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棱县克音河乡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绥棱县克音河乡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20分,时间11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7题,共28分)
1. 请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深秋的园子别有况味。曾经娉( )婷的荷盖已然残败,唯有菊影在凛洌的西风中顽强地摇yè( ),展示着最后的生机。一只野兔被脚步声惊扰,从灌木丛中猛地窜出,倏忽间便消失在一条幽深的、仿佛通往地心的隧道入口处,只留下满园的岑寂与微凉。
(1)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娉_________ 摇yè_________
(2)请找出文段中错别字并改正(2分)
_________ 改 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小明在课堂上总是夸夸其谈,同学们都佩服他的口才。
B. 岳阳楼的景色真美,湖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让人沉醉。
C. 他在比赛中失利后,从此销声匿迹,真是李代桃僵啊。
D. 这场演出十分精彩,台下观众们交头接耳,掌声不断。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黄昏时刻,大地上的房屋、树林渐渐模糊,天色也渐渐苍茫、辽阔起来。仰望天空,落日熔金,有一群回巢的小鸟正飞过。这是一天的落幕时分,却庄严如一个仪式。这样的画面,壮观而辉煌,如果你偶尔幸运地撞见那画面,你有没有如被幸福、快乐的闪电击中的感觉?抓住自然界的美好瞬间,它将是自然与你生命的对话。对于与自然同在,将不会孤单,也不再恐惧、不安。
A.“天色也渐渐苍茫、辽阔起来”这个句子中的“苍茫”“辽阔”都作宾语。
B.“如果你偶尔幸运地撞见那画面,你有没有如被幸福、快乐的闪电击中的感觉”是条件复句。
C.“仰望天空”“落日熔金”“壮观而辉煌”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恐惧、不安”和“孤单”互换位置。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歌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
D.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著有《陶5.诗文填空(10分)
(1)《沁园春 雪》中,总写北国雪景,展现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 。
(2)《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期望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华抱负强烈愿望的诗句: , 。
(3)《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4)《月夜忆舍弟》中,表达诗人对战乱中流散家人的担忧和思念,抒发忧国忧民情感的诗句: , 。
(5)《长沙过贾谊宅》中,渲染古宅萧条冷落,烘托诗人孤独寂寞的诗句是: , 。
6.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以下两幅图,体现诗人的情感变化,请你选出正确的一副,并简述理由。(2分)
图一 图二
(2)古诗常借用典故表达情感,请你简要谈谈“用典”在本诗中的表达效果。(2分)
(
考 号
姓 名
班 级
) (
--------------------------------装---------------订----------------线----------------------------------
O O O O (装 订 线 内 不 答 题) O O O O
△△△△△△ △△△△△△△△△△△△△△△△△△△△△△△△△△△△
△△△△△△ △△△△△△△△△△△△△△△△△△△△△△△△△△△△
△△△△△△ △△△△△△△△△△△△△△△△△△△△△△△△△△△△
△△△△△△ △△△△△△△△△△△△△△△△△△△△△△△△△△△△
△△△△△△ △△△△△△△△△△△△△△△△△△△△△△△△△△△△
△△△△△△
△△△△△△
△△△△△△
△△△△△△
)
(
△△△△△△△△△△△△△△△△△△△△△△△△△△△△△△△△△△△△△△△△△△△△△
△△△△△△△△△△△△△△△△△△△△△△△△△△△△△△△△△△△△△△△△△△△△△△△△△△△△△△△△△△△△△△△△△△△△△△△△△△△△△△△△△△△△△△△△△△
△△△△△△△△△△△△△△△△△△△△△△△△△△△△△△△△△△△△△△△△△△△△△
△△△△△△△△△△△△△△△△△△△△△△△△△△△△△△△△△△△△△△△△△△△△△
