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A 2.D 3.A 4.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首先提出“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观点;然后从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三个方面论述劳动对于实现梦想的意义;最后总结升华,得出“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业”的结论。 5.①选材不同。材料一选取朱有勇科技扶贫的事例进行报道,抓住他的典型语言和典型事例,主要围绕扶贫经历和人格魅力,将人物写得丰富、立体化。材料二列举了成卫东、师延财、赵儒新等一系列材料,用来证明作者的观点。②表达方式不同。材料一综合使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凸显其精神品格。材料二重在议论。通过引证、例证等论证方式论述要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论证严密,逻辑性强。③报道立场不同。材料一从群众视角出发,语言亲切自然。材料二针对性强,政治性与思想性鲜明,具有广泛的公众性。6.C 7.A 8.①表层义是指老娘从锅灶上敲下用于治病的土。②深层义是指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眷恋家乡、心怀祖国坚定不移的坚定信念。 9.①钟海强入伍前是个旱鸭子,参军后驻守被海水淹没的岛礁,为下文用老娘土治病蓄势铺垫。②岛礁开始面积狭小,易被海水淹没,后来在官兵们的精心建设下变得美丽坚固,赞美了官兵们无私奉献的忠诚精神。③班副开始对钟海强不屑一顾,后来态度改变,隐喻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士兵们团结一心共守祖国海防的深刻主题。10.BEG 11.C 12.D 13.(1)臣下得罪了君主,可以通过君主身边受宠信的近臣表示认罪,君主能赦免他。(2)想一想(或念及)他们的逝去的祖辈父辈,暴露在霜露之中,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14.①齐桓公在听到鲍叔的祝酒词后,离开席位行隆重的跪拜礼,并接受了鲍叔的提醒;②齐桓公领悟到野人对郭氏灭亡的睿智见解后,找来他并加以赏赐;③齐桓公明白了麦丘邑人祝词中表达的以臣民为重的智慧,对其礼遇封赏,并请他参政。15.B 16.①科举不第的落寞。落第后门前“寂寂”,每天独来独往,心中苦闷无处排解。②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作者深感自己在京无望,意欲离开却又不舍与友人分别。③回归故园的无奈。面对无人引荐、仕进无望的现实,只得回乡归隐,独守寂寞。17.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暖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18.(1)语句②修改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2)语句⑥修改为:“以此维持诗句的工整对仗”/“以维持诗句的工整对仗”/“维持诗句的工整对仗” 19.C 20.B 21.左图示例:寓意:连年有余/年年有余。解释:①图画由莲和鱼构成;②“莲”和“连”/“年”谐音,“鱼”和“余”谐音,合在一起即“连年有余”/“年年有余”。右图示例:寓意:喜上眉梢。①图画由喜鹊和梅花构成;②“梅”和“眉”谐音,喜鹊登上梅花枝头,即“喜上眉梢”。 22.示例:①什么是谐音双关?②历史上谐音双关常用于哪些语境?③现在谐音双关常用于什么场合?④使用谐音双关要注意什么?/使用谐音双关要避免出现哪些问题?太原市成成中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你如果曾在云南省澜沧县的农田里看见他,或许想不到他是一位院士。他时常头顶草帽,卷着半边裤腿,扛着锄头,脖子上搭一条毛巾,“吧嗒吧嗒”地和农民聊天,手把手地教他们种马铃薯。他就是“农民院士”朱有勇。朱有勇的确“有勇”。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了澜沧县作为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点,朱有勇请缨到澜沧扶贫。那一年,他已经60岁。来到澜沧后,他跑到农户家里走访,发现很多农户住着四处漏风的篱笆房,家里只有几袋苞谷、几只鸡。看到这些,他的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掉。“是真的穷,”朱有勇说,“我们是人民培养出来的科技工作者,却没有让这里的老百姓享受到我们的科研成果,这是我们的亏欠。”他就下定决心,留在这里。在科研方面,朱有勇是专家,但在扶贫上,他还是个“新手”。他首先面临着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农民们应该种什么。经过深入考察,他发现这里很适合种植“冬季马铃薯”,因为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最怕下雨,而澜沧县的冬天几乎无雨,温度最低12℃。这样的气候不仅适宜马铃薯生长,且能让其品质更佳。朱有勇越想越兴奋:“这简直是为马铃薯‘量身定做’的!”他想到这里,不禁笑出声来。但种植“冬季马铃薯”是一个冒险的决定。云南并不是马铃薯的主产区,更鲜有人尝试在冬天种植。万一失败了,农民一整年的收入就打水漂了。果然,有人表面上答应要种马铃薯,第二天就去地里撒了油菜种。对此,朱有勇并不气馁:“扶贫是一步步来的,有人配合,也有人不配合,要反复做工作。”他劝说村民,从10亩地中拿出2亩种植试试。不成想,这一尝试,地里结出了全村当年最大的马铃薯,足足有2.5公斤!最终,一亩地的“冬季马铃薯”卖了5000多块钱,这几乎是他们从前一年的收入,大家都高兴坏了。而那些往日怀疑重重的村民们,此时全变成了“哑巴”。扶贫路上,朱有勇坚持授人以渔。从2017年开始,他先后在澜沧开设了“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林下三七”等种植培训班,培训学员超过1500人。乡亲们拥有了一个“院士老师”,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们的活儿,就是要把天拉长、地拉宽。我们不光研究马铃薯,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朱有勇坚定地说。(摘编自李春雷《农民院士》)材料二: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强音,我们就能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②“不惰者,众善之师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厦的建设,需要广大劳动者添砖加瓦。