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4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4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虞美人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知人论世,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
文化传承和理解
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审美鉴赏和创造
通过反复吟咏,感受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提高鉴赏能力学写文学短评。
思维发展和提升
学习通过对比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李后主。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
生于深宫之中,在位十五年,“性宽恕,喜浮图,好生戒杀;又性骄侈,好声色,不恤政事”。宋军围攻金陵,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幽禁,封违命侯。
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人尊为“百代词宗”、“千古词帝”。
所以有人评说他“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也有人说他“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幸做君王。
李煜
李煜简介
词中帝 
亡国君
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
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大悲哀,多写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深邃,感人至深。
王国维《人间词话》
①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②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李煜词 前后期风格
真景物真感情;饱含凄凉、悲痛
内涵 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是诗的一种,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发展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分类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按风格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花间派:辞藻华丽、色彩艳丽,极尽颓靡奢华,多描写闺中痴怨、儿女情长。
代表人物:温庭筠、韦庄等。
文体知识——词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时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温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叶到南渡 婉约、豪放并举 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文体知识——词
词牌来源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虞姬拔剑自刎。
唐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写作背景
  宋代王铚《默记》:“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祖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泛指美好光景
失去自由
来自故国的风
暗示时间的推移,身份的转变
睹物思人、思乡、思故土
金陵华丽的宫殿
表:容颜憔悴衰老
深:人的地位、感受
一泻千里、无穷无尽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何时才能结束?人生短暂,多少往事都难以忘却。小楼昨夜又刮起了东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实在不忍回忆我那失去的家国!
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自己已憔悴。要问我心中有多少悲愁,恰如满江的春水滚滚向东流……
词人选取哪些意象表达愁情?
春花
秋月
往事
小楼
东风
故国
明月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春花
秋月
往事
小楼
东风
故国
明月
雕栏
玉砌
朱颜
一江
春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指季节更替。 【了】了结、完结。
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才能停止,多少往事都难以忘却。
花在春时为极盛
春花
秋月
月在秋时为最明
乐景
第一组对比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甚至是对亡国之君的屈辱,不能不让他悲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以乐景写哀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结合李煜早期作品,读懂“往事”: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物质上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
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物质
锦衣玉食、纸醉金迷
后宫佳丽、帝王尊荣
精神
欢乐、尊严、自由,
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面对“春花秋月”词人想到了何等“往事”呢?
春花秋月无尽
实景、现实
虚实结合
往事短暂无常
情感、过去
抒发作者对故国的怀念(故国之思)

二问
小结
对比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永恒的“春花秋月”
今非昔比的“往事”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国】指南唐。
译文:小楼昨夜又迎来了东风,南唐故国在这月明之夜不堪回首。
是李煜自己现在不自由的真实写照,表明了囚徒身份的悲惨。
小楼东风
故国明月
象征了过去美好而自由的生活,那个时候有尊严,有安全感。
以过去的美好自由反衬现在处处受限制、处处不自由,越发使这种处境显得悲苦。
第二组对比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对比
词人在这两句中把什么进行了对比?
小楼东风
客观不变
故国
短暂无常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借用“明月”这一意象有何用意
“明月”清冷凄凉。居于人下的 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小楼,迎面而来的东风,带他回到自己故国,但是感受到的 却是寒冷的氛围,发出“月是故乡明”的感慨。表达了李煜的思国怀乡之情,营造出一种悲剧氛围。
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区别?
①第一次提到“月”:“秋月”为秋天美好的景象,但是这对于李煜来说,美好的景象一去不复返,所以他希望这些早些结束;
②第二次提到“月”:狱中望月,睹物思人、思国、思故土。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与开头照应,这引起了作者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回首故国,只有恨与痛!
