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1. (1)D(2)穗(3)A(4)B2. C (A.不得体,“但我知道你不是计较的人”,让道歉缺少诚意。B.不得体,表达不出歉意。D.不得体,道歉缺少诚意,将责任推给别人。)3. A4. ②③④①5.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朝晖夕阴 雾凇沆砀6. (1)B (2)《庆全庵桃花》中诗人不愿让桃花随着流水而出,暗示诗人隐居避世不愿被人知晓、打扰;《敷浅原见桃花》中诗人眼见桃花一半落入流水,一半沾染泥土,传达出对桃花凋落境遇的担忧与不忍,表现出怜惜之情。7. (1)赞成; 通达,明白。 (2)①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②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3)跳往助之;笑而止之8. (1)能帮助宣泄情绪,让情绪稳定,更从容应对问题,改善人际关系;能增加词汇量、积累写作素材、培养观察力、提高写作水平;能总结和改正过去的自己,为未来找到方向,整理自己。(2)通过自身真实经历,使“写日记也是在整理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让读者更易理解写日记的好处,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与亲切感。(3)A(4)写日记可记录生活点滴、喜怒哀乐,以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用刻意追求内容的丰富,从日常小事入手,去表达内心、描绘生活,慢慢就能有话可写。9. (1)①曾祖母身体每况愈下,“我”带糖回家看她②“我”给曾祖母带糖,与她完成“糖”的交换(2)不多余,景物描写渲染了丰收的喜悦氛围,为下文写“我”与曾祖母的亲情故事提供了背景。景物描写与亲情故事形成对比,突出了亲情在“我”心中的重要性。(3)“诱人的纯粹”指亲情带来的甜蜜和温暖。“无尽的遗憾”指曾祖母去世带来的悲痛和思念。(4)标题“睡着了的糖”象征曾祖母对“我”的爱,她把糖握在手中,直到去世,体现了亲情的永恒。标题暗示了文章主题,即对亲情的回忆和怀念。(5)赞成小文的观点,选文语言意蕴悠长,如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都富有深意。举例说明,如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氛围,第⑩段曾祖母的话富有哲理。10.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 (35—40) 符合题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流畅,有文采,标点正确,600字以上。二类卷 (30—34) 符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基本准确、通顺,标点正确。三类卷 (25—29)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思想健康,有一定内容,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四类卷 (20—24)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标点错误较多,字数相差大。五类卷 (20分以下) 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标点错误多,字数相差大。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 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后,工农革命以①之势迅速蔓延。1922年冬,毛泽东第五次来到安源,教育大家要提高警惕,保护已经取得的成功的谷suì②,并且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趁罢工胜利之际发展和巩固罢工斗争胜利成果,发展一批优秀的工人入党,以迎击反动派的反扑。(1)(2分文中加点字“蔓”的读音正确的是 ( )A.máng B.màng C.wàng D.màn(2)(2分填入横线②处的汉字正确的是 。(3)(2分填入横线①处的词语,恰当的是 A.星火燎原 B.浩浩荡荡 C.迅雷不及掩耳 D.雷霆万击(4)(2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且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发展一批优秀的工人入党,趁罢工胜利之际发展和巩固罢工斗争胜利成果。B.并且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发展一批优秀的工人入党,趁罢工胜利之际巩固和发展罢工斗争胜利成果。C.并且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发展一批优秀的工人入党,趁罢工胜利之际巩固或发展罢工斗争胜利成果。D.并且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发展和巩固罢工斗争胜利成果,发展一批优秀的工人入党。2.(2分)巧妙应对是口语交际的一种能力,下列填入情境中的应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午,小李同学去办公室向老师请教问题,耽误了值日工作,同组的小张同学帮他完成了工作。小李回来后想向小张表达歉意和感谢,他说: A.谢谢你替我做值日,回来晚了我很抱歉,但我知道你不是计较的人,肯定会原谅我的。