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粤秀中学(昆明市西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粤秀中学(昆明市西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西山区教科院附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
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C镌(juàn)镌juan:雕的意思.
2.C入目三分一一入木三分:本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今义后借以比喻描写或议论深刻。
3.A第一空:“不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有“都、总”等跟它呼
应;“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结合语境“文艺作品
其内容和形式怎么变,但都万变不离其宗”,这里强调无论内
容和形式如何变化,本质不变,应选用“不论”
第二空:“彰显”指鲜明地显示,带有庄重、积极的感彩,常用于彰显价值、精神等:
“显示”指明显地表现。
此处说文艺作品“以
高尚精神、铸魂育人为根本归依”,“彰显”更能突出文艺作
品对高尚精神的突出展现,所以应选“彰显”。
第三空:“振聋发聩”意思是发出巨响,让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唤醒糊涂麻木之人;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语境是说鲁迅的作品能深刻反映生活,起到唤醒人的作用,“振聋发聩”更符合语境。
第四空:“映照”指照射、呼应:“照耀”表示强烈的光线照射。
这里说“在他的光辉下,同时代许多人都显得黯然失色”,“映照”更能体现出鲁
迅光辉的影响和呼应,“照耀”过于强调光线的强度,不太符合语境。
4.B原句“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皆无不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中,
“皆无不”表意重复,“皆”表示“都”,“无不”也表示“没有不、全都”,二者同时
使用造成语义重复,应删去“皆”或“无不”
5.B第一空后面的“流动明眸,欣赏”契合第③句中的“中国画”。
第二空后面的“闭目凝神,倾听”契合第④句中的“古曲”。
第三空后面的“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契合第①句中的“百花园”。
第四空后面的“把玩深尝”契合②句中的“香茶”。故排序为:③④①②

6.①.芳草萋萋鹦鹉洲
②.绿叶发华滋③.老骥伏枥
④.山山唯落晖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⑥.谁准家新燕啄春泥⑦.月下飞天镜
⑧.云生结海楼
7.日本政府不守承诺,坚持推进核污水排海计划,进一步失信于国际:
山东淄博烧烤诚信经营,处处为游客着想,火爆出圈。
8.仔细观察【材料三】漫画,漫画中央是“诚信”两个汉字,两个工人站在“诚信”二
字上面,下面几个工人往上传递砖瓦、砂石。可知,寓意:诚信建设如砌墙一样,一砖一
泥皆不可丢弃。(或诚信要靠小事做起,点滴积累筑起诚信之碑。)
9.彭德怀他身上有吃苦耐劳、勤勉过人、乐观积极的红军精神。
10.示例:《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视角,客观地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
情况。书中不仅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
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阅读这本书,可以让你了
解那个年代革命者的艰苦生活,了解他们面对困难甚至牺牲时的勇敢,从前辈身上汲取生
活的力量。
可从《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过程、主要内容、主题、意义等方面简要推荐,合理即可。
11.B解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是暗写自己
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并非“愉悦的心情”,B选项错误。圈

西山区教科院附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枢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城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八年级语文学科答题卡
9.(3分)
18.(2分)
班级
性名
考场号
座位号
注意事项
准考证号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
场、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01
1o1
101
tO]to]1o)
【oto)
10.(2分)
L1】
11】
L1】
11111】1】
11】
19.(2分)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
填涂,修政时用橡皮擦干净,
12
2
12)
12)
12】
121
2
12
2
131
13】
13
13】
131
13)
13
【31
3.主观愿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
141
4】
4)
141
【4】
14】
141
141
【41
书写。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
151
t5
15
151
51
15
151
151
【5j
12.(3分)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16
161
161
61
6
18)
6)
161
【61
17
171
171
17】
171
171
171
7
5.保持答卷清洁完蓝。
18)
181
t8)
8
8】
181
t81
【81
re)
【91
【91
【91
【91
91
【9191【91
【91
20.(2分)
正确填涂墨
错误填涂

考生禁填
缺考口
违规
由发专老韩第隆)
13.(2分)(1)
(2)
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a]B][c]D]
