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南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课内知识巩固(本题共6小题,6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人而不仁,如礼何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 请问其目 其恕乎
C.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D.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怵惕 弘毅 洴僻絖 文质彬彬
B. 赘形 内交 自矜 未成一匮
C. 同泽 侧隐 矛戟 慎终如始
D. 偕行 盗贼 累土 迩之事父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细,小
B. 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趁着
C. 青枫浦上不胜愁 胜:超过,胜出
D. 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
4. 下列各项中对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之于未有 ②当察乱何自起 ③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④生于其心,害于其政 ⑤请买其方百金 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⑦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⑧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A. ①②④/③⑧/⑤⑦/⑥ B. 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C. ①④⑤/②⑦/③⑧/⑥ D. ①④⑤/②⑧/③⑥/⑦
5.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
A. 《无衣》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在一咏三叹中突显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艺术魅力。
B. 《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 《将进酒》诗中多用数字表夸张,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
D.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此词以悼亡为主题,借生与死、故土与异乡、相逢却不识、相对而又无言等内容,写尽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
6. 下列对文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因此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B. 虽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顺利召开,但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仍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因为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绝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仍然会有在中国搞复辟的企图。
C. 本文重在以革命道理说服人,语言上辞藻华丽,生动形象,能够让与会者清晰顺畅地领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宣告的丰富意蕴。
D. 开幕词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处处洋溢着中国人民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二、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7小题,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华的先祖既重视“记言”即记录人们的语言,也重视“记事”即记录人们的行为,而语言与行为正是人类故事的两大要素。汗牛充栋的中华典籍中记载着中华先祖的嘉言与懿行,它们构成了意义深远的中国故事。
试看“记言”:中华民族有无数的思想结晶载于典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学原理,“民贵君轻”的政治学原理,“和为贵”“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民族关系、国家关系准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观念,“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自然观,乃至“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环境保护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的战争思想,都是具有普适价值的可贵思想资源,尤需深入研究,准确阐释,广泛宣扬。
再看“记事”:中华传统文化素有“信而好古”“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倾向,在讲故事的维度上同样如此。神话是早期人类最流行的故事,但中国神话的虚构程度远低于“两希”文化。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后羿、大禹等人物的英雄事迹都是除害安民,而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等人物分别发明了筑室居住、钻木取火及农业生产。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希腊神话的情节更加丰富生动,而中国神话则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前者的情节大多发生于虚拟的天庭,而后者的背景却是真实的人间。古希腊人说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的先民却认为这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自己发明的。尧、舜、禹是史家用“信史化”的方式记载的上古贤明君主,他们的英雄事迹皆有详细生动的记录,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诸如此类神话故事,对后代的志士仁人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堪称古代“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摘编自莫砺锋《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材料二:
