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吉林市第二十三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吉林市第二十三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十三中学 2025-2026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一)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问题。(8 分)
古人云:“东风解冻,散而为雨,故名雨水。”《尔雅》曰:“天地之交而为泰。”天地和同,联手 “酿①____造” 雨水,所以春之水为泰。“雨水” 不负其名,以润泽之势(洗刷/刷新)了残冬的痕迹,亦带来了(容光焕发/焕然一新)的喜悦。“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想来以青色形容雨水这个节气最恰当不过。□□是新抽的嫩芽或初绽的新叶,□□展现出新生、péng②____勃、健康的姿态,给人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抹被雨水浸润的青不仅给予了诗人灵感,留下了诸多名篇佳句,也勾起了人们外出踏青在自然中寻找春的心情。
1、根据语境,给语段①处填写拼音,②处填写汉字。(2 分)
①酿造 _______
②péng勃 _______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2 分)
A.洗刷 容光焕发 B.刷新 容光焕发 C.洗刷 焕然一新 D.刷新 焕然一新
3、文中 “初绽的新叶” 的短语类型是 ________(2 分)
4、文中 “□” 处应依次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_______(2 分)
A.无论……都…… B.只有……才……
C.既然……就…… D.之所以……是因为……
(二)在下面横线中填写古诗文名句。(7 分)
5、苏轼《水调歌头》中,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6、诗词往往给人以启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比喻表明对未来充满信心,自己的远大理想终将实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8、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1 分)
二、阅读(4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5 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袴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①、书蠹诗魔②,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③,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甲申④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⑤。恐一旦溘先朝露⑥,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陶渊明、徐渭等,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尽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
(张岱《自为墓志铭》,节选)
【注释】①茶淫橘虐:喜爱品茶和下象棋。②书蠹诗魔:迷恋书籍和诗歌。③帙:本,册。④甲申:明朝在这一年灭亡。⑤视息人世:苟活于人世。⑥溘先朝露:比喻突然死亡。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 分)
①人鸟声俱绝__________ ②焉得更有此人______
③布衣疏食__________ ④余亦效颦为之______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 分)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尽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
11、《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怀旧散文,表面上虽没有说孤独,但却处处让人感觉到作者的孤独。请联系同样写于明朝灭亡后的乙文加以分析。(4 分)
12、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一痕”“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取得了以少胜多、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B. “见余大喜”一句表面上写金陵人高兴,实际上也写出了张岱本人的兴奋心情。
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写出了张岱贪饮,包含趣味相投、“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
D. 《自为墓志铭》选段主要表达了悼己伤怀、世事消亡、感念故国的哀伤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6 分)
拥抱星辰拥抱你
高绪丽
①春节过去不久,我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吃顿家常饭菜。酒足饭饱,父亲陪着他的小外孙坐在炕头上,一本正经地打起了扑克。有时为了一张牌,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看着一老一小盘腿坐在那儿的模样,我们时不时笑出了声。不知不觉,夜已渐深。
②母亲要去厢房取东西,我也下炕陪她。经过院子的时候,我看到不大的院子上方,无数颗星星亮晶晶地嵌在夜空上。那一剂,颜色深邃的夜空像极了幕布,它每一分钟上演的故事,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那一刻,我像个孩子似的,仰起头,与这些星星对话。于是,记忆里那一晚的夜色,隔着十几年的旧时光,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无风、温和、干净、清凉。
③乡下的夜晚自带神奇的魔力,风清月明,容易入睡。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晚,朦胧中我先是听到身旁窸窸窣窣穿衣服的声音,借着窗户透进来的夜色,我看到母亲不知何时已收拾妥当,准备出门。我连忙起身穿衣出门,把街门闩好,与母亲一前一后,投身到茫茫夜色里。
④连日干旱,太阳像个火球一样炙烤着脚下的土地,庄稼像打了败仗似的,成天蔫头耷脑。村子附近的几处大湾小河早就干涸,露出打着补丁一样的河底。哪里有水湾,哪里就有人眼巴巴地看守着。我家果园的旁边恰有一个不大的水眼,每天守在水眼处的人常常排着长队等候。这一夜,我与母亲打算趁父亲外出上夜班的时间,在水眼处守夜。
⑤走过夜路的人,对星光会有种莫名的亲近。因为它会指引你,给你力量,陪你一道穿过黑暗。去山上的小路,平日里坑坑洼洼,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刚出家门那会儿,内心对黑暗还有抑制不住的恐惧,隔着胸腔,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可是,当我仰起头,望着那满天亮晶晶的繁星,内心竟没来由地安定下来。有了星光相伴,走起山路来,也没想象的那么困难。