11a]B][c】DJ
(3)
(4)
2 [A][Bj [cj [D]
21.(1)(2分)
3
[A][B][c][D]
4[a]B][c]D]
14.(1)(2分)
5[A][B][c】D]
选杆题共四愿共B分)
(2)(2分)
6.6分)
(2)(2分)
)

15.(2分)
22.(2分)
3)
(④
(5)
16.(2分)
23.(2分)
(6)
7.(2分)
17.(3分)
24.(3分)
8.(2分)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城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第3页共6页
圈请保持答题卡干净整洁,不要污损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城的答案无效
25.(40分)
900字3
0
700字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愿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4页共6页
第5页共6页
第6页共6页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 10 月 29 日8 : 00-10: 30】
西山区教科院附中2025-2026 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共6题,共12分)和非选择题(共19题,共88分)两部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
2.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作答,并把所有的答案填写在试卷上所要求的相应位置,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小题。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文艺作品 其内容和形式怎么变,但都万变不离其宗,即在本质上都是精神产品,都是以 高尚精神、铸魂育人为根本皈依的。
鲁迅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他出版了多少本书、发表了多少篇文章,而在于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皆无不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他创作时精心斟酌每一个字符,打破思想禁锢,使其作品沉淀(diàn)出深刻内涵。那些文字似锐不可当(dāng)的利刃,穿透一切伪饰,镌(juàn)刻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这不仅使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时每每都能入目三分、 ,而且更使他的思想在几乎每一字里行间都放射着穿透一切伪饰而直达灵魂深处的犀光。在他的光辉 下,同时代许多人都显得黯然失色。他被大家推崇(chóng),成为毛泽东所说的中国现代社会的“第一等圣人”,成为大家公认的“民族英雄”“民族魂”。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淀(diàn) B. 当(dāng) C. 镌(juàn) D. 崇(chóng)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斟酌 B.禁锢 C.入目三分 D.黯然失色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论 彰显 振聋发聩 映照 B.不论 显示 震耳欲聋 照耀
C.虽然 彰显 震耳欲聋 映照 D.虽然 显示 振聋发聩 照耀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皆无不深深地穿透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B.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无不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C.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皆没有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D.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不得不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
第1页共8页
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茶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②①③④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1)至(4)题任选两个空作答,(5)(6)题必答】
随古诗赏景,我们总能发现诸多或优美或神奇的好景致。《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描写鸟儿来呈现早春西湖生机盎然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1) 。《黄鹤楼》中,崔颢登楼远眺草木明丽、汉江分流壮阔景象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2) 。《野望》中,王绩借山野秋色与牧猎场景勾勒出闲适画卷的句子是树树皆秋色,(3) 。《庭中有奇树》开篇用“庭中有奇树,(4) ”引出主人公的无限相思。《渡荆门送别》中,李白描绘月下云霞变幻奇景的句子是(5) , 。《三峡》中,郦道元用侧面描写突出三峡两岸群山高峻的句子是(6) , 。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9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一直遭到日本全国特别是福岛当地渔民的强烈反对。在此情况下,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和日本政府曾保证,在得到渔民等相关方面理解前不会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日本全国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4年通过特别决议,坚决反对核污染水排海。但日本政府和东电不顾反对,违背自身承诺,坚持推进排海计划。日本这种为了本国私利,损害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做法,说服不了国内外的民众,只会让日本蒙羞,让周边国家和太平洋岛国的民众受害,让日本进一步失信于国际。
