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田家炳实验中学(临泉县教师进修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田家炳实验中学(临泉县教师进修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语文
(150分钟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多年来,中国学生想象力不足的话题反复被提及。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曾会同中国科普研究所在全国九个省(市)72所中小学进行了一场关于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的调研,测评总分为80分,参与调研的孩子们平均得分仅29.97分,未达及格线。上海市中学生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中,许多孩子对未来的想象还是“会飞的汽车”“缩小的饼干”,似乎现代科技并没有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担任活动评委的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丁子承感叹:“如今已是人工智能时代,可孩子们的想象力水平还停留在凡尔纳写《海底两万里》或叶永烈创作《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年代。”
(摘编自张淳艺《“想象力跟不上科技”当反思功利教育》)
材料二:
青少年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中暴露的青少年“想象力跟不上科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他们的“输入”跟不上“输出”。所谓“输入”,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青少年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的科学与技术知识;二是完成一篇科幻作品必备的基本写作技能。所谓“输出”,则指的是青少年学生发挥科学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带来的成果,比如科幻作文大赛的作品。
那么,“输入”为什么跟不上“输出”呢?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为“输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作家构思作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显而易见,如果科学与技术知识的“输入”不足,就算是专业作家这样的“巧妇”也会“难为无米之炊”。然而,在科学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科学与技术知识的“输入”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做好的事情,它本身就具有挑战性。在中小学阶段,科学学科无法及时、全面地反映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科学学科所传授的主要是在科学史上经过长期检验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即便是随着时代发展,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也会与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差距。一味地指责中小学应试教育做主导,实际上,是忽略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特殊性。
第二种“输入”是完成一篇科幻作品必备的基本写作技能。我认为,青少年学生开展科幻写作时想象力匮乏,当听到对这一问题的批评时,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我们该不该、有没有将培养青少年科学想象力视为己任?我们自身是否懂得科幻创作的一般规律?是否掌握一些科幻作品阅读与写作的基本方法?是否切实开展了相关的教学实践?有没有在培养他们的科幻想象力方面下过真功夫?从本人对中小学科普科幻教育现状的了解来看,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答案不容乐观。
“输入”难以满足“输出”的需要,这只是问题的浅层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教学还没有在学生包括想象力在内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找到青少年科幻写作“输入”跟不上“输出”的症结所在,解决之道也就蕴藏其中。
第一,大力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科普阅读,以此弥补中小学科学学科无法完全与时俱进、全面地反映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发展的缺憾。第二,聚焦青少年学生缺少科幻作品创作必备能力的问题,整合课程资源,开发科幻写作课程。要向学生推荐更多优秀的科普与科幻作品,指导他们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经验,激发创作灵感。在这个过程中,要格外关注青少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学生科学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严肃而复杂的问题。“路径千万条,真教第一条;‘输入’若空白,‘输出’当然零”。实践证明,语文学科以阅读与写作为抓手,科普与科幻教育“两条腿走路”,是解决青少年科幻创作中暴露的“想象力跟不上科技”问题的有效路径。