⑥夜,像一块很大的黑丝绒布,罩在离头顶不远的地方,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到。几颗星星如同钻石一般,零零散散地点缀在黑丝绒布上发出耀眼璀璨的光芒,不同于白天的炽热与喧嚣,山路两旁蔫头耷脑的庄稼,同远处的山峦一起,被黑雾笼罩着,分不清远山还是淡影。眼前的世界,出奇地安静。
⑦庆幸的是,我们赶到果园旁边的水眼处时,没有人守着。
⑧此时,月亮已经爬上来了,母亲在水眼旁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我挨着母亲,抬起头,仰望着夜幕深处的星光。
⑨夜凉如水。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水湾里的水从开始的黑咕隆咚,到明晃晃地透着亮光,越积越多。母亲弯下腰,把空桶摁到水湾底,再提上来、足有大半桶水。我与母亲分别提着桶的两侧,小跑着,脚底带着风,放低腰段,一边躲避着横七竖八的枝条,一边往果园深处跑去。我们来到一棵树下,“呼啦”一下子,把大半桶水全部倒到苹果树的树根旁边,再提着空桶小跑着回去。还坐在那块石头上,守着夜色,守着星辰,静待水湾里的水越积越多。
⑩叫不上名字的夏虫,在旁边的草丛里叽叽喳喳唱着欢快的歌谣。偶尔夹杂一两声蛙鸣,“咕嘎,咕嘎”,像故意捣乱似的,给夜色增添了一种涩涩的疼痛,就好像生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
那个夜里,我与母亲不知疲倦地给果园里的苹果树挨个浇灌,一棵树、两棵树……一桶水、两桶水……安静的夜色里,我仿佛可以清晰地听到苹果树“咕咚咕咚”喝水的声音,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在这个夜晚,汇成一首动人的歌。
后来,我不止一次怀念过那个夜晚,那淡淡的喜悦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为了找寻那夜的星光,我曾在城市里独自穿过有路灯相伴的小巷,开车穿梭在城里的大街上,有时也会把家里的灯全关掉,坐在阳台上望着窗外的灯红酒绿发呆。可是,城里的夜晚大多看不到星星,我再也找不到同那晚一样的星空,找不到同那晚一样温和、清凉、干净的夜色。
我陪母亲从厢房回到院中,此刻,乡下的夜空如此亲近,仿佛一伸手就可以够到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我随口问母亲:“还记得那晚我们去给苹果树浇水吗 ”母亲被问得没有防备,但马上回过神来,说:“怎么会不记得啊!那一夜,幸亏有你做伴。”
我微笑着,用力抱了抱母亲。
13、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填写完整。(4 分)
①仰望星空,引出回忆;
②星光相伴, ________;
③再望星空, ________。
14、结合语境,赏析第 段画横线的句子。(4 分)
安静的夜色里,我仿佛可以清晰地听到苹果树“咕咚咕咚”喝水的声音,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在这个夜晚,汇成一首动人的歌。
15、从记叙顺序上看,第③—— 段属于哪一种?作用是什么?(4 分)
16、有同学认为,可以将原文题目“拥抱星辰拥抱你”改成“和妈妈守水”你赞同么?并说明理由。(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材料一】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21.05分钟,比2020年增加1.01分钟。45.6%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1.9%的成年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
在数字化媒介中,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1.12分钟,比2020年的100.75分钟增加了0.37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8.42分钟,比2020年的67.82分钟增加了0.6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1.78分钟,较2020年的11.44分钟增加了0.34分钟;人均每天接触 Pad(平板电脑)的时长为9.82分钟,较2020年的9.73分钟增加了0.09分钟。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有删减)
【材料二】
“我不认为中国人比10年前更不爱读书了,因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在提高,整个社会的阅读能力和广度都在提升,但阅读确实面临很多问题。”张颐武表示,我们阅读的书往往太浅了,更多的是比较实用的教辅资料,而那些能陶冶性情的经典著作读得并不多。“全世界正面临‘深阅读’危机,或许是互联网科技导致的。”麦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互联网让信息过于爆炸,大家被淹没其中,没有那么多时间和兴趣去深阅读。
两位专家都认为,虽然经典名著看似与现代人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但其实大有用处。读经典不仅能提升鉴赏能力、思考能力,更能提升人的思想厚度和宽度。如果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缺少思考能力会怎样 麦家引用了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一过。“一个人一旦缺乏思考力,就会缺乏判断力,很难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变成人云亦云的乌合之众,容易被人利用。”
(摘自环球网,有删减)
【材料三】
到底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有研究者将阅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消遣型阅读,一种是获得型阅读。消遣型阅读是人们为调节高度紧张的身心、消除工作疲劳而进行的一种活动。获得型阅读又有不同:一种是与消遣型阅读截然对立,一种则是消遣型阅读的延伸。前者目的性很强,强调通过阅读获得某方面的信息、材料或知识等,服务于某个活动、某项研究或者用来启迪心智,积淀素养;后者则是在消遣性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文本的感染,原本持有的消遣性目的逐步转变,期待着获得更高的精神享受和审美感受。很多学生表示读了不少书,但是没有收获。主要是因为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以下几种策略可供参考。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将课堂阅读中所获得的阅读理解、阅读感受,所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应用于课外阅读,体会阅读材料在思想、情感、结构、表达等多方面的特色。