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为提高拖车效率,用八年练成了一把停进车库的绝技。完成同样的运输任务,他带领的班组比别人快30%。90后核级焊工师延财,在手腕上吊两块砖,苦练焊接技巧,成为“免检焊工”,为核电机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每一份收获、每一项成就,都是靠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得来的。脚踏实地,辛勤付出,广大职工群众挥洒的点滴汗水,必将汇聚成国家发展和事业进步的壮阔长河。③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大家“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指出“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在田间地头,就要精心耕作,努力赢得丰收。在商场店铺,就要笑迎天下客,童叟无欺,提供优质的服务”。海岛电工赵儒新,本着服务人民、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三十多年如一日,为12座小岛上237户居民的生活全天候待命,守护万顷碧波上的灯火。实践表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诚实劳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④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是新时代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科技的竞争更趋激烈,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面向未来,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广大职工群众都应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努力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⑤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业。新征程上,广大职工群众坚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昂扬的姿态、进取的态度谱写新时代劳动者之歌,就一定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断添砖加瓦、增光添彩,在新征程上赢得新的荣光、铸就新的伟业。(摘编自崔妍《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有勇认为澜沧县的冬天气温不低于12℃,几乎无雨,只适合种植马铃薯。B.为使农民能科学种植,朱有勇亲自在农田里教导他们,还开设种植培训班。C.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D.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如果不诚实劳动,就不能实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有勇下定决心留在澜沧县扶贫,是因为他想让科研成果惠及当地的农民。B.朱有勇指导村民种植“冬季马铃薯”大获成功,说明了科技扶贫成效显著。C.勤劳是成功的基础,可见辛勤劳动是促进国家发展和事业进步最重要的品质。D.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科技的竞争日趋激烈,更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④段观点的一项是( )A.朱有勇为了帮助农民找到发展突破口,深入考察当地自然条件,冒险选择过去鲜有人种的“冬季马铃薯”,使农民实现增收。B.袁隆平在潜心研究杂交水稻时,顶着烈日和寒风,扎根田野数十年,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作出了巨大贡献。C.张秉贵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花费无数心血去熟悉柜台中的商品,凭借着“一团火”的服务精神,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D.钟扬在建立“种子宝库”的过程中,迈着长期痛风的腿,“攀爬”在世界上最高的地区——青藏高原,将采种子视为一件乐事。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5.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材料二是新闻评论,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这两种文体的区别。(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娘土江岸①钟海强舰长钉子一样牢牢钉在甲板上,目不转睛地瞭望着一望无际的海域。近处,白色的浪花在蓝色的海面上翻滚,仿佛蓝色的布匹上点缀着细碎的白花;远处,海天一色,分不清楚哪是天哪是海,海的蓝把天的蓝彻底消融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告别心爱的舰艇,告别祖国的南海疆域,解甲归田。也许,这一次出航,就是他的最后一次。作为一名在南海驻巡二十多年的老兵,他当然忘不了他在海军的第一个岗位:某礁盘的守卫战士。今天,他带领他的舰艇出航,恰好路过那个礁盘,他计划在那里停泊一下,故地重游。近了,近了,礁盘就在眼前。他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湿润了……其实,钟海强是山里娃,小时候是个旱鸭子。他是土生土长的大别山区黄泥湾人,参军之前见过的最大的水域就是他家门前的那条洗脂河——淮河上游的一个支流。只有到了汛期,这条河才平添些吓人的气势,平时总是平缓地流淌着。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那批兵来到了南海上。他们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渡过琼州海峡,抵达海南岛。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他们下连队了。他进驻了一座岛屿。后来他才知道,他驻扎的地方根本算不了岛屿,只是一个礁盘——358号。