B.还是你够哥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兄弟我不胜感激,以后你的活儿就是我的活儿。C.没按时回来做值日,真的很抱歉,谢谢你替我完成工作,下次值日我一定多干点。D.真是抱歉,我回来晚了。这都怪老师太能讲,我也没办法,只好让你受累了,谢谢啊。3.(2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智能时代。②而人工智能也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③与此同时,有关人工智能的各种话题也日益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一个领域。④从之前引发关注的AI作画到最近爆火的ChatGPT,这背后都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应用形式。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就发生在我们身边。⑥虽然有时候我们并未察觉。A.①⑥⑤②③④ B.①②⑥⑤③④ C.④①②⑥⑤③ D.④①⑥⑤②③4. (2分)活动中,有同学颇有感慨,写了一段文字,后面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空缺处,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大凡历史稍长一点的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永恒的风景”。构成这道“风景”的,除了眼见为实,可以言之凿凿的校园建筑、图书设备、科研成果、名师高徒外,还有必须心领神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精神。 。①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大学”更为充满灵性的场所。②介于两者之间,兼及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的,是众多精彩的传说。③比起校史上极其有说服力的统计数字,这些蕴涵着感情与想象的“传说”,未免显得虚无缥缈。④因而,也就不大可能进入史家的视野。5.(8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诗文名篇,寄寓着情思和感悟,融进民族文化的血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被贬归来,感到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 ”。李白在《行路难》中借古人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明主的赏识的诗句是“ , ”。李商隐《无题》中“ , ”两句运用比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常被用来赞美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读《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体会范仲淹笔下洞庭湖的晨昏变化。读张岱《湖心亭看雪》感受“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苍茫大地。二.阅读与理解(共38分) 6.( 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庆全庵桃花谢枋得①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敷浅原②见桃花刘次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③西。【注】①南宋灭亡后,谢枋得在浙赣交界一带抗击元兵,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②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③画梁:有彩绘的屋梁。(1)(2分)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庆全庵桃花》中“又”字暗示时间的更迭,桃花年年盛开,但人事已非,隐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B.《庆全庵桃花》中诗人怕有“渔郎”来“问津”,表现出其对农家生活的喜爱,传递出闲适自得之感。C.《敷浅原见桃花》中描写燕子衔得桃花,带到有彩绘的屋梁西侧,这让落花有了更美好的际遇。D.两诗都以桃花为意象,谢诗哀愁孤寂、忧心家国;刘诗笔调明丽,情韵悟适,观察细腻。(2)(4分)两首诗中都描绘了“桃花随着流水而去”的画面,但两者的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7.(8分)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许: 彻: (2)(4分)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与汝毕力平险。 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2分)本文采用了对比手法,邻人遗男的“ ”与智叟的“ ”形成对比,突出了愚公坚持移山的决心。(用原文回答)8.