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1分)
1.(6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踏上了一段探索自然奇观的旅程。一路上,重峦叠障的山脉[甲](跌宕起伏/连绵起伏),山间云雾缭绕,仿若仙境一般。走进山谷,田畴[乙](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地分布着,绿意盎然,与周边的丘壑相互映衬。多美啊!所有景象构成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沿着蜿蜒的小道跋涉许久,终于看到一条人工开凿的隧道,它宛如一条巨龙贯穿山体。穿出隧道,外面的世界却与这宁静的山间形成鲜明对比,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
途中偶遇一座精美的石雕,雕刻技艺娴熟,人物形象惟妙惟肖,让人不禁对工匠的高超手艺推祟不已。然而,一旁却有个被破坏的小摊,物品散落狼藉,摊主在旁一脸无奈,面对破坏者的行径,旁人却[丙](无动于衷/不动声色),实在令人心寒。若发生纠纷,或许只能等待正义的仲载者来主持公道。这一路所见,既有田园风光的旖旎祥和,也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既有人文景观的[丁](美轮美奂/精妙绝伦),更有世间百态,让人感慨万千。
(1)下列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旖旎祥和 娴熟(xián) 推祟 狼藉
B.惟妙惟肖(xiào) 跋涉 隧道 喧嚣
C.重峦叠障 田畴(chóu) 丘壑 映衬
D.鬼斧神工 仲载 盎然(àng) 感慨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跌宕起伏 错落有致 不动声色 精妙绝伦
B.跌宕起伏 鳞次栉比 不动声色 美轮美奂
C.连绵起伏 错落有致 无动于衷 精妙绝伦
D.连绵起伏 鳞次栉比 无动于衷 美轮美奂
(3)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走进山谷,田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绿意盎然,与周边的丘壑相互映衬。多美啊!所有景象构成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A.选文的第一句是陈述句,第二句是感叹句。
B.“田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句中,“田畴”是主语,“分布”是谓语。
C.“所有景象构成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这一句的主干是“景象构成画卷”。
D.“与周边的丘壑相互映衬”一句中,“相互”是定语,用“(  )”标示。
2.(2分)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安顺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B.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C.虽然在网上“晒旅游”是积极向上的,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的心理。
D.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3.(2分)将原文进行复述,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原文: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存方式,它能够在极端高温和高盐的环境下生存繁衍。这一发现可能会对未来的生物科技和环境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
A.科学家发现新微生物,它能在极端环境生存,这会影响生物科技和环保。
B.有一种微生物被科学家找到,生存方式很特别,对生物科技和环保有影响。
C.科学家研究时看到新微生物,它在高温高盐环境下能活,会改变生物科技和环保。
D.新微生物被科学家发现,它生存方式独特,对未来的生物科技、环境保护或许有深远意义。
4.(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的年龄有特定的称谓,如小孩子七八岁时叫“始龀”,男子十八岁时叫“弱冠”。
B.《列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作。它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寓言,比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和《愚公移山》。
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就是一首豪放词。
D.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所著的《孟子》,和《论语》《大学》《尚书》一起合称为“四书”。
5.(8分)根据提示默写。
徜徉于古诗文的天地,我们会有精彩的发现。
古诗文中有景,“水皆缥碧,①    ”写出了富春江水的清澈透明;而“柴门何萧条,②    ”则写出家国荒芜、百姓流离失所之景。
古诗文中有情,“报君黄金台上意,③    ”表达出诗人的报国之志;“白头搔更短,④    ”写出了作者⑤    的忧国忧民之情;而杜牧在《赤壁》中巧妙用典,以“⑥    ,自将磨洗认前朝。”来抒发不平之气。
古诗文中有理,晏殊在《浣溪沙》中以“⑦无可奈何花落去,    ”揭示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是不可抗拒的”这一自然规律;孟子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⑧    ,地利不如人和”中感悟“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条件。