2024年6月25日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计划完成轨道规避机动。
13时41分许,嫦娥六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10.9km/s的速度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再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之后在深入大气层60公里处开始反弹上升,爬升到100公里到140公里的高度后,重新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再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直至降落。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的飞行状态,就如同在空中“打水漂”,这一返回过程也被人们称为“太空打水漂”。
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摘编自喻思南《越星河,携月壤,嫦娥六号逐梦归》,2024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既是深刻的思想理念又是务实的工作方法,体现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战略谋划。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认为,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把握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必要性:“第一,通过话语权的建构来把中国故事传播出去,把成功经验、故事中的道理传播出去。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背后深层次的价值观同西方有所区别,价值观的传播需要一套系统的话语体系。最后,话语权对凝聚人民共识、增强‘四个自信’是重要的力量和途径。”由此,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着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是顺应时势的科学战略谋划。
一个世界性大国不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甚至不能没有引领时代和世界潮流的话语权,否则在世界政治中必然处于守势。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在把握话语体系一般共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话语体系的独有“个性”,通过不断增强和彰显中国特色,才能使话语体系保有源源不竭的活力。
(摘编自李文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11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胞物与”的自然观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思想也适合中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值得大力宣扬。
B. 尧舜禹的英雄事迹能够对后代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因而史家选用“信史化”的方式来记录他们的故事。
C. 中国探月工程的名称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这样命名契合国人对月球的美好想象,也彰显出中国特色。
D. 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仅能传播成功经验,促进中西价值观的交流,还能凝聚人民共识,增强自信。
8. 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将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进行对比,意在强调中国古代神话的真实可信,也表明古代神话故事可以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B. 材料二中嫦娥六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方式,达到了充分利用大气层进行减速的目的,这直接反映出我国航天技术之高超。
C. 材料三引用“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表明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国家话语权不足的体现。
D. 从过去先人对“记言”与“记事”的重视,到今天中国探月工程的完美收官,这些都反映出中华民族有着丰富且值得传播的经验与智慧。
10. 材料二的语言既有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又有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1. 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国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艺术的发展与人类整个发展进程紧密相关,这方面,科技也是如此。科技和艺术的发展也一直如影随形,比如,达·芬奇的绘画里就涉及解剖学,他用一种美术的概念让人们对解剖学获得认知;照相机的出现导致了印象派的出现,印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雷诺阿,他的很多创作都参考了照片。这也导致西方的绘画在某一段时期内,一直跟科技的东西有一种反向思维,艺术家们希望绘画艺术离照片尽可能远一些,画家在创作时更多的是从照片里找到他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但形成的绘画作品还是希望寻找艺术本体的价值。
AI的出现无疑会给人类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认知。艺术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非常明显的影响,甚至会是颠覆性的。事实上,每一次新科技的出现,都会颠覆人类原来的认知方式。未来AI在艺术创作方面会不会超越人类 精神的东西能不能和人本身分离开 艺术创作和精神到底是什么关系 在我看来,艺术创作和精神是不能分离的,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目前我们了解到的AI的创作实际上都是把不同艺术家的风格进行数据输入和分析,最后呈现出一件新的“艺术作品”。这件新的“艺术作品”其实分享的还是人类艺术家的经验和知识。AI的“创作”经验和知识的更新,也必须经由人类对它们的数据更新来完成。
AI时代的艺术创作有没有边界 我觉得艺术跟别的领域一样,它的边界也是处于不断地被提出和不断地被打破的过程中。所以,今天我们关于“AI时代的艺术边界”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无限的讨论,艺术与科技的相互影响还会继续发展,我们的认知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的提升。
