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核分人21 22 23 24 25 26 27 28得分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 3分)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收敛(liǎn)愠怒(wèn) 清冽(liè) 博学笃志(dù)B.盔甲(kuī) 发髻(jí) 抚摸(fǔ) 箪食壶浆(shí)C.朗润(rùn) 黄晕(yùn) 分歧(qí) 曲肱而枕(hōng)D.搓捻(niǎn) 感慨(kǎi) 应和(hè) 混为一谈(hù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旁鹜 濡养 伶俐 轻歌曼舞 B.端详 烦燥 掂量 无精打采C.安详 蔓延 练达 矫揉造作 D.驳船 箫索 苍茫 千钧之力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不好好读书,在同学中穿梭往来,拉拉扯扯,说话言不及义,大家都讨厌他。B.十一期间,来咸宁九宫山观光的游客川流不息,只为一睹这国家级风景区的秀丽神奇。C.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不矫揉造作。D.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中,志愿者们到社区开展宣传、服务工作,为群众做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情。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十三五”期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健康中国的美丽蓝图正在14亿中国人手中变为现实。B.近日,青岛计划5天内对全市900多万人进行全覆盖核酸检测的消息,牵动着国人的心。C.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D.英国一本杂志社编的《野性大地》,摄影质量令人惊异,打开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如同名角亮相,开场便一鸣惊人。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C.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二、名句名篇默写(10 分,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6. 古诗文默写。(1)《庭中有奇树》中 “ , ” 两句,以花虽美丽却无法寄达的遗憾,表达思念之情;“ , ” 则写出主人公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孤独心境。 (2)《龟虽寿》中体现曹操老当益壮、壮志不已的名句是 “ , ”。 (3)刘桢《赠从弟》中 “ , ” 则直接点明松柏的本性。 (4)《梁甫行》中 “ , ” 描绘边海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劣。三、名著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文段 手账笔记【甲】毛泽东说:“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 生活中,尽管事务繁多,我们仍然应该像毛主席那样(1)__________,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乙】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A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A是(2)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和弟兄们讲话时往往脱下他的帽子。【丙】彭德怀对他这段经历是这么叙述的:“我每天受各样刑罚约一小时。有一天晚上我被手足反绑,在手腕上缚一根绳子吊在梁上。狱卒们在我背上堆上一块块大石头,站在周围踢我,要我招供——因为他们至今仍没有弄到我的证据。我昏过去了好几次。这样的刑罚继续了一个月。每次受刑后我常常想,下一次得招供了,因为我实在受不了这种刑罚。但每次我又决定不屈服,坚持到第二天再说。最后他们从我口中得不到什么东西,出乎意料地释放了我。” (3)想象一下,彭德怀受刑时会是什么样的神态或动作呢?并阐述理由。7.结合阅读材料,完成表格中的手账笔记。(6分)8.完成以下对话。(3分)【小艺】关于书名中的“红星”,我找到了两种释义,都可以作为手账的补充材料。结合书本内容及释义,你认为斯诺给这本书命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原因是什么?释义:①火星,火花。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②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五角星。