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卷
一、古典之美(27分)
1.(10分)班级开展“领略千年文化,品味诗词之美”活动。下面是小雨同学整理的古诗词积累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词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①    ”是王绩眼中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②    ,③    ”是崔颢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④    ,⑤    ”是白居易春行西湖的花草之美。
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李白踏上行舟,远游楚地,看到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油然而生“⑥    ,⑦    ”的思乡之情;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祯发出了“⑧    ?松柏有本性”的赞叹,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面对不可阻挡的衰老,曹操借一句“⑨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⑩    ”表示要老当益壮,自强不息。
2.(2分)请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将合适的词语填入诗歌点评的空缺处。
点评:诗歌以苍劲的笔力,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其中“    ”“    ”二字更是写出一缕烽烟的简单纯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3.(10分)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赏山川之美”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问题。
【甲】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晓雾将歇   
②略无阙出    
③夕日欲颓   
④林寒涧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    ,有很多趣味。
(3)《三峡》和《答谢中书书》中都写到了“猿鸣”,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明“猿鸣”的作用。(4分)
4.(5分)阅读回答问题。
临皋闲题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耳。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第: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③两税:夏秋两税。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画两处)(2分)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2)《记承天寺夜游》中探讨过“闲人”的含义,苏轼在《临皋闲题》中亦称自己为“闲者”,请联系下面的写作背景,谈谈对“闲”的理解。(3分)
写作背景: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二、文学之约(28分)
5.(7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为了弘扬诚信,班级开展了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寻诚信之义】
信,从“人”,从“言”。意人言为信,言乃心声,凡人说话要落实才能见得人,即笃实不自欺亦不欺人。
(1)以上是同学们整理出的“信”字含义的演变与引申过程。请根据思维导图,判断下列成语中“信”的含义,在横线处填写相应义项序号。(2分)
A、闲庭信步    
B、信守不渝    
C、鱼书雁信    
D、深信不疑    
【引诚信话题】
。“信”是立国之本,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去国君之信,最后沦为亡国之君;是为政之要,商鞅徙木立信,取得国人的信任,为秦变法图强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立身之本,曾子烹彘,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教育子女以诚修身;是交友之道,尾生信守约定,不离不弃,抱柱待友;是经商之魂,陶朱公造秤,告诫商人用秤要公平心正,以诚相待,童叟无欺。
(2)主持人小华准备了上面的一段开场白。用哪句话作为总起句,他不是很确定,请你帮他选出正确选项     (2分)
A.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
B.国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
C.言必信,行必果
D.满招损,谦受益。