(摘编自周群《如何让青少年学生“想象力跟得上科技”》)
材料三:
叶永烈科普创作的第二个阶段是自觉阶段。在这一阶段,叶永烈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创作科幻小说这一特殊文体,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作品,而令其科普功能退居其次。或者说这时叶永烈对科幻小说文学性的认识,已经开始超越对其科学性的认识,尽管他在创作时对其中科学知识的把握依旧十分严谨。这一阶段叶永烈比较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品是《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当然同期叶永烈还有很多其他优秀作品,之所以赋予这一篇以特殊意义,不仅是因为其科技构思的大胆新奇,不仅是因为其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更是因为这一篇作品在当时引起过一场不小的争议,有一些人认为其中的幻想成分缺乏足够的科学根据。科幻小说本不应该简单地普及具体的科学知识,严格来说,任何在科技上准确无误却没有一点想象的科幻小说,已不再构成科幻小说,而是一部描述科学研究、科学事件或科学家工作生活的作品。在科幻小说当中,难免或必须有一些当下或未来科技未必能够容纳的内容,所以读者想要从科幻小说中学习科学知识无异于缘木求鱼,误入歧途。
当我们在谈到科幻小说的科普意义时,其实指的是对科学的基本认知、对科学意识的培养和对科学世界观的树立与完善,而不是某些具体的科学知识。尤其是在青少年读者当中,传授这种科学认知、科学意识和科学世界观,远比让他们学习某些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当然,如何把握科幻作品中的想象尺度,可以再做进一步的技术性讨论,但大方向还是如上所言。
(摘编自星河《叶永烈:点亮青少年想象力的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孩子不缺计算能力,而想象力匮乏。先后有多个组织开展了对中国青少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调查,结果很不理想。
B.因为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所以以基础教育为主的中小学阶段,不可能做到让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C.要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幻作品创作必备能力,基础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整合课程资源,开发相关写作课程。
D.叶永烈在科普创作中逐步认识到,科幻小说是一种特殊文体,科普功能是次要的,基于此认识而创作的作品曾引起争议。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由科普作家丁子承担任评委的上海市中学生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中,很多作品想象力不够,创新性不强,“孩子们的想象力水平”令人担忧。
B.只要掌握足够的科技知识和基本写作技能,青少年就能让自己的想象力跟上科技,创作出优秀的科普科幻作品。
C.中小学教育有其难以避免的特殊性,因此不能把培养青少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重担全部压在中小学教育身上。
D.关于科幻写作能力的培养,目前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工作者在认识、自身知识储备、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是科幻小说和其他幻想小说区别的根本,因此,即使被称为“太空歌剧”的《银河英雄传说》和《海伯利安》也属于科幻小说的范畴。
B.《海底两万里》中的诺第留斯号给后来的第一艘载人潜艇提供了创意,说明好的科幻小说将会推动科学发展,为未来的科学发展提供方向。
C.科幻小说不可能是科学预言,科学家不会因科幻界流行某理论而去研究,科幻小说家则会围绕科学界发现的新理论展开想象。
D.科幻小说《疯狂世界》《小岛的松树》和《格列佛游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能激发人的好奇心,这是经典科幻小说的核心之所在。
4.请概括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阅读科幻作品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哪些帮助?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弃  子
储福金
棋手行棋,往往有各自的特点。杨最得的特点便是弃子,几个子,在一个角上,本咬得很紧,争得不可开交,突然他就放弃了,另在外围占据大场。
宁弃一子,不失一先。杨最得平常不怎么喜欢说话,下棋的时候,更是抿紧着嘴,难得说的,便是这一句话。
你是宁失一子(指),不失一城吧。接话的,人称小剃刀,这家伙口无遮拦,不管不顾地总挑别人的隐痛说话。他说的“子”是“指”。
杨最得不抬头,似乎心思还在棋局上,他捏棋子的手有点抖动,那里明显少了一指,是小指。缺少的指头的根处结了一个肉疙瘩,微微隆起。
杨最得那一代人,中学毕业时只有去插队,上山下乡。城里的学生下乡,与土生土长的乡村孩子不一样,生理与心理都很难适应,感觉成了被城市抛弃的“插子”。
江北农村的工分不高,一个工也就一两毛钱,就是做挑河泥等重活,记一个半工,算来也就两毛多钱。有知青挖锹时,锹柄顶断了外衣上的一颗有机玻璃的衣扣,便叹一天工白干了。
一到农闲之季,知青便陆续回城。农闲时的活儿工分少,还是在数九寒天里。知青点的棚屋常常只有杨最得一个人出进。