O O O O (装 订 线 内 不 答 题) O O O O
--------------------------------装---------------订----------------线----------------------------------
)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第1页共8页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第2页共8页
(
1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第7页共8页
7.名著(4分)
(1)艾青原名______,号海澄,其成名作是长诗《 》。
(2)《向太阳》通过对太阳的礼赞,表达了对______的渴望和对______的呼唤,是艾青抗战时期的代表作。
二、语文与生活(第8—9题,共4分)
自强不息历来时中华民族鲜明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史,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据此,班级以“自强不息”为主题,举行演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8.以下时班委会拟定的演讲比赛评分标准,请你补充两条。(2分)
(1)演讲内容紧扣主题,观点鲜明,内容充实。
(2) 。
(3) 。
9.班级要邀请语文老师担任此次活动评委,特派你去跟语文老师沟通,你会怎么说?(2分)
三、阅读理解。(10—题,共分)
(一)文言文阅读(10-12题,共7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今吾兄家荆州,方规地为池,方不数丈,治亭其上,反以为乐,何哉?盖其陶乎不以汪洋为大,不以方丈为局,则其心岂不浩然哉!夫视富贵而不动,处卑困而浩然其心者,真勇者也。然则水波之涟漪、游鱼之上下,其为适也,与夫庄周所谓惠施游于濠梁之乐,何以异?乌①用蛟鱼变怪之为壮哉!故名其亭曰“游鲦②亭”。
(节选自欧阳修《游鲦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乌:哪,怎么。②游鲦:游动的白色小鱼,语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此处寓自得其乐意。
10.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杂然而前陈者 词语推断法:水陆毕陈                   
(2)方不数丈 课内迁移法: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3)其为适也 查阅词典法:①到……去。②满足。③女子出嫁。④恰好。⑤归向。(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填序号)
11.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鱼鳞瓦房顶上看北斗七星 (13-16题,共10分)
肖复兴
①老院的房顶上,铺着鱼鳞瓦。房顶上面,很凉快,四周没有什么遮挡,小风一吹,挺爽快的,比在院子里拿大蒲扇扇风要凉快。
②风大一点儿的时候,槐树的树叶被摇得哗啦啦响。我会从裤兜里掏出手绢——那时候,每天上学,老师都检查你带没带手绢——迎着风,看着手绢抖动着,鼓胀着,像一面招展的小旗子。
③有时候,我也会特意带一张白纸来,叠成一架纸飞机,顺着风,向房后另一座大院里投出去。看着纸飞机飘飘悠悠,在夜色中起起伏伏,像是夜航,然后不知道降落到那座大院的什么地方。
④那座大院里,住着我的一位同学。别的班上卫生委员都是女同学,别看他是男的,却是我们班上的卫生委员。他坐我的座位后面,有一次,上课铃声响了,我才想起了忘记带手绢,有些着急,他从后面递给我一条手绢,悄悄地说他有两条。这样,躲过了老师的检查,我还给他手绢,谢了他。手绢用红丝线绣上了他的名字。幸好,老师只是扫了一眼,要是仔细一看,看见了他的名字,就麻烦了。
⑤我希望,纸飞机落在他家的门前,明天一清早,他上学时出门一眼能够看到,从地上捡起来,一定会有点儿惊奇,不会猜得到是我叠的飞机,特意放飞到他家的院子里。后来,我想,要是飞机真能那么准飞落到他家的门前,又那么巧被他捡起来,我应该在飞机上面写几个字。写什么呢?我瞎琢磨开了,琢磨半天,也不知道写什么好。
⑥更多的时候,我就是这样无所事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胡思乱想。有时候,也会想娘,但想得更多的是姐姐。娘过世几年了,姐姐就离开我和弟弟几年了。忽然觉得时间那么长,姐姐离我是那么远。
⑦站在房顶上,视野开阔,能看得到前门楼子前面,靠近我们胡同这一侧北京火车站的钟楼。姐姐就是从那里坐上火车离开北京去内蒙古的,每一次从内蒙古回家看我们,也是从那里下的火车。每一次回内蒙古,也是从那里上的火车。有时候,能看到夜行的列车飞驰的影子,车窗前闪烁的灯火,像萤火虫那样的微小朦胧;车头喷吐出的白烟,像长长的白纱巾,不过,很快就被夜色吞没了。