6.(5分)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媒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某学校举办了“健康上网”的宣传活动。在宣传活动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图,概括获得的相关信息。(2分)
主要信息:    。
(2)下面是学校小记者对沉迷于网络的一名学生及其家长做的采访记录,请你依据采访记录,概括出学生长时间上网的两条原因。(2分)
学生:我是一名八年级学生。当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我就想上网,听听音乐,玩玩游戏,这样可以缓解压力。可最近我发现自己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每逢周末本想多看课外书,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爸妈对我上网管得也不是很严,这网瘾就更大了。
家长:我儿子今年14岁,现在上八年级。他们学校附近有很多非常隐蔽的“黑网吧”,很多孩子放学后就进去玩。他也经常去那些网吧。一进去就是两三个小时,周末甚至有半天以上的时间泡在网吧里。最近一个学期,他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了。为此,他也写过不去上网的保证书,可没坚持两天,又去了。我和他妈平时工作也很忙,真是没办法了。
原因:①    ;②    。
(3)某同学在参加完活动后,准备向全校同学发出“健康上网”的倡议,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1分)
上句:了解危害,助身心健康学业进步;
下句:分析原因,    。
7.(2分)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给法布尔笔下昆虫的小诗,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代表昆虫的字母后搭配上恰当的选项。(  )
A蚂蚁
B萤火虫
C圣甲虫
D螳螂
a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
b为什么与自己的姐妹同类相残?为什么当妈妈前性情大变?
c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
d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只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
A.A﹣a、B﹣b、C﹣c,D﹣d。 B.A﹣c、B﹣d、C﹣a、D﹣b。
C.A﹣b、B﹣c、C﹣a、D﹣d。 D.A﹣c、B﹣a、C﹣b、D﹣d。
8.(4分)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说真的,这昆虫可真漂亮,全身呈浅绿色,另有两条白色的带子沿着身体两侧。它的身材得天独厚,修长匀称,大大的双翼薄似轻纱,是蚱蜢类昆虫中最优雅的。
(乙)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前噱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
甲、乙两个片段都是写同一种动物——蝈蝈,哪一段文字出自《昆虫记》?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二部分阅读(39分)
9.(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郊行
[宋]刘克庄
一雨饯①残热,忻然思杖藜②。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③。
[注释]①饯:送走、驱散或消散。②杖藜:拄着手杖行走。③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郊游的原因,雨后暑气消散,清新凉爽的空气唤起了诗人郊游的雅兴。
B.迷路后的遇樵相助,体现出乡村生活的质朴和人与人之间的善意。
C.全诗清新淡雅,既表现了郊野清幽的境界,又透露出诗人潇洒的情怀。
D.尾联间接抒情,诗人表达了自己独自游历的乐趣,又透露出对现实的愤懑与不满。
(2)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这首诗颔联写景的特点。(3分)
10.(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仁者无敌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②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③,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④。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注】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②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③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④易褥: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褥:除草。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寡人耻之    
②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③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④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2)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叟之所知也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
