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中几个主要部分的内容。
2.了解回忆录的相关知识,分析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技巧。
3.结合背景知识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及对当下的启示。
毛泽东在《长征.七律》中,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诗句,生动地描绘了红军指战员面对艰难险阻不畏惧的精神风貌和战天斗地的革命气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长征中,红军指战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牺牲。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从8万多人锐减到七八千人。红军长征惊天地、泣鬼神,冲破了“敌军围困千万重”,经受住了生与死的残酷考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英雄赞歌。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号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的辉煌。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长征胜利万岁》,感受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活动一
知人论世
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作者简介
开国上将杨成武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典型事迹:
1939年11月,在黄土岭战斗中,杨成武指挥部队乘夜展开,利用太行山北部群山中一座岬口,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日军混成第二旅团包围,压缩在一条长二三里,宽仅百十米的沟里,歼灭日军900多人,击毙日军统帅阿部规秀中将。阿部规秀是日军侵华战争以来丧失的第一个高级将领。
1950年,杨成武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率部参加了朝鲜东线的夏、秋季防御战役。文登川之战是二十兵团在仓猝接防的情况下,以劣势装备粉碎了美军以坦克为支撑,步、坦、空、炮协同的进攻,3天共歼敌1.7万多人,重创了侵朝美军第七师,创造了朝鲜战场月歼敌最高纪录。
主要作品:
《杨成武军事文选》选入了反映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57篇著述。杨成武晚年写了不少回忆录,如《忆长征》《敌后抗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反攻进攻曲》《战华北》《新的使命》及《回忆录》等著作。
外部因素: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国民党当局却鼓吹"攘外必先安内",实行“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政策,集中兵力对红军实行围剿政策。
内部因素:
内因—中共中央出现左倾错误
1934年10月,国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伤亡惨重,根据地缩小,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只能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背景探寻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本文就是长征的亲历者杨成武将军对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的回忆,记录了他的经历和感想。
长征路线图
长征基本路线
瑞金(1934年10月)→突破敌方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中央领导岗位上。
毛儿盖会议: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儿盖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左右两路军迅速执行北上东进的发展计划。
榜罗镇会议:1935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通渭榜罗镇召开会议,决定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为陕北。
活动二
了解文体——回忆录
回忆录,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回忆录
文体知识
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
亲笔回忆录即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回忆录的主人公亲笔撰写个人回忆录。而不像历史那样拘泥于形式,内容也不求完备。
1
口述回忆录即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回忆录的主人公没有亲笔撰写,而是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等方式完成的回忆录
2
思考,本文属于回忆录,回忆录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真实
广泛
突出
本文是如何体现以上特点的?
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
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 ,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有一定的代表性 ,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 ,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真实
本文是回忆录真实性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呢?
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
思考1:时间真实这一点在文中如何体现?
十月十八日这一天,进吴起镇之前,我们刚翻过一个小坡……
这是十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
八时整,我们埋伏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都有些急了……
打完二马骑兵,我们在吴起镇休整了一个星期,十月三十日……经过几天的行军,于十一月六日,在甘泉县附近的区域里……
吴起镇战斗之后,有一天,我和黄开湘同志……
记录的时间具体到某一天,详尽真实
事件真实的体现:
抵达吴起镇
红军长征的典型场面
场面一
回击二马骑兵,打响伏击战
场面二
歼灭千佛山反动民团
场面三
事件四
路上偶遇邓小平首长
场面五
参加全军干部会议
作者将自身的经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节点详实,具体到某一天,对应史料,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分析场景真实
10月18日这一条天,进吴起镇之前,我们刚刚翻过一个小坡,带路的同志指着前面的一个村庄,说那是吴起镇时,队伍顿时沸腾了起来!
“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闹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
欢快 热闹的氛围跃然纸上
(动作、心理)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起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脚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打扫战场,清理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红军长途行军”、“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这话都不假,但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蒋介石的骑兵,并把他们给歼灭了。
用动作描写突出场面感,增强真实性。
用细节描写突出场面感,增强真实性。
用密电等史料作为写作材料,增强真实性,突出红军顽强抗争的精神。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1.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
2.要写出气氛。(景象或情绪)
3.写场面要有顺序。
1.感彩不同
场面描写更加客观,很少参杂作者的感情,只是对于场景的客观描述,往往承上启下。但是环境描写与作者的感彩脱离不了千系。
2.对象不同
场面描写是描写某个地点的整体状态。比如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人物活动杂糅在一起。环境描写的对象是人所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比如某个历史时期的街道、美丽的自然风光、某个房间的室内陈列。环境描写围绕具体的环境。
场面描写和环境描写
3.作用不同
场面描写围绕人物。所以具有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环境描写作用是为表达中心思想做铺垫、渲染文章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广泛性的体现
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串联了哪些人?
触及了生活的哪些角落?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历史面目?