⑧更多的时候,我只是默默地望着夜空,胡思乱想,或想入非非。老师曾经带我们参观过一次动物园对面的天文馆。在那里,讲解员讲解了夜空中的很多星星,我只记住了北斗七星的位置,像一把勺子,高高地悬挂在天空之北。天气好的时候,我一眼就能找到北斗七星,感觉它们就像是在对着我闪烁,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一直等着我来找它们,让我涌出一种亲切的感觉。
⑨有雾或者天阴的时候,雾气和云彩遮挡住了北斗七星,天空一下暗淡了很多。浓重如漆的夜色,像一片大海,波浪暗涌,茫茫无边,找不到哪里是岸,显得那样神秘莫测。
⑩房顶上,更显得黑黝黝的,只有瓦脊闪动着灰色的反光,像有什么幽灵在悄悄地蠕动。眼前那棵枝叶繁茂的大槐树,影子打在墙上和房顶上,风吹过来,树在摇晃,影子也在摇摇晃晃,树哗哗响,影子也在哗哗响着,像在大声喧哗,树和影子争先恐后说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
这时候,我有些害怕,忍不住想起院里的大哥哥大姐姐曾经讲过的鬼故事。突然,身后传来了砰砰的声响。无星无月的浓重夜色中,那声音急促而沉重,一声比一声响,一声比一声近。我很害怕,怕真的有什么鬼蓦然出现,赶紧转过身去,不敢朝声音发出的地方看。
这时候,一个黑影出现在我的面前,叫了我一声:“哥!”
原来是弟弟。爸爸让他来找我。
他问我:“你总爱一个人坐在房顶上干什么呀?”
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他:“你认识北斗七星吗?”
他摇摇头。
我告诉他北斗七星很亮,要是有一天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你看到了北斗七星,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了。
(选自2024年第3期《阅读季风》,有删改)
13.鱼鳞瓦房顶承载着作者别样的童年回忆,本文以此为载体写了哪些故事?请简要概括。(4分)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有时候,能看到夜行的列车飞驰的影子,车窗前闪烁的灯火,像萤火虫那样的微小朦胧;车头喷吐出的白烟,像长长的白纱巾,不过,很快就被夜色吞没了。
                                     15.文章第⑩段生动描摹了夜间房顶上的景色,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16.如果让你来完成肖复兴先生散文集的分类整理工作,你会把本文放在以下哪一辑?请说明理由。(2分)
第一辑:老院的暖时光 第二辑:疏灯细雨诉风尘
(三)鲸落——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
(17-20题,共11分)
2020年4月,中国“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完成本年度的首次
科考任务,并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 米深处发现了鲸落,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但你知道吗?鲸落其实是一个很残忍又悲壮的过程。当一只鲸
鱼预感到自己快死亡的时候,它会悄悄寻一片深海域,然后孤独地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等到气息消绝之后,鲸鱼巨大的身体便会沉落到漆黑的深海。而此刻,那些聚集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便会蜂拥而至,疯狂吞食鲸尸。从鲸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大概需要 4-24个月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早就守候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外,还会有成千上万只海洋生物被鲸鱼血肉的腥味吸引过来,等到它身上 90%的皮肉被消解之后,这群嗅着味道来的海洋生物才慢慢散去。但这还只是开始,在这些 海洋生物离开之后,一些体型较小的甲壳类生物便会在鲸尸上安家落户,接着啃食鲸尸上残余的软组织,它们会在鲸尸停留大约两年的时间。尽管鲸尸的最后一丝血肉也被蚕食干净了,但鲸落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等甲壳类生物离开之后,食腐蠕虫和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并吸食其 中丰富的脂类,它们要在鲸骨中生活50到100 年。这样,在鲸骨中的养料被吸食殆尽后,鲸鱼的残骸便在海底迻渐化作礁岩,成为一些海洋生物的寄居场所,这场盛大且漫长的 仪式才算画上了句号。
③所以,鲸落不仅指死掉的鲸鱼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食、分解的漫长过程,还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据不完全统计,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3490个生物体都是依靠鲸落而生。 鲸尸从海平面沉落至深海,然后在长达上百年的被分食、分解的过程中,成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给贫瘠的深海带来巨大的养分,就像《禅定荒野》里面说的那样,“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