一年到头,交了公粮后,队里结算,工分折了钱,粮草分到户。知青都要家里寄钱来分粮草,只有杨最得除了分得粮草外,还能拿到一点钱。他已经学会所有的农活,不管难活巧活,都能与村里的农人一比高下。
知青同伴笑说杨最得分的钱,也就够两次回城的路费。一到要回城的日子,知青就都在讲逃票的经验。在农村几年后,知青不再有刚下乡时的激情,不少知青回了城,躲在城里不下来,在农村的知青也想着办法找门路逃离。
那一年元旦过后,农人都忙着过年前的准备。杨最得还没回城去,村上有看场等杂活,队长让他去干,杨最得独自干活,倒也清净。村里人议论他是不是家里有情况,从没有人听他说起过他的父亲,只听他说到过自己年纪大了,成人了,不好再拿母亲的钱。
临到春节前几天,有一个边疆农场的知青尚春生来访杨最得,那时的长途火车票四日内使用均有效,尚春生回城时中途下车到知青点来,与杨最得在棚屋里下了两天的棋,晚上还点着油灯夜战。两人只是黄昏的时候一起出棚屋,在渠埂上走一会儿,村上的人难得地看到杨最得脸上显露的神采。
尚春生是杨最得在城里棋摊上结识的棋友,尚春生给人的印象是他说话口气大,动不动便是拿破仑怎么做的,苏格拉底怎么说的。杨最得喜欢看文艺书,与尚春生多次接触后,清楚尚春生杂书看得多,知识广博,在城里便常与尚春生聊聊,总是尚春生谈天说地,海阔天空,凡杨最得有一个观点,便会被尚春生引经据典批得一塌糊涂,如棋盘上的一颗弃子。杨最得不擅争辩,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尚春生,不过在内心里,那个观点并未改变。他们上山下乡后还常有联系,尚春生还未到时,杨最得去集上买了肉,做着迎客的准备。为此,他把回城的路费都花了。
散步的时候,杨最得向尚春生介绍江北乡村的农田与农活,不免有些兴奋地称自己不输农人。
尚春生双手笼在袖里,仰头朝着天,脸上似笑非笑地听着,开口啧啧了两声:这江南的气息就是那么的俏,积着几千年的水灵。
那年立春早,临近春节,细雨过后,旷野间空气湿润。
杨最得有心情,跟着说一句:融着几千年的汗水和泪水。
你倒有些悲情的文艺感觉。
尚春生突然扭过脸来问杨最得:你觉得那些农活真有多少技术性吗?
接着问他:你喜欢这些活儿吗?
随后又问他:你能够凭你的表现,被招工或者推荐上大学吗?
尚春生走了,杨最得独自在棚屋里过了一个春节。他复盘着与尚春生的一局棋,那一局棋的弃子转换,其实不用摆棋,在他的心里也是清清楚楚的。他捏着棋子,慢慢地摆到塑料棋盘上去。有时,他久久地看着捏棋子的手指,他的手指本来是细长的,童年时曾有人说他适宜弹琴,现在老茧使手指显得粗厚。他手指上的肤色原是白净的,而今与乡村人一般黝黑。
那一年春节过后,有几个知青没有回来,就是回来一两个,过几天又走了,听说被招工了。杨最得插队的年份长了,没有知青比他在乡村做得更踏实,但他心里明白,那些机会轮不到他。
夏收时,杨最得下田割麦,他总是割得快,在田垄的前面。也许有人会比他割得快,但大家习惯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犯不着赶在前面。杨最得一垄快到头时,后面的人正弯腰割着,突然听到一声短促的叫,仿佛是非人类的,又仿佛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大家不免都伸直身子,只见杨最得站在了田埂上,像是站得很高,他的双手举得更高,一只手掩在另一只手上,而手的上面更举着一根手指。那手指仿佛是从另一只手上拔下来的,手指下还夹着一把磨得亮亮的镰刀,从来没见过那么亮的镰刀,闪着银光的刀锋,往下滴着红红的鲜血。
杨最得很快被送到了公社卫生院,接着又送到了县医院,最后便回到他的南城去了。这期间只有数天时间,只见他还像往常一样镇静,去医院没忘了带上他的铺盖用具,去了以后再没有音信。直到最后,村里人才听说,杨最得因为伤残,病退后回了城,不再是插队的知青了。
杨最得病退后没多长时间,知青政策便有变化,所有的知青都返回了城市。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青下放的生活很清苦,工分不值钱,一年到头可能还需要家里接济,因此知青回城常常逃票,只有杨最得与众不同。
B. 受到尚春生当头棒喝般的“三问”后,杨最得晚上在棚屋里“久久地看着捏棋子的手指”,暗示他已准备“弃指”。
C.小说提到杨最得心里“清清楚楚”“明白”,表明他对自己目前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但对自己的未来却未必清楚。
D.小说以“杨最得病退后没多长时间,知青政策便有变化,所有的知青都返回了城市”这一补叙结尾,颇有深长的意味。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采用了倒叙手法,开头写杨最得下棋,借用“宁失一子(指),不失一城”这句话,引出一段痛苦的回忆。
B.小说善用伏笔,杨最得所吟的“融着几千年的汗水和泪水”这句诗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为故事以悲剧告终埋下了伏笔。
C.故事的开端、发展阶段缓缓道来,直到杨最得发出“一声短促的叫”,高潮异峰突起,而结局叙事又重新归于平静。
D.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能表现出复合型的人物性格,令人玩味,尚春生无意中引发了悲剧,但他也有可爱的一面。
8.小说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杨最得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分)
9.作者以“弃子”为题,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蹊?乔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节选自《<老子>四章》)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居五A日B桓侯体C痛D使人索E扁鹊F已G逃H秦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越之下也”与“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两句中的“之”字含义和用法不同。
