分的人民币图案,它们共同印证了( )A. 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B . 国家工业化建设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国防科技的发展4. 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我国公有、私有经济成分的占比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 新中国成立后 B.“一五”计划完成后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5.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主题,准备在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下面适合作为配图的是( )A.①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B.②《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标准》C.③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的考场D.④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6.下图反映了中国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促使人口数量从 B 处变化到 F 处的主要原因是7. 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小组收集了传记《邓小平时代》、图片《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和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该研究性主题应该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8.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 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材料描述的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A. 背景 B. 目的 C. 含义 D. 意义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如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研究第一线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袁隆平。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是()A.崇尚民主、提倡科学 B.英雄主义、国际主义C.科技创新、强国兴邦 D.与时俱进、改革创新10.北海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北部湾的东北岸,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和对外贸易口岸。北海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属于( )A. 沿海开放城市 B.经济特区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内地11.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若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 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A. 电影作品《邓稼先》 B. 邓稼先遗留的手稿和日记C.《 中外科学家故事——邓稼先》 D. 某同学学习邓稼先精神的读书笔记12.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 整个交还给中国,但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 中国领导人高超的外交谈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D. 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13.2025 年蛇年春晚的《秧 BTO》节目,通过人形机器人表演秧歌,成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让观众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展示中国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实力。这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绿色 B.协调 C.创新 D.开放14. 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民族团结 D.国家统一15.1970 年 4 月 25 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 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文评论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实现载人航天16.2022 年下水命名的“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从 2012 年“辽宁舰” 交付海军以来,人民海军航母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的发展跨越,迈入“三航母时代”,由此可知我国海军( )A.日益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B.成立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C.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D.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17.我国把航天梦藏在一些熟悉的名字里,如载人飞船叫“神舟”、空间站叫“天宫”、探月工程叫“嫦娥”,还 有 “天 问 ”“玉 兔 ”“祝 融 ”“鹊 桥 ”“悟 空 ”“墨子”等等。这些彰显中国魅力的命名()A.提高了国威军威 B.彰显了文化自信C.维护了世界和平 D.提升了综合国力18. 线上学习、网上购物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这主要得益于( )A. 生物技术 B. 计算机网络技术 C. 原子能技术 D. 航天技术第 Ⅱ 卷 ( 非选择题 共39 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 19 题 13 分, 20 题 14 分, 21 题12 分,共 39 分)19. (13 分)新中国很注重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解决很多中国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 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和归纳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4 分)(2)材料二中 B 处是指哪一制度 (1 分)该制度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2 分)材料三 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 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摘编自杨先材《中国历史新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该制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具体表现。(4 分)(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2 分)20. (14 分)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已经实现从外交大国到外交强国的转变,赢得世界的赞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致辞(1949 年)(1)材料一中,周恩来提出外交上要有什么精神(1 分)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 分)材料二(2)材料二中“A 原则”指什么 (1 分)结合所学,它的提出有何深远影响 (2 分)材料三 (20 世纪)70 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 1976 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 经有 110 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 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前提,打下了基础。——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2 分)(4)材料四(4)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国为何能促成沙特和伊朗两国“握手言和”。(2 分)结合所学回答,中国特色大国 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布局 (2 分)(5)综上所述,结合所学,归纳影响国家外交的因素。(2 分)21. (12 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充满希望的富裕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数据变化的趋势(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最重要原因。(2 分)(2)补充完成材料二表格中 A、B 处的相应内容。(3)从材料二表格中在选两个相互关联的史头,自定一个你想论术的观点,并结合所学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6 分)2025 年春季学期期末作业质量评价八年级历史答案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A A B C B D A D C A B A C D C D B B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 19 题 13 分, 20 题 14 分,21 题 12 分, 共 39 分)19.(13 分)(1)基本前提:国家统一领导。(2 分)目的: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2 分)(2)制度:“一国两制”。(1 分)实践:香港回归(2 分)(3)表现: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4分)。(坚持一个国家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4)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祖国统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即可,2 分)20.(14 分)(1)精神:独立的精神(1 分);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 分)(2)A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分)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 分)(3)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一点 1 分,2 分)(4)原因: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中国与沙特和伊朗都保持了友好的关系;高层互动的推动。(2分)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2 分)(5)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外交政策;国际形势;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外交家的个人魅力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21.(12 分)(1)趋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2 分)原因: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2 分)(2)A 处:深圳;B 处:世界贸易组织或者 WTO(2 分)(3)(6 分)【示例一】观点: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富起来”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论述: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获得大丰收;1980 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4 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引进了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经过改革开放,到 2010 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且一直稳居第二位置。结论: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全面复苏,促使中国逐步富起来,应坚持改革开放。【示例二】观点: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论述: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01 年 12 月,在经过长达 15 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结论:综上所述,对外开放使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要进一步深化对外开发。【示例三】观点:改革是强国之路。论述: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获得大丰收,我国经济占世界总份额的攀升幅度,农村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幅度,成功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在城市实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结论:改革促进国家发展,要坚持改革创新 ,发展才是硬道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