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人文主题:历史传说故事
曹冲
司马光
孔融
看图片,猜历史人物
王戎不取道旁李
25
争斗、战争的意思
组词:戎装
兵戎
王戎不取道旁李
25
道路两旁
李子,一种水果。
人名
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王戎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世说新语》共三十六篇,《雅量》是其中一篇。
一部古代名人的故事集
任务一:初读课文 声声入耳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诸位
诸多
竞争
竞走
唯一
唯独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品尝
尝试
任务一:初读课文 声声入耳
/
/
/
/
/
/
/
/
任务二:再读课文 读好停顿
回忆第13课《精卫填海》,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借助注释
利用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任务三:借助方法 读懂故事
解文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曾经
嬉戏,玩耍
众多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诸小儿在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什么?
多子折枝
李树是什么样的?
争着跑过去
李子
诸小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怎么做的?
诸小儿去摘李子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动作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想到的情景吧。
小伙伴们看到满树的李子,纷纷大叫起来:“好多的李子呀!”他们一边叫,一边跑向李子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乱成一团。
思考:王戎与诸儿的做法一样吗?
只有
解文意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译文: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指代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一定
译文: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为什么王戎不摘李子?
思考:为什么王戎觉得这李子是苦的呢?他去尝了吗?
同桌讨论交流
解文意
取之,信然。
指代李子
的确如此
译文: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王戎的猜测正确吗?
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
取之,信然
代指物或事,在别的文章也用来代指人。
李子
李子
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读完这个故事,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在生活中,遇到事情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冷静分析,不盲目跟从。
任务四:借助图片 讲述故事
小组合作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一个小朋友高兴地说:“哇,好多李子,我先去摘啦!”其他小朋友一听,都喊着:“别让他抢先了,快跑!”(加入人物对话)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他心里想:这树长在路边,李子熟了,一定会有很多过路的人来摘,怎么现在还会有这么多李子呢?(加入人物心理)这时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王戎 ,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 ,诸儿 ,唯戎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此必 。”取之, 。
七岁
诸小儿
多子折枝
竞走取之
不动
多子
苦李
信然
我会背
1.将今天所学的故事讲给爸妈或朋友听。
2.背诵课文。
3、搜集更多古代智慧少年的故事吧!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