②礁盘只有篮球场大小、四周比海平面高不了多少,稍有风浪,礁盘就被海水淹没。他们班其实是驻扎在礁盘中央高高的钢筋架上。这种凌空蹈虚的生活让他头晕目眩,呕吐不已。班里只有三个人,班长、班副和班副口中的“新兵蛋子”钟海强。钟海强水土不服,没完没了的呕吐几乎使他虚脱了。班长急得直搓手,一连声地问,怎么办?怎么办?班副斜睨着钟海强,轻蔑地说,新兵蛋子,熊样儿!钟海强从床上挣扎起半个身子,对班长说,用老娘土,煎水,给我喝。班长根本没听清楚钟海强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一个“土”字。“土?这里哪儿有土?要土干什么?”他狐疑地问。“土,老娘土,在我包里。”钟海强说。班长打开钟海强的包,仔细翻了翻,没找到老娘土。班长看看钟海强,钟海强看看班长。少顷,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看看班副。班副恼火地说:“你说的是那一包黑不溜秋的泥巴块儿吧?昨天整理内务,我给扔了。”③钟海强突然中了邪一样,凶狠地瞪一眼班副,翻身下床。班长想拦他,没拦住,转眼间,他跌跌撞撞地冲出房门,石磙一样滚下了高高的台阶。幸亏大海还没有涨潮,他的那包老娘土还在礁盘上,安然无恙。身体恢复以后,钟海强对班长说:“在我们老家,父母都会为远行的孩子准备一包这样的土。它是从锅灶里敲下的经过天长日久烘烤的锅心土,因为大都由老母亲亲手敲下、包好、送给儿女,所以我们当地人把它叫作老娘土。人在他乡,水土不服,用老娘土煎水喝了,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班长哦了一声。班副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不久,班副病了,钟海强拿出他的老娘土,准备给班副煎水喝。班长不同意,班长说:“班副是新疆人,你是河南人,你的老娘土对他有用吗?再说,你刚来,水土不服,班副来这里一年多了,又不是水土不服,怎么能用老娘土?”钟海强说:“班长,不管是新疆还是河南,我们都来自陆地。对于海洋来说,陆地上所有的土,都是我们的老娘土。试一试,不行吗?”谁知道,一碗浑浊的老娘土汤喝下去,班副病情减轻;喝了第二次已经见好;喝了第三次,生龙活虎了。从此,班副改变了对钟海强的看法,更改变了对老娘土的偏见。他寄信到新疆老家,让父母也寄一包老娘土来。后来,钟海强当班长的时候,他要求每一名回家探亲的战士返队时,都要带包老娘土……“报告舰长,358号礁盘已到,是否停泊?”值班员走过来,啪地敬礼。钟海强从回忆中清醒过来,沉声说:“停靠十分钟,我下去看看。”358号礁盘上,仍然是三个人—班长、班副、一名新战士。见钟海强突然走下舰艇,走到礁盘上,他们慌忙列队,敬礼欢迎。钟海强还了个军礼,与他们一一握手。④钟海强环顾四周,礁盘今非昔比,筑起了水泥围墙,墙内,芳草如茵,鲜花盛开。水泥围墙上,有用彩色珊瑚垒成的五个大字:老娘土哨所。钟海强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他明白,他脚下踩着的、滋养着花草的,正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老娘土。(选自《啄木鸟》2014年第4期)6.下列对本文画波浪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使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钉子一样”既写出了钟海强在翻滚的江面全力站稳的姿态,又隐喻他忠于祖国的坚定信念。B.②处通过环境描写,写出礁盘环境恶劣,为下文钟海强生病用老娘土治病张本。C.③处使用比喻的修辞,表现钟海强听说班副扔掉老娘土后的恼怒心理,写出了他对班副的憎恶。D.④处通过对比手法,358号礁盘在一代代守礁官兵的护卫下,变得美丽葱笼,坚固无比。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倒叙的手法,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小说的主题。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这种叙事方式便于全面地揭示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小说最后一段意蕴丰富,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守卫海岛的官兵们舍小家保大家,是当代军人的一个缩影。D.小说多处采用隐喻象征手法,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更是通过这种反映画龙点睛,赞美了戍守海疆官兵们忠诚于祖国的奉献精神。8.本文标题具有丰富的内涵,请阐释“老娘土”的多层意蕴。9.试找出本文的对比手法,并说明其作用。(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桓公与管仲、鲍叔、宁戚饮酒,桓公谓鲍叔:“姑为寡人祝乎?”鲍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使管仲无忘其束缚而从鲁也,使宁子无忘其饭牛于车下也。”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二大夫皆无忘夫子之言,齐之社稷,必不废矣。”此言常思困隘之时,必不骄矣。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于是桓公招野人而赏焉。桓公田,至于麦丘,见麦丘邑人,问之:“子何为者也?”对曰:“麦丘邑人也。”公曰:“年几何?”对曰:“八十有三矣。”公曰:“美哉寿乎!子其以子寿祝寡人。”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甚寿,金玉是贱,人为宝。”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吾子其复之。”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羞学无恶下问贤者在旁谏者得人。”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吾子一复之。”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得罪于群臣百姓。”桓公怫然作色曰:“吾闻之,子得罪于父,臣得罪于君,未尝闻君得罪于臣者也,此一言者,非夫二言者之匹也,子更之。”麦丘邑人坐拜而起曰:“此一言者,夫二言之长也,子得罪于父,可以因姑姊叔父而解之,父能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以因便辟左右而谢之,君能赦之。昔桀得罪于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则君之得罪于其臣者也,莫为谢,至今不赦。”公曰:“善,赖国家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得吾子于此。”扶而载之,自御以归,礼之于朝,封之以麦丘,而断政焉。