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核分人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得分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 3分)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收敛(liǎn)愠怒(wèn) 清冽(liè) 博学笃志(dù)
B.盔甲(kuī) 发髻(jí) 抚摸(fǔ) 箪食壶浆(shí)
C.朗润(rùn) 黄晕(yùn) 分歧(qí) 曲肱而枕(hōng)
D.搓捻(niǎn) 感慨(kǎi) 应和(hè) 混为一谈(h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旁鹜 濡养 伶俐 轻歌曼舞 B.端详 烦燥 掂量 无精打采
C.安详 蔓延 练达 矫揉造作 D.驳船 箫索 苍茫 千钧之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不好好读书,在同学中穿梭往来,拉拉扯扯,说话言不及义,大家都讨厌他。
B.十一期间,来咸宁九宫山观光的游客川流不息,只为一睹这国家级风景区的秀丽神奇。
C.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不矫揉造作。
D.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中,志愿者们到社区开展宣传、服务工作,为群众做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情。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十三五”期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健康中国的美丽蓝图正在14亿中国人手中变为现实。
B.近日,青岛计划5天内对全市900多万人进行全覆盖核酸检测的消息,牵动着国人的心。
C.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D.英国一本杂志社编的《野性大地》,摄影质量令人惊异,打开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如同名角亮相,开场便一鸣惊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二、名句名篇默写(10 分,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6. 古诗文默写。
(1)《庭中有奇树》中 “ , ” 两句,以花虽美丽却无法寄达的遗憾,表达思念之情;“ , ” 则写出主人公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孤独心境。
(2)《龟虽寿》中体现曹操老当益壮、壮志不已的名句是 “ , ”。
(3)刘桢《赠从弟》中 “ , ” 则直接点明松柏的本性。
(4)《梁甫行》中 “ , ” 描绘边海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劣。
三、名著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文段 手账笔记
【甲】毛泽东说:“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 生活中,尽管事务繁多,我们仍然应该像毛主席那样(1)__________,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乙】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A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A是(2)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和弟兄们讲话时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丙】彭德怀对他这段经历是这么叙述的:“我每天受各样刑罚约一小时。有一天晚上我被手足反绑,在手腕上缚一根绳子吊在梁上。狱卒们在我背上堆上一块块大石头,站在周围踢我,要我招供——因为他们至今仍没有弄到我的证据。我昏过去了好几次。这样的刑罚继续了一个月。每次受刑后我常常想,下一次得招供了,因为我实在受不了这种刑罚。但每次我又决定不屈服,坚持到第二天再说。最后他们从我口中得不到什么东西,出乎意料地释放了我。” (3)想象一下,彭德怀受刑时会是什么样的神态或动作呢?并阐述理由。
7.结合阅读材料,完成表格中的手账笔记。(6分)
8.完成以下对话。(3分)
【小艺】关于书名中的“红星”,我找到了两种释义,都可以作为手账的补充材料。结合书本内容及释义,你认为斯诺给这本书命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释义:①火星,火花。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②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五角星。
【小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10分)
鲁迅说:“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八年级(1)班将开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9.【探“诚信”之义】你所在的小组要搜集“诚信名言录”,以下名言中与诚信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C.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D.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10.【访“诚信”之人】为了弘扬当代的诚信美德,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下面的诚信模范,请你拟写两个采访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4分)
采访提纲
【采访主题】挖掘当代诚信的内涵
【采访对象】陈淑梅、李其云夫妇(街道居民)
2013年儿子因故去世,留下了67万元的巨额债务。陈淑梅夫妇用卖包子、打短工、捡垃圾等方式,替儿子偿还债务,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和关照。2017年,二人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之诚实守信模范”。
【采访问题】①________,②________
11.【做“诚信”之人】你的同桌小文伪造走读证企图出校门,被门卫师傅发现。批评教育后,他很沮丧。你准备怎么劝说他?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3分)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三章)
【乙】
(明)太祖尝宴群臣,谓之曰:“朕尊居天位,念天下之广,生民之众,万机方殷,中夜寝不安枕,忧悬于心。”刘基对曰:“今四海一家,宜少纾①圣虑。”太祖曰:“尧舜圣人,处无为之世,尚犹虑之。矧②德非唐虞,治非雍熙,天下之民方脱于创残,其得无忧乎?夫处天下者,当以天下为忧。处一国者,当以一国为忧。处一家者,当以一家为忧。且以一身与天下国家言之,一身小也。所行不谨,或致颠蹶:所养不谨,或生残疾。况天下国家之重,岂可顷刻而忘警畏耶!”