(摘编自张子康《艺术发展的边界在不断拓展》)
材料二:
艺术与科学,都深入现实,源于现实,超越现实,反映客观世界及其真实性、唯一性。艺术、艺术品、艺术家的概念有着本质区别,同样,科学、技术、科学家的概念也有着本质区别。
艺术是“提炼”的“神似”,而AI“艺术品”是“模仿”的“形似”,“提炼”与“模仿”有着本质区别。“提炼”是有生命力的,而“模仿”没有生命力。
人乃万物之灵,有与生俱来的直觉、灵感、感情与智慧。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独创的拥有最高智慧的艺术品,因此都具有唯一性。如无唯一性,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便无法应用。如此说来,AI颠覆艺术的可能性便不存在,包括生物学上的克隆人,也不是真正的人类。在我看来,凡可被AI取代者,均不能称之为艺术。如今的AI也只是技术上的应用创新,而非科学创新,如今的智能机器人科学理论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之前提出的。诚然,智能机器人会淘汰大部分工作,其中包括大量简单重复的、高危的工作。但智能作诗机器人的出现,只会淘汰无独创性的、应制的、与时代脱节的诗作,高水平的、独创性的、蕴含诗人丰富情感的、紧跟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诗作仍然会存在,而且生命力会很强。同样,智能绘画机器人的出现,只会淘汰无独创性的、应制的、与时代脱节的画作,具有独创性的、蕴含人类创作者丰富情感的画作永远有生命力。纵观艺术史,历史对艺术作品的自然淘汰不也是如此吗 我们能读到的经典诗作、画作,必是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诗作、画作,而大部分普通的诗作、画作被历史淘汰了,当然这个淘汰的时间很长。因此,AI的出现,也可以认为是人类主动应用自己的智慧,把自然淘汰的时间缩短。
我相信,未来,艺术会借助科技的手段,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科技手段可以开拓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同样,艺术家的想象力也会推动科学的不断发展。
(摘编自韩倚云《AI时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为代表的科技高速发展,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同时,这些科技也逐步与艺术融合,作为艺术的辅助手段,供给艺术的需要。AI时代的艺术供给,较传统手段更加多样灵活,贯穿艺术产生的全过程,它能为艺术创作、收藏、传播、展示等提供更多元的形式和手段,激发各类主体的艺术创新活力,创造出更多艺术和科技融合的创新性成果。
AI时代,艺术供给焕发了新活力,也诞生了新形式。包括京东方在内的不少科技企业都在持续探索科技与艺术结合如何为艺术供给带来更多可能性。他们依托各自的技术积累以及在人工智能、艺术大数据领域的应用探索,构建数字艺术物联网生态,打造了一些和传统体验完全不一样的数字艺术欣赏与交易平台,并通过与传统艺术机构和艺术创作者合作,提供优质艺术及衍生品的产品与服务,这些AI时代的艺术供给让大众能随时随地接受艺术和美学的熏陶,甚至欣赏到一些原本遥不可及的艺术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然,AI时代,数字化艺术品标准也亟待确立。数字化艺术品标准的确立,有助于使未来艺术呈现的形式更加丰富,也有助于更多数字艺术馆的打造。让大众的艺术欣赏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美术馆、博物馆中的艺术品可通过标准化的数字化形式呈现,借助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
(摘编自罗娇《科技为高质量艺术供给提供支撑》)
1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科技对艺术的影响一直存在并发展,我们的认知会不断提升,AI时代艺术发展的边界将无限拓展。
B. 材料二认为,艺术能助力科学,科技手段也能开拓艺术家的创作思路,目前艺术借助科技手段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
C. 材料三认为,科技与艺术结合能创造更多创新成果,同时数字化艺术品标准也亟待确立,以期出现更多元的艺术呈现形式。
D. 三则材料都认为,AI不可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它创作的“艺术作品”其实呈现的是人类艺术家的经验和知识。
13.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言极则怒,怒则说者危。非贤者孰肯犯危 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 故不肖主无贤者。无贤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也。不知所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 ”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于鲁也,使宁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
材料二:贞观五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侍御史李仁发,俱以告讦谮毁①,数蒙引见,任心弹射,肆其欺罔,令在上震怒,臣下无以自安。内外知其不可,而莫能论诤。给事中魏征正色而奏之曰:“权万纪、李仁发并是小人,不识大体,以谮毁为是,告讦为直,凡所弹射,皆非有罪。陛下掩其所短,收其一切,乃骋其奸计,附下罔上,多行无礼,以取强直之名。诬房玄龄,斥退张亮,无所肃厉②,徒损圣明。道路之人,皆兴谤议。臣伏度圣心,必不以为谋虑深长,可委以栋梁之任,将以其无所避忌,欲以警厉群臣。若信狎回邪,犹不可以小谋大,群臣素无矫伪,空使臣下离心。以玄龄、亮之徒,犹不可得伸其枉直,其余疏贱,孰能免其欺罔 伏愿陛下留意再思。自驱使二人以来,有一弘益,臣即甘心斧钺,受不忠之罪。陛下纵未能举善以崇德,岂可进奸而自损乎 ”太宗欣然纳之,赐征绢五百匹。其万纪又奸状渐露,仁发亦解黜,万纪贬连州司马③。朝廷咸相庆贺焉。
(节选自《贞观政要·直谏》)
【注】①谮毁:进谗言,说别人的坏话。②肃厉:整肃激励。③司马:官名。唐代各州的佐官有司马,后成为空名,用以安置朝廷贬斥的官吏。
14.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当此时也A桓公可与B言极C言矣D可与E言极言F故可与G为霸。
15.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指安全、平安,与《礼记·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意义相同。
B. 奔,指逃亡,与《将进酒》中“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奔”意义不相同。
C. 数,指屡次、多次,与《五石之瓠》中“不过数金”的“数”意义不同。
D. 焉,语气词,与《墨子·兼爱》中“焉能治之”的“焉”意义不同。
16.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子进言激烈,君主就要震怒,臣子就会危险,这样犯危而没有好处可得的事情,不贤能的人是不会去做的。
B. 权万纪、李仁发作为御史官被皇上召见时常常任意告发诋毁,使皇上对其他臣子的所作所为震怒,臣子们惶恐不安。