(节选自《新序》)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使主君无羞A学B无恶C下D问E贤者F在旁G谏者H得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拜,连拜两次,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与《鸿门宴》“再拜献大王足下”的“再拜”意思相同。B.以,介词,可译作“把”,与《种树郭橐驼传》“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的“以”用法相同。C.至于,到达,与《诗经·卫风·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至于”意思不同。D.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与《谏太宗十思疏》“永保无疆之休”的“之”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祝酒时提醒桓公、鲍叔、宁戚不要忘记曾经的困厄、窘迫,这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政治智慧。B.乡野人认为郭氏的都城之所以会变成废墟,是因为他的国君并没有真正做到亲近贤臣、远离佞人。C.管仲认为桓公也应该警惕“善善而恶恶”的做法,以防重蹈郭氏的覆辙,这得到了齐桓公的认同。D.麦丘邑人以夏桀得罪了商汤王、商纣得罪了周武王为例,意在让齐桓公效仿汤武两位明君的做法。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得罪于君,可以因便辟左右而谢之,君能赦之。(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14.汉高祖在《高帝求贤诏》中称“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请结合材料概括齐桓公礼待贤人的具体表现。(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留别王维①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②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注】①《旧唐书》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是诗人离开长安,赠别王维所作。②当路:当权的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运用叠词“寂寂”,既写环境又表心境,奠定了全诗惆怅悲凉的基调。B.颔联中诗人为与故人心意不合而深感惋惜,这是他“欲寻芳草去”的原因。C.颈联承上启下,上承前文思归的内容,下启后文诗人最终所做的人生选择。D.本诗不以华美典雅的辞藻取胜,语言浅明直率,尽显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2)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 , ”。(3)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许多情思。古诗词中经常使用杜鹃意象,来表现孤独、悲苦、哀伤、乡愁等情感,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谐音双关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即有意使用语音相同、相近而语义不同的词构成双重语义,表面上是一个意思,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丝”与“思”谐音,形成一个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了对爱情的至死不渝。①谐音双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②至今已有超过两千多年的历史。③汉魏至唐宋诗歌中有大量谐音双关的例子,④尤其是格律诗,⑤常利用谐音双关形成借对,⑥因此维持诗句的工整对仗。如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羊”,借以与“鸡”对仗。此外,谐音双关在谜语、歇后语中也不乏用例。在当代社会,谐音双关也很常见。民俗节庆文化中,常用到表示具体形象的谐音字,如兔年的年画“大展宏‘兔’(图)”;电视广告里,则有“默默无‘蚊’(闻)的奉献”(蚊香广告)等有趣的说法; 。不过,有些谐音双关违反公序良俗,背弃道德法则,要杜绝使用,如给餐厅取名“饭醉团伙”。有些谐音双关表意不明,易对公众产生误导,如某地商圈大屏幕上的活动宣传语为“共享新夜态”,“夜态”的意思不明确,使人( )。所以,使用谐音双关,要注意语言格调高雅和信息传递有效,避免出现上述问题。18.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谐音双关在网络空间更是普遍,有些“谐音梗”还成为大众流行语B.谐音双关在网络空间更是普遍,有些大众流行语就是从网络“谐音梗”来的C.网络空间的谐音双关更是普遍,有些“谐音梗”还成为大众流行语D.网络空间的谐音双关更是普遍,有些大众流行语就是从网络“谐音梗”来的20.填入文中第四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莫名其妙 B.无所适从 C.大惑不解 D.一头雾水21.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常用具体的形象表达纳福迎祥的寓意。请从下面剪纸画中任选一幅,说明其寓意,并从图画构成和谐音两方面进行简单解释。22.论文写作常通过解决一个个紧密关联的问题来完成。请写出四个问句,作为本文的写作提纲。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逆”的解释为:①向着相反的方向:②迎接。2020年,不论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还是各个领域,都涌现出大批“逆行者”,他们因责任与大爱逆行奉献,成为中国的最美身影。而在日常生活和个人的成长中,我们也常常需要逆向、逆行、逆战、逆转……阅读上面的材料后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请结合你的感悟写作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试卷第8页,共8页答案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CC-高一语文答案.docx 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