(节选自《皇明典故纪闻》,有改动)
[注释]①纾(shū):解除,消除。②矧(shěn):况且,何况。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各1分)
(1)委而去之( ) (2)亲戚畔之( )
(3)宜少纾圣虑( ) (4)或致颠蹶( )
1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各2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且以一身与天下国家言之,一身小也。
14.(明)太祖也可谓是多助的“得道者”,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依据选文简要概括。(4分)
现代文阅读(23分)
阅读《一片枣林的召唤》,完成后面小题(10分)
一片枣林的召唤
李登建
①一树一树的绿浪,起伏翻涌,向四野荡开,广袤的庆云平原像一片波澜壮阔的海洋。一到枣林边,你不由得怦然心动,脉管鼓胀:这片枣林里有很多几百年树龄的老树,三四百岁的顶多算是壮年汉子,五六十岁的不过是小儿童。而不论老的少的,枝干都疙疙瘩瘩,树结挨着树瘤,主干部分更是黑鳞斑驳,伤痕累累。那是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印记——金丝小枣树每年都得开枷,树干上割一遭韭菜叶子宽、深到木质部的口子,以阻止花期养分倒流,多坐果。农谚云“芒种到,枷枣树”。这时候枣花开了,浓浓的清香飘洒在平原上,农人都舍了麦田,提着篮子,拿着刀或镰,来到枣林开枷。姑娘脖颈搭了彩色的纱巾,裙子款款地摆动;小媳妇手里牵着孩子,孩子们一见枣树就野了,爬树攀枝,疯跑打闹。
②裹着枣花香气的暖风一缕缕一缕缕吹拂着,脸庞痒痒的、酥酥的,这是平原上最轻松最惬意的时节。谁会想到枣树们在忍受“割腹”之痛?但一个甜蜜的约定就这样揣在了心里,结结实实、粗手大脚的枣树们,和平原上质朴的庄稼人一样坚韧,从这一刻起,它们带着伤痛,没白没黑、顶风冒雨向前方进发。
③秋天,枣儿熟了,又大又密的枣儿缀满枝头,沉沉的,风晃不动,那纷披的枝条仿佛一挂挂金瀑,流光溢彩,壮丽无比。哪一棵枣树不是凝紫垂丹?哪一片哪一坡不飞虹落霞?三天两头来枣园转悠、左瞅右瞧等消息的枣把式,眼睛眯着,皱纹里漾着得意,摘下一颗放进嘴里,“嘎嘣”,脆脆的,甜甜的。他们一分钟也不能耽搁,急巴巴找出长杆,但那和粗壮的手臂接在一起的长杆却不肯用力,只在树头上轻轻地抹。【甲】这亲密的接触让枣儿们大为感动,它们满怀欣喜从空中倾泻而下,哈哈地大笑,痛快地叫喊,欢畅地蹦跳。树下的炕席、床单、包袱皮上,堆成了玛瑙山丘。而成群结伙的顽皮“小子”则专钻草丛,在沟底栖息,可苦了捡枣儿的老婆婆。
④我从没见过这阵势,只恨眼睛、耳朵不够用,这里红雨阵阵,那边雷声隆隆,团团热浪猛烈地冲撞着我的胸口……
⑤我再也忘不了这片枣林,好像它们能给予我某种感召和引领。地处渤海湾沿岸,黄河泥沙沉积,大海被驱赶着步步东移,海潮退去却留下了盐碱。这块土地并不肥沃,或者说有几分贫瘠。但是,枣树却不怕盐碱,不怕干旱,碱不死,旱不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这里生存了,一代一代繁衍生息,至今遍地都是他们的子孙。乡亲们亲昵地称它们“铁杆庄稼”。瞧它们的根,利器一样,猛往下扎,汲取地下苦咸的水,捧出来的却是世上少见的甘果。
⑥又一次看枣林是在冬天,这很重要,如果没见过冬天的枣树,你还不能真正认识它们。满林的枣树站在雪地上,就那么孤寂地挺立着,叶子凋零殆尽,当初光鲜的果实此刻正煨在别人的火炉里,自己只剩下裸露着的黑色枝桠。但是它们并没有让我们这帮前来赏景的人失望。【乙】那黑色的枝桠纵横交错,如蛟龙遨游,如乱箭穿云,如鹿角牛犄角,坚硬,倔强,刚直,遒劲,傲然。在这儿,我头一回发现“黑”是那么美,那么有力量,它竟突破铺天盖地的“白”的围困,跳起熊熊烈火般的舞蹈。等静下来,这“黑”与“白”又组成一幅简洁的版画,格调清新,意境深远,是一件大作品。老北风卷着雪粒呼啸而来,根根枝条铮铮作响,这是古老平原上悲壮的琴声。