进行对比阅读.有意识地利用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或同一种类型的作品进行对比。比如对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反映出的共同风格或不同风格,同一类型的作品不同的写作角度、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积累有用的素材。阅读就是为了获取有益的营养,积淀成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阅读积累历来受到语文教学的极大重视。比如,文中有意义的观点、美好的情感、审美的体验、精彩的字词句段等,都可以成为积累的素材。此外,还可以随手做一些图点批画,或记下点滴的阅读感受,写一点儿读书笔记等。
有意识地运用。学生在写作中,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材料匮乏,甚至专门去背记一些写作素材。其实,他们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学习了很多,却往往不能与写作建立起联系,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限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王本华《课程.教材,教法》,有删改)
17、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3分)
A.调查表明,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的阅读时间比2020年多。
B.麦家引用苏格拉底的话证明个人、一个社会要有思考力和判断力。
C.获得型阅读中有一种是消遣型阅读的延伸,其最终目的是消除疲惫。
D.将鲁迅的(故乡》和《药》进行对比阅读,属于获得型阅读。
18、结合以上材料,概括阅读存在的问题。(3分)
19、有同学说:“经典名著脱离生活,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去阅读。”请你运用材料二和材料三加以反驳。(答出两点即可)(3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0、你的同桌根据《艾青诗选》的部分诗歌,从意象角度做了如下整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2分)
意象 内涵 情感 诗歌示例
太阳 ①________ 向往光明、驱逐黑暗的美好愿望 《向太阳》
《给太阳》
黎明 希望、未来 呼唤黎明,迎接、歌颂光明 《黎明》
《黎明的通知》
土地 苦难、悲伤 ②________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我爱这土地》
21、请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补全回目。(只填写字母)(1分)
A.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B.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______
22、请从鲁达人物形象的角度为选文写一段批注文字。(2分)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轆,明日便回东京去,怎么样 ”父女两个告道:“若能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 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
还你。”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 分)
(一)综合性学习(10 分)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九(2)班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0 分)
(1)阅读下面几则名言,说说“自强不息”的内涵是什么 (2 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上》
(2)请根据你的理解,选出下列句子中“强”的意思与“自强不息”中“强”含义不同的一项______ (2 分)
A.兵革之强。——《战国策·秦策》
B.赵强而燕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C.天下强国无过齐者。——《战国策·齐策》
D.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张岱》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下面四个人物都是同学们演讲稿中谈到的“自强不息”的榜样人物。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4 分)
备选人物:①诸葛亮 ②苏轼 ③文天祥 ④袁隆平
(4)班级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2 分)
示例:
活动形式一:制作一张“君子自强不息”宣传手抄报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50 分)
24、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翻过这座山
导语:“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 ,作家刘楚昕在领奖台上的这句话,道尽了跨越困境后的感悟。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横亘着这样一座山:它或许是刘楚昕十余年屡遭退稿的写作困境,或许是我们前行路上的迷茫与挫折。山巅的风景从不是唾手可得,唯有把每一次挣扎化作脚步,把每一滴眼泪凝成力量,才能在翻山越岭后读懂:那些曾以为迈不过的坎,终会成为生命里最深刻的注脚。
(2)阅读下面材料,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用一个世纪的生命书写了不朽人生。在科学领域,他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顶住质疑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用“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基石,一生秉持“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治学态度,95 岁高龄仍在稿纸上推演公式。
在家国情怀的维度,他始终牢记父亲“有生应感国恩宏”的教诲,即便远渡重洋,也心系故土。1971 年中美关系初露解冻迹象,他便即刻回国访问,成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的先行者。晚年他放弃美国国籍,回到清华园定居,将重振清华理科辉煌视为“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80 多岁仍为大一新生授课,甘当青年学子的“指路松”。
写作要求:
①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 字。
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标点规范,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得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