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
空同①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②”。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③。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迨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④,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史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⑤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则史迁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史迁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节选自袁宗道《论文》)
[注]①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②反正:回到正确轨道上。③令甲:第一条法令。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④《一统志》:记载全国地理的书。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⑤西京:西汉的代称。
材料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人A读古书B不即C通晓D辄谓古文E奇奥F今人G下笔不宜H平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取秦汉名衔以文之 哀吾生之须臾
B.而近说乃云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 虽欲强聒,终必不能见察
D.以不达学达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迷惑
B.彼童子之师 未成年的男子
C.君子不齿 并列、排列
D.师不必贤于弟子 超过
4.下列对划线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鸿门宴》“道芷阳间行”中的“道”意思相同。
B.“不耻相师”与《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中的“相”意思不同。
C.“余嘉其能行古道”与《短歌行》“我有嘉宾”中的“嘉”意思相同。
D.“作《师说》以贻之”与《静女》“贻我彤管”中的“贻”意思不同。
5.下列句子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渺渺兮予怀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何以汝为见
6.下列各项表述,与材料一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文必曰先秦两汉,诗必曰汉魏盛唐,斯固然矣。(王九思《刻太微后集序》)
B.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
C.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李贽《童心说》)
D.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书》
7.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
8.把《师说》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9.韩愈《师说》与袁宗道《论文》都提及了“古”,但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材料二:
简子有臣尹绰、赦厥。简子曰:“厥爱我,谏我必于无人之所;绰也不爱我,谏我必于众人之朝。”尹绰闻之,曰:“厥也,爱君之丑而不爱君之过也;臣也,爱君之过而不爱君之丑也。”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尹绰对曰:“夫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津;趋车肆马,立乎朝廷,吾不如衰①。然君之未尝得夫贤士也,固宜也。”
(节选自《说苑·臣术》)
[注]①衰:人名,应是当时著名的驾车能手。
材料三:
夫为君者,虚心以俟人;为臣者,竭心以事君。然则贤否之途,未尝不杂也。何以核其真哉?试之以位,事考之以功,效参之以众论。故田文之相魏,非起之所能逮也,而文能安国家、定社稷,此其所以为上者也。尹绰之在赵,能匡君之过,达君之失,虽忤耳逆指,不顾其身,此真臣之节也。是故察臣之道,不专于其能折冲①,亦贵其能守正;不惟其有显功,亦取其有隐德。此核真辨伪之要术也。
(节选自《中论·审大臣》)
[注]①折冲:使敌人的战车后撤,即击退敌军,引申为外交谈判取胜。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骐骥A騄駬B足C及千里D置之E宫室F使G之捕鼠H曾不如小狸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宾从,意为“归顺、服从”,与《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宾从”中的“宾从”意思相同。
B.属,意为“托付、委托”,与《岳阳楼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意思相同。
C.丑,意为“耻辱”,与《汉书·项籍传》“今尽王故王于丑地。”中的“丑”意思相近。
D.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意为“竟然、连……都……”,与《愚公移山》“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中的“曾”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与田文论功,认为自己治军、治民、守边三方面都优于田文,但对田文位居己上感到不解,显示出他看重具体事功的特点。
B.田文面对吴起的质问,坦然承认自己在具体事务上的才能不如吴起,但他指出,在国君年幼、政局不稳时,稳定大局更重要。吴起最终认可了这一点。
C.赵简子更喜欢赦厥,因为赦厥总是在私下无人时劝谏,给他留面子;尹绰则总是在朝堂上当众劝谏,让简子难堪,所以简子最终认为尹绰不爱自己。
D.尹绰用良马捕鼠不如野猫、宝剑伐木不如斧头作比,意在向赵简子说明,人才各有专长,君主若不能人尽其才,就无法真正得到贤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津;趋车肆马,立乎朝廷,吾不如衰。
(2)为臣者,竭心以事君。然则贤否之途,未尝不杂也。
14.材料三的作者认为“核真辨伪之要术”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品令·茶词》为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是典型的双调体式,上下阕分工明确且脉络连贯。上阕以具象笔触铺陈茶事,下阕转向抽象情感与主观体验。
B.“金渠体静,只轮慢碾”以“慢碾”的动作细节,展现碾茶时的从容,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栏杆拍遍”借细节传氛围的描写,有相通之处。
C.《品令·茶词》“味浓香永”以“浓”摹茶香,《沁园春·长沙》“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用“红”绘秋枫,“碧”绘秋水均一字抓核心,炼字传神。
