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 120分钟。第I 卷1到2页,第Ⅱ卷2到4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考号 填涂准确;答卷时,考生务必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在答题纸上、答 在试卷上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
一 、基 础 知 识 ( 3 3 分 )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笨拙 (zhuó) 嘈杂 (cāo) 憎恶 (zeng) 商贾(gǔ)
B. 锲而不舍 (qì) 作坊 (fang) 船舫 (fāng) 跂望 (qì)
C. 狼居胥 (xù) 跬步 (guǐ) 洲渚(zhǔ) 金石可镂 (lòu)
D. 心悸 (ji) 渌水 (lù) 间关 (jian) 羽扇纶 (guān) 巾
2. 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都准确的一项( )
A. 红绡 风萧萧 訇然中开 放浪不羁
B 沧茫 佛狸祠 钿头银篦 食野之萍
C. 剡溪 鸾回车 舞谢歌台 列缺劈雳
D. 石扉 忽己冥 乌雀南飞 狂飙突进
3. 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鱼翔浅底(翔:飞翔在空中) 假舟楫也(假:借助)
B. 声非加疾也(疾:快)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
C.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凡) 圣心备焉(备:具备)
D.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有学问的人) 粪土当年万中侯(粪土:视……为粪土)
4.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青,取之于蓝②而寒于水 B.① 使之然也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① 故木受绳则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① 登高而招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B. 孰能无惑 则耻师焉,惑矣
C.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栗深林兮惊层巅
D. 天下归心
7.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小学而大遗
D.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8.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9.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陋之有
A. 不拘于时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0. 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 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B. 古代诗歌按是否讲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讲格律,又叫格律诗或今体诗,分为绝 句和律诗。杜甫的《登高》属于古体诗。
C. 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歌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D.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 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 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
11. 从修辞手法角度看,下列诗句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A.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C.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 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家贫亲老,起为州祭 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 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 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 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 “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 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 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 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 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 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 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 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 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取材于萧统的《陶渊明传》,有删节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学,善属文 属:写
B. 妻子固请种粳 固:固执
C. 会郡遣督邮至 会:适逢
D. 我醉欲眠,卿可去 去:离开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道济馈以粱肉/作《师说》以贻之
B. 汝旦夕之费/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C. 此亦人子也/夫战,勇气也
D. 我岂能为五斗米/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B.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C.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D.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15. 下列句子都能体现陶渊明“颖脱不群,任真自得”特点的一组是( )
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②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③公田悉令吏种秫
④每往,必酣饮致醉
⑤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⑥我醉欲眠,卿可去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⑥
1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少年时志向高远,知识渊博,擅写文章,《五柳先生传》被看作是他的实录。
B. 陶渊明做过州祭酒、主簿、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最终他都辞去了官职。
C. 陶渊明之妻翟氏勤劳朴实,和陶志趣相同,在彭泽时她因种粮问题和丈夫有过分歧。
D. 陶渊明有很多爱好:像读书、喝酒、赏菊,弹素琴等,归隐田园后他结交很多朋友。
第Ⅱ卷
1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4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三、古诗文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
③邯郸道: 唐 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道上一客店中昼寝入梦,历尽荣华富贵。梦醒,主人炊黄粱犹未 熟 。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 “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一水”概括“一江春水”,“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
B. 上阕写住处的自然环境,“抱”“萦”“扫”等几个动词,使整个场景富有生机。
C. “午枕”两句,写词人午睡时却被鸟声惊醒,联想到上朝时的鸡鸣声,倍感惆怅。
D. 通篇散发出一种纯净脱俗的美,反映出作者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
19.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4分)
四、名句默写(12分)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 · 长沙》)
(2) , 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3)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当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权贵的时候,许多有志之士往往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 , ”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5)杜甫在《登高》中目睹苍凉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的名句是“ , ”。
( 6 ) 谈 笑 间 , 。 (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7)《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8)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子在《劝学》中说“ , ”。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衣
阎秀丽
(1)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
(2)香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嘴角不由得翘起一弯笑,她把腮红又用指肚小心地往下拉了拉, 让她的圆脸显得修长了些。着装完毕,香玲静静地坐在木凳上,不敢去看金凤。她知道金凤的眼睛 里正在喷火,她能感觉到周身被灼伤时的隐痛。
(3)金凤是村里红透半边天的台柱子。
(4)香玲是小剧团里名不见经传的配角。金凤脸上的嗔、喜、笑、怒、伤感、娇羞,诠释着世 间凡尘女子的烟火风情。女人似乎能从她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生。
(5)所以,金凤有了架子,是角儿的架子。每次上台,都需要剧团里的几个头面人物去请。要 一请、二请,直到三请,金凤才笑着说:“哟,干吗还来好几个人啊 让谁知会一声就行了。乡里 乡亲的,哪来的那些说道儿! ”
(6)“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咱们的小剧团能少得了您吗 全指着您给撑场呢。”
(7)金凤嘴角便噙着淡淡的笑,摇摆着腰身出了门。
(8)这是这些年唱戏时的规矩,人家金凤要的就是这个面儿!谁让村里人好这口呢。正月没事, 唱唱大戏,扭扭秧歌,人们便有滋有味地过完了年。
(9)香玲喜欢青衣。青衣在舞台上水袖飞扬时的飘忽和眼眸流转时的风情让香玲着迷。香玲看 青衣,就像看自己。
(10)而今天,她只是被临时抓来救场的。
(11)老规矩,请了金凤三次。金凤托着腮,只是说嗓子疼了,开不得口,今儿是唱不了。
(12)头面人物中的九叔便急得跳了脚。唱戏有唱戏的规矩,锣鼓声已经在村里密集地响起, 这戏不能歇。但是,没有主角儿的戏是没人看的,何况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正月十五!