( 1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写日记也是在整理自己梁美赛 作家周国平在《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里写道:“有两种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就终身受益。我指的是阅读的习惯和写日记的习惯。”这里我只说一说写日记的好处。从2018年1月开始,我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写日记。 写日记就是记录生活点滴,感受美好人生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能与人诉说的苦恼,令我们迷茫。而日记则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每天的喜怒哀乐,所写内容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写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当我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描绘生活时,我的视野就会更加开阔,思考也会更触及灵魂。 这些年坚持写日记,于细微处的变化,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写日记前,我常常忘了前一天我做了什么,有时候要拼命地回忆才能零星地拼凑起来。当我有写日记的习惯后,我的记忆力变得越来越好。有时太忙来不及记录,过了两三天才想起,这时,我会在心底搜寻记忆,并把它写出来,经过这样多次的练习之后,即使有时候隔了一个星期,我也能清晰地想起一周前所发生的事。有句话说:“心里有光,自会奋发,懂得自律,人就不会倦怠。”写日记,是我每晚睡前必须完成的事项,习惯会形成自然,很多时候我不只是单纯地记录事件,我会加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一篇日记,更有逻辑、更有思考性,也成为我更深刻的记忆。 几年前,我因为工作和感情上的事,被失眠、焦虑、烦躁包裹着,整个人处于“易燃易爆”的状态,同事的一句无心话语或家人的一句劝慰,都能让我竖起身上的“刺”,随时进行攻击和宣战,我厌恶那种状态的自己。作家刘娜曾说:“情绪是一把枪,当我们扣动情绪的扳机时,枪口其实对准了自己。”深以为然,其实任何一种情绪,一旦过度,就会化成可怕的武器,刺伤他人也毁掉自己。我一遍遍地扪心自问,现在的样子多么的丑陋不堪,内在的声音告诉我,一定要爬出这个幽暗的洞口,我努力地寻找一个突破口,我知道只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于是我开始尝试着写日记,把每天的所思所想都记录下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再去复盘,我在复盘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行为,获取更加完整的经验和教训,每一次的反思,都让我更清晰地找到问题的所在。慢慢地,我的情绪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微妙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每当负面情绪像洪水一般来势汹汹时,我会给自己冷静的时间,保持平常心,情绪稳定了,遇到问题时就能更从容地去应对,我跟同事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日记不仅能让我记载事物,还能增加我的词汇量,积累写作文章素材,培养我对生活的观察力,更能进行自我认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那些零零碎碎的日常,不懂得的人可能真的理解不了那个意思,但我知道,那是自己强大的富饶之地。这些年来,我有阅读的习惯,也有写作的爱好,平常写一些日常感悟、阅读分享等投在报刊上。而写日记会驱使我不断梳理所发生的事,然后用自己的知识储量,根据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归纳、整理,慢慢地,就形成了初步的知识结构或知识脉络,写得多了,这些背景知识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性保存在我的记忆里,等下一次想要写作,想要用到某些典故来填充文章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根据一个故事点联想到另一个故事点,不断扩展、延伸,久而久之就会获得相对更快速的成长,文章更有条理,逻辑也会更清晰。 其实,日记的真正价值在于总结和改正过去的自己,并为未来的自己找到方向。今天做过的事情已经不能改变,但是我通过写日记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今天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哪些做得得体,哪些做得不合适,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写日记的过程其实也是在整理自己的过程。(选自《右江日报》2024年4月26日,有删改)(1)(3分 )作者认为,写日记除了能让“记忆力变得越来越好”外,还有什么好处?(2)(3分 )文章多处提到自己写日记的经历,有什么作用?(3)(2分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当我们遇到不能与人诉说的苦恼时,我们可以在日记中倾诉。B.作者在日记中记录事件时,都会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C.不管是哪种情绪,最终都会化成可怕的武器,刺伤他人也毁掉自己。D.