D.下阕“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以多感官描写品茶惬意,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多感官手法一样,丰富了表达层次。
16.在文人笔下,茶常承载着多样心绪。黄庭坚《品令·茶词》以茶为引,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借茶抒怀。请结合两首诗词的具体内容,分析二者借“茶”抒发情感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梅二首
萧德藻
其一
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其二
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湘妃危立冻蛟脊”,以“湘妃”喻梅枝、“冻蛟脊”喻梅花,既绘古梅形态,又暗示环境严寒,与《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手法相似。
B.两首诗善用炼字,如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中“著”字,展现了苔藓厚重与古梅的年代久远;与《归园田居》(其一)“荫”字同为炼字典范。
C.两首诗分别聚焦特定时段的古梅:其一以“晓寒”点明清晨,其二用“斜日”点明黄昏,从不同时间维度展现古梅风姿,有力地凸显了古梅特质。
D.第一首侧重描古梅姿态神韵,借“海月冷挂”“妩媚”等句显示其清雅灵动;第二首侧重显示古梅沧桑生机,以“三两点春”等句传递其坚韧品质。
18.元人方回评萧德藻诗“其诗苦硬顿挫,而极其工”。请结合《古梅二首》,分析“顿挫”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三、名篇名句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典诗词中“列锦”手法的运用极具特色,它通过将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组合,无需动词连接便能勾勒出鲜活场景。请举出唐宋诗(词)中运用上述“列锦”手法的典型句子:“ , 。”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高度评价屈原“文如其人”,认为其文章的格调与自身品格深度契合,文中巧妙体现“文如其人”内涵的句子是:“ ,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描摹赤壁雄奇景色后,以一句凝练之语“ ”收束写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刻画金陵秋景后,亦有一句“ ”总括景物之美。
(4)《春江花月夜》中,游子与思妇虽相隔千里无法互通音信,却皆借明月寄托思念,这种“借月传情”的构思,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应的诗句是“ , ”。
(5)黄庭坚《登快阁》中“ , ”两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抒发自己的胸襟抱负无人理解的痛苦。
(6)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 , ”,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7)语文课上,老师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 ”两句,引导学生要兼顾外在的文采修养和内在的品质。
(8)屈原在《离骚》中,由自然界常见的衰败景象起兴,进而表达对特定对象年华逝去的担忧,文中饱含这份忧思的句子是“ , ”。
(9)日出之景常被文人赋予壮丽的意象,姚鼐在《登泰山记》中,以细腻笔触描绘了泰山日出前天空云色的奇妙变化,这两句是“ , ”。
(10)与下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 , 。”
四、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降低对结果的期望值,多享受过程,就会获得更多的幸福。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DF 2.A 3.A 4.B 5.D 6.A 7.那些套用古文字句在自己作品里的人,这就与在衣服中缝进树皮树叶,在煮熟的菜肴中加入毛血没什么区别。 8.(1)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把他当作老师。
(2)他和他年龄相近,道德学问也相近,(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令人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似于谄媚。 9.(1)韩愈《师说》提“古”(如“古之学者必有师”),意图是借“古人从师风尚”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陋习,强调从师学习的必要性;(2)袁宗道《论文》提“古”,是主张“学古”应学古人“真情实感”与“自然文风”,反对拟古蹈袭,倡导文学表达的真实性;(3)前者借“古”立“从师之理”,后者借“古”明“为文之道”,一为论“学”,一为论“文”。
10.BDH 11.B 12.C 13.(1)现在(如果让)我拿着船桨在河里随波逐流,我比不上船夫;(如果让)我赶着车驾驭着马,站立在朝廷上(处理政事),我比不上衰。
(2)做臣子的,应尽心竭力地侍奉君主。既然如此,那么贤才与不才的途径,未曾不是混杂的。 14.①通过授予职位来检验其能力,考核其实际功绩,参考众人的评价。如材料一中,田文被置于相位,他能从国家稳定的大局出发考虑问题,证明了其能力适合此位。
②既要看其“折冲”的显赫功绩(如吴起),也要看其“守正”的隐微品德。
15.D 16.(1)《品令 茶词》:抒日常生活中闲适恬淡之乐。“慢碾”显碾茶从容,“味浓香永”摹茶香醇厚,勾勒悠然场景,暗含沉浸茶事的闲适;“灯下故人归来”则写品茶惬意,满含对当下安宁的珍视。
(2)《临安春雨初霁》:抒报国无门的落寞之慨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闲作草”“戏分茶”看似闲适,实则反衬“世味薄”的失意与客京的无聊迷茫;茶的清雅难消壮志难酬的苦闷,更显孤寂与对境遇的慨叹。
17.A 18.“顿挫”指诗歌在章法、情感等避免平直铺叙,通过起伏转折增强艺术张力。
(1)节奏顿挫:两首诗以语义停顿造起伏。其一“丑怪惊人能妩媚”(停顿:丑怪/惊人/能妩媚),前紧后缓;其二“三两点春供老枝”(停顿:三两点春/供/老枝),形成“紧—缓”“轻—重”交错,既现春与老枝的张力,又带来了节奏起伏。
(2)单诗情感顿挫:其一开篇“冻蛟脊”“海月冷”以严寒抑古梅生存环境,后“丑怪”抑其外形,终以“妩媚”扬其神韵,情感从压抑转赞叹;其二“枯树”“老枝”先抑古梅衰颓,后“三两点春”扬其生机,情感从沉郁转欣喜。单诗内抑扬转折,形成情感顿挫。
(3)整体情感顿挫:第一首“只有晓寒知”是无知音的浅层苦闷,第二首“只愁冻蜂知”深化为不愿高洁被扰的主动坚守。从“慨叹——坚守”的递进,让整体情感既有起伏又有深度,进一步强化了顿挫感,也让诗人对古梅的情感表达更显厚重。
19.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杨柳岸 晓风残月 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江山如画 画图难足 此时相望不想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
20.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