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名句名篇默写
1.古诗文默写。
①“悠哉悠哉, ”是男子对所爱慕女子的思念。
②“浮云游子意, ”是李白与友人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③“ ,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庄子于天地之间追求自由的精神。
④“山光悦鸟性, ”是常建参悟禅意后内心的淡泊与空灵。
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是韩愈对千里马的同情。
⑥“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⑦“拣尽寒枝不肯栖, ”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孤高自傲、蔑视流俗的坚守。
⑧“ ,只有香如故”是陆游屡遭打击仍然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⑨“可怜身上衣正单, ”写出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反映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
⑩“八月湖水平, ”写出了八月的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的美丽景色。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剖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xiàn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chù及到他。然而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他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甲状xiàn( ) chù( )及 权( )威 捣( )蛋
(2)所选文段是写主人公因伤病接受手术的情景,体现了他 的特点。文中“一条道路”具体指的是 。
(3)文中“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是指哪三次?
(4)除了保尔外,请你简要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你印象最深的另外一个人物。(50字左右)
三、诗歌鉴赏
3.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根据要求答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 )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名寻花的地点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多。“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翩翩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鸣耳的啼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儿的美丽与魅力。
(2)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近体诗包括 和 。
(3)你认为诗句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能够表现黄四娘家中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下面是拆乱了的与中华文化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所学的对联的知识,重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传统 的 精华 学习 里 经典 国学 中 继承
上联:
下联: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乡间四月天(节选)
谢枚琼
①昨夜里下过一场雨,天地间一经酥雨荡洗,一切便都清朗起来,空气里自然还有些湿润,却是清新而甜沁沁的,似乎一草一木都在张大嘴巴,把胸中的每一缕清香尽力地吐出来。草木的芬芳这时候仿佛得到极致的释放,让人闻一闻就醉了。
②我漫无目的地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恨不得舒展开躯体的每一个细胞,把自己完完全全地打开在乡村的四月天里。走到葛蒲塘时,我看到一个佝偻的背影在我前面不远处慢腾腾地走着,仔细一打量,我脱口叫道,文先生。文先生在老家算得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该有八秩高龄了。文先生转过身来,冲我微笑了一下说,回来了啊。我赶紧点头,回来了,上午回的。
③我的目光一番逡巡,夜色慢慢弥漫开来,田野里一片空旷静寂,不见一个忙碌的身影,一些田地被翻耕过,等待着播种,还有一些则是荒草遍地。我有些奇怪,便询问文先生。老人家说,你到底还是农村里走出去的,眼睛盯着田地,晓得田地的紧要。早些年的田地荒得叫人心痛呢,都跑出去打工了,哪个来种田啊?这两年来好多了,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家里的田自己想种就自己种,不想种就交给合作社种,你还可以去合作社做事,按月领工资,种田的农民大哥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他举起拐棍指着那几丘荒田说,这可不是像以前那样的荒了,这是在休养生息。
④眼看夜色越来越浓,我对文先生说,要不我们回去吧。文先生瞧瞧天色,摇摇头,不急,马上就要亮路灯了。他话音刚落,路灯“喇”地一下全亮了,雪白的光把路面照得白亮亮的。