作者认为,对日记中记录的事情进行归纳、整理,就能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4)(3分 )小文认为写日记时总是无话可写。你认为这篇文章能给他带来怎样的启示?9.(13分 )文学作品鉴赏课上,老师邀请同学们自主设计课堂,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完成问题。一颗睡着了的糖牛斌 (1)自行车穿梭在田间坎坷的小道上,麦子熟了,金色的麦浪随着车轮翻滚、跳跃。“突突突”,远处笨重的拖拉机声唤醒了原野的丰硕,地界里的蛙鸣,狗吠,河垄上的野鸡从灌木丛中扑将出来,奔跑的孩童,镰刀触碰到麦秸的清脆声…… (2)这些丰收的景象只会让我骑得更快。 (3)读高中时,我在县城,离家十公里,周末回来。每一次路过原野,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有时,她是青涩的,一株株禾苗期盼着春天;有时、她是莞尔的、比肩的玉米地随风摇曳;有时,她是成熟的,低眉的麦穗拥抱着喜悦;有时,她是荒凉的,一只候鸟缓缓飞过。 (4)“姥奶,我回来啦。”远远地、我就看到曾祖母端坐在门前。 (5)我知道她在等我。这是爷爷说的,每到周五的傍晚,曾祖母都会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前,她已经98岁了。 (6)“猜猜我给你带了啥?”我把自行车靠到墙角,蹲在曾祖母的膝边,半握着拳,拳心朝下,笑着问。曾祖母不说话,只是笑着看我。也或者,她早就猜到了那是一颗糖。她曾在县城陪我住过一段时间,她爱吃糖,这和她所经历的跌宕有关,一颗甜蜜的糖就足以让她感恩,铭记,或者释怀。 (7)曾祖母也把手伸出来,和我一样,半握着拳。她的拳心向上,似乎是怕什么东西掉出来。“花生?山枣子?”我试图从布满皱纹的手上看到什么。手掌摊开,几颗晶莹剔透的麦粒在掌心滴溜溜地打转。“呀,是青麦仁……”我惊喜地叫出了声。麦子说熟就熟,泛黄后不过三五天的事。 (8)青麦仁在将熟未熟之间,青中泛黄的软糯,黄中带青的香甜。吃起来更简单,只消把麦穗儿放在掌心里来回一搓,薄薄的麦壳就和麦仁脱离了,再用嘴轻轻一吹,一把让人垂涎欲滴的青麦仁就显露出来。 (9)这样的日子在交换中度过,有一回,曾祖母、曾祖和我在给骡子铡草,曾祖用虎头铡切,我续草,曾祖母拾掇。来福是一头马骡,在我们家多年,养得久了都熟识。它“吭吭吭”地打着响鼻,用偌大的脑袋在曾祖母的后背上蹭,差点把曾祖母给掀翻了。谁都知道,它是想要曾祖母手中的青草。 (10)曾祖护着曾祖母,拿一把草去抽来福的额头。曾祖母笑着转过身说,莫打莫打,来福还小呢。又摸了摸来福被抽打的地方说,来福啊,你亲我一下,我就给你一颗糖吃,这话刚说完。来福好像听懂了,用它狭长的脸在祖母脸上小心翼翼地蹭了一下,曾祖母笑了,抓了一把草喂给来福。转过来对我说,你看,咱这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都爱吃糖呢。 (11)我高中还未毕业,曾祖母的身体就每况愈下了。 (12)先是没法搬着小马扎出来,只能躺在床上。但她每天都在算日子、问曾祖。今天星期几?我什么时候回来。我每次回去,第一件事先去看曾祖母,给她糖。她笑着说,呀,我吃不动了。再往后,她慢慢没了知觉、我回去就把她的手掰开,把糖放进去,她不说话,有时握紧我的手,有时眼角会淌下几滴泪。 (13)曾祖挨个通知亲戚时,我们围在曾祖母身旁。曾祖母已没了声息,她把拳头攥得紧紧的,这是她握得最严实的一次。我把拳头掰开,里面是我上次给她的一颗糖。 (14)其实,我猜到了那是一颗糖。但在打开的那一瞬间,还是止不住地歇斯底里。这一次,我和曾祖母没有完成交换,她把那颗糖还给我了。我也记住了那个永恒的瞬间,亲情是一颗睡着了的糖,它给我们带来的是甜蜜、是等待、是豁达、是念想。在故乡的梦里,它时而散发出诱人的纯粹,又时而缔结着无尽的遗憾。我试图把这个噩耗告诉来福,来福似乎已经知道了,我没有喂它吃糖,它把狭长的脸伸过来和我蹭了蹭。 (15)走出去,原野上一只候鸟正缓缓飞过。(1)(2分 )情节梳理:下面是小文围绕“糖”这一意象、梳理的“我”与曾祖母之间发生的事情,请你帮她将未完成的部分补充完整。“我”给曾祖母带糖,与她完成“糖”的交换→① 曾祖母身体每况愈下,“我”带糖回家看她→② (2)(2分 )课堂讨论:两位同学针对选文作了如下讨论,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针对下面的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 我觉得文章第①段中的景物描写与下文的事件叙述毫无关系,显得有些多余。乙 我觉得这是作者特意为之,不是多余的。(3)(3分 )课常答疑:有同学提出了以下疑问,请你帮他解答。 “在故乡的梦里、它时而散发出诱人的纯粹,又时而缔结着无尽的遗憾。”这句话中的“诱人的纯粹和“无尽的遗憾”应该怎样理解?(4)(3分 )课堂探究:有同学评价本文标题“意蕴丰富,引人遐想”,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3分 )拓展设问:小语与小文对本文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总结,你更赞成谁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小语:选文的语言平实质朴。 小文:选文语言意蕴悠长。三.作文(共40分) 10.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得抄袭。 近段时间,有关校园霸凌的新闻屡见报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面向全校同学写一封拒绝校园霸凌的倡议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x (语文)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