B.“居十日”与“居无求安”(《<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居”字含义不同。
C.“桓侯故使人问之”与“故亏兄而自利”(《兼爱》)两句中的“故”字含义不同。
D.材料一“举兵伐郑”与材料二“自伐者无功”两句中的“伐”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进谏后,楚庄王不听,最终招致失败。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煎的汤剂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C.在材料一第三段中,韩非子连举两个事例: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失去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的谏言,最终为晋所灭。
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跨大步、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4分)
译文:
(2)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4分)
译文:
14.《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洛阳主人
陈子昂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①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②。
主人何发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③。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④。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注】①赤松:赤松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②中州:指京城,诗人此时居东都洛阳,任麟台正字。③平津侯:《史记·平津侯列传》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初为博士,后拜御史大夫,三升为丞相,封平津侯。④海上鸥:典出《列子》,后人得成语“鸥鹭忘机”,指无巧诈之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的前四句写自己放弃早年之志到东都洛阳从官,而不能奉养双亲。
B.诗人借问答以自省:自己长年客居他乡,早已厌倦功名,有归隐之志。
C.最后两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绝不会与势利小人随波浮沉的志向。
D.陈子昂的诗歌明朗刚健,一扫初唐颓靡之风,本诗代表了他这一风格。
16.有学者认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此诗也体现出鲜明的“儒道互补”思想,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 论语 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2)《 老子 四章》中指出“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的两句是“          ,          ”。
(3)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国精神”,强调治家是治国的基础,《大学之道》中的“          ,          ”两句便阐明了这个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百姓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棋盘设计和棋子摆放渗透着浓厚超然的哲学思想。四四方方的纸张,就像一座城市,围绕着城市,展开攻防战术,把双方的人员和智慧都放在一个平等的水平上。象棋的棋盘体现了对立统一、平衡又有重点的辩证思想。纵观棋盘,小卒数量最多,就像人在力量微小的时候,更要团结一致;而车马炮相士两两相对,(  )。小小棋盘,在供人娱乐之余,还可以对人的一生起到资以借鉴与引领。“红先黑后”是礼让;“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棋无悔大丈夫”是为人处世;“胜败乃兵家常事”是心态;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启迪与警示的作用。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就像人生必不可少的生死朋友,携手同进共退
B.携手同进共退,就像人生生死朋友的必不可少
C.就像人生生死朋友的必不可少,携手同进共退
D.携手同进共退,就像生死朋友,人生必不可少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光芒与雾气腾腾地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混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①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②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地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地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20.下列诗句中,意境与画线句①最契合的一项是( )(3分)
