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语文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评 卷 人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17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1~2题目。(4分)
深秋已至,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对秋日的夜色有了些许企盼。来到院子里,看到墙上的爬山虎,
色彩与夏日碧玉似的绿截然不同,而是换上了烟霞般的藻红。“霜重色愈浓”,不错的,这一墙叶子红
得浓烈,红得làn màn①便把终年贮蓄的红色全拿出来了。我确信,这与夏日时的风采不能混为
一谈。风停了,夕阳染红了 yùn xiāo②。仿佛化了妆的爬山虎,沐浴在霞光里,显得绚丽而又
空灵。
1. 根据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2分)
①làn màn ________ ②yùn xiāo ________
2. 选出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翻来覆去
B.截然不同
C.贮蓄
D.空灵
3. 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①提起“朋友”这个词语,我们内心会涌起一股暖流。②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
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朋友是一束阳光,一束可以让你
的生活充满温暖的阳光。③朋友是人生路上最美丽的风景,不管历经多少风雨,朋友都会给你带
来鸟语花香。④欢迎大家来到七年级(1)班《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的现场,让我们敞开
心扉,畅谈交友之道。
A. “涌起”“休息”“风雨”“畅谈”都是动词。
B. 第②句的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第④句的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
C. 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来突出朋友在人生中美好、重要的存在意义。
D. 第③句的“鸟语花香”在这句话中体现的是比喻义,指朋友带来的积极影响。
4.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 )(2分)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B.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北京人,代表作品还有散文《我与地坛》等。
C. 令尊、贤弟、贵姓、都是敬辞,舍弟、小儿、见教、家慈、拙作都是谦辞。
D. 《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晋士大夫
的言谈、逸事。
(2)《朝花夕拾》里有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请你根据地点的转换,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地点 篇目 主要内容
故乡 《阿长与〈山海经〉》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记叙了鲁迅儿时盼望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
《鉴略》的痛苦感受
日本 ③________ 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的学习生活,也写了他弃医从文的原因
5. 古诗文默写(6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是要把学习
和思考结合起来,在获取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的思考,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3分)
【甲】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乙】天净沙·春
元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①,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释】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6. 选出对以上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 《天净沙·秋思》中,处于动态的流水和处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B. 《天净沙·秋思》文字精炼,纯用白描勾勒生动的图景,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C. 《天净沙·春》借“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作者陶醉在明媚春光里的惬意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D.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春》都以乐景写哀情,前者前四句写景,末句写人。后者通篇句句写景,亦是句句写人。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五》)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小箱子。④薨(hōng):死。
7. 参考下面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字词解释
(1)择其善者而从之 词语推断法:从善如流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查阅词典法:①诚实。②的确,确实。③信用,守信用。④任凭,随意。⑤相信,信任。(《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3)处决如流 课内迁移法:逝者如斯夫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分)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3分)
9.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普 少 习 吏 事 寡 学 术 及 为 相
10. 在甲文中,关于学习态度,孔子的观点是① 请简要概括(2分)。
乙文中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② (1分),
读书给赵普带来的好处是:③ (1分)。(②③用原文句子填空)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综合性学习,完成11~13题(8分)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七年级(1)班下周将召开一次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1. 班级想邀请本校心理咨询室的高老师参加活动,班长推荐你去邀请,你会对高老师这样说:“ 。(3分)”
12. 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13. (3)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三种活动形式。(3分)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7分)
父亲的“拐杖”
①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一直是个坚强而挺拔的人。他用宽阔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温暖的家。然而,岁月无情,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的身体大不如前,他的脚步也不再稳健。
