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版(2024)六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11课 通过反馈知效果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版(2024)六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11课 通过反馈知效果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通过反馈知效果》教案
学科 小学信息技术 年级册别 六年级全一册 共1课时
教材 部编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通过反馈知效果》是部编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此部分聚焦于反馈机制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性,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反馈改进成果。它是对之前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后续深入学习信息技术项目开发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对新事物有较强好奇心。但在理解反馈机制对成果优化的作用上存在困难。他们在生活中有一定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总结。教学中可通过具体实例引导,突破理解障碍,提升学生运用反馈改进成果的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
1. 能意识到反馈信息对信息技术作品优化的重要性。
2. 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有效反馈信息。
计算思维
1. 运用反馈信息分析信息技术作品存在的问题。
2. 依据反馈改进作品,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 借助反馈信息,在数字化学习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2. 利用反馈进行创新实践,提升作品质量。
信息社会责任
1. 尊重他人反馈意见,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2. 积极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促进团队协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反馈信息对信息技术作品的重要意义。
2. 掌握获取反馈信息的多种途径。
3. 学会运用反馈信息改进信息技术作品。
难点
1. 深入分析反馈信息,准确找出作品存在的问题。
2. 依据反馈信息制定合理的改进方案。
3. 在团队合作中有效利用反馈,提升整体作品质量。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信息技术作品案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导入 展示案例
(1)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学生制作的简单动画作品,该作品存在画面不流畅、色彩搭配不协调等问题。
(2)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个动画作品,你们觉得它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不太满意?”
(3)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自主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小声交流自己的看法。
(4)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接着展示另一个经过多次修改、参考反馈意见后的同类型动画作品,让学生对比两个作品。
(6) 再次提问:“对比这两个作品,你们能发现有什么不同吗?后一个作品为什么会感觉更好呢?”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讨论情况。
(8)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通过反馈知效果。 1. 认真观察动画作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与同学小声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3.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推选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结果。
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
交流表达:☆☆☆
小组协作:☆☆☆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对比两个不同质量的动画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直观感受反馈对作品改进的重要性,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知识讲解 反馈的概念
(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反馈”二字,解释反馈就是将系统的输出信息返回到输入端,与输入信息进行比较,并利用二者的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
(2) 结合刚才展示的动画作品案例,详细说明反馈在作品改进中的体现,比如观众对动画画面不流畅的反馈促使创作者调整帧数等。
(3) 列举生活中其他反馈的例子,如手机软件更新是根据用户反馈改进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馈的概念。
(4) 提问学生:“在你们的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反馈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
(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反馈在各个领域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6) 进一步讲解反馈的类型,包括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分别举例说明。
(7) 组织学生讨论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的作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8) 总结讨论结果,指出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反馈,都能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我们改进和成长。 1. 认真听讲,理解反馈的概念。
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发言。
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反馈类型和作用的看法。
4. 倾听教师总结,加深对反馈的认识。
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
思考能力:☆☆☆
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讲解反馈的概念、类型和作用,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反馈的内涵,为后续学习如何获取和运用反馈信息奠定基础。
获取反馈的途径 活动一:小组探究 自主探究
(1)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探究获取反馈信息的途径,每个小组可以围绕信息技术作品,如网页设计、程序开发等方面进行思考。
(2) 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如相关的书籍、文章等,帮助他们拓展思路。
(3) 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整理出至少三种获取反馈的途径,并记录下来。
(4) 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 鼓励小组内成员积极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6) 提醒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如用户、同行、专家等。
(7) 当小组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8) 时间到后,组织各小组停止探究,准备汇报。 1. 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明确分工。
2. 查阅参考资料,积极思考获取反馈的途径。
3. 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记录整理结果。
4. 准备小组汇报。
评价任务 自主探究:☆☆☆
小组协作:☆☆☆
成果整理:☆☆☆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思考获取反馈的途径,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汇报交流 活动二:小组汇报 小组展示
(1) 邀请第一个小组上台汇报,要求小组代表清晰地介绍小组总结的获取反馈的途径,如问卷调查、用户测试、同行评审等。
(2)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做好记录,教师鼓励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提出疑问。
(3) 汇报结束后,教师引导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内容进行评价和补充。
(4) 对提出有价值意见的学生给予表扬,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 依次邀请其他小组进行汇报,重复上述步骤,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
(6)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7) 汇总各小组的汇报结果,整理出常见的获取反馈的途径,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8) 强调不同途径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 1. 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展示小组探究成果。
2.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记录有价值的信息。
3. 积极参与评价和补充,提出自己的观点。
4. 倾听教师总结,加深对获取反馈途径的理解。
评价任务 汇报展示:☆☆☆
倾听评价:☆☆☆
知识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汇报和交流,让学生分享探究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获取反馈的途径。
运用反馈改进作品 活动三:实践操作 作品改进
(1) 教师再次展示之前的动画作品案例,给出一些模拟的反馈信息,如“动画角色动作太生硬”“背景音乐与画面不搭配”等。
(2) 要求学生分组根据反馈信息,制定对该动画作品的改进方案。
(3) 提醒学生在制定方案时,要考虑反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具体实施改进措施。
(4) 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5) 鼓励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改进方案。
(6) 当小组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分析反馈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7) 时间到后,邀请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改进方案,并说明依据。
(8) 组织其他小组对展示的方案进行评价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运用反馈改进作品的要点。 1. 分组讨论,根据反馈信息制定动画作品改进方案。
2. 明确分工,共同完成方案的制定。
3. 展示小组改进方案,说明依据。
4. 参与对其他小组方案的评价和讨论。
评价任务 方案设计:☆☆☆
团队协作:☆☆☆
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获取反馈和运用反馈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作品改进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课堂总结 总结归纳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反馈的概念、获取反馈的途径和运用反馈改进作品的方法。
(2) 邀请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3)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反馈在信息技术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的信息技术作品,收集反馈信息并进行改进。
(5)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积极运用反馈来提升自己的作品质量。
(6)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表扬优秀的小组和个人。
(7) 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宣布本节课结束。
(8) 整理教学资料,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1. 回顾本节课内容,思考自己的收获。
2. 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体会。
3. 倾听教师总结和作业布置。
4. 明确课后努力方向。
评价任务 知识回顾:☆☆☆
收获分享:☆☆☆
态度表现:☆☆☆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记忆,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体会,为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选择一个自己之前制作的信息技术作品,如网页、程序等。
2. 通过至少两种途径收集反馈信息,如询问同学、老师等。
3. 根据反馈信息,制定详细的改进方案。
拓展作业
1. 按照改进方案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2. 将改进后的作品与原作品进行对比,撰写一份对比分析报告。
3. 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改进过程和经验。
板书设计
通过反馈知效果
一、反馈的概念
- 定义
- 类型(正面、负面)
二、获取反馈的途径
- 问卷调查
- 用户测试
- 同行评审
三、运用反馈改进作品
- 分析反馈
- 制定方案
- 实施改进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展示对比动画作品导入课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 采用小组探究、汇报交流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反馈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1. 在小组探究活动中,个别小组的讨论效率不高,教师的指导不够及时和具体。
2. 由于时间有限,在学生汇报交流环节,部分学生的观点没有得到充分表达,交流不够深入。
3. 在实践操作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