C.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然而不胜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4)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对此,孟子给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简要说明。(3分)
11.(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枣花
魏来安
①我的家乡素有“枣乡”之美誉,打小时候起,我就喜欢吃枣子。工作后,有了自己的天地,便在自家宅院中种了一棵枣树。
②待院中的枣树开花时,我仔细地端详起枣花。它很独特,似五角星,花蕾只有米粒般大小,花瓣瘦小,花心毛茸茸的,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③枣花太不起眼了,它既没有桃花的艳、梨花的白,更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它的长相貌似桂花,但没有桂花迷人的香气。它总是无声无息地开放,似乎生怕惊动了谁。它给人们的惊喜,就是那累累硕果。在月明晴朗的夜晚,满树的枣子就像琳琅满目的明珠。
④说来惭愧,我酷爱吃枣,也曾攀枝摘过枣,但从未细看过枣花,也没听到别人谈论过枣花。只记得有句农谚:“麦子黄,枣花香。”
⑤有一次出差去山东,正值麦梢发黄的时节。路过一片枣林,嗅到了枣花的香气,无比喜悦。于是在路旁停车,走进枣林。此时的枣花正挤挤挨挨地开着,这是我第一次欣赏这样大面积的枣花。我被它们的清新、自然、朴实迷住,也被它们的芳香所陶醉。
⑥举目远眺,一片枣林一望无际。幽香阵阵飘来,沁入肺腑,尘世的烦忧也被清新的花香所荡涤。在这里,你注意不到一朵朵细小的花,平实是枣花的特点,只有走近细看,才见叶子下密密麻麻的全是花,它们羞羞答答地藏在叶间。
⑦枣花开得晚。一般在桃花艳、梨花白、杏花闹嚷嚷时,枣树还是一叶未发。只有百花吐艳,万木争春之后,枣树才悄悄地发芽抽叶,孕育自己的花蕾。枣花开时,是枣叶最美之时,绿油油的带着点嫩黄,犹如刚刚长成的少女,不施粉黛也美丽动人。而枣花,却隐藏着自己,任由枣叶出尽风头。它知道,痴心的小蜜蜂终究会找到它,用它的花粉酿造出香甜的蜜。枣花花期很短,它们竭尽全力地孕育果实,没有几天便结出一个个尖尖的小青枣。等到秋风乍起,颗颗红玛瑙般的果子便会挂满枝头。
⑧在北方,枣花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蒸一种有着各种漂亮造型、以红枣装饰的面食,叫“枣花”,象征着吉祥如意。在山东半岛,不仅在过春节时蒸,建房上梁、乞巧节,以及婚嫁大事也要制作“枣花”。一笼“枣花”出锅,花团锦簇,面白枣红,香气四溢,让人们在浓浓的喜庆气氛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甜蜜。
⑨每当院中枣花满地时,我便会想起《增广贤文》中的诗句:“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真好,因为有这一株枣树相伴。
(选文有删改)
(1)阅读选文,概括枣花的特点和作者情感的变化。(2分)
①   
③   
④   
(2)选文第③段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请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2分)
(3)选文语言生动形象,请对第⑦段画线句进行赏析。(3分)
枣花开时,是枣叶最美之时,绿油油的带着点嫩黄,犹如刚刚长成的少女,不施粉黛也美丽动人。
(4)选文结尾段落和课文《白杨礼赞》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两篇文章写法上的相似点。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4分)
1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中国古代桥梁建筑(节选)
①我国古代的桥梁建筑,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土、木、石、砖、藤、铁等建筑材料,建造了数以百万计、类型众多、构造新颖的桥梁,点缀着祖国的江山,增添了壮丽色彩。
②黄河两岸古都首府众多,物资运输多赖骡马大车、手推板车,故以平坦宏伟的石拱桥和石梁桥居多;东南水乡,河流纵横,湖沼棋布,运输以舟船为主,所以遍布着驼峰隆起的石拱桥;西北、西南,峰峦层叠,谷深崖陡,难以砌筑桥墩,因而多用藤、竹、木等材料建造索吊桥和伸臂木梁桥;闽中南、粤东等地,质地坚硬的花岗石满山遍野,历代所建石梁桥比比皆是;云南傣族等地区,竹林丰富,独具一格的竹芭桥、竹梁桥、竹吊桥,至今尚存。
③我国古桥不仅艺术造型上有高度的成就,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而且在建桥理论、构造处理、平面布局以及施工方法上都有不少独特创造。在十二世纪前一直处在世界桥梁的领先地位,为世界工程界所重视。如元朝时在我国做过二十多年官吏的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在他著名的《马可 波罗游记》中,对北京的卢沟桥以及杭州市的桥梁作了详细的记述,认为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其它桥梁可以与卢沟桥相比拟,使欧洲开始瞩目中国桥梁。1577年某个葡萄牙人自中国回国后也讲过,福建闽中大石桥数量多,石梁大,雕琢精美,并对江西赣县浮桥倍加赞赏,说“全世界建筑工人应数中国第一”。沙皇彼得一世曾委托斯巴萨列使团于1675年五月来华时,请求中国派桥梁专家到俄罗斯去传授建桥技术。最近,世界著名的科学技术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教授,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古代桥梁“在宋代有一个惊人的发展,造了一系列巨大板梁桥,特别是福建省,在中国其他地方或国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和他们相比的”。这些桥梁“几乎每座都是非常美观的”,“是合理与浪漫的巧妙结合”。他还认为欧洲十四世纪开始采用的较半圆形拱先进的弓形石拱桥,是从中国传到欧洲去的。他在《中国传到西方的机械和其他技术》表中,对有关桥梁方面“西方落后于中国的大致时间”进行了标明:弓形拱桥落后7个世纪,铁锁吊桥落后10﹣13个世纪,河渠闸门落后7—17个世纪。
