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试题历史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魏巍在《火线春节夜》中写道:“有人指着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几片肉,一块朝鲜打糕,还有早晨剩下的米饭说‘你看,这还不是好几个菜吗!这年过得蛮不坏哩!’”这体现了志愿军的( )A. 严明纪律观念 B. 武器装备精良 C. 革命乐观主义 D. 业余生活丰富2.作家莫言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乡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C.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D.“大跃进”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3. 1965年,卫生部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大力培训农村卫生人员,为百姓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人民健康水平从而得到普遍提升。这体现了我国( )A. 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B. 普及义务教育的紧迫性C.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推动西部开发的前瞻性4. 图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A. 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B. 完善平均分配方式C. 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5.深圳经济特区自建立以来,至1995年已累计上缴中央财政45.5亿元,加上税收、银行和海关上缴,铁路、邮电利润上缴,总计超过500亿元人民币。这些数据反映了经济特区( )A.带动了全国经济迅速发展 B.对国家财政作出重要贡献C.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D.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目标过高,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结果发展反倒慢了”。邓小平这一认识( )A.实现了马列主义中国化 B.有助于思想的拨乱反正C.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D.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7. 2006—2010年间,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推广节能灯3.6亿只以上。这些做法( )A. 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B. 巩固了国防建设C. 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D. 解决了能源问题8.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这体现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各地支援边疆开发C. 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 旅游行业蓬勃发展9.制作大事年表是进行历史专题复习的有效方法。从下面大事年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79年,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87 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992 年,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2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A.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两岸各界人士渴望实现祖国统一C.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 D.“一国两制”为港澳台回归奠定基础10.有人曾说“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下列史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C.求同存异,解放思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放思想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每道题10分,共30分)11.工业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 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的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当时,我国还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 年现代工业不到国民经济的10%,钢产量只有 15.8 万吨,且相关技术人才匮乏。——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1)“中国共产党执政”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分)根据材料一,写出中国共产党当时负担的是什么“重任”。(1分)根据材料,分别指出这一“重任”面临的国际、国内处境。(2分)材料二:经过五年的经济建设,不仅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提高到1957年的56.7%,而且工业生产水平工业和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高。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到60%以上。1957年与1952 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成本降低 29%。——摘编自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工业化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这些成就发挥的作用。(4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我国工业化建设中得到的启示。(2分)1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外交、科技和经济领域取得重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外交风云】材料一: 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为开展全方位外交和实行全面开放创造了条件……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初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使中国对外交往在不同层次上都取得显著成就,为我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摘编自《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外交的变革与成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并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的外交格局。(4分)【科技兴国】材料二: 中国航天2023年实施67次发射任务,位列世界第二,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发射次数及航天器数量刷新中国最高纪录。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7次发射全部成功,成功率100%,累计发射突破500次。回顾过去一年,中国航天在发射活动方面,高密度发射任务有序实施、成功率保持高位,航天器研制发射数量快速增长、研制能力大幅提升。——《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项新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1分)并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航天科技活动的发展特点。(2分)【经济腾飞】材料三: 1978﹣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年表1978年 国内生产总值为3679亿元,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8%2000年 国内生产总值为89404亿元,中国占世界经济比重的4.9%2010年 国内生产总值到412119亿元,中国占世界经济比重的9.2%2020年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5986亿元,面对疫情大考,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由2019年的16.3%上升到17%左右2023年 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中国占世界经济比重为17.2%——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官网、新华网(3)根据材料三,写出1978-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1分)13.阅读材料,论述观点。(10分)材料 下表是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部分)。1953年 一个改变落后的经济规划1964年 一声震惊世界的成功爆炸1971年 一次扬眉吐气的外交胜利1973年 一项解决饥饿的农业科技20世纪70年代 一项治疗疟疾的医学成果1978年 一项强国富民的政策1984年 一项共同发展的民族制度1997年 一个天才构想的成功实践21世纪 一个百年梦想的如期实现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科技”和“外交”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新中国的发展成就” 自拟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题目自拟,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史实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完整,不少于100字)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末历史试题评分标准及作答提示选择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人指着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几片肉,一块朝鲜打糕,还有早晨剩下的米饭说‘你看,这还不是好几个菜吗!