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6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6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67张PPT)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目 录
“硬汉子”作家海明威
“硬汉子”老人桑地亚哥
“电报体”与“冰山”理论
01
“硬汉子”作家
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认为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硬汉子”作家海明威
有人用“现代英雄神话”来概括海明威传奇的一生。他痴迷拳击而永久伤害了一只眼睛;他两次参加世界大战。膝盖被打碎开过12次刀,取出过237块碎弹片;他擅长钓鱼,曾钓过7米多长的大鱼;他喜欢冒险,斗牛、打猎样样在行,去非洲打猎时飞机失事,成为生前能读到自己讣告的极少数作家之一;因为后来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他毅然用双管猎枪对准自己的下巴自杀。
“硬汉子”作家海明威
父亲嗜好渔猎和各项运动
母亲喜欢音乐和绘画
家庭熏陶
厄纳斯特·海明威
美国当代作家
(1899—1961)
见习记者
“用短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报道
一战后西方青年一代的迷惘、颓唐
反战思想
《太阳照常升起》
《永别了,武器》
《乞力马扎罗的雪》
“迷惘的一代”
参与意大利抗奥战争
勇敢无畏,多处负伤
受到意大利政府表彰
投笔从戎
“硬汉子”作家海明威
厄纳斯特·海明威
美国当代作家
(1899—1961)
战地记者
反法西斯战士
《丧钟为谁而鸣》
诺贝尔文学奖
战地作家
《老人与海》(1952)
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冒险生涯
深海捕大鱼
非洲猎猛兽
两次飞机失事死里逃生
伤痕累累
自杀身亡
疾病缠身,旧伤复发
精神抑郁,痛苦不堪
1961年7月2日自杀身亡
“海明威魔咒”
多少年来,一代文豪海明威家族成员几乎无一善终。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海明威家族成员不是死于酗酒、怪病,就是死于抑郁症。美国公众将这一现象称为“海明威魔咒”。
海明威的父亲自杀;海明威吞枪自杀;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死于非命; 幼子格雷戈里酗酒、闹事、裸奔 ,做过变性手术,猝死女子监狱;孙女马尔戈吸毒自杀于1966年,当时她是全球模特中的影响、报酬之最。
“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
1926年,海明威将美国女作家斯泰恩的一句话作为《太阳照常升起》一书的题词:“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就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专门名词,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们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在美国政府“拯救世界民主”口号的蛊惑下,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他们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发现战争远不是他们原来设想的那种英雄的事业,所谓“民主”“光荣”“牺牲”都是骗人的东西。
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种种苦难,了解到普通兵士中间的反战情绪。这在他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医治的创伤。这种时代的特点,使海明威的思想呈现出复杂和矛盾的状态。他既看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解体和所谓西方文明的堕落,但又不能从自己狭窄的视野中找到出路,因此眼前感到一片迷茫,而被人称作“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
《太阳照常升起》(1926)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战地记者杰克.巴恩斯参战后受伤,被战争阉掉了,战争摧毁了人的生命力及其延续。他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逃避现实,摆脱创伤:喝酒、钓鱼、看斗牛、赌纸牌、谈恋爱,但精神上更加痛苦。与他一起的还有一批被战争逐出生活常规的战士和逃兵,与他做着同样的事,住在巴黎混日子。
小说书名来自于《圣经》。“虚空,虚空,一切皆空。太阳照常升起,太阳底下无新事。”
小说的情节主要讲了一些无聊的吃喝玩乐。什么事都毫无成就。文章兜了个圈子又回到原地,就像太阳升起后又会降落,第二天又会照常升起。小说把新一代人的精神苦闷和迷惘的主题发挥的淋漓尽致。
《永别了武器》(1926)
a、继续迷惘的主题。
b、小说标题《A Farewell to Arms》的双关含义。
c、主题情节从战争与恋爱两方面平行展开,微妙对应,寓意完全一致。人生不论私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是一场徒劳的战争,一无所获,只有一个全盘皆输的结局。
《丧钟为谁而鸣》(1940)
小说标题借用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布道词。
每个人都不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岛都是大陆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角。任何人类是不可分的,所以不必派人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不论是谁,丧钟为你而鸣。
“硬汉子”作家海明威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对海明威的评价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
1950年底,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获得了一致的赞美。
小说简介
一个叫做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
老人独自一人出门远航
老人奋力拼搏,但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
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老人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
等老人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02
“硬汉子”老人
桑地亚哥
桑地亚哥VS鲨鱼
速读全文,提取以下信息:
老人与鲨鱼共搏斗了几个回合?搏斗的过程分别是怎样的?搏斗的结果如何?