②不知从何时起,父亲开始迷上了读书。起初,我并未在意,只当那是他闲暇时的消遣。渐渐地,我发现读书对于父亲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像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拐杖”。
③有一年过年,他竟然当着我们的面,背起了《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
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几乎把整首诗
背了一遍。小辈们个个摇头,自叹不如。大侄、外甥还都是高中生,一边不住地赞叹,一边竖起
大拇指。
④就是那一年,家里读书氛围极其高涨,我们家过了生命中最充实的读书年。也是从那一
年开始,我们互相赠阅并推荐阅读书目。从那以后,父亲读书更加用心勤勉。每天清晨,父亲早
早起床,坐在窗边的椅子上,手捧着一本书,静静阅读。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的身上,勾
勒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他的眼神专注而投入,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没
有生活的琐碎,没有疲惫,没有孤独,只有无尽的知识和智慧。
⑤父亲读书的种类很多,从历史传记到文学名著,从哲学思考到科学探索,他都饶有兴趣。
他常说,每一本书都是自己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一副拐杖,竖起来,它支撑着肉体,奠基人生
的高度,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横过来,它连接着灵魂,为我们架起一座内心与广袤
天地、宇宙仁心的桥梁。在书的世界里,他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力量。
⑥记得有一次,父亲生了一场病,需要在家休养一段时间。那段日子里,他的情绪低落,
面部、颈部、手臂、小腿扎着数十根针灸针,身体的不适让他倍感焦虑和无助。然而,正是那些
放在床头的书,陪伴他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时光。他忘情地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减轻了病痛的折
磨,精神也随之振作起来。
⑦读书不仅让父亲的内心变得充实,还让他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更加从容和坚定。
每当遇到问题,他总会从书中寻找答案和启示。那些书中的智慧和经验,就像一副坚实的拐杖,
支撑着他走过人生的低谷。
⑧还有一次,家人因为读《围城》争论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直至父亲道出自己的读书
心得,才平息了这场争论。父亲说,围城一方面所指的是婚姻,把婚姻比作“城”,涵盖了“城
里人”和“城外人”的心理状态以及疯狂程度;另一方面还涉及其他方面,也就是作家未曾特意
提及的。诸如酒局、棋局、工作单位、一个团体等等,它们也可以称之为“城”。只要一入围,
就如同入了那座无形的“城”,都必须遵守它“制度”上的制约。正所谓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
浅。聆听了父亲的解读,我忽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10 页)
⑨如今,耄耋之年的父亲依然保持着每年读近十本书的习惯,经常与儿孙们探讨阅读感受。
他那不足六十平方米的小屋温馨而整洁,到处弥漫着书香,客厅、卧室都摆满了各类书籍,每一
本都见证了父亲的阅读历程。我也渐渐明白,读书对于父亲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他晚年生
活面对孤独的勇气与动力。
⑩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追逐着物质的满足和外在的荣耀,却忽略了内心的文化
滋养。父亲用他对读书的热爱,为儿女们树立了榜样。他让我们懂得,无论生活多么忙碌和艰难,
都不能忘记给自己的心灵找一副“拐杖”,让读书支撑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惧风雨,无畏
寒霜,让我们走得更加稳健,更加淡定从容。
1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详写的三件事。(3分)
15. 请分析文章标题的妙处。(3分)
16.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3分)
17. 第⑩段画直线句子高度评价了父亲对读书的热爱,请分析其抒情效果。(4分)
18. 请你认真研读文本,结合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思考,自主命制一道阅读题,题目需考查对文本的把
握,同时附上完整参考答案。(4分)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10 页)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1题(11分)
婉转的春
李丹
①旧历年过了,阳光明媚起来。二月的季节里,春还在某个角落里蛰伏着不动声色,冬日的
余寒还在一波一波地侵蚀着,寒意在角角落落恋恋不舍地徘徊着,对于阳光的驱逐置之不理。偶
尔有风吹过还有种凉寒彻骨的感觉,有时甚至还会有一场稀薄的雪。这样的时节,人们便有了盼
春的心情。
②角落里的春天脚步婉转,扭着细弱的腰肢款款而来,最初没有什么气势却执着,一寸寸地
拓展着自己的领地,先是空气里有了一丝暖意,迎面的风抽了筋骨般不再那么硬朗,阳光一扫冬
日里的倦怠,愈发变得明媚灿烂起来,那样的阳光很是有了几分力量,毫不吝啬地落在角角落落
里。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一场细雨过后,便大大方方地绿起来,没
有了丝毫的羞涩感。堤岸的柳也耐不住寂寞了,细长柔软的枝条在风中飞舞,听到春天的消息悄
悄鼓起了米粒般的芽苞,却忍着,掩饰着,和不经意的春风在温暖的阳光里玩耍。某一天,阳光
更加温暖了些,那柔嫩的黄才一日日从芽苞中泄露出来,像一粒粒金黄的豆子挂满了枝头。还是
那场雨吧,雨后,叶子便如一只只纷飞的蝶跃然在枝头翩然而舞,转眼就是一树的葱茏了,这个
时候,春天才加快了行走的脚步,在一夜之间唤醒了万物。
③果园里,最先登场的是杏花,枝枝杈杈还干枯着,毫无声色,却在你的回首间爆出了一树
的雪白;你还在惊叹着花的神奇,微风过处,却有花瓣纷然飘落,想必它在忙着结果吧,这时,
嫩黄的叶才姗姗露出了它的颜面。之后,是桃花那一张张娇艳的脸,有了前人们那么多诗句的沉
淀、浸染,怎么看桃花都是那么笑意盈盈的,有娇俏也有几分筋骨,宛若二八女子的脸。桃花似
乎是最为大写意的春天,桃花开了,梨花、苹果花也相继登上春天的舞台,浓墨重彩地在春天里
绽放,奉献自己的完美。春天在这样的繁华盛世里,在这样热热闹闹的花丛中正式来到人间,开
始它极为短暂的旅程。
④风在春天里也是那样耐不住寂寞,它在春天里收了棱角与锋芒,浸染了花香与温暖。这样
的风穿过树叶与花朵,在肌肽之间肆意地游走,不冷也不热,恰到好处,温润得如邻家少女。春
天悄悄地来着,忽有一日便这样大肆张扬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⑤满眼都是绿色的时候,春也就深了。
19. 第②段中没有出现的景物是( )(3分)
A. 小草 B.柳树 C.阳光 D.春花
20.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③段中的春花和第④段中的春风有什么特点。(4分)
春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 文章以景物的缓慢变化表现春天婉转到来的过程,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春天到来的过程 情感
蛰伏着不动声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加快行走的脚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大肆张扬地展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满分30分)
22.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其一完成作文。
(1)遇见是一种神奇的安排,遇见美景,愉悦身心;遇见佳作,充实心灵;遇见知己,丰盈人
生……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请以“这一天,我________”补充完整,作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5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