⑤一路闲聊着,我说,古人讲过“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怎么这个时候田里土里就看不到人影了呢?以前经常是天擦亮急急忙忙下田,摸着黑还舍不得回家,一天到晚做不完的活。文先生道,你还躺在老皇历里,现在你还看到有老牛耕地吗?早就换成了机器,家家户户都配上了耕田的、插秧的、收割的、碾米的铁家伙,自己家那几亩田地轻轻松松就搞定,连自来水都进了屋,龙头一拧,水就哗啦啦来了。
⑥到村东头只需要刻把钟的工夫。我记得村东原来是村部的地址,说是村部,不过是一栋破房子,早就废弃了,一年四季也难得见到人出入其中。现在可大不同了,叫作改头换面,文先生语气里透着兴奋,他说,全改了,建起了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还拓出了一大块地建了个广场。顺着他的手势望去,我看到一面鲜红的国旗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
⑦现在这样才叫有板有眼,日子过得才叫有滋有味,老先生自顾自地说开了,晚上的好戏刚好要开锣了,你可以来村部下棋、看电视、打乒乓球,可以读书看报,还可以跳舞,十分热闹。
⑧广场有一个篮球场大,音乐声起,人们随着欢快强劲的节奏跳了起来,小媳妇、大婶子们居多,一招一式还真像那么一回事,还有几个白头发的老头子、老太太跟在后面扭着屁股。他们跟不上步子,有时候便搞得自己手忙脚乱,惹来大家一片笑声。文先生看了一会儿,说,你还别瞧不起这些粗手大脚的婆婆子和堂客们(“堂客们”为长沙俚语,指结了婚的女子们。——编者注),她们跳舞都跳到镇上去了,还抱回来了一个大奖杯。
⑨田野里的蛙们“呱、呱、呱”地唱起了歌,此起彼伏的蛙鸣,和着音乐,和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部明丽轻快的交响乐,把乡村的四月演绎得声情并茂,我仿佛看到一条载满着欢乐的河流在村前流淌,流向春天的深处。
桃花谢了,李花开过,春天在四月里深沉起来。最美不过四月天!我低声吟哦着。
4.作者说“最美不过四月天”,乡村美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5.理解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①草木的芬芳这时候仿佛得到极致的释放,让人闻一闻就醉了。
②你还躺在老皇历里,现在你还看到有老牛耕地吗?
6.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7.文先生这一人物对于“我”描写乡间四月天有什么作用?
8.从感官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班级举行以“短视频之我见”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作为演讲素材,请你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没事“刷一刷”、闲时“看一看”、随手“拍一拍”……短视频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短视频何以令人沉迷?研究显示,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更易被视觉性显著的信息所吸引,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其次,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再者,短视频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另外,短视频内容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精准对接用户需求。
②借助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短视频覆盖人群广,获取门槛低,其丰富的内容极大地拓展着青少年的视野,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往兴趣和知识的大门。青少年群体还可在短视频的浸润与比较中获得审美发展,在欣赏与参与中获得艺术发展,找到自己的爱好,发展自己的兴趣。同时,短视频又以其原创、新颖、丰富和鲜活的形式,讲述人们喜闻乐见的平民化的小故事,成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信息载体。
(根据《光明时评》、“人民智库”官方账号材料编写)材料二:
①刷短视频和嗑瓜子、打游戏一样,都是典型的“即时满足”行为。和短视频相反,学习、看书这些行为,锻炼的是人的延迟满足能力。一旦孩子习惯了即时满足、不用思考就能获取信息的短视频,就很难再看进那些动辄几十万字的必读书目、艰深小说,也懒于思考课本中鲁迅的那些思想感情和中心内涵。大脑神经在经过有趣的短视频反复刺激之后,就会想要一直延续这种“快乐”,多巴胺驱动欲望,从而上瘾。久而久之,大脑会逐渐对这种快乐产生“耐受性”,在相同的刺激下,产生令人愉悦的多巴胺就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从前我刷短视频2分钟,大脑就会变得愉悦而兴奋,但是现在不行了,现在刷1小时我也未必能感受到兴奋,但是我又很渴求这种兴奋感,所以我只能花更多时间来获得快乐。一旦习惯了刷短视频,你对世界上其他的事物,比如看书、学习、思考,可能都很难再提起兴趣,这就是敏化反应。而前额叶功能的退化,则表现在对控制冲动的能力退化,有研究数据表明,经常玩手机、习惯于玩手机的孩子,在抑郁、焦虑、失眠严重程度和冲动方面的得分明显更高。
②沉迷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思维品质的提升、专业技能的锤炼、文明成果的传承,甚至一个民族教育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靠严谨、科学、系统、有深度的阅读和思考。除此以外,短视频还带给我们其他思考:当短视频艺术性内容普遍崇尚轻松性、娱乐性、伴随性,传统的艺术生产的评价标准还是否适用,到底怎样的艺术评价标准才是最为恰当的,如何规避资本和“流量”的过度捆绑所带来的艺术评价标准的走偏、走低、走俗?
