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语文 试卷
2025.11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运用(共17分)
20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百岁生日。初二年级准备办一期专刊来报道相关内容,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以下任务。
1.在专刊首页用正楷字书写主题“百年故宫,四海同辉”。(1分)
①202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这座昔日的皇家宫苑,在时光悄(qiāo)然流转中,已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璀璨舞台。一系列庆祝活动近日正式拉开帷幕,旨在向百年守护致敬,并向未来发出振聋发聩的文化强音。
②故宫的百年历程,是一部镌(juān)刻着守护与传承的史诗。无数国宝得以保全与焕新,背后是几代文博工作者处心积虑的付出。他们的名字,应当被永远铭记。此次重磅推出的“紫禁百年”特展,精选数百件珍贵文物,其精妙绝伦与深厚底蕴,令首批参观者直呼眼花缭乱。
③然而,故宫的雄心不止于此。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故宫不仅是历史的屏障,更是创新的沃土。面对部分人对其拥抱数字化、举办时尚展览不以为然的保守观点,他坚信,唯有让文物“活”起来,走进现代生活,才是对百年传承最好的致敬。
④这正是故宫精神的当代映照,用开放取代封闭,用分享替代独享,用生生不息的创造性转化,对抗被时间遗忘的宿命。百年仅是新起点,传承之路,未有穷期。
2.你审读新闻中的字音、字形,发现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悄然 B.帷幕 C.镌刻 D.焕新
3.文段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振聋发聩 B.处心积虑 C.眼花缭乱 D.不以为然
4.结合上下文,对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唯有让文物‘活’起来”的“活”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指通过先进技术让文物本身能够运动或发出声音,实现“动态化”。
B. 指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以及所承载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
C. 通过创意转化,使文物能够生动地融入现代生活,被公众理解和喜爱。
D. 指对文物进行商业开发,投入市场流通,实现经济价值。
5.对画线句“故宫不仅是历史的屏障,更是创新的沃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屏障”一词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其守护、保护的职能。
B. “沃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其滋养与生长的职能。
C. “历史的屏障”强调守护文化根脉,“创新的沃土”突出培育文化新生。
D. 故宫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保留了过去”,更在于它“启迪了未来”。
材料二
①为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9月30日起,【甲】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甲】展览在午门展厅对观众开放。展览分为“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个单元,展出文物 200 件(套)。通过三个展厅的展品,使观众了解到故宫博物院从曲折成长到萌芽诞生,再到锐意创新的发展历程。
②西雁翅楼展厅以“一脉文渊”为主题,展现了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故宫保护计划的通过,阐述故宫博物院萌芽诞生时期在文物保护、研究方面的艰辛探索。正殿展厅以“百年传承”为主题,展示了书画临摹复制和文物修复的技艺,呈现出故宫博物院发展中文物保护的生动实践。东雁翅楼展厅以“万千气象”为主题,展现故宫博物院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创新发展,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功能。
③百年风雨,百年守护。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这座皇家禁苑,自此变为向全民开放的文化殿堂。故宫博物院诞生于民族动荡的时代,克服了体制变革【乙】社会经济落后带来的极端困难。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翻开新的一页,展览工作不断发展。进入新世纪,故宫博物院先后启动建院以来最大规模的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和历时七年的文物清理工作,各项事业迅速发展。
6.请你协助校报编辑为以上消息补写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2分)
7.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 “ ” 【乙】 、 B.【甲】 《 》 【乙】 、
C.【甲】 “ ” 【乙】 , D.【甲】 《 》 【乙】 ,
8 你审查新闻,发现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2分)
答:__________
9.“观众之声”专栏刊登了同学们的感受,其中有一副对联,请你协助补全( )(2分)
上联: 紫禁巍峨, ① ,龙蟠玉砌,曾辉映尧天舜日
下联: 金瓯稳固,传九万里春风,虎变河清, ② 。
A.①六百年王气聚 ②今焕新唐魂汉魄
B. ①六百年王气聚 ②今焕新汉魄唐魂
C.①聚六百年王气 ②今焕新汉魄唐魂
D. ①聚六百年王气 ②今焕新唐魂汉魄
二、古诗文阅读(共 19 分)
(一)默写(7 分)
10. ____________,隐天蔽日。(《三峡》郦道元)
11. 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12. 文者,无形之画也。古诗文为我们描绘了自然的瑰丽风景,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王绩的 “树树皆秋色, ①”,描绘出层林尽染、秋意正浓的山野秋景;崔
颢的 “晴川历历汉阳树, ②”,展现了登临黄鹤楼所见的明丽画卷;李白
的 “月下飞天镜, ③” 勾勒出长江之上的奇幻夜色。请你再写两句描绘自
