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1.D(A《祝福》中风雪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B蒲松龄是清代小说家,作者借古讽今,揭露的是
清代的社会现实:C“小李杜”中的“李”不是李贺,是李商隐。)
2.C(都是“才”的意思。A重视一又,B攻占一拿/全,D顺着一依靠)
3.C(A如连词,至于:B西-名词,西方,作“面”的前置宾语:D行李-外交使者)
4.A(均为被动句:B除“能以神卜”外均是介词结构后置;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为定
语后置句,“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为状语后置句:D除“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是主谓倒
装之外,其余均是宾语前置)
5.C(前两句直接描写冰雪,并无侧面描写。A前两句不着“雪”字,但“鸟飞绝”,“人踪灭”
的冷寂境界,显然就是由那铺天盖地的大雪、严寒无比的天气所造成的。B通过“枕冷”“窗户
明”“折竹”侧面写出雪大天寒。D首句通过“湿罗幕”侧面表现雪大,后三句通过写人的感受
来侧面描写雪大。)
6.C
7.(1)“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指的是晴雯。(1分)
(2)贾宝玉祭奠晴雯的原因:(4分)
①宝玉对晴雯的死感到极其悲痛和愤怒。晴雯因容貌标致、性情爽利、言语锋利得罪家中恶
奴,加之王夫人不喜欢她,以“女儿痨”的罪名在重病中被无情撵出大观园。不久,晴雯在贫
病交加、屈辱悲愤中凄惨死去。
②晴雯是宝玉身边非常重要且投契的丫头,《芙蓉女儿诔》中提及晴雯与宝玉“栖息宴游之
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晴雯率真、刚烈、自尊心强,如前面晴雯与宝玉撕扇为一笑:晴
雯又心灵手巧,如夜补雀金裘。种种经历,宝玉都将视晴雯视为重要的人。
③小丫头杜撰晴雯死后做了“专管芙蓉花的花神”,宝玉选择了相信这个说法。又因宝玉奉贾
政之命,歌咏林四娘之事,林四娘之貌美、性烈、情真、死壮让宝玉不得不联想至晴雯的死。
(参考原因要点:①晴雯的冤屈②两人的关系③“花神”的传说。每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
得满4分。不必限于参考答案所叙内容,能结合其它回目中的情节回答贾宝玉和晴雯之间关系
深厚的原因亦可。)
8.A(B选项中“将悲惨遭遇归咎于儿子”属于曲解文意。C选项中刘成迅速离开是因为自已已经在
儿子和革命者的身份间做了选择,不想再和父亲见面。D选项,片段四中作者从家庭与革命的两
个维度来评价刘成,既为他的个人选择而痛心,又理解其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牺牲,此处可以看
作是作者对人物形象不同层面的塑造,“矛盾”的说法并不妥当。)
9.C(C选项对于众人反应的解读不恰当,从后文“老婆婆从来是规矩的,笑话我们年青多嘴”一句
可以看出,这里是村中青年人对平时本分守规矩的老婆婆的大胆发言感到意外,并非表达对进步
思想的抵触。)
10.①表层含义:指小说结尾处村中众人放风筝的场景。
②深层含义:“看风筝”是刘成父子关系的写照,“风筝”是刘成漂泊在外的暗喻,而“看风
筝”这一举动则象征着老人对儿子的企盼和守望。
③主题表达:“看风筝”对应了刘成父子为革命事业的奉献与牺性,寄予了作者对于革命者家
庭的关怀和尊重。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其他近似答案,言之有据亦可酌情给分。)雅礼教育集团2025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4,下列选项中,各句的句式特点都相同的一一项是(
)(3分)
高一语文
A.终必不蒙见察
遂为猾胥报充里下役
百姓之不见保
事又不济,反为所笑
时量:150分钟
分值:150分
B.申之以孝梯之义
能以神卜
命题人:1-7王聪8-11文若琦12-16,19胡洪来17一18,24熊开杰20-23邓非欢
赵尝五战于泰
以其无礼于晋
审题人:罗春山龚政军唐鸿杰刘小莉桑君周述乔刘昭文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
举所佩玉决以示之者三
一、课内基础知识(共5小题,15分)
村中少年好事者到养一虫
D.夫子之谓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1.下列对课文内容及相关知识解读无误的一项是(
)(3分)
莫之能御也
臣未之闻也
A.“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操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那雪正下得紧。”
5.《林嫩头风雪山神庙》中运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可来衬托风雪之大、天气之寒。下面各逸项中没有
《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这两句对风雪的描写,都起到了谊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
用到侧面描写的一项是(
)(3分)
用。
A.千山乌飞纯,万径人踪灭。弧舟装笠箭,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B.《使织》中的“异史氏”是明代小说家茄松龄的自称,小说结尾借“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典
B.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故揭示了明代宜德年间社会腐朽与黑暗的现实。
C.渊冰厚三尺,素雪窥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南朝民歌《子夜四时欧》)
C.杜牧诗、赋、占文都有很高成就,他的《阿房宫赋》描写生动,见解独到,立意深刻。他和唐代
D。散入珠帘湿罗装,狐求不暖锦衾辣。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者。(唐·岑参《白雪歌
的另一位诗人李贺齐名,并称“小李杜”。
送武判官归京》)
D。别里科夫“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作者运
用漫画式夸张手法,借这种怪异外形来凸现别里科夫“套中人”的荒谬可笑,带有强烈而鲜明的
二、《红楼梦》内容考查(共2小题,8分)
讽刺意味。
6。大观园里曾两次结诗社,第二次结社的社名叫什么?是社主?(
)(3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用法湘同一项是(
)(3分)
A,海棠社,李纨B.丛菊社,薛宝钗C.桃花社,林黛玉D.芙菜社,贾宝玉
A.然则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重念蒙君实视通厚,于反覆不宜卤葬
7.阅读下面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英蓉女儿》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间愿。(6分)
B.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欢玉,谨以群花之懿,冰较之搬,沁
C.以简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舞
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中信,乃政条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英蒙女儿之前回:窃思
D.因其固然,技经背繁之未尝
因人之力而微之,不仁
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井先之乡籍灶氏,湮沦而葵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栖息宴游之夕,亲昵柳衰,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入月有呀。”
A,提刀而立,为之四顾(连调,表修体)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功调,取数)
选段中的“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茨蓉女儿”指的是谁?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贾宝玉因何要祭莫地?
吾其还也(语气助诃,表新使)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诃,表假设)
B。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正确)
三、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共4小题,16分)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为动用法,为…悲伤)
使之西面事臻(名词作状语,在西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一11题。
C.批大部,导大家(同“隙”,空隙)
昂其直,居为奇货(同“值”,价钱)
看风筝
距关,毋内谐侯(同“拒”,据守)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同“世”,二十)
萧红
D.行李之往来(财物货物)
可谓智力孤危(智慧和力量)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个人)
于反覆不宜卤莽(书信往返)
拖者鞋,头上没有帽子,鼻滞在胡须上结起网罗似的冰条来。老人依着街头电线杆,他在想者
这样的事:
“穷人活着没有用,不如死了!”
-1/8-
-2/8

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