小说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
第四回合
第五回合
与一条鲭鲨搏斗
鲸鲨被杀死,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
过程
结果
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
与两条铲鼻鲨搏斗
与一条犁头鲨搏斗
与另两条铲鼻鲨搏斗
与群鲨搏斗
两条铲鼻鲨被杀死,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犁头鲨被杀死,刀子被折断
两条铲鼻鲨被击退,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
短棍丢了,舵把被折断,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
人生哲理
桑地亚哥VS鲨鱼
心理变化
老人在与鲨鱼五个回合的搏斗中心路历程是怎样的?
第一回合的搏斗后:
心疼
懊悔
自豪
自我激励、积极乐观
对生命尊严和生存法则的思考
(8-9)
(10)
(11)
(12-21)
(22-27)
第二回合的搏斗后:
愧疚、懊恼
理智分析
乐观
无助
没有保护好大马林鱼这个有力量、有智慧的强大生命
(39)
(41、42)
(45、46)
(47)
第三回合的搏斗后:
失落
乐观
消极
(筋疲力尽)
(51)
(53)
(51)
第四回合的搏斗后:
沮丧
内心充满温暖
充满温情地道歉
自我激励
积极乐观
把强大的大马林鱼当成自己的朋友→尊重强者、崇尚勇敢、敬畏美好生命
急切希望结束一切,回到陆地
接近体力极限时的内心世界
(64)
(66)
(68)
(71)
(75-78)
(80-82)
第五回合的搏斗后:
接受了失败的现实
反思失败的原因
虽败无悔,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集中精力做好当下的事
→坚韧、刚毅
勇敢面对失败并总结原因
→“硬汉”形象
(88-90)
(91-92)
思考1:本文通过哪些方法来塑造老人的形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段,并概况这些语段展现了老人怎样的性格。
人物塑造方法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衬托
语言描写
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
老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自言自语
独白式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6“他使出全身力气,用鲜血模糊的双手把渔叉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这一刺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却带着十足的决心和恶狠狠的劲头儿。”
58“两条鲨鱼一齐紧逼而来,他一看见离他最近的一条张开嘴,咬住了大鱼银色的体侧,就高高举起棍子,重重地落下去,打在鲨鱼宽阔的脑袋顶上。”
84“他把舵柄猛地从舵上扭下来,用它乱打乱砍一气,双手紧攥着,一次又一次地猛砸下去。”
赏析:
这些描写,表现了老人的沉着、机敏、勇猛。
细节描写
35“有一条鲨鱼转身钻到小船底下,不见了踪影,等它开始撕扯大鱼的时候,老人感到小船都在晃动。另一条用细长的黄眼睛盯着老人,随即飞快地游过来,半圆形的嘴张得大大的,朝着鱼身上被咬过的地方咬了下去。它那褐色的头顶以及脑袋和脊髓相连接的背部有一道清晰的纹路,老人把绑在船桨上的刀子朝那个交叉点刺进去,又拔出来,再刺进它那黄色的猫一样的眼睛。”
赏析:
这一段的细节描写,将老人的果敢、善斗和鲨鱼的狡猾和凶猛对比,突出了杀死这条鲨鱼的艰难,更进一步表现了老人的勇敢与自信。
侧面衬托
(1)用鲨鱼反衬
鲨鱼的状况:
老人的状况:
“它们游得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健,而且还全副武装,这样一来就所向无敌了。”
“它们既是食腐动物,也是杀手,一旦饿极了,连船桨和船舵都会咬。”
“接着是一条独自赶上来的铲鼻鲨。它那架势像是一头猪直奔食槽,要是猪能有那么大的嘴,可以让你把脑袋伸进去的话。”
“鲨鱼成群结队地游了过来,直扑向大鱼,他只能看见鱼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痕,还有它们身上的鳞光。”
年老体衰,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没有食物,缺乏武器,孤立无援。
体格庞大、强悍凶残、成群结队、接二连三
赏析:这样的处境和鲨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写鲨鱼的凶残,反衬老人坚强的决心和十足的韧劲,突出“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形象。