④一鲸落,万物生,这才是鲸落真正的样子,美丽又残忍,残忍却包容。生于天地,死于天地,最后赠与自然。它给漆黑冰冷的海底带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荣,它供养了深海上百种无脊椎生物,反哺这片养育了自己的海洋。鲸落,是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
(有删改)
17.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其说明顺序是 ________。(2 分)
18.选文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从鲸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大概需要 4-24个月的时间。
19.选文第③段主要采用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至少答出两种说明方法)(4分)
20.请结合文本,说说“鲸落”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意义。 (2 分)
(四)要善于“折叠”自己 (21-24题,共10分)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做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________。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 100 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铸就,成长多为浴火重生。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往往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搏斗、与自我较量的过程。多挑战“不可能”才有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2.根据上下文,为第④段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内容。(2分)
23.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24.你如何把握好“折叠”的学问,让人生更加精彩 (3分)
四、写作。50分
25.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请以《幸福的约束》为题写一篇文章。
(2):跬步千里,滴水汪洋;向上一尺,根深一丈。那种才长半寸就要结穗的谷子,不管穗形多好看,谷穗肯定不饱满,甚至是瘪的。根须扎得越深越久,春日才能猛蹿猛长。自选角度,题目自拟。
写作要求: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语言流畅。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3.除诗歌除,文体不限。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第3页共8页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第4页共8页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第7页共8页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第8页共8页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期中测试答案
1.(1)pīng 曳 (2)洌 改 冽
2.B 3.C 4.B
5(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6.(1)选择图一。本诗整体的情感变化为从心酸(凄凉,愤懑,怅惘)到旷达再到昂扬,与图一情感变化相符。
(2)诗人借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借用“烂柯人”的典故,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7.(1)蒋正涵;《大堰河 —— 我的保姆》 (2)光明;民族觉醒
8.声音清晰,声调抑扬顿挫;感情饱满,富有感染力;仪态大方,表情自然;适当运用肢体动作,增强演讲效果;运用PPT画面,配乐与演讲内容匹配。(符合题意,任意2点即可)
9.语文老师,我们班级本周五第八节课将在班级举行“自强不息”主题演讲比赛,想邀请您担任此次活动评委,请问您有时间吗?