【小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性学习(10分)鲁迅说:“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八年级(1)班将开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9.【探“诚信”之义】你所在的小组要搜集“诚信名言录”,以下名言中与诚信无关的一项是( )(3分)A.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C.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D.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10.【访“诚信”之人】为了弘扬当代的诚信美德,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下面的诚信模范,请你拟写两个采访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4分)采访提纲【采访主题】挖掘当代诚信的内涵【采访对象】陈淑梅、李其云夫妇(街道居民)2013年儿子因故去世,留下了67万元的巨额债务。陈淑梅夫妇用卖包子、打短工、捡垃圾等方式,替儿子偿还债务,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和关照。2017年,二人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之诚实守信模范”。【采访问题】①________,②________11.【做“诚信”之人】你的同桌小文伪造走读证企图出校门,被门卫师傅发现。批评教育后,他很沮丧。你准备怎么劝说他?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3分)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三章)【乙】(明)太祖尝宴群臣,谓之曰:“朕尊居天位,念天下之广,生民之众,万机方殷,中夜寝不安枕,忧悬于心。”刘基对曰:“今四海一家,宜少纾①圣虑。”太祖曰:“尧舜圣人,处无为之世,尚犹虑之。矧②德非唐虞,治非雍熙,天下之民方脱于创残,其得无忧乎?夫处天下者,当以天下为忧。处一国者,当以一国为忧。处一家者,当以一家为忧。且以一身与天下国家言之,一身小也。所行不谨,或致颠蹶:所养不谨,或生残疾。况天下国家之重,岂可顷刻而忘警畏耶!”(节选自《皇明典故纪闻》,有改动)[注释]①纾(shū):解除,消除。②矧(shěn):况且,何况。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各1分)(1)委而去之( ) (2)亲戚畔之( )(3)宜少纾圣虑( ) (4)或致颠蹶( )1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各2分)(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且以一身与天下国家言之,一身小也。14.(明)太祖也可谓是多助的“得道者”,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依据选文简要概括。(4分)现代文阅读(23分)阅读《一片枣林的召唤》,完成后面小题(10分)一片枣林的召唤李登建①一树一树的绿浪,起伏翻涌,向四野荡开,广袤的庆云平原像一片波澜壮阔的海洋。一到枣林边,你不由得怦然心动,脉管鼓胀:这片枣林里有很多几百年树龄的老树,三四百岁的顶多算是壮年汉子,五六十岁的不过是小儿童。而不论老的少的,枝干都疙疙瘩瘩,树结挨着树瘤,主干部分更是黑鳞斑驳,伤痕累累。那是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印记——金丝小枣树每年都得开枷,树干上割一遭韭菜叶子宽、深到木质部的口子,以阻止花期养分倒流,多坐果。农谚云“芒种到,枷枣树”。这时候枣花开了,浓浓的清香飘洒在平原上,农人都舍了麦田,提着篮子,拿着刀或镰,来到枣林开枷。姑娘脖颈搭了彩色的纱巾,裙子款款地摆动;小媳妇手里牵着孩子,孩子们一见枣树就野了,爬树攀枝,疯跑打闹。②裹着枣花香气的暖风一缕缕一缕缕吹拂着,脸庞痒痒的、酥酥的,这是平原上最轻松最惬意的时节。谁会想到枣树们在忍受“割腹”之痛?但一个甜蜜的约定就这样揣在了心里,结结实实、粗手大脚的枣树们,和平原上质朴的庄稼人一样坚韧,从这一刻起,它们带着伤痛,没白没黑、顶风冒雨向前方进发。③秋天,枣儿熟了,又大又密的枣儿缀满枝头,沉沉的,风晃不动,那纷披的枝条仿佛一挂挂金瀑,流光溢彩,壮丽无比。哪一棵枣树不是凝紫垂丹?哪一片哪一坡不飞虹落霞?三天两头来枣园转悠、左瞅右瞧等消息的枣把式,眼睛眯着,皱纹里漾着得意,摘下一颗放进嘴里,“嘎嘣”,脆脆的,甜甜的。他们一分钟也不能耽搁,急巴巴找出长杆,但那和粗壮的手臂接在一起的长杆却不肯用力,只在树头上轻轻地抹。【甲】这亲密的接触让枣儿们大为感动,它们满怀欣喜从空中倾泻而下,哈哈地大笑,痛快地叫喊,欢畅地蹦跳。树下的炕席、床单、包袱皮上,堆成了玛瑙山丘。而成群结伙的顽皮“小子”则专钻草丛,在沟底栖息,可苦了捡枣儿的老婆婆。④我从没见过这阵势,只恨眼睛、耳朵不够用,这里红雨阵阵,那边雷声隆隆,团团热浪猛烈地冲撞着我的胸口……⑤我再也忘不了这片枣林,好像它们能给予我某种感召和引领。