(2)用自然环境衬托
1、“天空中的积云堆叠得很高,上方还有相当多的卷云,由此老人知道这风会刮上整整一夜。”
72、“现在一片漆黑,不见光亮,也没有灯火,只有风在吹……”
赏析:
文章开始的这段环境描写用云块的聚散预示气候的变化,暗示着圣地亚哥的处境将变得很严峻,“还要刮一整夜的小风”,则说明老人航海经验十分丰富。一个经验丰富的渔夫知道自己将面临严峻的处境,这为下文老人遭遇鲨鱼,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硬汉精神”一次次击败鲨鱼的侵犯做了铺垫。
赏析:
写出了圣地亚哥所处环境的黑暗、孤寂、苍凉、危险,远离人烟,深不可测。表现圣地亚哥无助的悲凉,反衬他的勇敢和坚强。
人物塑造方法
语言描写
老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自言自语
独白式心理描写
五次过招,击杀数鲨,
桑地亚哥凭的是什么?
桑地亚哥VS鲨鱼
第5段:老头儿现在头脑清醒好使,下定决心搏击一番,但却不抱什么希望。真是好景不长啊,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他盯着那条紧逼而来的鲨鱼,顺便朝那条大鱼望了一眼。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他想,见鬼去吧。
自信
第10段:好景不长啊,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后悔、
想放弃
第11段:不过,攻击我这条鱼的鲨鱼被我干掉了,他想。它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尖齿鲨。天知道,我可见识过不少大鱼。
勇敢、
见多识广
第12段:“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很痛心,把这条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事就要来了,可我连鱼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是这样,他想。也许不过是我的武器比它的强。
永不屈服、自信
前句告诉我们,人生活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必不可少要面临一些坎坷、磨难,这些磨难、坎坷完全可以造成躯体的消灭、消亡,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
后句,面对挫折,只要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拥有一颗坚强的心灵,那么,人类执着奋斗的精神将永不磨灭。
第13段:“别想啦,老家伙。”他又大声说,“顺着这条航线走吧,事到临头再对付吧。”
勇于担当
第14段:不过还是得琢磨琢磨,他想。因为我只剩下这件事儿可干了。这个,还有棒球……疼得受不了。
自嘲,用偶像激励自己
第15段:“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你每过一分钟就离家更近一点儿。丢了四十帮鱼肉,你得船走起来能更轻快。”
积极乐观
第21段:不抱希望才愚蠢呢,他想。
要抱有希望,
永不绝望
第34段:“呀!”老人说“加拉诺鲨,来吧,加拉诺鲨。”
勇敢坦然
无所畏惧
乐观
第42段:你该带的东西多着哪,他想。可你就是没带,老家伙。眼下可不是想自己却什么的时候。还是想想用手头儿的东西能派什么用场吧。
第46段:这条鱼可以够一个人过整整一冬,他想。别想这个啦。还是歇息歇息,让手好起来,保住剩下的鱼肉吧。和谁里的血腥味比起来,我手上的根本不算什么。再说,手也不怎么流血了。手割破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出点儿血也许能让左手不再抽筋。
坚强、乐观
第47段:真希望这是一场梦,他想。可谁知道呢?说不定有个好结果呢。
永不
放弃
第51段: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
永不服输
第53段:“老家伙,你累了,”他说“你从骨子里累了。”
疲惫、动摇、 想放弃
第57段:我得等第一条紧紧咬住大鱼时,再打它的鼻尖或者直接打它的头顶,他想。
有计谋、机智
第63段:我不能指望干掉它们了,他想。年轻力壮的时候倒是能办到。不过,我把它们俩都伤得不轻,没有一条身上好受。要是我用两只手抡起一根棒球棒,准能把第一条鲨鱼打死。就是现在也能行,他想。
勇于挑战,老当益壮
第71段:“跟他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
勇敢无畏,
坚强不屈
第75段:“别犯傻了,”他大声说,“还是清醒着点儿,掌好舵吧。兴许你还能交上好的运气呢。”
乐观,相信自己还有好运气,内心充满希望
第81段:这下事情就要过去了,他想。不过,它们可能还会来袭击我。一个人在黑暗中手无寸铁,怎么对付他们呢?