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彭德怀等同志
邓小平首长(详写)、红军战士(群像)
思考:
红军生活日常 红军战斗场面
红军的精神面貌和与斗争精神
突出性的体现
突出 ,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有一定的代表性 ,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 ,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塑造的人物形象突出
描写的事件场面突出
反映的情感突出
邓小平首长(详写)、红军战士(群像)
事件场面与长征紧密联系
长征胜利万岁
活动三
初读文本,把握大意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 1—8) :抵达了吴起镇。
第二部分( 9—20):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歼灭了蒋介石派来“追剿”的二马骑兵。
第三部分( 21 ):写消灭千佛山的一股反动民团。
第四部分( 22 ):离开吴起镇,前往陕北甘泉,中央红军与红二十五、二十七军胜利会师。
第五部分(23—46):补序回忆参加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途中、会场环境、会上的讲话,以及感受。
长征胜利万岁
粉碎蒋介石“追剿”计划
毛主席的讲话
胜利到达吴起镇
歼灭二马骑兵战役
消灭反动民团
全军干部会议
吴起镇战斗
路遇小平同志
逻辑梳理
活动四
1.分析人物形象
2.探讨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3.体悟本文好词好句
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群象:红军战士
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 ,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 ,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训练有素、有勇有谋的形象;
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集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
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 ,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
①思考,这篇文章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
课文1-22段
②文章写到在开会路上巧遇邓小平,有何作用
(1)增添了故事的波澜,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回忆录内容的真实性;
(2)表现了邓小平同志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的可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服从命令的军人品质。
(3)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党和军队领导人优良的工作作风和闪光的人格魅力,以及红军队伍上下平等、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
2.通过毛主席对长征的总结和评价,思考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如何?精读(倒数第5段)
意义:
毛主席对长征作了高度而准确的评价,从四个方面论述阐释长征的功绩和意义。
(历史上第一次、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
(1)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时间。包含了总的长征时间、战斗时间、休息时间、行军时间。
(2)总结了红军长征途经地。共走过十一个省,走了二万五千里,是前所未有的长征。
(3)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成就。占领几十个城镇、筹款数百万元,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
(4)总结了红军长征的困难。路途遥远,敌人围追堵截,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5)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意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长征是宣言书”主要是红军以其在长征中体现出的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所以“长征是宣言书”。
(2)“长征是宣传队”主要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以实际行动向所经过的省区宣传党的思想,宣传红军的道路才是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3)“长征是播种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红军在思想上向所经过的地区播种革命思想;二是在长征途中,红军鼓励各族人民实现独立自治和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三是招收革命战士, “扩红数千人”;四是锻炼了队伍,经过长征考验的人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作用:(结构上、内容上)
照应上文描写红军指战员的兴奋激动的感性描写,并上升到理论意义方面,使文章内容深入推进,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
毛主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赞扬,也使红军指战员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1).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
本句重在炼字,
“吼叫”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交战的激烈、场面的壮烈;
两个“一齐”交代了战士们士气振奋、上下一心的战斗热情。
3.体悟本文好词好句
记载·演绎
分享·感恩
怀旧·重现
传承·见证
不管是精英还是草根,几十年不同于他人的风雨人生,一路妙闻趣事,都需要倾诉、记录。
一部回忆录,尽融一生的精彩,一部回忆录,演绎您事业的理念与追求。
生命过往,化为一本相对独立可供分享的精神读物,亲人朋友可以随时翻阅、分享。
在回忆录中,您可对他人表达关怀,向曾帮助你的人致以感谢,向愧对的人送上歉意。
多年之后,当您看到自己过去的美好时光重现眼前,长驻书中,将是多么的感动和欣慰!
那些风雨往事再次被文字唤起,又将带来许多不一样的体验。
雁过无痕,花落随泥,许多值得记忆的时刻随时光消逝而湮灭无闻。读回忆录,我们可以穿越时空,进入那一个个特殊的时刻,感受历史的真实气息,传递那些精神的火把。
回忆录的价值
结合本文的叙述和历史课程的学习,尝试归纳长征精神的内涵。
1.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2.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3.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4.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5.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长征胜利有什么样伟大的当代意义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有许多“雪山” “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要继续发扬长征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不拍任何艰难险阻,敢于胜利的精神。
——习主席讲话
1. 你们--党的领导人,不知疲倦地操劳着,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第38段) 抒情中带有议论
2.“长征万岁!”会场里刹时升起欢呼声。(第40段) 抒情
3.“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第41段) 抒情
4.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第42段) 议论
5.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第43段)议论中有抒情
全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全文中心突出,情感充沛。
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艺术手法
本文是回忆录,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
在记叙过程中,运用场面、动作、细节及侧面描写来表现红军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记叙中融入抒情、议论,更好地表达了长征胜利后作者的喜悦之情及对革命烈士的追思及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之,全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全文中心突出,情感充沛。
长征主题名句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略。——朱德
万里长征对于我们共产党是一次严重的锻炼,绝大多数党员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刘少奇
飞身可得天堑,健步定攀高峰。——胡耀邦
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聂荣臻
二万五千里长征震动了世界,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充分表现出了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张闻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