然美景的诗文: ④, ⑤。(本试卷已出现的句子除外)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5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 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首联勾勒出西湖早春图,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
B. 颔联对 “早莺”“新燕” 的动态描写,凸显了西湖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
C. 颈联描绘了繁花盛开、春深草密的景象,可见作者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
D. 尾联点明行踪,与首联呼应,诗人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
14. 阅读《丰乐亭游春三首》,在后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3 分)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
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这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都写的是春天的景物,但时段不同,情感不同。白居易写的
是早春之景,抒发了作者 ① 之情;欧阳修写的是 ②
之景,感叹春天短暂,暗含作者 ③ 之情。(3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7 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念”与“念无与为乐者”中的“念”,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念念不舍
B. 一念之差
C. 念念有词
D. 居安念危
16.下列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庭院中的积水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
B. 月光洒满庭院,院子里疏影摇曳,似真似幻。
C. “积水空明”点染出清丽美妙、如梦似幻的境界。
D. 该句所描绘的空明境界,亦是作者彼时心境的写照。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东皋子待诏①门下省,日给酒三升,其弟静问曰:“待诏乐乎?”曰:“待诏何所乐,但美酝②三升,殊可恋耳!”今岭南法不禁酒,余既得自酿,月用米一斛③,得酒六斗。而南雄、广、惠、循、梅五太守间复以酒遗余,略计其所获,殆过于东皋子矣。然东皋子自谓“五斗先生”,则日给三升,救口不暇,安能及客乎?若余者,乃日有二升五合入野人道士腹中矣。
(《书<东皋子传>后》)
【注】①待诏:官名。②美酝:美酒。③斛:与下文的“斗”“升”“合”均为计量单位。
两段文字都写于苏轼被贬时期。《记承天寺夜游》中“ ① ”一词既指被贬黄州的政治处境,又指夜游的心境;《书<东皋子传>后》用 ② 的手法幽默地写出自己虽被贬岭南,却比朝中待诏更“富足”。两篇文章均展现出苏轼 ③ 的胸怀。
三、名著阅读(5分)
18.埃德加·斯诺说:“在这些善良的、貌不惊人的革命者身上,潜伏着一种巨大的力量。”请从书中任选一位领袖人物,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5分)
答: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9-21题。(共9分)
材料一
①网络微短剧,国家广电总局将其定义为“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视听节目”。微短剧时长短、投资小、创作快、题材和体裁灵活多样等特点,使其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符合当下年轻人填补碎片化时间的需求。
②202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在备案系统新增“网络微短剧”板块,正式纳入监管,是
继网络影视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后第四种官方认可的网络影视作品形态,2020 年也因
此被称为 “网络微短剧元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__________
①________。 然而,随着题材深化、受众细分、跨界融合、技术破壁,微短剧正从 “流量狂
欢” 转向 “价值引领”,如何构筑起高质量发展新生态,正成为行业应该思考的核心命题。
2020—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及预测
③微短剧转型首先需要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当前,行业已步入关键发展期,
2024 年市场规模突破 500 亿元大关,首次超越电影票房。资本竞相涌入的繁荣景象背后,过
度内卷与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开始显现。盲目追求流量、过分迎合资本、诱导过度消费等问
题,正威胁着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如此,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也在重构微短剧
的创作边界。在这种情况下,从源头培育良性创作生态,以市场规范促进产业升级,从导向
把控、内容审核、制作标准、播出规范等维度构建全流程管理体系,推动行业实现规范化发
展,成为主管部门、平台和创作机构的共同诉求。
材料二
①一段时间以来,微短剧创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最受诟病的就是题材同
质化、剧情套路化以及人设模式化,这导致很多微短剧完播率不高。与此同时,苏州微短剧
却异军突起,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聚焦苏扇的非遗传承与苏州古城保护更新,制作播出微短
剧《一梦枕星河》,将文化特色与传播媒介相结合,展现了苏州魅力,带动了文旅消费,让
传播声量转化成了发展能量。
②因此,微短剧转型还需要依靠内容创新突破创作瓶颈。尊重观众的第一步,是信任他
们的审美能力,积极回应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对诗与远方的向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材料三
①微短剧转型也要坚持以用户需求重构内容生态。“繁星指数”数据显示,2024 年微短
剧的用户画像呈现出女性主导、年龄下沉、全民渗透的显著特征,“女儿”“妈妈”等家庭
女性角色相关标签成为创作热点,反映出当代女性对家庭关系的关注以及她们在社会中日益
增长的消费能力;银发群体偏爱家庭伦理、怀旧类内容,但目前这类题材供给相对不足,聚
