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测评卷(1-4单元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测评卷(1-4单元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期中综合测评卷(1-4单元试卷)
2025-2026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日积月累 开卷有益 妙笔生花 总 分
得分
一、日积月累。(40分)
1.抄写古诗前两句,默写古诗后两句,要写得正确.规范.美观。(2分)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
, 。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3分)
江南地区河流众多,因此人们多xuǎn zé( )临水处建造房屋。房屋白墙黛瓦,居室开间kuān kuò( ),地面平整,大厅.wò shì( )等布局合理。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4分)
①腾云( )神通 ④上天( )雾
③未卜先( ) ②各( )地
(1)乘飞机翱翔于蓝天,坐地铁穿行于城市地下……人类早已实现 的梦想。
(2)各种高科技智能化农机设备在田野里 ,奏响了智慧农业的春天序曲。
4.联系生活实际,下列句子中动物的“家”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倦鸟归 ,游子归乡。 ②不入虎 ,焉得虎子。
③龙困鱼 ,伸展不开。 ④狡兔三 ,高枕无忧。
A.洞穴巢窝 B.穴洞塘窝 C.巢穴 塘窟 D.巢洞窝窟
5.下列观察日记中加点词语去掉后意思变化最小的一项是( )。(2分)
A.秋天到了,梧桐的叶子逐渐变黄。
B.今天,小雏菊的花苞变大了,直径最多3.5厘米。
C.那是一只甲虫,像核桃那么大,身上带着一些蓝色。
D.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的动作很笨拙。
6.下列选项中,与“精卫填海”所传达的精神最相符的是哪一项 ( )。(2分)
A.普罗米修斯冒险“盗”火。
B.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杂交水稻。
C.河流奔流不息,造福人类。
D.白求恩冒着敌人的炮火救治伤员。
7.句子训练,根据要求优化某航天科技馆的讲解词片段。(4分)
①中国航天人走的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
②当时国家工业水平极其低下,没有技术.资金.设备,还面临西方强国的压迫。
(1)将句①改为自问自答的形式,增强吸引力。
(2)用“没有……没有……没有……”的句式对句②进行改写,增强感染力。
8.课本知识回顾。(9分)
(1)在阅读中成长。韩愈曾说:“ ,孰能无惑 ”因此我们有了疑惑要敢于向他人提问,善于向他人请教。苏轼用“ , ”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卢钺用“ ,雪却输梅一段香”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要懂得取长补短。
(2)气象谚语凝聚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八月暖, , ”让我知道了一些地区在农历八九月还很暖和,甚至十月天气还温暖如春;“ ,秋霜早”说明秋天霜期的早晚与夏天的降雨量有关系。
(3)“云母屏风烛影深,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嫦娥》,这首诗的内容和“ ”的神话故事有关。
9.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完成练习。(6分)
(1)女娲造人时,用( )捏出人类。
A.泥土和水 B.花瓣 C.树叶 D.雪
(2)伏羲发明八卦是为( )。
A.占卜游戏 B.理解自然.推演变化 C.记录心情 D.画画好看
(3)( )为治水三过家门不入。
A.稣 B.大禹 C.后羿 D.伏羲
10.口语交际。(6分)
光明小学正在开展“远离小眼镜”护眼活动,请你参与并完
成任务。
(1)医学上认为视力低于5.0为近视,亮亮只能看清视力表中圈起来的以上部分的“E”,这说明他的眼睛可能已经 了。(2分)
(2)同学们围绕导致亮亮视力出现问题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其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点点:我经常看到亮亮趴在桌上看书.写作业。
B.洋洋:亮亮晚上在家经常近距离地看电视。
C.图图:课间十分钟,亮亮经常站在窗边向外远眺。
D.晨晨:亮亮经常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3)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眼睛呢?请你总结两条护眼建议。(2分)
二、开卷有益。(30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盘古开天地(节选)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联系全文,用词语概括下列插图的内容,理清盘古开天地的过程。(2分)
2.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5分)
(1)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的目的是 ,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盘古 的形象。
(2)“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意味着 ,“精疲力竭”的意思是 ,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盘古 的精神。
3.选文第3自然段体现了神话神奇的特点。试着再想一想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会发生哪些神奇的变化,写一写。(3分)
他的筋脉变成了 ,他的 变成了 。(二)课外阅读。(10分)
阏(è)伯取火
①阏伯是帝喾(kù)的儿子,被帝喾派往商丘主管东方天空中那颗明亮的商星。
②阏伯发现祭祀商星的人类没有火种,抓住了野兽只能连毛带血地吃生肉,夜里也没有火来照明,只能在地上爬着走。于是,他决定到天庭“盗”取火种。趁着去天庭报告工作的机会,他拿到了火种。可是火种不停燃烧,火苗乱窜,根本无法掩藏。第一次的“盗”火行动失败了。
③回到商丘,阏伯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当阏伯再一次上天的时候,他来到天火旁边,点燃了一条特意带来的粗草绳。他吹灭草绳的明火,只剩下暗火藏在身上,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火种带到了人间。人类从此吃上了熟食,用上了照明的火把。
④阏伯“盗”火的事情,很快被天神发现。为了夺回火种,天神向人间降(jiàngxiáng)下一场大洪水。只见暴雨倾盆,河水猛涨(zhǎng zhàng),滚滚而来的洪水淹没了田野和村庄。人类措手不及,许多生命和火种一同(消失 消灭)在洪水之中。阏伯让百姓都去逃难,自己则留在祭祀商星的高台上,(看护 保障)最后的火种。