C. 齐桓公与管仲、鲍叔、宁戚饮酒,鲍叔主动起身祝酒,让他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耻辱,齐桓公感谢鲍叔的直言。
D. 魏征向皇上直言权万纪、李仁发是小人,二人把诋毁、攻击、告发作为直言,诬陷房玄龄,斥退张亮,蒙蔽皇上,损害皇上的圣明。
17. 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十二章》)
18. 为什么齐桓公能成就霸业、唐太宗可以成就贞观之治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南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断句
刘昶【注】
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注】刘昶,南朝宋宗室,此诗作于刘昶惧祸流亡北魏途中。
19.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均为五言古体诗,用语自然质朴,内容上一写边关奇景,一写隐逸美景。
B. “四面绝”的“绝”字不仅写出了关山高入云天之势,也写出了边塞绝域的荒凉。
C. 从第二首诗的题目和内容可知,此诗应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皇帝诏书所问而写。
D.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以傲然的态度表明不为皇帝效力的风骨,洒脱不羁。
20.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请依次简析刘诗、陶诗、张诗中“白云”的特点及意蕴。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开篇的“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为喻感慨时间的一去不返,写出后面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了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词人和妻子不能互诉凄凉的悲哀。
(5)《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复兴中学记者团计划在校刊上推出一篇以“快时代的读书文化”为主题的访谈录。以下是学生记者对某出版社主编的采访实录。
记者: ①
主编:我借用英国社会学家弗兰克·富里迪的观点来回答这个提问吧。他曾在著作《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中说,在这个深度阅读日渐消亡的时代,即便部分书籍沦为消遣娱乐的媒介或技能培训的工具,书籍在心智塑造、思想情感交流以及知识传播方面仍然具有永恒的价值,进而有助于在社会层面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文明的代际传递。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今读者在阅读偏好上的变化?
主编:快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轻阅读和碎片式阅读,功能性文盲(缺少探究习惯和自我批判能力的读者)越来越多。但人性中自有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懈追求以及对智性完满的渴望,与娱乐性书籍相比,非娱乐性书籍可以助力上善境界的超越。所以我一直相信,无论世界如何浮躁喧嚣, ② ,这些读者的阅读偏好代表了这个时代饱满深沉的思想内涵。
记者:近几年图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像有声书、视频荐书等。 ③
主编:制作优质的有声书和视频荐书都是功德无量之举,都有助于营造健康的阅读氛围。前者让快时代的人们能见缝插针地听“书”,获得另一种读书体验;后者算得上是书评的推陈出新,如果真是用心甄别而不是出于商业目的的“王婆卖瓜”,那就能让优秀的图书传久传远、脱颖而出,也能帮助读者缩小选书的试错成本。
22.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改变原意。
23. 下列选项中的哪个成语的构词方式与文中加点“见缝插针”的构词方式相同?( )
A. 顾名思义 B. 空中楼阁 C. 见字如面 D. 陈词滥调
24.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5. 复兴中学不少同学观看某电商平台的荐书短视频后,购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活着》等非娱乐性书籍。请根据以上访谈实录的内容,用三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概括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观原因。要求:每个短语不超过7个字。
五、书写(5分)
26.请抄写下面文字,要求段首不空两格书写,全文不写标点,书写正确,美观工整。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长征胜利万岁》中坚强乐观、不畏艰难的红军战士,《记念刘和珍君》中坚毅不屈、勇于献身的刘和珍等。
六、写作(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经典文本,我们会牢记很多英雄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中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长征胜利万岁》中坚强乐观、不畏艰难的红军战士,《记念刘和珍君》中坚毅不屈、勇于献身的刘和珍等。他们都是我们的英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但一段时间以来,有一些人逐渐淡忘了他们的事迹,甚至因无知而无畏,不尊重英雄的事件也偶有发生,英雄的精神开始蒙尘。郁达夫说过:“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道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复兴中学计划举行以“走进经典,致敬英雄”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结合你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云南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课内知识巩固(本题共6小题,6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二、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7小题,26分)
【7~11题答案】
【答案】7. B 8. A
9. B 10. ①客观真实。文章不仅运用专业术语,还列举了精确的时间和相关的具体数据,如“高精度导航参数”“2024年6月25日13时20分许”“10.9km/s的速度”等,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
②形象生动。如材料二在介绍嫦娥六号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的飞行状态时,用了“太空打水漂”这一比喻,让复杂的返回方式变得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体现出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