材料二:五一长假期间,山东淄博烧烤突然“火”向全国。为了让来吃烧烤的游客们“吃得放心、玩得开心”,淄博各烧烤店主秉着诚恳的态度,守信经营、诚信服务,政府部门也迅速行动起来,从社会治安、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全面护航,一套“组合拳”打出后,淄博烧烤的口碑“更稳了”。
材料三:
7.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信息。(2分)
8.请说说材料三漫画蕴含的寓意。(2分)
(二)名著阅读(5分)
必须承认A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A突然向他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A迟睡早起,不像毛泽东那样迟睡也迟起。就我所知,A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小时。他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我记得那天早上一军团接到命令要前进二百里到敌区的海原,我多么吃惊:A在早饭以前发完了一切必要的命令后,下来同我一起吃饭,饭后他就马上上路,好像是到乡下去郊游一样,带着他的参谋人员走过预旺堡的大街,停下来同出来向他道别的穆斯林阿訇说话。大军似乎是自己管理自己的。
9.这段文字出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语段中的A是谁 从他身上你看到什么样的红军精神 (3分)
10.如果你要向朋友推荐这本书,请简要说明你的推荐理由。(2分)
三、阅读(11~24题, 共35分)
(一)诗歌赏析(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1.下面对《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单车欲问边”中“单车”显示出随从少,“欲问边”点明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充分表达了这次出使边塞时愉悦的心情。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字写出孤烟的劲拔坚毅之态,“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D.这首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既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又表现了他对塞外风光的赞美之情。
12.清人屈复评《使至塞上》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时候说:“‘在燕然’三字,写得戎马仓皇。”请分析此联是如何从“侧面”写出边关战况的,并结合颈联说说当时战况如何。(3分)
第3页共8页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3~16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①。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②,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③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④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⑤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⑥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⑦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⑧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岚(lán) :山中的雾气。②勒:抑制。③石篑(kuì); 人名。后面的“傅金吾”“张功甫”也是人名。④歌吹:泛指音乐。⑤罗纨:丝绸。这里指穿着丝绸的游人。⑥艳冶:艳丽。⑦午未申:约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⑧夕舂(chōng):指夕阳。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任意东西东西: (2)泉水激石 激:
(3)窥谷忘反 反: (4)安可为俗士道哉 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15.甲文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这种手法的妙处。(2分)
16.找出甲乙两文的主旨句,尝试找到两位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2分)
(三)现代文阅读【甲】(9分)
渔火暖乡愁
刘峰
①天寒时节,不禁想起故乡的暖,忆起摇曳在水天的点点渔火。
②故乡是水乡,旧年古镇人家,皆有一盏渔灯。渔灯,大多为马蹄灯,上部是提手,中间为挡风玻璃罩,下部是一个马蹄形的铁油壶,悬在乌漆漆的船篷中,成了旧年水乡一景。无风
第4页共8页
的暗夜,水乡如蜡染,从岸上眺望,渔灯星星点点,晶莹剔透,橘黄里带一丝儿微红,有宋元画意。
③起风了,“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此时,渔火最有情味。船儿,仿佛一匹风中的马,识水性的船家似骑手,泛起的水沫气息如牧场的青草味道,激活古老的基因。远远望去,渔灯摇曳于烟波之中,闪闪烁烁,缥缥缈缈,饶有古趣。
④有时,遇上雨雪,深谙水路的船家,像巷陌人家熟悉每一条巷子一样,会寻一处港湾避一避。
⑤港湾暖,生有芦苇、红蓼、菖蒲等水生植物,可御风寒,予人慰藉。此时,挂在船篷中的渔灯,俨如一位忠实的伙伴,静静陪伴着你。“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寒夜漫漫,守一泥炉,拥一衾被,浴着明净的灯火,浸在辽阔的寂静中,啜一壶绿茗,品一册古籍,就能享受隐者的生活。
⑥烟水虽寒,灯火可亲!