焦“家文化”、温暖情感表达的作品较少。今年全网爆火的《家里家外》敏锐地捕捉到这种
市场需求,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人物刻画、生动的台词设计,受到了女性观众、银
发群体的欢迎,为微短剧转型树立起标杆。
②尽精微,致广大。微短剧的转型之路,既是行业自我革新的必然选择,亦是时代赋予
的文化重任。各方力量携手共进,微短剧方能真正成为记录人民生活、彰显文化自信、推动
社会进步的文艺轻骑兵,在网络视听的星空中绽放持久光芒。
19.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微短剧时长短、投资小、创作快、题材和体裁灵活多样等特点,使其能够更好地吸引观
众的注意力,符合所有年龄层次人群填补碎片化时间的需求。
B. 2024 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超越电影票房,标志着其已步入成熟规范的发展阶段。
C. 微短剧将文化特色与传播媒介相结合,带动了文旅消费,让传播声量转化成了发展能量。
D. 敏锐捕捉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填补特定题材的供给不足,有利于微短剧的转型发展。
20.根据“2020—2027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及预测折线图”,为材料一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 分)
答:__________
21. 为了构筑起短视频高质量发展新生态,从三则材料中看,需要做到 ① 、 ② 、 ③ 。(每空不超过 15 字)(3 分)
22.小记者社计划围绕“微短剧”的主题对八年级学生进行一次采访。基于以上材料,请你协
助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2 分)
采访目的 1.了解同学们对微短剧的认知、观看体验。
2. ①
3.鼓励同学们发现校园中可拍可讲的“微短剧素材”。
采访对象 八年级学生
采访问题 (1)你平时会看微短剧吗?最喜欢哪一部?
(2)你觉得微短剧为什么这么火?它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3) ②
(4)你觉得一部好的微短剧,应具备哪些特质?
(5)如果让你拍一部校园微短剧,你想讲什么故事?
(二)阅读《吴大观:用一生熔铸“中国心”》,完成 23-25 题。(共 10 分)
吴大观:用一生熔铸“中国心”
①航空发动机被喻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
重要体现。世界上能研制战机的国家不多,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更是屈指可数。
②1958 年 5 月 29 日,经过近 20 个小时的性能测试,我国首台喷气式发动机喷发-1A 成功诞生。摘取这颗“明珠”的先驱叫吴大观。在他 93 岁的生命轨迹里,有 68 年与航空发动机相伴。
信心——让战机装上一颗强大的“中国心”
③1937 年,被保送清华大学机械系的吴大观随学校师生迁往昆明。正在上课时,刺耳的防空警报声骤然响起,他和同学们不得不跑到山上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看着侵略者的战机在中国的天空横行肆虐,那一刻,吴大观悲愤交加,他毅然决定转学当时最冷门的航空制造专业。
④多年的勤学苦练,让吴大观收获了一次难得的出国进修的机遇。在国外的日子里,吴大观把时间用到了极致,每天主动申请上两次班,这样有更多机会向国外专家学习请教,积累发动机的研发经验。学业期满后,有不少国外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但他毅然拒绝国外高薪职位,一心想要报效祖国。
⑤1951 年,新中国航空工业局成立,吴大观担任发动机处处长。岗位带给吴大观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5 年后,吴大观主动提出从北京调到沈阳国营黎明机械厂,组建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吴大观回忆说,在临时组成的设计团队里,大部分人学的是活塞式发动机专业,对喷气式发动机了解甚少。为了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下班后吴大观在家里办起了“英语补习班”,耐心地为年轻技术人员讲解国外技术。为了方便他们尽快悟透技术原理,吴大观在每份外文资料上,都写下详细的汉语注释。经过 200 多个日夜的艰苦攻关,首批 4 台发动机研制成功。发动机测试成功的那一刻,身材高大的吴大观高兴地跳了起来,他梦寐以求的“中国心”终于从图纸迈向了现实。
初心——跟党走是他一生的理想追求
⑥1949 年 11 月,吴大观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他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什么时候拿出你们的产品献给党?”写在吴大观工作笔记本扉页上的这句话,是他“一生跟党走”的真实写照。
⑦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开展国产涡扇发动机的选型工作,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技术跨度很大,对结构、材料、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选型方案会上,看着设计人员迟疑不决,吴大观心急如焚地说:“还有两年我就 50 岁了,我们自己的涡扇发动机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啊?”在研发发动机的日子里,吴大观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办公室的灯光常常是彻夜通明。付出的努力与汗水,终于迎来了收获。他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了 114 项关键技术难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报国情怀。
⑧1982 年,66 岁的吴大观调任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常委。离开一线的吴大观依旧忙碌,每天都是从清晨忙到深夜。【甲】同事周晓青说,每次路过吴大观的办公室,都能看到他戴着眼镜一丝不苟地工作,一有时间他就搜集整理各种航空发动机的最新资料,打印出来后一摞摞装订好,准备送给还在一线工作的学生们。香港回归前夕,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振兴中华,才能振兴航空工业……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回到祖国,投奔共产党,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与幸福!”
