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5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十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小题。材料一:在数字技术席卷一切的今天,“短视频阅读”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它以其短平快的特点,迅速占据了青少年群体的大量碎片化时间。这种阅读方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适配性”:它将宏大的知识体系打碎成易于消化吸收的“知识点心”,通过生动的视觉影像、富有节奏感的背景音乐和精准的文案解说,极大地降低了认知门槛,激发了广泛人群对阅读的兴趣。从这个角度看,短视频充当了“阅读引路人”的角色,许多尘封的经典著作正是因为一条精彩的解读视频而重新走进大众视野。然而,当我们为这种便利性欢呼时,也必须警惕其潜在的负面影响。短视频阅读的本质是“浅阅读”。它追求在几十秒内抓住观众注意力,这必然导致信息的极度压缩和简化。复杂的思想脉络、精微的语言艺术、深刻的社会背景都在这一过程中被过滤掉,留下的往往只是一个结论、一个梗概或一个“金句”。长期沉浸于这种“喂投”式的阅读,会使读者习惯于被动接受观点,而逐渐丧失沉下心来与长篇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耐心和能力。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如同肌肉,需要持续、专注的锻炼才能生长,而短视频阅读提供的“知识快餐”难以满足这种心智成长的需求。因此,对短视频阅读的价值评判不能一概而论。它是一把双刃剑,用之为舟楫,可助人渡河;溺于其中,则可能搁浅在认知的浅滩。关键在于使用者能否保持清醒的自觉,将其定位为激发兴趣、拓展视野的“索引”和“补充”,而非阅读本身。真正的阅读,终究需要读者拿起书本,在静默的沉思中完成与作者跨越时空的深度交流。(摘编自《“短视频阅读”:是桥梁还是陷阱?》)材料二:与“短视频阅读”相对应,“数字深阅读”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及。它并非指简单地阅读长文,而是强调在数字环境中,读者如何调动多种认知技能,进行有目的、有互动、有产出的深度沉浸式阅读。数字深阅读首先要求读者具备强大的“信息导航”能力。面对海量的线上资源,读者需要像一位熟练的航海家,能够迅速判断信息的来源、质量和相关性,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而非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其次,它强调“批判性整合”。这不仅仅是理解文本字面意思,更要能分析其高一语文学科试题第1页(共8页)绝密★考试结束前2025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十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命题、审稿:三门县亭旁高级中学赖星星玉环市实验高级中学张红旗1,(3分)D【解析】D项表述错误。两则材料对两种阅读方式的态度是辩证的。材料一指出短视频阅读是“双刃剑”,并未全盘否定:材料二重在阐述数字深阅读的内涵,并未简单贬低短视频阅读。二者并非“根本对立”的关系,而是强调了不同层次和功能。2.(3分)C【解析】A项错误,“信息导航”能力核心是筛选、鉴别信息,而非技术操作。B项错误,短视频的“过滤”是为追求短快而进行的简化,往往是消极的:而“批判性整合”是积极的、带有思辨性的信息处理过程,二者本质不同。D项错误,材料二认为数字深阅读是数字时代对所有人的“必然召唤”,并非只适用于学术研究。3.(3分)D【解析】D项“旨在证明数字深阅读优于传统纸质阅读的线性模式,是更高级的阅读形态”无中生有。材料二第四段提到“传统的纸质阅读相对线性、封闭,而数字阅读则可以是发散式、交互式的”,目的是通过对比来解释和突出“数字深阅读”的“主动的建构”这一特性,而非为了证明其为“更高级的形态”。文章的立场是介绍和倡导一种适应数字时代的新阅读能力,并未做出“优劣”的绝对化判断。该项解读偏离了作者的论证意图。4.(4分)①材料一侧重于批判“被动”接受:论述长期习惯于短视频阅读这种“喂投”式阅读,会使人被动接受观点,削弱自主思考和深度阅读的能力。(2分)②材料二侧重于倡导“主动”建构:强调数字深阅读要求读者主动地进行信息导航、批判性整合和互动共创,成为一个积极的意义建构者。(2分)5.(6分)①明确目的,合理利用:将“短视频阅读”作为激发兴趣、拓展视野的“引路人”,但需自觉控制时间,避免沉迷。②主动深入,促进转化:对短视频引发的兴趣点,应主动进行“数字深阅读”,检索相关资料,批判性整合,构建系统知识。③刻意练习,提升素养:在日常阅读中,有意识地锻炼信息筛选、深度思考与互动讨论的能力,实现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建构的转变。【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每点建议应包含具体做法及其目的或效果,且必须同时关涉两则材料的核心概念(如“引路人”与“深阅读”、“被动”与“主动建构”)。第1点:需体现对“短视频阅读”扬长避短的具体策略。第2点:需体现从“短视频”到“深阅读”的衔接与转化。第3点:需体现对“数字深阅读”核心能力的培养。若建议空泛,未结合材料内容,酌情扣分。6.(3分)B【解析】B.“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让关中好儿郎三娃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错误。文中对三娃的塑造运用了语言描写(如与司令的对话、诵念婆教的口曲)和动作描写(如死扣鬼子脖子、用旗杆尖头捅穿鬼子胸膛),但未使用心理描写。高一语文学科答案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语文答案.pdf 语文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