⑦“唐枣树喊我们去了,快走啊!”我招呼同来的文友——来枣林是不能不瞻仰唐枣树的。这棵老枣树实际植于东晋,1680多岁,树身像一块布满青苔的假山石,像一堆锈蚀的铁。尽管有三五根树枝被劈断,整体看树冠却依然茂盛。啊,平原上耸立着这样一棵巍峨的大树,这块土地就不一般了,就有了魂。你看,这棵老枣树高擎着一杆绿色的旗帜,身后集结着百万大军,从遥远的地方走来,正气势雄壮地向前方进发。
⑧庆云人把这棵老枣树尊为神,写进县志,为它立碑,给它装了铁围栏。它同身后的枣林一道,用伟岸刚直的身躯和傲然挺立的气息,写就了一个平原的符号,也丰满了庆云人的记忆。一位叫周德宝的七旬老人,雷打不动,早出晚归,义务看护它。我们每次来,老人都像见到亲人一样,笑哈哈地迎上前,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历史上瓦岗英雄罗成曾在树下拴马歇脚,以枣充饥;唐太宗赐给它“唐枣”的名字;明燕王扫北,它借漫天大雾庇护逃难的百姓;抗日战争时期,倭寇的铁蹄踏入枣林,他们找不到神出鬼没打游击的入路军,气急败坏地向老枣树挥起屠刀,当地村民舍身相护……他讲得绘声绘色——这是一位出色的讲解员——他还讲他亲眼见到的一幕:一年夏天,一场狂风暴雨摇撼着庆云平原,唐枣树訇然倒地,这可把人们吓坏了,它哪里还经得住这般折腾?扶起它的时候大家心情异常沉重,都不抱什么希望了,可是它却又慢慢活了过来!——他一边比划一边说,干枯的眼里闪着泪花。或许在老人看来,他守护的远不止一棵苍劲挺拔的古树,还有庆云人的历史和庆云人的精神支柱。
⑨我围绕唐枣树转了一遭又一遭,不愿离去。唐枣树始终沉默不语,神态安详。这是一位饱经沧桑、阅尽人间的圣哲,我能感觉到它目光深邃,里面包含了很多智慧,我想从中读出一点什么,即使读不出,在它的绿荫下站一站,那种踏实、安恬、幸福的体验也叫人难以忘怀。
(有删改)
15.文章首先叙述春天农人_______的情景,接着描写秋天人们_______的画面,而后描写冬天枣林雪地倔强挺立的景象,最后记述“我”和文友______的见闻与感受。(4分)
16.文章第③段和第⑥段对枣林的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从两段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17.文章标题为“一片枣林的召唤”,这片枣林给了“我”哪些精神的召唤?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3分)
诚信的重量
① 父亲是个老实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事。记得小时候,家里开了个小杂货铺,父亲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顾客,哪怕是一斤糖果,也要挑颗粒饱满的。有一次,一位顾客买完东西后,不小心把钱包落在了铺子里,里面有不少现金。父亲发现后,立刻关了铺子,沿着顾客离开的方向去找,直到傍晚才把钱包还给人家。顾客拿出钱想要感谢,父亲却摆摆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是我的钱,我一分也不能要。”
② 后来,父亲的杂货铺因城市改造拆迁,他又找了份在工地看材料的工作。工地上的材料五花八门,钢筋、水泥、木材,样样都很值钱。有人劝父亲:“反正没人盯着,拿点小东西回家也没人知道。” 父亲却严肃地说:“我守的是材料,更是良心。要是我拿了东西,晚上都睡不安稳。” 在父亲看材料的那几年,工地上从未少过一件东西。
③ 去年,父亲因病住院,需要一笔不小的医药费。我们兄妹几个凑钱时,父亲突然想起,几年前他曾借给一位老邻居 5000 元钱,当时邻居家孩子上学急需用钱,父亲没让他写借条。我们都劝父亲:“都这么久了,人家说不定早就忘了,要不别要了。” 父亲却坚持要去问问,他说:“我不是催他还钱,就是想看看他过得怎么样。要是他手头紧,我也不着急要;但要是他忘了,我得提醒他,做人得讲诚信。”
④ 没想到,老邻居见到父亲,立刻说起借钱的事,还愧疚地说:“这几年家里一直不宽裕,没好意思提还钱的事,现在我攒够了,这就还给您。” 父亲接过钱,又从中拿出 2000 元塞给老邻居:“孩子上学花钱多,这点钱你拿着,就算我帮孩子的。” 老邻居眼眶红了,说:“您真是个好人,这份诚信比钱还贵重啊!”