⑤洪水消退之后,人们来到祭台,发现宝贵的火种还在。但是,阏伯却永远闭上了双眼。为了纪念阏伯,人们把祭祀商星的高台改名叫“阏伯台”。这个祭台现在仍留存于河南省商丘市,阏伯“盗”火的神话也一直流传在民众中间。
1.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词语下面打“√”。(2分)
2.请你梳理阏伯“盗”火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成下表。(4分)
起因 经过 结果
① 第一次 “盗”火 上天庭报告工作的时候“盗”取火种,但无法隐藏火种。 ②
第二次 “盗”火 ③ ④
3.阏伯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你结合文中阏伯的具体行为说一说。(2分)
4.下列哪个与火有关的神话故事,不是中国神话故事。( )(2分)
A.火神祝融 B.燧人氏钻木取火 C.普罗米修斯盗火
(三)课外阅读。(10分)
蚯蚓和垃圾
①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乡下,我发现堆垃圾的泥土里大大小小的蚯蚓特别多。另外,原来堆放菜叶.果皮.纸屑等垃圾的泥土也变成了松软而肥沃的土壤。我不禁想:蚯蚓是否有消化这些垃圾的作用呢 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我做了两组实验。
②做第一组实验时,我精心挑选了一个不透光的盒子,在盒子里堆了三堆土:黑土,黄土和含较多腐殖质的垃圾土。这三种土不仅温度.湿度都相同,而且体积也差不多。然后我将10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进盒子,盖好盒盖,过了15分钟,我发现6条蚯蚓钻进了垃圾土里,通过第一组实验,我知道了蚯蚓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而且在同等条件下,它们更喜欢含较多腐殖质的垃圾土。
③进行第二组实验时,我挖了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土坑,把四壁和底部都用砖头砌实,将菜叶.果皮.废纸等垃圾切细,与少量的垃圾土和水混合后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这两个坑中,在其中一个坑里放了20条大小不同的蚯蚓,而另一个坑里不放蚯蚓,盖上盖子,每隔两天观察一次。第五次观察时,我发现有蚯蚓的垃圾变成了松软而肥沃的土壤,而无蚯蚓的垃圾已经腐烂。第二组实验,让我知道了蚯蚓喜欢从垃圾中吸取营养,能消化人们废弃的部分生活垃圾。
④面对实验结果,我不由萌生了一个念头:现在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峻,许多地方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我们可以用蚯蚓来消化一些生活垃圾,这样既可消除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变废为宝。
1.短文中加点的“这个问题”指的是( )(2分)
A.垃圾土里蚯蚓是否多 B.蚯蚓是否有消化垃圾的作用
C.蚯蚓喜欢怎样的土壤 D.蚯蚓是以什么为食的
2.阅读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完成实验记录。(4分)
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实验一 有6条蚯蚓钻进了垃圾土里。 ①
实验二 ② 蚯蚓喜欢从垃圾中吸取营养,能消化人们废弃的部分生活垃圾。
3.“我”萌生了“用蚯蚓来消化一些生活垃圾”这个念头的原因是什么 (2分)
4.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写出了作者能够连续观察.认真思考和记录的好习惯,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写。(2分)
三、妙笔生花。(30分)
题目:我和 是好朋友
提示:神话传说中的哪吒,童话故事中的拇指姑娘,动画片中的三毛……这些人物或本领高强,或温柔善良,或坚强乐观……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 如果你们是好朋友,你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发挥想象,写一写。不少于350字。
四年语文答案
(一)日积月累(40分)
1.(2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3分)选择 宽阔 卧室
3.(4分)①驾 ②显 ③知 ④入 (1)④ (2)②
4.(2分)C
5.(2分)C
6.(2分)B
7.(4分)
(1)中国航天人走的是一条怎样的道路?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
(2)当时国家工业水平极其低下,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设备,还面临西方强国的压迫。
8.(9分)
(1)人非生而知之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
(2)九月温 十月还有小阳春 夏雨少
(3)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奔月
9.(6分)(1)A (2)B (3)B
10.(6分)
(1)(2分)近视
(2)(2分)C
(3)(2分)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示例: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不在强光下看书等
二、开卷有益(30分)
课内阅读(10分)
1.(2分)开 辟 顶 立
2.(5分)
(1)不让天和地合拢 高大(雄伟)
(2)盘古站了很久很久 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勇于献身
3.(3分)答案不唯一。示例:四通八达的道路 脊梁 巍峨挺拔的高山
(二)课外阅读(10分)
1.(2分)jiàng zhǎng 消失 看护
2.(4分)①祭祀商星的人类没有火种,生活困苦。 ②失败 ③点燃粗草绳,吹灭明火,把暗火藏在身上,带到人间。 ④成功
3.(2分)答案不唯一,答出一点,大意对即可。
示例:阏伯是一个勇敢.有奉献精神的人。他看到人类没有火种,生活艰难,便决定冒险到天庭“盗”取火种,这体现了他的勇敢;洪水来临时,他让百姓逃难,自己留在祭台看护最后的火种,最终牺牲,这体现了他的奉献精神。
4.(2分)C
课外阅读(10分)
1.(2分)B
2.(4分)蚯蚓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而且在同等条件下,它们更喜欢含较多腐殖质的垃圾土。 有蚯蚓的垃圾变成了松软而肥沃的土壤,而无蚯蚓的垃圾已经腐烂。
3.(2分)现在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峻,许多地方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而蚯蚓能消化一些生活垃圾,既可消除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变废为宝。
4.(2分)(大意对即可)我要向作者学习,养成仔细观察.连续观察的好习惯。
(三)、妙笔生花(30分)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