(节选自公众号“常春藤爸爸”《短视频和大脑变化》,有删改)材料三:
①一项对1974名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
②如何有效防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据报道,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对此,有专家认为,防沉迷系统更多是技术上的优化,让青少年正确对待短视频,不能只依赖技术,而应注重青少年数字能力和网络素养的提升。平台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家长以身作则,在陪伴中帮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学校引导学生自控自律、健康上网;监管部门规范短视频平台发展,多方携手努力、相向而行,帮助青少年学会分辨、加强自律,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善用短视频助力学习和生活。
(摘选自《人民日报》文章《短视频,监管和责任不能“短”》)
9.演讲内容要准确。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短视频相反,学习、看书这些行为,锻炼的是人的延迟满足能力。
B.只有依赖先进的技术,才能避免青少年沉迷短视频。
C.大部分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会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
D.“某音五分钟,人间一小时”,指因为刷短视频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们很难停下来。
10.演讲思路要清晰。请你围绕“短视频”话题,整合以上材料,补全演讲主体部分的提纲。
短视频之我见 短视频令人沉迷的原因 有较强的视觉感染力,符合人类“生动性偏好”

形式短小便捷,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
内容垂直深耕、算法推荐,精准对接用户需求
短视频之利 ②
获得审美的发展、艺术的发展和兴趣的发展
成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信息载体
短视频之弊 很难再看进艰深的文章,懒得思考课文中的问题

不利于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和思维能力培养
11.演讲要有感染力。听完演讲请结合材料及生活经历、见闻,根据情境,表达你对中学生该不该看“短视频”的观点。
小语:短视频看得完吗?你总觉得下一条会更好,其实永远没有尽头。它会导致我们记忆力衰退,注意力无法集中,让人变得慵懒,所以还不如一开始就不看。
小文: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科普类的短视频,能满足中学生对高质量科普内容的需求,助力科学素养整体水平的提升,所以有些短视频还是可以看的。
你的观点:
12.演讲要有建设性。如何利用短视频助力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五、文言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①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②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①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②念终始:始终想着。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学学半 ②不知道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5.甲、乙两文的开头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16.两篇文章都引用了《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17.两篇短文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请在两篇文章中任选一句话,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你的感悟。
六、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最熟悉的莫过是日日走过的路,最渴望的常常是他乡陌生的路,最难忘的永远是苦苦奋斗的人生路……
日日走过的路,最平淡,最熟悉,长大后却最思念,最难忘,有时候,我们一生的光荣都已经蕴藏在这条路上……
请以“放学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
(1)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刻画人物,还可以描绘景物;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安徽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辗转反侧 落日故人情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潭影空人心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得广厦千万间 寂寞沙洲冷 零落成泥碾作尘 心忧炭贱愿天寒 涵虚混太清
2.(1) 腺 触 quán dǎo
(2) 顽强的生命力 文学创作
(3)第一次:与波兰白军战斗中,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保尔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