(选自北京人民出版社《古代桥梁史话》一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十二世纪前一直处在世界桥梁的领先地位”中加点词起限制作用,界定了中国桥梁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的时间范围,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马可 波罗在《马可 波罗游记》中对卢沟桥及杭州桥梁的详细记述,使欧洲开始关注中国桥梁,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卓越成就。
C.《中国石拱桥》采用了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说明,选文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D.选文与《中国石拱桥》都是典型的事物说明文,向人们传播我国古代桥梁知识,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伟大创造力。
(2)比较选文和《苏州园林》,完成下面表格。(4分)
文章 对象特征 说明角度
中国古代桥梁建筑(节选) ①    ②   
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3)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4分)
如元朝时在我国做过二十多年官吏的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在他著名的《马可 波罗游记》中,对北京的卢沟桥以及杭州市的桥梁作了详细的记述,认为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其它桥梁可以与卢沟桥相比拟,使欧洲开始瞩目中国桥梁。
(4)如果你是桥梁设计师,你会如何结合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特点和现代技术,为家乡潍坊设计一座既实用又有民族风格的桥梁?(2分)
第三部分写作(50分)
13.(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一次送别,牵动朱自清的心,让他怀念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一双眼睛,牵动茨威格的心,让他描绘出托尔斯泰天才灵魂的深邃;一株白杨树,牵动茅盾的心,让他赞叹白杨树的伟岸、正直、坚强不屈;一帧古画,牵动毛宁的心,让他梦回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昆明的雨,牵动汪曾祺的心,让他想念雨季中的菌子、杨梅、缅桂花……
请将题目“ 牵动我的心”补充完整,完成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语言连贯、情感真挚,表达得体;(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4)书写正确、规范、美观,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1分)
1.【解答】答案:
(1)B
(2)C
(3)D
2.【解答】A.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让”;
B.缺少宾语,在“收缩”后加上宾语“的过程”;
C.缺少关联词,应在“要有度”前加一个表转折的关联词语“但(但是)”。
D.正确;
故选:D。
3.【解答】ABC.有误,都没有表达出“对未来的生物科技和环境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一种“可能”的意思;
D.正确。
故选:D。
4.【解答】A.有误,“男子十八岁时叫‘弱冠’”表述错误,男子二十岁时叫“弱冠”;
B.正确;
C.有误,“是豪放词派的代表”表述错误,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D.有误,《尚书》不属于“四书”应改为《中庸》。
故选:B。
5.【解答】答案:
①千丈见底
②狐兔翔我宇
③提携玉龙为君死
④浑欲不胜簪(注意“簪”的书写)
⑤杜甫
⑥折戟沉沙铁未销
⑦似曾相识燕归来
⑧天时不如地利
6.【解答】答案:
(1)示例: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加,不同类型学生(体质较差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学生、学业较差学生)的人数都呈现上升趋势。上网时间为9小时时,学业较差学生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心理素质较差学生,体质较差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上网3小时时,各类学生人数相对较少,说明上网时间较短时,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情况相对不明显。
(2)①学生自身面对学习压力大,想通过上网听音乐、玩游戏来缓解压力,且自我控制力差,难以控制上网时间
②学校附近有很多隐蔽的“黑网吧”,吸引学生进入,且家长工作忙,对孩子上网监管不力
(3)示例:促自我管控家庭监督。
7.【解答】A根据《昆虫记》中的《蝉》原文“故事上说: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可知,再联系c“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可知,c中写的是蚂蚁;