⑦有一年,我随父亲去湖中看鱼,那片大水,离古镇二三里。子夜,停棹野港,于半梦半醒之间,感觉船底有奇怪的声音,像遥远的呼唤,似古老的歌谣,飘荡于烟波,直上九霄,仿佛水下与夜空已连为一体,父子俩座下的这一尾木舟,俨如一艘小小的宇宙飞船,随时要飘向茫茫太空。
⑧见我胆怯,父亲将渔灯摘下来,探向水面。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才发现,水下简直是一个鱼的世界,它们好比一团云,俨如一群水兽,麋集船底,鳃一张一合,吐出一串串珍珠般的气泡,有些鱼,如潜艇蛰伏水里;有些鱼,像树叶飘飘。那些奇异的声音,原来是鱼群的唼喋。在渔夫的眼里,养一湖鱼,跟农人养一坡羊、一圈鸡、一栏兔,别无二致。
⑨灯光,吸引了更多的鱼游来,银白色的、金红色的、乌青色的、暗绿色的、橙黄色的、斑点状的,花团锦簇,异彩纷呈。只见父亲不慌不忙,从舱底铲出大块大块的饲料抛入湖中,水面立刻翻起了阵阵浪花。鱼挤成一团,大口吞食,不时有鱼跃出水面,发出好听的泼刺声。湖水因搅动,弥漫着水藻清香。
⑩不知多少个夜晚,父亲点灯下湖。夜阑人静,母亲因担心,提了一盏灯,站在古镇的断桥头,用双手拢成喇叭,朝水天喊,声音,像一只夜鸟,贴水飞翔,不一会儿,一点灯火近了,父亲将渔灯举在空中,晃了三下,母亲见了,也晃了三下,两人会意,父亲继续看鱼,母亲放心回家。
在水乡,鱼有鱼言,灯有灯语。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水上相逢,灯灯辉映,是彼此的温存。
如今回乡,已难见渔火了。柴油味冲淡了水藻香,突突作响的机船代替了木舟,白炽灯取代了小小的渔灯,冷冷雪光,扫在湖面,周遭烟水,一览无余。父亲早已离世,我漂泊在远方。水乡、断桥、木舟、苇丛、鱼群、古岸、暗夜、旧梦,因渔灯而照亮,清清柔柔的微光,穿透似水流年,暖在心窝,成了挥之不去的乡愁。
【注释】唼喋[shà zhá]:形容成群的鱼、水鸟等吃东西的声音。
第5页共8页
17.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维导图。(3分)
18.赏析第 段画线句子。(2分)
柴油味冲淡了水藻香,突突作响的机船代替了木舟,白炽灯取代了小小的渔灯,冷冷雪光,扫在湖面,周遭烟水,一览无余。
19.结合选文,说说第 段引用古诗词的作用。(2分)
20.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渔火暖乡愁》是用什么线索将素材聚拢起来的 (2分)
(四)现代文阅读【乙】(11分)
父亲的“吉祥三宝”
①又是油菜花香的季节,家乡田间地头到处一片金黄。凉悠悠的春雨拌和着菜花清香,轻轻地打在脸上,浸润着我的心田。我不停地追思着父亲留下的“吉祥三宝”和那些不平常的故事……
②2年前的2月,那是我家最悲伤的一个月,父亲和母亲在28天内先后病逝。父亲走时年纪刚过半百,母亲只度过45年光阴。两位老人走得那么匆忙,没给儿女们留下什么丰厚的遗产,只留下了父亲生前用过的平水、五尺、砌刀三件极为普通的劳动工具,但对我来说,它们有着极不平凡的意义,是父亲留给我的“吉祥三宝”,我视它们为珍宝,珍藏在家中、烙在永恒的记忆里!
③父亲是个砌匠,他的一手好手艺在老家一带很吃得开!他搭的“牌楼灶”,省柴、火旺、好排烟,受到十里八村人们的青睐。他砌的砖墙,面平线直,棱角分明,乡亲们认为他是福星,做新屋总喜欢请他去当“承脉师”(今称“包工头”),他亲手盖的房子,总会给主人家带来好运,财旺福旺!
④靠挣工分过日子的那个年代,父亲当上了生产队长,院子里人都很尊重他。那时,母亲生养了我们姊妹五个,尽管父亲和母亲没日没夜地忙活,家里还是年年超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小学三年级还没念完就无奈地离开了学校,回到生产队里放牛、看鸡鸭混工分。每天一早起来,我一手拿着竹竿、一手拿着书本,到两个垸子边田地里转悠几遍,把鸡鸭赶得远远的,不让它们下田啄稻麦,然后把牛牵到后山上吃草,坐在牛背上看书。父亲见我整天这么痴迷读书,时常愁容满面、唉声叹气,我能从他的眼睛里读出他心疼与无奈交织的酸楚!