(4)示例①:朱赫来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勇敢、机智,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的工人和教育了无数的青年,保尔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
示例②:阿尔焦姆是保尔的哥哥,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示例③:丽达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保尔真正深爱的对象。她漂亮,机智,打扮简单,干练而又勇敢,心地善良而言语坚定,有着顽强的革命意志。
3.(1)C
(2) 绝句 律诗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浓密、艳丽与香气扑鼻。表现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他闲散与快乐的心情。
(4) 学习国学里的经典 继承传统中的精华
4.合作社种田,农民成了上班族;出现了路灯;机械化生产(机器耕田);现代化的生活(出现了自来水);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5.①醉,本意是酒醉,在句中是陶醉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看到雨后乡村美景后内心的愉悦、惬意。
②老皇历,本意是过去的历法,在句中是指老一套的观念、想法、思维,这里表现了文先生指出我没有与时俱进地看待农村,语调中透露出了诙谐幽默。 6.对比,通过将现在的乡村与过去的乡村进行对比,表现了乡村的巨大变化,突出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7.①文先生作为文中与“我”一起散步的人物,推动了“我”在乡间的散步,为“我”看到更多的乡间风景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我”对乡间风景的描述。②文先生作为故乡变化的亲历者,讲述了故乡的变化,让“我”更细致地描述乡村变化。 8.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的角度,把交织在一起的蛙声与人的欢声笑语比作交响乐,描写了夜色中的乡村四月美丽的风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抒发了作者的愉悦心情,也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9.B 10. 能满足视频参与者围观和自我表露的双重需求; 拓展青少年的视野,打开兴趣和知识的大门; 容易抑郁、焦虑、失眠和冲动。 11.示例1:短视频观看过多,会影响我们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对时间的流逝会没有感知。在生活中,看抖音就很容易在“下一条看了我就停下来”的错觉中浪费大量时间。这对我们中学生的成长学习十分不利,所以不要看。
示例2:短视频创新的表达形式、叙述方式,不但对青少年群体更有吸引力,而且大大提高了青少年在学习体验过程中的效率。比如物理教授吴姥姥的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物理知识。所以只要控制好度,看短视频的行为不应被完全否定。 12.示例:家长要以身作则,避免在家里长时间使用短视频;学校要做好关于短视频应用的引导,并进行自控自律的主题教育;平台提高责任感,提高短视频的质量;监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青少年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律能力。(从任意两个角度回答,说出两点即可)
13. 同“敩”,教导 道理 14.①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②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15.都先运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进行论述。 16.引用《兑命》中的话证明各自所要论述的道理,使论证有说服力。 17.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说明了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8.例文:
放学路上
夕阳把校门口的香樟树染成金红色时,我总爱绕远路,穿过那条爬满爬山虎的小巷回家。
巷口的墙根下,总坐着一位编竹器的老奶奶。她的竹篾在膝间翻飞,阳光顺着她银白的发丝滑下来,落在竹篮的缝隙里。“丫头,今天又晚啦?”她抬头时,眼角的皱纹会盛着笑意。我每次都蹲在她身边看会儿,看青黄的竹篾变成圆圆的筛子,或是方方的筐。有次我指着竹篮上歪歪扭扭的花纹笑,她也不恼,拿起根嫩竹条,三两下编出只蹦跳的小兔子,塞进我手里。竹片带着清冽的草木香,至今还压在我的书桌玻璃下。
上周三暴雨,我没带伞,缩在巷口的屋檐下跺脚。卖豆腐脑的张叔推着三轮车经过,“上来!”他拍了拍车斗的木板。我踮着脚坐上去,塑料布挡住了雨,却挡不住豆浆的甜香。车轱辘碾过积水时溅起水花,张叔哼着跑调的豫剧,说他女儿也在我们班,总夸我笔记做得清楚。雨帘里,他的白围裙被风吹得鼓鼓的,像只胖乎乎的白鸽子。
最难忘是上个月的事。我考试失利,背着书包在巷子里磨蹭。墙缝里的野草沾着露水,打湿了我的裤脚。忽然听见墙头上有动静,抬头看见隔壁二楼的王爷爷正往下搬花盆。“小姑娘,帮我扶下梯子?”他递下来一盆月季,花瓣上还挂着晚霞的颜色。我扶着梯子时,他说:“你看这花,昨天还蔫头耷脑,浇点水就又精神了。”
如今走过那条巷,竹器的清香、豆浆的甜暖、月季的芬芳总在鼻尖萦绕。原来放学路从不是简单的归途,那些擦肩而过的微笑,那些不经意的援手,都像星星一样,缀在我成长的天空里,亮闪闪的。
转过巷口时,我回头望了望。老奶奶的竹篮又多了几个,张叔的三轮车正冒着白汽,王爷爷的月季爬上了墙头。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条通往温暖的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