B《昆虫记》中萤火虫的食物是蜗牛,虽然有的蜗牛爬到和它们体色相同的枝叶上,但还是会被萤火虫发现,萤火虫吃蜗牛之前,总是先给蜗牛注射麻醉剂,再用颚下面的小钩子把蜗牛杀死,所以对应的是d;
C《昆虫记》中圣甲虫一旦把粪球运进地窖中,就日夜不停地吃,并且后面还不断地排泄。排泄物像一条黑色细线,如同鞋匠的细腊绳。所以对应的是a;
D《昆虫记》中螳螂当食物贫乏时,雌性有进攻雄性并作为猎物而被取食,人们称为“妻食夫”现象。所以对应的是b。
故选:B。
8.【解答】本题考查阅读探究。《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作品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史诗”,文笔生动活泼,还有幽默感。由(甲)中“这昆虫可真漂亮”“它的身材得天独厚,修长匀称,大大的双翼薄似轻纱,是蚱蜢类昆虫中最优雅的”可知,(甲)出自《昆虫记》;(乙)段是典型的说明性文字,平实地说明了蝈蝈的特点。
答案:
(甲)出自《昆虫记》。(甲)文字活泼有趣,如“可真漂亮”“最优雅的”等,带上了作者的情感,符合《昆虫记》的语言特色;(乙)段是典型的说明性文字,平实地说明了蝈蝈的特点。
第二部分阅读(39分)
9.【解答】(1)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ABC.正确;
D.有误。“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的意思是:我一个人独游是那么有趣,何必忙碌劳顿呢?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并不是间接抒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颔联“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的意思是:漫步郊野,田垄之上,有沙鹳静静地站立在其间;一座庙宇周围,多有古树,枝松间,有乌鸦啼叫。“野田”对“古木”,“沙鹳“对“庙鸦”,“立”对“啼”,对仗工整;野田、站立在其间的沙鹳和古木,是能够看见的,乌鸦啼叫是能够听见的,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显得周围更加宁静空旷,作者不事藻饰,不着颜色,只捕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派静谧旷 远的郊野景象,从中透露出闲适恬淡的心情,表达了词人对这种景象的喜爱之情。
答案:
(1)D
(2)颔联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或以声衬静,白描手法,对仗工整),描绘了郊外静谧旷远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郊外美景的喜爱。
译文:
一阵凉雨送走了残留的热气,欣欣然有意扶杖而行。野田沙际,鹳鸟伫立,古木庙宇,乌鸦啼叫着。和仆人走散了不知道路,遇上了樵夫帮我背过溪流。我一个人独游是那么有趣,何必忙碌劳顿呢。
10.【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翻译:我为这些事感到羞耻。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②翻译: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王,称王。
③翻译: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败秦国、楚国的坚实盔甲和锋利兵器了。利,锋利。
④翻译: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暇,空闲。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同,“叟之所知也”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中“之”是结构助词,的。
B.不同,“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中的“以”是在的意思;“请以军礼见”中“以”是“用”的意思。
C.不同,“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中“而”表顺承;“然而不胜者”中“而”表转折。
D.相同,“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中“其”都是代词。
故选:D
(3)本题考查翻译。
重点词:入,在家庭里;事,侍奉;出,在社会上;长上,上级。翻译: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上级。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孟子给出的建议是施行仁政。具体来说,包括“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即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这是从经济和民生方面让百姓生活得到保障;“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让年轻人在闲暇时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上级,这是从道德和教化方面提升百姓素质。这样就能使百姓拥护,从而可以凭借百姓的力量打败秦国、楚国等敌国。
答案:
(1)以……为耻。
②称王。
③锋利。
④空闲。
(2)D
(3)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上级。
(4)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这是从经济和民生方面让百姓生活得到保障;让年轻人在闲暇时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从道德和教化方面提升百姓素质。