10.(1)陈列,摆开 (2)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3)②
11.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12.都体现了二者心系天下。范仲淹为民为君而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国家和百姓的忧与乐放在首位;欧阳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他能“与民同乐”,说明他也将百姓的苦乐放在心上。
13.①“我”忘记带手绢时,卫生委员悄悄递给“我”一条,帮“我”躲过了老师的检查,“我”希望纸飞机能落在他家的门前;②在房顶上胡思乱想时,思念娘和姐姐;③想到老师曾经带“我们”参观天文馆,“我”只记住了北斗七星的位置;④“我”在房顶上听见声响很害怕,转头发现原来是弟弟来找自己,“我”跟弟弟说起北斗七星。(意思对即可)
1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车窗前闪烁的灯火比作萤火虫,将车头喷出的白烟比作白纱巾,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火车在夜色中飞驰的场景,暗含了作者对姐姐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15.①渲染出阴暗恐怖的氛围;②烘托出“我”此时紧张害怕的心情;③为下文弟弟来找“我”,“我”不敢朝声音发出的地方看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16.示例:第一辑:老院的暖时光。本文生动记述了作者的童年回忆:卫生委员帮“我”躲过了老师的手绢检查,“我”希望纸飞机能落在他家的门前;在房顶上思念娘和姐姐;回忆老师带“我们”参观天文馆;在房顶上听见声响很害怕,转头发现原来是弟弟来找自己等故事。这些故事大都发生在老院的鱼鳞瓦房顶上,对应了“老院”这个地点。同时这些童年趣事流露出亲情的温暖、童年的温馨,这些都是作者回忆中的“暖时光”。所以我认为本文应该放在散文集的第一辑“老院的暖时光”。
17.鯨落 逻辑顺序
18.不能删。“大概”是“大致”“大约”的意思,表估计,文中是说,鲸鱼从停止呼吸到身体被分食干净大约需要4-24个月的时间。如果去掉,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大概”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9.①下定义,如“鯨落不仅指死掉的鯨鱼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食、分解的漫长过程,还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梄生态系统”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
②列数字,如“至少有43个种类的13490个生物体都是依靠鲸落而生”,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打比方,如“成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使语言形象生动。
④引用,如“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至少答出两种说明方法。)
20.反哺海洋,给海底带来了长时间的繁荣,从而有助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21. 人要善于"折叠”自己。
22.“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23.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红军长征时期四渡赤水这一具体事例,论证了本段的分论点--“折叠”是智慧的迂回,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既生动具体,又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24.“折叠”是人生必然的过程。我会以豁达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去面对人生的各种“折叠”;用睿智的大脑适时用好“折叠”,让“折叠”成为自己成长的积累、成长的基石、成功的助推器。在经历人生的折叠时,要善于用智慧和耐心去创造和提升,这样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考 号
姓 名
班 级
) (
--------------------------------装---------------订----------------线----------------------------------
O O O O (装 订 线 内 不 答 题) O O O O
△△△△△△ △△△△△△△△△△△△△△△△△△△△△△△△△△△△
△△△△△△ △△△△△△△△△△△△△△△△△△△△△△△△△△△△
△△△△△△ △△△△△△△△△△△△△△△△△△△△△△△△△△△△
△△△△△△ △△△△△△△△△△△△△△△△△△△△△△△△△△△△
△△△△△△ △△△△△△△△△△△△△△△△△△△△△△△△△△△△
△△△△△△
△△△△△△
△△△△△△
△△△△△△
)
(
△△△△△△△△△△△△△△△△△△△△△△△△△△△△△△△△△△△△△△△△△△△△△
△△△△△△△△△△△△△△△△△△△△△△△△△△△△△△△△△△△△△△△△△△△△△△△△△△△△△△△△△△△△△△△△△△△△△△△△△△△△△△△△△△△△△△△△△△
△△△△△△△△△△△△△△△△△△△△△△△△△△△△△△△△△△△△△△△△△△△△△
△△△△△△△△△△△△△△△△△△△△△△△△△△△△△△△△△△△△△△△△△△△△△
O O O O (装 订 线 内 不 答 题) O O O O
--------------------------------装---------------订----------------线----------------------------------
)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语文试题 答题卡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20分,时间11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分数
1.(1) (2)
2. 3. 4.
5.(1) , 。
(2) , 。
(3) , 。
(4) , 。
(5) , 。
6(1).
(2).
7.(1) (2)
8.
9.
10.(1) (2) (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5.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请以《幸福的约束》为题写一篇文章。
(2):跬步千里,滴水汪洋;向上一尺,根深一丈。那种才长半寸就要结穗的谷子,不管穗形多好看,谷穗肯定不饱满,甚至是瘪的。根须扎得越深越久,春日才能猛蹿猛长。自选角度,题目自拟。
写作要求:
1.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语言流畅。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3.除诗歌除,文体不限。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初 三语文 答题卡第1页共4页 初 三语文 答题卡第2页共4页
初三语文答题卡第3页共4页 初三语文答题卡第4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