害怕、恐惧
第82段:但愿不用再搏斗了,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
第83段:但是,到了半夜,他又上阵了,而且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的。
疲倦
第89段:船还是好好的,他想。除了船舵,它还算是完好无损。船舵是很容易换的。
乐观,充满希望
第92段:“没有什么把我打垮,”他大声说,“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
乐观,坚定
桑地亚哥的形象特点
小说的主人公圣地亚哥坚强、刚毅、勇敢,面临厄运甚至绝境,都能无所畏惧。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都不失掉斗争的勇气和决心,勇于向人类生命的极限挑战。体现了人自尊、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他是一个自强自信、敢于挑战的、永不屈服 、永不放弃的硬汉形象。
思考2:对老人独白式的心理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1)丰满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对圣地亚哥心理的描写,真实地记录了老人寻求勇气、激发斗志、维护自尊的过程,刻画出老人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的性格。
独白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言为心声”,因而独白最能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老人也有着复杂多变的心理和思想,不仅有自我激励,也有消极的心理。
如“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的厌倦,“要是夜里来了鲨鱼,该怎么办?能有什么办法”的焦虑,“好景不长啊”的失望,“说不定自己已经死了”的沮丧等等。但他又否定自己的犹豫,不断激励自己。
每当一些消极想法出现时,他总会阻止自己想下去,大声对自己说“别想啦”“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等,不断给予自己信心、希望。
在与鲨鱼搏斗时,老头儿有短暂的犹豫甚至是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这是几乎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想法,但是,当情势危急时,在面对挑战时,老人不断说 “你想得太多啦,老头儿。”“但是,只要我有浆,有短棍,有舵把,我就一定要想办法去揍死它们。”“我要跟它们斗到死。”这都写出老人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展现出他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这样,不但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在海明威的笔下,老人是真实的,老人的内心独白可以让我们从中领悟到许多东西。如“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要跟它们直斗到死”“没有什么把我打垮”“你天生是个渔夫,就跟鱼生来是鱼一样”“鱼啊,我本来就不该出海到这么远的地方”等句子,总能引发人们关于人生、尊严、自然法则、生存法则等的深刻思考,具有丰富的哲理。
(2)给人以深邃丰富的哲理启示
(3)人物独白也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在第一次和鲭鲨搏斗之后, “‘它咬去了大约四十磅。’老头儿高声说。他想,它把我的鱼叉连绳子也带去啦,现在我的鱼又淌了血,恐怕还有别的鲨鱼会窜来呢。”这就意味着,老人失去了有杀伤力的反击武器,更预示着,他将面对更多的搏斗。第二次搏斗后,老人说:“然后把你的手弄好,因为还有麻烦的事儿还没有来到呢。”第四次搏斗后,“没有一件武器,怎么去对付它们呢?”