这年过得蛮不坏哩!’”从中可知,在艰苦的作战条件下,志愿军表现出了非常乐观的精神面貌,对生活、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前途充满坚定信念和进取精神的精神面貌,充分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C项正确;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纪律严明这一优良传统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所使用的武装装备十分落后,排除B项;题干说明的是志愿军革命乐观主义,并未说明业余生活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可以知道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原因是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故选C项。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大力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描述的卫生部响应号召,将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提升农村人民的健康水平,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体现,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优越性,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主要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自治问题,与题干中描述的医疗卫生工作重心转移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题干主要讨论的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转移及其带来的健康水平提升,与普及义务教育的紧迫性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西部开发是中国在特定时期为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而实施的战略,与题干中描述的医疗卫生工作重心转移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分析可知,国有企业留利占比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3年1月起,国家规定凡有盈利的国营企业,其利润按一定的比例税率缴纳所得税,所得税后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主要是增强企业活力,A项正确;题干材料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占比变化示意图”,没有提及“分配方式”,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C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上缴中央财政45.5亿元,加上税收、银行和海关上缴,铁路、邮电利润上缴,总计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可知对国家财政作出重要贡献。故选B项。6.【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目标过高,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结果发展反倒慢了”可知“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故选C项。7.【答案】A【解析】据题干“2006—2010年间,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推广节能灯3.6亿只以上。”和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A项正确;巩固了国防建设与题意无关,题干反映的是环保理念,不是国防建设,排除B项;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与题意无关,题干材料未涉及外交布局的信息,反映的是绿色环保的理念,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没有涉及解决了能源问题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形使自治权的制度,A项正确;题干说明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未说支援边疆开发的问题,排除B项;题干中规定民族节日放假,并不能推出其节日活动精彩纷呈,排除C项;题干说明的是节假日放假,并不能直接推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C【解析】由表格“海峡”“香港”“澳门”不同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可知“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 故选C项。10.【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用和平方式收回香港、澳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为台湾的回归提供了范例,B项正确;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的原则,排除A项;求同存异仅是撇开分歧寻找共同点的策略,不符合材料中“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排除C项;解放思想,不符合材料中“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每题10分,共30分)11.(1)事件:新中国的成立。(1分)“重任”:实现工业化。(1分)国际处境: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1分)国内处境: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才、资本和资源的严重缺乏。(能答出第1条可得分1分)(2)成就: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高。(2分)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准备了物质条件;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等等。(答出2点即可得2分)(3)启示:政策方针的制定应符合国情;应探索自己的产业道路;应积极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工业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经济基础。(答出2点即可,其他合乎题意的答案均可给分)12.(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政策。(2分)外交格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格局。(2分,答出两条给1分,写一条不给分)(2)成就: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等。(其他航天成就也可)特点:发射次数多;成功率高;发射数量增长快;研制能力不断提升。(写出2点即可)(3)发展状况: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世界占比不断提高。(2分)原因:我国实施改革开放。(1分)(10分)【评分标准】水平等级 主题 材料运用与论述等级一 (8-10分) 选择主题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或教材中的三个或以上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等级二 (5-7分) 选择主题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或教材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等级三 (2-4分) 选择主题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等级四 (0-1分) 选择主题 观点、论述与史实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未选择主题 不选择史事示例1:观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论述:1953年,周恩来访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71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中国加强国际合作,在各种国际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示例2:观点: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不断发展进步。论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成功研制“两弹一星”,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70年代,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综上所述,中国科技不断发展进步推动综合国力的提高,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示例3:观点:改革开放推动经济腾飞。论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了生产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对外开放,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引进了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并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答案.docx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