(13)年轻力壮的人过完年就都外出打工了,但村里该热闹还得热闹。正月十五唱大戏,却不 想金凤会撂挑子,难怪九叔跳脚了。跳脚归跳脚,这戏还得唱,别的角儿都收拾妥当了,断不能临 场改戏。九叔思忖良久,心里便有了谱儿。
(14)香玲!
(15)金凤和香玲一个村东一个村西, 一个主角一个配角。
(16)金凤在县剧团学过一段时间,无论是扮相、身段,还是唱腔,都是专业水准,能自然地 演绎出青衣的一腔心事。香玲是山野里长出来的花儿,没有在县剧团里熏陶过,却有着一副天生的 好嗓子,唱起来低回婉转,别有一番风韵。但是亏就亏在了脸蛋和做派上,香玲自是多了一份山野 间的气息。所以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自然而然地成了金凤的专属角色。
(17)九叔找到了香玲,香玲点头。香玲不想让九叔为难,九叔眉头紧锁着的疙瘩让香玲的心 也揪在了一起。
(18)揪在一起的心会疼。看着九叔的背影,香玲轻轻地叹了口气。九叔的眼睛里只有金凤, 这是村里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儿,香玲也知道,但是香玲的心还是会疼。
(19)香玲出门的时候,外面下起了雪,雪花很大,把夜晚的村庄罩上了一层白色的纱衣。
(20)谁也没有想到,金凤会突然闯进来。
(21)金凤面无表情,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站着。
(22)外面的雪花依然在飘,两扇门在她身后尴尬地一张一合,挑衅似的吞吐着寒气。
(23)香玲赶紧从坐着的椅子上挪到一个小木凳上,灯光明明暗暗地在她的脸上滑过。
(24)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
(25)旋即,另一个青衣装扮的人稳坐在灯光下,如冰如雪,凛然不可侵犯。
(26)九叔挠了挠头,看了看金凤,张了张嘴,①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又看了看香玲,还是挠 了挠头,②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27)外面的雪下得越发大了起来,孩子不扛冻,老人们便带着孩子一个个离开戏场。可九叔 依然亮着嗓子吼:“开场!”
(28)锣鼓声响,响彻了整个村子。
(29)村子瞬间变得热闹起来,锣鼓声和丝弦声挤满了空荡荡的村庄。雪花飞舞着,和台上红 红绿绿的戏服相衬,竟然有着说不清的魅惑。
(30)两个“青衣”从左右幕侧飘然而出,青衫鼓荡,水袖飘忽, 一个云手, 一个盘腕,随着 丝弦声起,咿咿呀呀地唱起来。
(31)九叔把胡弦的调门儿调得高,金凤使足了劲头儿,香玲也毫不示弱。两个青衣的唱音势 如裂帛,穿透飘舞着的雪花,穿透莽莽的群山,绵延不绝。
(32) 不知在什么时候,金凤从香玲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另一个自己。娇俏的兰花指。 妩丽 的面庞,水袖轻颤,眼波流转,亦真亦幻、是她的形,也是她的魂,风情万种。金凤的心颤了一下。
(33)金凤的声音愈发清脆高亢,香玲的声音低回婉转,掺杂在一起,竟然有着意想不到的和 谐。那和谐让金凤的心又颤了一下,竟觉得自己和自己的戏都与以
往有了不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
(34)九叔眼里飘进了雪。他转头望了望台下,低下头,雪花从眼里流出来,变成点点晶莹, 落在他的弦弓上。
(35)台下早已空无一人,那些零星的脚印已经被大雪掩盖。台上依然是水袖飞扬,在漫天飞 雪中,如三月杨花袭人面。
2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小说中反复写到了“雪花”,这一自然景物并不寻常,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推动了小说 情节的发展并趋向高潮,同时还有利于渲染现场的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B. 小说以“青衣”为题,文章采用全知视角、倒叙的方式对故事展开了叙述,讲述了正月十五那天 发生的两个青衣女子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令人余味无穷。
C. 文中写“雪花从眼里流出来,变成点点晶莹,落在他的弦弓上”,形象地表现了九叔内心既有对 金凤、香玲表演的感动,也有对台下无人观看的伤感。
D. 小说多处将金凤与香玲进行对比,不仅表明两人角色、地位的不同,还突出了金凤无论在扮相、 身段,还是在唱腔功夫上较之香玲,都更胜一筹、更令人敬佩。
22. 文中第(26)段处两次写九叔“什么话也没说出来”,他想说什么 又为何没说出来 请分别 加以简要分析。(4分)
赏析划文中线句子。(4分)
24. 有文学评论家说过:“写结尾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奖赏, 一个好的结尾更是对读者最好的馈赠。”这篇小说最后一段耐人寻味,请从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主旨三方面加以赏析。(6分)
六、作文(60分)
2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总喜欢充满幻想的去生活,活出诗意,活成自己期望的模样。《沁园春 · 长沙》中,“同 学少年”们具有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模样。《红烛》中,“蜡烛”象征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的奉献精神和青春模样。《峨日朵雪峰之侧》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在青春路上,有的人因时尚而美丽,有的人因奉献而光彩,有的人因 知识而动人,有的人因自信而进步……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青春模样”。
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青春模样是怎样的 你希望自己的青春是怎样的模样呢
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字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