11. ①学习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中华历史典籍中具有普适价值思想资源,如先哲经典作品、中国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等,造福世界。
②开拓创新,提升综合国力。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大力发展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如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掌握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科技强国,展现中国力量。
③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只有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才能展现中国的文化魅力,传播中国成功经验,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7分)
【12~13题答案】
【答案】12. C 13. ①运用例证法。第一段运用达·芬奇绘画涉及解剖学,印象派代表人物雷诺阿很多创作都参考了照片的实例,论证“科技和艺术的发展一直如影随形”的观点。
②多用疑问句(设问)拓展论证思路。第二段连用三个问句,最后一段用问句开头,自问自答,既引发思考,强化了下面的论述内容,又拓展了论证思路。
三、古代诗歌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4~18题答案】
【答案】14. ADF
15. A 16. C
17. (1)如果我和各位大夫都能不忘记您说的话,那么齐国的江山就有幸没有危险了!(2)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克己复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有仁德。
18. ①臣子直言进谏,鲍叔、魏征敢于直言进谏。②君主虚心接纳直言,齐桓公、唐太宗都虚心接纳了臣子的直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9~20题答案】
【答案】19. D 20. (1)刘诗中的“白云”厚而多,有压抑之感。诗人借白云压来,营造出紧迫压抑的氛围,透露出逃亡时惊恐的心理。(2)陶诗中的“白云”行踪飘忽,去来无迹,自由自在。岭上白云实则象征山中的悠闲自在,体现了陶弘景淡泊名利、归隐林泉的志向。(3)张诗中的“白云”飘飘悠悠。言游子如白云般飘忽无定,思归之情油然而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1题答案】
【答案】 ①. 春江潮水连海平 ②. 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 君子喻于义 ④. 小人喻于利 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⑥. 奔流到海不复回 ⑦. 千里孤坟 ⑧. 无处话凄凉 ⑨. 修我甲兵 ⑩. 与子偕行 . 江流宛转绕芳甸 . 月照花林皆似霰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22~25题答案】
【答案】22. 那就能让优秀的图书脱颖而出、传久传远,也能帮助读者降低(节约)选书的试错成本。
23. A 24. ①您如何看待快时代读书的意义
②深度阅读的读者永远不会消失
③您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
25. “追求知识深广度”“渴望智性完满”“超越上善境界”
五、书写(5分)
26.请抄写下面文字,要求段首不空两格书写,全文不写标点,书写正确,美观工整。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长征胜利万岁》中坚强乐观、不畏艰难的红军战士,《记念刘和珍君》中坚毅不屈、勇于献身的刘和珍等。
六、写作(60分)
【26题答案】
【答案】例文:
走进经典,致敬英雄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复兴中学的学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走进经典,致敬英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当我们翻开经典文本,那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焦裕禄,这位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面对艰难险阻,坚强乐观、不畏艰难,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刘和珍,这位坚毅不屈、勇于献身的女青年,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她的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 这些英雄们,他们或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或是在和平建设的时期,都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然而,在当今社会,却有一些人逐渐淡忘了这些英雄的事迹,甚至出现了不尊重英雄的现象。他们对英雄的事迹一无所知,却肆意诋毁和抹黑英雄,这种行为是极其错误和可耻的。 郁达夫说过:“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道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英雄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不尊重英雄,不传承英雄的精神,那么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我们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走进经典,致敬英雄呢?首先,我们要认真阅读经典文本,深入了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英雄们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理想,从而激发我们内心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其次,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致敬英雄的活动,如参观烈士陵园、纪念馆等,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英雄们的奉献和牺牲。最后,我们要将英雄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以英雄为榜样,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经典,致敬英雄,让英雄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放光芒!让我们以英雄为榜样,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