地处渤海湾沿岸,黄河泥沙沉积,大海被驱赶着步步东移,海潮退去却留下了盐碱。这块土地并不肥沃,或者说有几分贫瘠。但是,枣树却不怕盐碱,不怕干旱,碱不死,旱不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这里生存了,一代一代繁衍生息,至今遍地都是他们的子孙。乡亲们亲昵地称它们“铁杆庄稼”。瞧它们的根,利器一样,猛往下扎,汲取地下苦咸的水,捧出来的却是世上少见的甘果。⑥又一次看枣林是在冬天,这很重要,如果没见过冬天的枣树,你还不能真正认识它们。满林的枣树站在雪地上,就那么孤寂地挺立着,叶子凋零殆尽,当初光鲜的果实此刻正煨在别人的火炉里,自己只剩下裸露着的黑色枝桠。但是它们并没有让我们这帮前来赏景的人失望。【乙】那黑色的枝桠纵横交错,如蛟龙遨游,如乱箭穿云,如鹿角牛犄角,坚硬,倔强,刚直,遒劲,傲然。在这儿,我头一回发现“黑”是那么美,那么有力量,它竟突破铺天盖地的“白”的围困,跳起熊熊烈火般的舞蹈。等静下来,这“黑”与“白”又组成一幅简洁的版画,格调清新,意境深远,是一件大作品。老北风卷着雪粒呼啸而来,根根枝条铮铮作响,这是古老平原上悲壮的琴声。⑦“唐枣树喊我们去了,快走啊!”我招呼同来的文友——来枣林是不能不瞻仰唐枣树的。这棵老枣树实际植于东晋,1680多岁,树身像一块布满青苔的假山石,像一堆锈蚀的铁。尽管有三五根树枝被劈断,整体看树冠却依然茂盛。啊,平原上耸立着这样一棵巍峨的大树,这块土地就不一般了,就有了魂。你看,这棵老枣树高擎着一杆绿色的旗帜,身后集结着百万大军,从遥远的地方走来,正气势雄壮地向前方进发。⑧庆云人把这棵老枣树尊为神,写进县志,为它立碑,给它装了铁围栏。它同身后的枣林一道,用伟岸刚直的身躯和傲然挺立的气息,写就了一个平原的符号,也丰满了庆云人的记忆。一位叫周德宝的七旬老人,雷打不动,早出晚归,义务看护它。我们每次来,老人都像见到亲人一样,笑哈哈地迎上前,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历史上瓦岗英雄罗成曾在树下拴马歇脚,以枣充饥;唐太宗赐给它“唐枣”的名字;明燕王扫北,它借漫天大雾庇护逃难的百姓;抗日战争时期,倭寇的铁蹄踏入枣林,他们找不到神出鬼没打游击的入路军,气急败坏地向老枣树挥起屠刀,当地村民舍身相护……他讲得绘声绘色——这是一位出色的讲解员——他还讲他亲眼见到的一幕:一年夏天,一场狂风暴雨摇撼着庆云平原,唐枣树訇然倒地,这可把人们吓坏了,它哪里还经得住这般折腾?扶起它的时候大家心情异常沉重,都不抱什么希望了,可是它却又慢慢活了过来!——他一边比划一边说,干枯的眼里闪着泪花。或许在老人看来,他守护的远不止一棵苍劲挺拔的古树,还有庆云人的历史和庆云人的精神支柱。⑨我围绕唐枣树转了一遭又一遭,不愿离去。唐枣树始终沉默不语,神态安详。这是一位饱经沧桑、阅尽人间的圣哲,我能感觉到它目光深邃,里面包含了很多智慧,我想从中读出一点什么,即使读不出,在它的绿荫下站一站,那种踏实、安恬、幸福的体验也叫人难以忘怀。(有删改)15.文章首先叙述春天农人_______的情景,接着描写秋天人们_______的画面,而后描写冬天枣林雪地倔强挺立的景象,最后记述“我”和文友______的见闻与感受。(4分)16.文章第③段和第⑥段对枣林的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从两段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17.文章标题为“一片枣林的召唤”,这片枣林给了“我”哪些精神的召唤?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3分) 诚信的重量 ① 父亲是个老实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事。记得小时候,家里开了个小杂货铺,父亲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顾客,哪怕是一斤糖果,也要挑颗粒饱满的。有一次,一位顾客买完东西后,不小心把钱包落在了铺子里,里面有不少现金。父亲发现后,立刻关了铺子,沿着顾客离开的方向去找,直到傍晚才把钱包还给人家。顾客拿出钱想要感谢,父亲却摆摆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是我的钱,我一分也不能要。” ② 后来,父亲的杂货铺因城市改造拆迁,他又找了份在工地看材料的工作。工地上的材料五花八门,钢筋、水泥、木材,样样都很值钱。有人劝父亲:“反正没人盯着,拿点小东西回家也没人知道。” 父亲却严肃地说:“我守的是材料,更是良心。要是我拿了东西,晚上都睡不安稳。” 在父亲看材料的那几年,工地上从未少过一件东西。 ③ 去年,父亲因病住院,需要一笔不小的医药费。我们兄妹几个凑钱时,父亲突然想起,几年前他曾借给一位老邻居 5000 元钱,当时邻居家孩子上学急需用钱,父亲没让他写借条。我们都劝父亲:“都这么久了,人家说不定早就忘了,要不别要了。” 父亲却坚持要去问问,他说:“我不是催他还钱,就是想看看他过得怎么样。要是他手头紧,我也不着急要;但要是他忘了,我得提醒他,做人得讲诚信。” ④ 没想到,老邻居见到父亲,立刻说起借钱的事,还愧疚地说:“这几年家里一直不宽裕,没好意思提还钱的事,现在我攒够了,这就还给您。” 父亲接过钱,又从中拿出 2000 元塞给老邻居:“孩子上学花钱多,这点钱你拿着,就算我帮孩子的。” 老邻居眼眶红了,说:“您真是个好人,这份诚信比钱还贵重啊!” ⑤ 父亲常说:“诚信是有重量的,你付出多少诚信,就会收获多少尊重。” 