匠心——育人铸魂,航空报国的精神薪火相传
⑨2006 年,90 岁的吴大观“退休”了。虽然办公室离家只有 200 米远,但他全程都要由保姆搀扶,中间还得歇上几次。
⑩2009 年年初,93 岁的吴大观住进医院。吴大观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病榻上的他,听着最喜爱的乐曲《蓝色的多瑙河》,静静地仰望着窗外的天空。一只风筝飘过,他想起了自己最疼爱的外孙女毛毛。20 年前,他带着 4 岁的毛毛放风筝,毛毛开心得不想回家。吴大观答应毛毛下次再来放一次风筝,可他因为工作太忙没有兑现诺言。吴大观相信毛毛会理解外公。
学生们的到来,把他的思绪拉回。从事航空发动机的晚辈刘大响、马福安等人来到他的病床前,这些当年他手下的小伙子,后来都成为行业领军人。吴大观坐起来,急切地拉住他们的手。“吴老,您快躺下。”“不,我没有时间了,让我说。”思维依旧简洁明快,却蕴含了一生厚重的托付。“第一,对我们国家的航空事业,我做得很不够,我感到深深有愧。第二,做航空发动机太难了,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按科学规律办事。第三,一定要加强预先研究,要把基础工作打牢。第四,一定要讲真话,千万不要忽悠!一定要把真实情况告诉领导……”
2009 年 3 月 18 日,吴大观因病去世,享年 93 岁。他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乙】走进吴老的陋室,大家深受震撼:磨白了皮的旧沙发,旁边是用包装箱做的衣柜,衣柜里挂着一件穿了 40 多年的涤卡中山装……生活在精神世界的人,是超然于物外的。从 1963 年起,吴大观连续 46 年把三分之一的工资收入交纳特殊党费及用于各项救灾捐款,共计 30.4 万元。
吴大观喜欢《悲惨世界》中的一句话: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他把毕生的光和热奉献给了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献给了党和人民。吴大观像一座精神丰碑,鼓舞着年轻的一代“航发人”向着航空动力的科技顶峰奋力攀登!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23.阅读全文,在下表中梳理吴大观的主要事迹与对应的精神品质。(4 分)
典型事件 精神品质
上大学时,目睹日军空袭,毅然从机械系转学最冷门的航空制造专业 ①
② 勤学上进、心怀祖国
③ 甘为人梯、无私奉献
自 1963 年起,连续 46 年多交党费、捐款共计 30.4 万元,家中却只有磨白了皮的旧沙发等简陋家具。 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4.本文在表现吴大观先生的形象时,多次运用细节描写。请你从甲、乙中任选一句,赏析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3 分)
选择: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 “吴大观:用一生熔铸中国心’” 的理解(3 分)
答:__________
五、写作(40 分)
26.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有些人如同一束光,驱散了成长中的黑暗,照亮了青春的时光:或是困境中的一次援手,或是迷茫时的一句点拨,或是平日里默默的陪伴……他,如同一束光,照亮并温暖了我们的世界。请以 “你是我成长中的那束光” 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人生之路并非一往无前,总有一些特别的 “转角”。它可能是一条街巷的拐角,一段楼梯的折返,也可能是成长中一次意料之外的停顿或转向。正是在这些地方,我们邂逅了新的风景,遇见了新的人,也遇见了新的自己。请以“转角处,__________”为题目,先补全题目,再作文。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600 - 800 之间,不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