A.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B.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C.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D.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21.有同学认为加点的“瘦削”二字用在这里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因此不合适,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6分)
22.画线句②如果改成“它们那柔软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交互缠挽着的美人的臂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人则认为言多必失,所以沉默是金。老子云:“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孟子却宣称自己的特长是“知言”。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善于表达,甚至喜欢保持沉默,却让人感到他说了很多话;也有很多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人敬畏;还有人常常夸夸其谈,却让人哑然失笑,甚至心生厌恶。
请你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一个关于“说话”的故事。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相关原文为“科学学科无法及时、全面地反映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发展”,并非中小学阶段“不可能做到让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2.B(材料二中有“在很大程度上”的表述,即其他原因也可能影响青少年的科普科幻作品创作,“只要……就……”的表述绝对化)
3.C(材料三的观点是科幻小说本不应该简单地普及具体的科学知识,在科幻小说中,难免或必须有一些当下或未来科技未必能够容纳的内容,只有C与这一观点相合。A认为科幻小说的特质是科学。B认为科幻作品能推动科学发展。D认为科幻小说的核心是激发人的好奇心)
4.①首先指出青少年“想象力跟不上科技”的原因,即没有掌握足够的科技知识和基本写作技能;②然后从“输入”的两个方面做分析并找出原因;③最后进一步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
5.①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经验,激发创作灵感。②培养包括想象力在内的思维能力。③得到对科学的基本认知,培养科学意识,树立与完善科学世界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第①点出自材料二,第③点出自材料三。第②点是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的综合,材料二认为重在培养“思维能力”, 材料三认为重在培养“想象力”,材料二中有“更深层的原因是教学还没有在学生包括想象力在内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可以把“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联系起来,整合出答案)
6.A(“知青回城常常逃票”并不是因为“生活很清苦”,在“逃票”这件事上,杨最得也没有表现得“与众不同”,他是否逃票,小说没有交代)
7.B(属过度解读,杨最得吟出“融着几千年的汗水和泪水”这句诗,是他因朋友来访而开心时,接过尚春生那句有诗意的话而随口吟的)
8.①动作(细节)描写,小说开头杨最得下棋时手的“抖动”、尚春生来访时“杨最得脸上显露的神采”,表现了杨最得内心的痛苦和压抑。②对比手法,以知青同伴、尚春生等人与杨最得形成对比,突出了杨最得的自立、要强。③语言描写,与尚春生的对话表现了杨最得的朴实。(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9.①杨最得被下放农村,犹如一颗“弃子”,表达了对杨最得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时代弃子的同情,以及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反思。②杨最得虽然宛如社会和家庭的“弃子”,却踏实肯干,勤俭节约,表达了对杨最得品质的认可和敬佩。③杨最得为了回城,像他下棋“弃子”一样弃了自己的手指,表达了对杨最得行为的理解和惋惜。(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B、D、F(原文标点: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11.D(D讨伐/夸耀。A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过了/居住。C特意/所以)
12.A(“楚庄王不听,最终招致失败”有误,由原文可知,杜子进谏后,楚庄王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13.(1)事情的福祸也有肌肉和皮肤这种小的地方,所以说圣人要趁早处理事务。(得分点:“腠理之地”“蚤”“从事”各1分,句意1分)
(2)虞君不听从(他的建议),接受晋国的璧玉而借道给晋国。(得分点:“听”“受”“假”各1分,句意1分)