这些独白,反映出老人对现状的理智分析,也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暗示老人将面临一个接一个的挑战。
对老人的心理描写是一条线索,它贯串文章始终,可以把海上所发生的事连接起来;
(4)是文章的一条线索。
文中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如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
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5)突出中心,表达主题。
任务三:
象征手法
1、如何理解标题“老人与海”?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老人的形象极具概括性,他已经超越了一个人的存在,而成为了人生的一种象征。
老人桑地亚哥就是“硬汉”的代表,有一种英雄气概,象征了完美的人格,一切有信仰的人们都将经受多灾多难的坎坷命运,最终在精神上获得胜利和永生。
大海象征神秘莫测的命运。有时候命运既恩施于人,又捉弄人。象征了人的生存环境,象征了人与自然既对立又和谐的关系。是人生舞台的象征,它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和人生的战场,它变幻莫测、时刻充满挑战,带给我们种种可能,让人充满期待。
鲨鱼代表着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阻止人们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各种破坏力的集合,是各种邪恶势力的象征。是我们人生中的挫折、厄运和劫难的象征。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走在人生路途中,不可避免我们都要遇到挫折,被厄运种种劫难所阻挠和困扰,只有经历与“鲨鱼”的较量,人才能成为强者,唱出最美的歌。
2、文中的”鲨鱼“和”大马林鱼“象征什么。
大马林鱼则象征了人的理想,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反差,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必将遭受种种艰难险阻,但只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经过千百次的锤炼,我们必将收获的百折不挠地意志、永不服输的精神。
象征意义
思考2:
桑地亚哥与鲨鱼的搏斗有什么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
鲨鱼是大自然的象征,是不幸、厄运、困境和挑战,具有巨大的力量。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弱小的,却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永不屈服,永不言败。
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就是人类与自然、与困难的抗争,表现了人类的进取精神。
03
“电报体”与
“冰山”理论
赏析句子
【赏析】
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来势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了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浮现在太阳光下。
赏析句子
【赏析】
这段文字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多用动词,鲜明生动,给人以惊惧、紧张感,但这种感情不直露,而是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含在自然的行文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两条鲨鱼一道儿来到跟前,他看见离得最近的一条张开大嘴咬进死鱼的银白色的肚皮时,就把短棍高高地举起,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劈去。短棍落下的当儿,他觉得好像碰到了一块坚韧的橡皮,同时也感觉到打在铁硬的骨头上。鲨鱼从死鱼身上滑下去的时候,他又朝它的鼻尖上狠狠地揍了一棍。
“电报体”
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冰山”理论
八分之一:文字和形象(具体可见)
八分之七:情感和思想(寓于文字和形象之中)
冰山理论: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经常采用象征手法)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环境描写
知识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社会环境;
(5)深化作品主题。
环境描写例举:
段落 环境描写 意蕴与作用
第 1 段 他们航行得很顺利,老人把双手浸在海水里,尽量保持头脑清醒。天空中的积云堆叠得很高,上方还有相当多的卷云,由此老人知道这风会刮上整整一夜。老人不时地看看那条鱼,以确信这是真的。一个小时后,第一条鲨鱼发动了袭击。
①积云的堆叠预示着气候的变化,暗示着圣地亚哥的处境将变得很严峻,营造了紧张的氛围;
②表现了老人的航海经验十分丰富,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③一个经验丰富的渔夫知道自己将面临严峻的处境,为下文老人遭遇鲨鱼,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硬汉精神”一次次击退鲨鱼的进攻做了铺垫。
段落 环境描写 意蕴与作用
第29段 微风不断地吹着,稍稍转向东北方向,他知道这意味着风力不会减弱。老人朝前面张望,看不见任何船帆,也看不见船身,或者是船上冒出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一跃而起,向两边滑落,还有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甚至连一只鸟也看不见。
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大海的辽阔无垠和空旷单调,渲染了苍茫、悲壮的氛围,展现了主人公孤立无援、孤单寂寞的境遇,烘托了其坚忍、勇敢、顽强的形象特点。
段落 环境描写 意蕴与作用
第72段 可是,现在一片漆黒,不见光亮,也没有灯火,只有风在吹,船帆稳稳地把小船拖向前去,他觉得说不定自己已经死了。他把双手合在一起,手掌相互摩挲着。这双手没有死,只要一张一合,就能感到活生生的疼痛。他的后背靠在船尾,他知道自已没有死,这是他的肩膀感觉到的。
“一片漆黑”“不见光亮,也没有灯火”写出了海面的黑暗,烘托了老人对接近陆地、发现希望的渴盼;
“只有风在吹”“船帆稳稳地把小船拖向前去”烘托了老人心中的焦虑。
段落 环境描写 意蕴与作用
第80段 他看见城市灯光的倒影,肯定是在夜里10点钟左右。起初只是依稀可见,就像月亮升起之前的微弱天光。随后,隔着随风力变大而汹涌起的海洋,那光亮也越来越清晰。他驶进光影里,心想,要不了多久就能到达海流的边缘了。
此处写海岸上的灯火从依稀可辨到清晰的过程。“月亮升起之前的微弱天光”的比喻朦胧而柔美,写出了光亮的温暖与美好,反映了老人内心对希望的渴盼。交代了自然环境的特点,烘托了人物心理。
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