11.【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它很独特,似五角星,花蕾只有米粒般大小,花瓣瘦小,花心毛茸茸的,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枣花太不起眼了,它既没有桃花的艳、梨花的白,更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我被它们的清新、自然、朴实迷住,也被它们的芳香所陶醉”枣花花期很短,它们竭尽全力地孕育果实”“在北方,枣花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蒸一种有着各种漂亮造型、以红枣装饰的面食,叫‘枣花’,象征着吉祥如意”等内容,概括为:瘦小、不起眼、清新、自然、朴实、平实(不张扬)、芳香、花期很短、象征着吉祥如意。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枣花太不起眼了,它既没有桃花的艳、梨花的白,更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它的长相貌似桂花,但没有桂花迷人的香气。它总是无声无息地开放,似乎生怕惊动了谁”分析,写枣花太不起眼了,它既没有桃花的艳、梨花的白,更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这是“抑”。结合“它给人们的惊喜,就是那累累硕果。在月明晴朗的夜晚,满树的枣子就像琳琅满目的明珠”分析,写枣花给人们的惊喜,就是那累累硕果,这是“扬”。本段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情感表达,使读者对枣花的认识和感受更加深刻。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枣花开时,是枣叶最美之时,绿油油的带着点嫩黄,犹如刚刚长成的少女,不施粉黛也美丽动人”运用比喻修辞,将枣花比作少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枣叶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赋予了枣叶以人的情感和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枣花的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阅读比较。结合“每当院中枣花满地时,我便会想起《增广贤文》中的诗句:‘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真好,因为有这一株枣树相伴”“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分析,选文结尾和《白杨礼赞》结尾都通过对普通事物的赞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所要赞美的对象的特点和价值。
答案:
(1)①瘦小、不起眼;③清新、自然、朴实、平实(不张扬)、芳香、花期很短;④象征着吉祥如意。
(2)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通过对比枣花的外形和香气,突显其内在价值,使读者对枣花印象深刻。
(3)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枣叶的美丽和生机,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枣叶和枣花的魅力。
(4)选文结尾和《白杨礼赞》结尾都通过赞美平凡事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两者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所赞美对象的价值,表达了对平凡事物的尊重和热爱。
12.【解答】(1)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中国石拱桥》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虽然其中可能涉及时间顺序的内容,但并非以时间顺序为主。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首先,看《中国古代桥梁建筑(节选)》:对象特征: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成就卓越、类型众多、构造新颖,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独特魅力。说明角度:文章从桥梁的建筑材料、地域分布、艺术造型、建桥理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多样性和卓越性。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第③段中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同时结合了引用的说明方式。通过提及元朝时期的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并指出他在其著作《马可 波罗游记》中对北京的卢沟桥以及杭州市的桥梁进行了详细记述,这一具体实例有效地证明了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卓越成就。这种以实际人物和事件为例的说明方式,使得说明内容更加具体、真实,增强了说服力。通过引用马可 波罗在游记中的观点,即“认为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其它桥梁可以与卢沟桥相比拟”,进一步强调了卢沟桥的独特性和卓越性。这种引用权威观点或文献的说明方式,不仅增加了说明的可信度,还使得说明内容更加生动、有说服力。同时,画线句还隐含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虽然未直接对比不同桥梁,但通过马可 波罗的评价暗示了卢沟桥与其他桥梁的优越性。但在此题中,我们主要关注明确提及的说明方法。