⑤ 父亲常说:“诚信是有重量的,你付出多少诚信,就会收获多少尊重。” 是啊,诚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藏在每一件小事里,体现在每一次选择中。一个人守住了诚信,就守住了做人的根本;一个社会充满了诚信,就会充满温暖与希望。
18.文章围绕父亲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 分)
19.第①段中,父亲 “关了铺子”“沿着顾客离开的方向去找” 钱包,这些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0.第③段中,父亲坚持去找老邻居 “问问” 借钱的事,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 分)
2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 “诚信的重量” 的理解。(5 分)
作文(40分)
22. 作文
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装点着我们的世界,也装点着我们的人生。在你的生命历程中,哪一种色彩曾讲述你人生的故事,哪一种色彩曾带给你感动与启迪,哪一种色彩又给予你前行的力量?
请以“那一抹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①任选一种颜色(可在所选颜色前添加适当修饰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C 5.D
二、名句名篇默写
6.(1)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三、名著阅读
7.(1)挤时间坚持读书
(2)朱德
(3)示例:神态坚毅,牙关紧咬,双手紧握拳头。理由:彭德怀面对酷刑始终不屈服,坚持不招供,这样的神态和动作能体现他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8.示例:斯诺以 “红星” 命名,一方面因为 “红星” 指红军帽子上的红色五角星,象征着红军;另一方面,“红星” 像火花一样,代表着红军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这种精神照亮了中国,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所以命名为《红星照耀中国》。
四、综合性学习
9.B
10.示例:①儿子去世后面对巨额债务,你们最初是怎样下定决心替他偿还的?②在偿还债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11.示例:小文,别沮丧啦。伪造走读证出校门本就不对,这是不诚信的行为,还违反了学校规定。门卫师傅批评你也是为了你的安全呀。诚信是很重要的,下次要是有正当理由想出校门,咱们可以按正规流程向老师申请,你说对吗?
五、文言文阅读
12.(1)放弃(2)同 “叛”,背叛(3)应当,应该(4)或许,也许
13.(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2)况且把自身和天下国家相比,自身是渺小的。
14.①心怀天下,忧虑百姓;②谦虚自省,不妄自尊大;③时刻保持警醒,谨慎行事。
六、现代文阅读
一片枣林的召唤
15.为枣树开枷;采摘红枣;瞻仰唐枣树并听老人讲唐枣树的故事
16.示例一:选【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枣儿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枣儿纷纷掉落的情景,体现出丰收的喜悦氛围,也表现出枣农与枣林的亲密情感。
示例二:选【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枣树枝桠比作蛟龙、乱箭、鹿角牛犄角,形象地写出了冬日枣树枝桠坚硬遒劲的特点,凸显出枣树倔强刚直的气质。
17.①枣树历经开枷之痛仍孕育甘果,召唤 “我” 学习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②枣树在贫瘠盐碱地扎根结果,召唤 “我” 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③唐枣树承载着历史与人们的精神寄托,召唤 “我” 铭记历史,坚守精神支柱。
诚信的重量
18.①父亲经营杂货铺时,发现顾客落下的钱包,关铺寻找并归还,拒绝顾客的感谢费;②父亲在工地看材料时,拒绝他人的怂恿,坚守良心,从未私拿工地物品;③父亲住院凑医药费时,坚持找老邻居询问借款事宜,最后还拿出部分钱帮助邻居。
19.突出父亲寻找失主的急切心情,体现了父亲为人正直、不贪图钱财、坚守诚信的品质。
20.体现了父亲坚守诚信、待人真诚、做事有原则的性格特点。
21.诚信的重量既指父亲坚守诚信收获的他人的尊重,也指诚信在人生中的重要分量。诚信不是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日常小事中,一个人坚守诚信,就守住了做人的根本,这份精神上的价值比物质更沉重、更珍贵。
七、作文
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