小结
对比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永恒的“春花秋月”
年年到来的“东风”
今非昔比的“往事”
不堪回首的“故国”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栏玉砌】指宫殿店主。 【应犹】还,一作“依然”。
【朱颜改】红润的容颜改变了,指人已憔悴。
译文:故都的宫殿建筑应该还都在,只是人已憔悴。
是李煜曾经最熟悉的地方,这里,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留下他星步如飞的足迹,留下他美好的回忆,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自己。亦是自己皇权和尊严的象征。
雕栏玉砌
朱颜改
以前那个在这样美好事物前流连忘返的人却已经容颜衰老了。
第三组对比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栏玉砌”,喻指故国美好事物永恒存在。
雕栏玉砌
“朱颜改”,以前那个在这样美好事物前流连忘返的人却已经容颜衰老了。
朱颜改
两者相比,清楚地表露了作者对人生心灰意冷的黯淡心态。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意境相似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
心境(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地域(南唐故国押解到宋地)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隔句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隔句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宇宙永恒不变
人生短暂无常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小楼东风
春花秋月
雕栏玉砌
小结
小结:通过三组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之痛。
对比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永恒的“春花秋月”
年年到来的“东风”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今非昔比的“往事”
不堪回首的“故国”
已改的“朱颜”
品读词的前六句,领悟“愁”的具体内涵及表现手法,填写表格。
相关诗句 愁之内涵(四字短语) 表现手法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往事之叹
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物是人非
乐景衬哀情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
对比
直接抒发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的句子是哪一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中想象】
诗人的“愁”与春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春水丰沛,愁情也内涵丰富(多)
春水汹涌浑浊,愁情也浓烈
春水东去永不停歇,愁情也无穷无尽。
①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将愁思比喻成“春水”,生动地表现了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极为贴切形象。
②运用设问的手法,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发人深思。
③以“春水”喻愁绪,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下列名句分别写出“愁”的什么特点?共同点是什么?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长度
重量
粗细
广、乱、密
共同点:化抽象的愁为可观可感的实物,生动形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该句被誉为写愁的千古名句,请你进行赏析。
设问(自问自答)
夸张(愁之无边无际)
比喻(以水喻愁)
化无形(抽象)的愁思为有形(具象)的江水,让愁变得可感、可触,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使“暗恨”变为“明愁”,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抒发了作者的如春水般汪洋恣肆、连绵不断的愁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上两句妙在何处?请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①运用设问、比喻、夸张,化虚为实的手法,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明手法)
②以水喻愁。显示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形象生动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析效果)
③用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含有怀念故国之情,亡国之恨,情感更为深沉。(表情感)
全词的词眼是?
作者使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春花
秋月
小楼
东风
故国
雕栏
玉砌
朱颜
春水
本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
下阕
以自然景物起兴,抒写“故国不堪回首”的凄凉。
以宫廷建筑设想,以春水设喻,抒发满腔幽愤悲慨之情。
李煜的这首词字字血泪,发自内心,词人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哀叹命运,抒发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主旨概括
明确 :①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②上片“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问,这是实景。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词人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这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小楼昨夜又东风”,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于是登楼遥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词人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下片一开始是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词人想象中的“故国”图景。他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水到渠成,把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
思考:这首词笔法起伏跌宕,词人是如何将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的?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显者为实,隐者为虚;
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
古人评论虚实:
艺术特色:
明确 ①诘问(自问):不停地追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气势和说服力。
②对比。宇宙永恒有常,昔日九五至尊;人生短暂无常,今日阶下囚。
③设问、比喻、夸张
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自然永恒---景
虚写:往事、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春水 ---人生无常---情
理解性默写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劈空倾泻下来,这其中包含着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
2.李煜的《虞美人》中,词人借东风和明月这些宇宙永恒之物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化抽象为具体以以物喻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颇多, 其中借助想象,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当堂练习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李煜《虞美人》中“ ”两句写词人夜晚在春风里、月光下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伤悲之情溢于言表。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李煜的《虞美人》中,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愁绪的缠绵不断的句子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