14.①不矛盾。②《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的“见”应解释为看见、认识,句意为:能够自我认知的人是明智的(显明的);《老子》中“自见者不明”的“见”应该通假为“现”,解释为自我彰显、自我夸耀。③这两句是分别从内在的自我认知与外在的自我表现两个角度谈“为人”的,所以不矛盾。(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进谏说:“大王要讨伐越国,为什么呢?”(楚王)说:“(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军事实力衰弱。”杜子说:“我很愚昧,为大王这样的想法感到担忧。人的智慧就像是眼睛,能看见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在与秦国和晋国的战争中被打败,丢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就是军事实力衰弱的表现;庄蹊?乔在国内做盗贼而官吏们不能禁止他,这是政治混乱的表现。我们国家的军事衰弱、政治混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就像眼睛的体现。”楚王于是放弃了(讨伐越国的打算)。所以了解事物的困难,不在于看清别人,在于看清自己。所以说:“能够自我认知的人是明智的。”
扁鹊拜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的肌肤纹理之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来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恐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他)。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来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他)。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蔡桓公,掉头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用药物熏洗热敷可以治好;(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煎的汤剂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所管辖的事情了,已经没有办法医治了。现在(病)在骨髓里面,因此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所以好的医生治病,治疗在肌肉和皮肤里的小病。这就是在小处争事功。事情的福祸也有肌肉和皮肤这种小的地方,所以说圣人要趁早处理事务。
过去,晋公子重耳出逃,经过郑国,郑君不礼待他。叔瞻进谏说:“重耳是一位贤明的公子,您好好地对待他,可以积累德义。”郑君不听从(他的建议)。叔瞻又进谏说:“如果不厚待他,不如杀了他,不要留有后患。”郑君又不听从(他的建议)。等到公子重耳返回晋国,举兵讨伐郑国,大败郑国,夺取了郑国八座城池。晋献公用珍贵的璧玉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大夫宫之奇进谏说:“不可以(借道给晋国)。唇亡齿寒,虞国、虢国两国相帮,不是互相给予恩德。今天晋国灭了虢国,明天虞国必定会随之而亡。”虞君不听从(他的建议),接受晋国的璧玉而借道给晋国。晋国攻取虢国后,回来时反过来灭了虞国。这两位大臣,都是在肌肉和皮肤这种小的地方争事功的人,然而两国君主不能采纳。这样看,叔瞻、宫之奇也就是郑国、虞国的扁鹊,而二位国君不采纳,所以郑国大败,虞国灭亡。所以说:“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
材料二: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15.B(问答的内容中,第六到十句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和自信,因此“早已厌倦功名,有归隐之志”分析错误)
16.①开头写早有“白云志”、追随“赤松子”漫游,结尾使用“鸥鹭忘机”的典故,(1分)鲜明地反映出归隐山林、访仙求道的道家思想。(1分)②中间写因不能奉养双亲而憾恨、要为天子献良策,是典型的儒家忠孝思想。(1分)接着写对建功立业、进官封侯的渴望,体现了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1分)③结尾处“不然”一语勾连前后,(1分)明确表达了不能实现政治理想,就归隐江湖、独善其身的“儒道互补”思想。(1分)
17.(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3)示例一: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示例二: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18.A(根据前面“就像……”的句式,排除B、D;句子的主语是“生死朋友”而非“必不可少”,排除C)
19.示例:小小棋盘,在供人娱乐之余,还可以对人的一生起到借鉴与引领的作用。(原句存在两处语病:“资以”赘余,可删除;“起到”缺宾语,可在句末加“的作用”)
20.B(B和画线句①都营造了清幽而令人愉悦的意境。其他三项营造了令人伤感的意境)
21.①不认同。②“瘦削”在这里是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更具有文学色彩。③暗用了拟人的修辞,更好地体现了月亮风姿绰约、清新喜人的特点。(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22.①“柔细”突出柳条纤细灵动的特点。(2分)②长短句结合,(1分)顿挫有致,富有节奏感,突出了柳条曼妙绰约、不疾不徐的特征。(1分)(节奏、特征,写出一点即可得1分)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