是啊,诚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藏在每一件小事里,体现在每一次选择中。一个人守住了诚信,就守住了做人的根本;一个社会充满了诚信,就会充满温暖与希望。18.文章围绕父亲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 分) 19.第①段中,父亲 “关了铺子”“沿着顾客离开的方向去找” 钱包,这些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0.第③段中,父亲坚持去找老邻居 “问问” 借钱的事,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 分) 2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 “诚信的重量” 的理解。(5 分) 作文(40分)22. 作文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装点着我们的世界,也装点着我们的人生。在你的生命历程中,哪一种色彩曾讲述你人生的故事,哪一种色彩曾带给你感动与启迪,哪一种色彩又给予你前行的力量?请以“那一抹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①任选一种颜色(可在所选颜色前添加适当修饰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D 4.C 5.D二、名句名篇默写6.(1)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4)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三、名著阅读7.(1)挤时间坚持读书(2)朱德(3)示例:神态坚毅,牙关紧咬,双手紧握拳头。理由:彭德怀面对酷刑始终不屈服,坚持不招供,这样的神态和动作能体现他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8.示例:斯诺以 “红星” 命名,一方面因为 “红星” 指红军帽子上的红色五角星,象征着红军;另一方面,“红星” 像火花一样,代表着红军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这种精神照亮了中国,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所以命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四、综合性学习9.B10.示例:①儿子去世后面对巨额债务,你们最初是怎样下定决心替他偿还的?②在偿还债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11.示例:小文,别沮丧啦。伪造走读证出校门本就不对,这是不诚信的行为,还违反了学校规定。门卫师傅批评你也是为了你的安全呀。诚信是很重要的,下次要是有正当理由想出校门,咱们可以按正规流程向老师申请,你说对吗?五、文言文阅读12.(1)放弃(2)同 “叛”,背叛(3)应当,应该(4)或许,也许13.(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2)况且把自身和天下国家相比,自身是渺小的。14.①心怀天下,忧虑百姓;②谦虚自省,不妄自尊大;③时刻保持警醒,谨慎行事。六、现代文阅读一片枣林的召唤15.为枣树开枷;采摘红枣;瞻仰唐枣树并听老人讲唐枣树的故事16.示例一:选【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枣儿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枣儿纷纷掉落的情景,体现出丰收的喜悦氛围,也表现出枣农与枣林的亲密情感。示例二:选【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枣树枝桠比作蛟龙、乱箭、鹿角牛犄角,形象地写出了冬日枣树枝桠坚硬遒劲的特点,凸显出枣树倔强刚直的气质。17.①枣树历经开枷之痛仍孕育甘果,召唤 “我” 学习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②枣树在贫瘠盐碱地扎根结果,召唤 “我” 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③唐枣树承载着历史与人们的精神寄托,召唤 “我” 铭记历史,坚守精神支柱。诚信的重量18.①父亲经营杂货铺时,发现顾客落下的钱包,关铺寻找并归还,拒绝顾客的感谢费;②父亲在工地看材料时,拒绝他人的怂恿,坚守良心,从未私拿工地物品;③父亲住院凑医药费时,坚持找老邻居询问借款事宜,最后还拿出部分钱帮助邻居。19.突出父亲寻找失主的急切心情,体现了父亲为人正直、不贪图钱财、坚守诚信的品质。20.体现了父亲坚守诚信、待人真诚、做事有原则的性格特点。21.诚信的重量既指父亲坚守诚信收获的他人的尊重,也指诚信在人生中的重要分量。诚信不是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日常小事中,一个人坚守诚信,就守住了做人的根本,这份精神上的价值比物质更沉重、更珍贵。七、作文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