(4)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如果我是桥梁设计师,结合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特点和现代技术为家乡潍坊设计一座既实用又有民族风格的桥梁,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融合古代桥梁风格:借鉴中国古代桥梁的造型艺术,如石拱桥的驼峰隆起、石梁桥的稳重典雅等,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新桥的设计中,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考虑使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如雕花石栏、飞檐翘角等,作为桥梁的装饰,增添其文化韵味。利用现代技术:在保证桥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如高性能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等,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利用现代桥梁设计理念,如流线型设计、轻量化结构等,使桥梁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更加美观大方。结合潍坊地域特色:考虑潍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将桥梁设计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协调,使其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可以考虑在桥梁上设置观景台、文化展示区等,让市民和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潍坊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桥梁设计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考虑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为市民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服务。
答案:
(1)C
(2)①历史悠久、成就卓越、类型众多、构造新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②建筑材料、地域分布、艺术造型、建桥理论等。
(3)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和引用的说明方法。举马可 波罗在《马可 波罗游记》中对卢沟桥和杭州桥梁的记述为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卓越成就;引用马可 波罗的评价,进一步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如果我是桥梁设计师,我会结合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特点和现代技术,为潍坊设计一座既实用又有民族风格的桥梁。具体做法包括:融合古代桥梁风格,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结合潍坊地域特色进行个性化设计,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桥梁将成为潍坊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服务,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写作(50分)
13.【解答】例文:
秋雨牵动我的心
初秋的雨,像一张柔软而惆怅的网,网住了整个世界。
雨滴打在窗上,发出嗒嗒的响声,好像那单调的木鱼声,荡漾在耳边,久久不散。雨珠儿顺着玻璃滑着,像一只慢吞吞的蜗牛,拖着尾巴,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
雨帘,软绵绵的、湿润润的,让人觉得神清气爽。渐渐地,雨幻化成了一面密不透风的水墙。不知哪来的一阵风,吹动了这面水墙,雨滴轻轻一颤,竟在空中散开来,化作一层层薄薄的雾。
烟雨朦胧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画卷中。老家屋前层层叠叠的山峦披上了银色的纱衣。幽静的竹林,更加苍翠了。山中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了流水潺潺的小溪。一叶小舟在山前的湖中漂漂荡荡,渔人正在撒网。湖边的芦花被雨水灌醉了,在风中慵懒地摇摆着。“芦苇萧萧吹晚风,画船长在雨声中”,这句诗形容这景色,再好不过。
在这雨中寂静的村子里,年过花甲的奶奶坐在老宅堂屋的小板凳上,满是皱纹的双手正熟练地剥着一颗颗饱满的豆子,一颗颗豆子顺着她的手掌滑落在竹篮里,发出哒哒的声响。屋外的雨窸窸窣窣,奶奶不时望望屋外。她朦胧的目光了穿过秋雨,越过了重山,饱含着一种期盼——“儿孙们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一趟啊!”我仿佛忽然之间读懂了这道落寞的目光。
在这场氤氲的秋雨之中,我的思绪和目光回到了故乡。是同样的思念,让我与奶奶的目光相遇了;是同样的思念,让我第一次读懂了奶奶的目光。无数个温暖的画面瞬间在眼前浮现。
还记得小时候,奶奶总喜欢熬八宝粥给我喝。她默默地忙着剥自家种的红豆、黑豆,默默地忙着剥莲子、花生,忙着挑选桂圆、红枣,又默默地守在炉边,把这些亲手挑选的食材熬成了一锅粥。这温润香甜的粥,让人忍不住喝完一碗,再喝一碗。奶奶手中的那一颗颗豆子与她那默默忙碌着的身影,是我童年中最珍贵的回忆。
这最珍贵的回忆,在这初秋的细雨之中,酝酿出了浓浓的思念之情。这浓浓的思念之情,如秋雨一般,带着丝丝的惆怅,可细细咀嚼起来,这思念也如奶奶熬的八宝粥一般温暖。
窗外的雨,渐渐细了,小了,碎了。我站在窗前,任由情思穿越时空,久久地留在了故乡,留在了奶奶的身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