第6页共8页
⑤就在我离别学校两年后的一天,我的一个在武汉长航工作的远房表兄来家做客,饭桌上他问父亲:“训金读几年级 ”一向十分要强、快言快语的父亲一时沉默无语。我故意装作没听见,埋头吃饭,眼泪直在眼里打转转。父亲道出了实情,表兄当即表示愿意支持我复学读书。几天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父亲终于艰难地作出了决断:为了伢们将来有个好饭碗,重操老本行,挣点钱让你们上学!
⑥就这样,我重新背起书包到松阳中学插班读书。夏天夜里,我在煤油灯下做作业,父亲总是和我同坐在一乘竹床上,一手拿着一把破蒲扇、一手拿着一条湿毛巾,为我扇风赶蚊子,见我头上有汗珠,就轻轻地为我揩汗。到了冬天,父亲总是天还没亮就起床,帮我做早饭、烧“烘篮”,让我吃饱后带着“烘篮”去上学。每当父亲带着他的“吉祥三宝”外出上工时,我看到他渐渐走远驼耸的背影,顿觉父亲像是一座挺起脊梁、顶天立地的高山,心里暗暗发誓:父亲,您辛苦了!儿子决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发奋读书,将来做一个有志气、对社会有用的人。
⑦父亲一生善结人缘,在老家砌匠圈里算得上是德高望重,每每有新屋“上梁出水”喝喜酒时,父亲作为“承脉师”理应上坐,可他总是谦让给比他年长的师傅坐首席,并主动敬酒。父亲是这样“训徒”尊长的,也是这样教育儿女的。他经常跟我讲,平水虽小,作用很大,它能测出“公平”;砌砖墙线要直、面要平,一层一层砌稳,半点不能马虎,这样房子才能结实、经得久,做人就好比平水和砌墙一样,要公平正道,要行得正、走得稳,这样才会有出息。父亲虽然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可他讲的道理就好像家乡成熟的稻穗,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让我一生享用不尽。
⑧由于工作缘故,我亲眼见过很多宝物,但在我的心中,最珍贵还是父亲的“吉祥三宝”,因为它是父亲品格的象征,是我家唯一的传家宝!无论我的家搬到哪里,我都把它们珍藏在家中,让它们世世代代传承,直到永远、永远!
(选文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1.结合语境,品味词句。(4分)
(1)一向十分要强、快言快语的父亲一时沉默无语。(品析加点词的内涵。)(2分)
(2)我看到他渐渐走远驼耸的背影,顿觉父亲像是一座挺起脊梁、顶天立地的高山,心里暗暗发誓:父亲,您辛苦了!(赏析这句话。)(2分)
22.文章以“父亲的吉祥三宝”为题有什么好处 (2分)
2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24.请分析链接材料《藤野先生》开篇第一段和本文第一段的划线句子,说说它们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在文中有什么不同作用 (3分)
【链接材料】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第7页共8页
四、写作(40分)
25.选题一:谌利军获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7公斤级金牌,赛后接受采访时泪流满面地感慨到:“我太不容易了。”在里约奥运会时因为身体原因遗憾错失金牌,在东京奥运会抓举时他只成功了一把,但他没有放弃,在落后的情况下逆风翻盘。
他的事迹可学可做,他的精神可追可及,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请以《 给我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选题二: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93阅兵”。阅兵式上,总有一个瞬间直击人心:可能是老兵颤巍巍的军礼,可能是女兵方队铿锵的步伐,也可能是新型导弹驶过观礼台时人群的欢呼……
请以《那一刻,我读懂了中国》为题,聚焦从古到今的华夏大地上,某个触动你灵魂的历史瞬间或新闻特写,描绘场景,写出它带给你的真实感触与思考。
要求:
1.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作文;若选题二,请根据材料提示,完成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