【讲诚信故事】
(3)小李每次写作业都“借鉴”同学的答案,考试都偷瞄同桌的试卷。老师提醒过几次,但小李觉得无所谓,更否认偷瞄别人的试卷,请你以同学的身份来劝说小李。(3分)
6.(6分)班级开展“读红色经典书青春榜样”系列活动。请参与并完成问题。
(1)【活动一】摘录批注,发现事实。请将批注内容补充完整。(2分)
摘录内容 批注
当我们走过一棵野杏树时,队伍突然散开。每一个人的袋里装满了杏子,杏树好像受了一阵狂风的吹打,于是他们归队,迅速开步走。可是,当我们走过私人的果园时,没有人采摘一颗果子。我们沿路所吃的饭和菜,都照价付钱。 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红军战士一开始就给斯诺留下了①    的印象。(经过实地考察,有自己的印象和感受。
他们的军纪和政治毅力,很明显地依然和以前一样地坚强。红军自己宣称,他们是向着抗日前线前进的,而且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要素。它帮助他们把一种可能成为颓败的撤退,转变成为一种有精神的胜利的前进。 这种大众的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武装宣传游历……关于这种惊人的征战,将来有一日会有人写成全部的叙事诗的。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种大众的迁移”指的是②    。(记录事实的同时,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2)【活动二】树立榜样,照亮青春。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班委会拟在学校周刊上推出一期“青春榜样”专题,引导同学们积极向上。请你从《红星照耀中国》中为“经典形象”板块推荐一位“青春榜样”,并撰写60字以上的文字介绍。(4分)
7.(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再叫一声师父
徐慧芳
①我的师父是伟大的,他值得我永远回忆。
②不修边幅——这是我对许老师的第一印象。二十出头的我踏进这所学校报到,校领导领我到教导处,对一位正在埋头刻蜡纸的中年人说,老许啊,给你带来一位徒弟,先安排在教导处,你带带她……中年人扬起他那被眼镜遮了半张的脸,连忙站了起来。拉碴的胡须和凌乱的头发分外刺眼。校领导对我说,这是教导主任许慧忠老师,我们的大才子。
③“欢迎你啊!”许老师咧嘴一笑,那两排牙在黝黑皮肤的映衬下白得发亮。这笑容竟使我忐忑不安的心渐渐安定下来。我跟着许老师开始熟悉教学环境并努力学习教学。
④许老师非常忙碌,他虽主教物理,还常常充当给别人代课的“救火”角色。他私下对我说,一名教师想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业务就一定要过硬,各种学科知识都要涉及一点,你知识面广、本事大,就不怕学生不服你。他讲起一个故事,说他知道自己其貌不扬也不修边幅,刚进教室时,学生对他毫不在意,课堂闹哄哄的,但看到他粉笔徒手一转,一个标准的电路图栩栩如生地出现在黑板上,教室里立马安静了下来……这些话让我铭记在心。
⑤初来乍到那个冬天,一场大雪后,校园里积雪很深,一考完试的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玩。他们的热闹劲也引发了我的童心,我拿了一只铅桶,拎了几桶雪,找一间空教室,拼起几张课桌,塑了一座鲁迅像。塑像快完成时,虚掩着的教室门被推开,随后是许老师的声音:大家都进来看看吧!一群学生接二连三涌进来了,看到眼前用雪堆成的鲁迅像还是颇感惊奇的。在孩子们的感叹声中,许老师对他们说,这是新来的徐老师,下学期就要教你们美术课了。很快我就悟到许老师的良苦用心,他是有意识地让我以一个“能人”的姿态在正式任教前先展示给学生,有意识地燃起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信心。所以我后来的教学工作一直很顺利。
⑥许老师无论待同事还是学生,都是言语晏晏如清风拂面,让人舒服。但是有一次我看到了许老师的另一面。那天我踏进办公室门,听到许老师在教训一个男生,面容严肃,口气严厉:为什么要说谎呢?你一向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我们是对你寄予希望的,一个人如果从小不诚实,一点小事都要耍个花招,将来怎么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后来才知道,这位学生骗家长说许老师让他放学后留下来出黑板报,实际上他是跟同学玩去了。事后,许老师对我说,还是对他严格点好,学生如养成讲假话的习惯,那可太可惜了。
⑦我来学校三年半后,学校改制,我执意要离开。和师父许老师谈了心:我爱美术,很希望当一个纯粹的教师,但同时深感自己各方面学养不够,知识残缺。新时期来临,我要争取获得深造的机会……是许老师理解了我,帮我最终说服了校领导。
⑧离校后几十年来,一直和许老师常来常往。最近一次的见面,是四年前许老师来电话问我,有否时间来家聚一聚,他有几位老学生也要来。我欣然从命,到了许府,师母不在,师父说师母有点事情出去了。临近中午,许老师说师母不在,我也弄不来饭,我们就去附近一家餐馆吃饭吧。那次餐桌上许老师点了不少菜,要了一瓶葡萄酒,还叫了一汤盆面。席间我们合影拍了不少照。事后我才从师母口中得知,那天正是许老师的生日,师母是在医院里由女儿陪着做了个小手术。这些许老师都没告诉我们,我又心疼,又自责,心疼的是师母生病,师父心里默默承受着痛苦,自责的是我还从未回报过师父。每当学生念叨老师当年的教诲和培养,许老师总要拱拱手:应该是我要谢谢你们,你们给了我很多快乐!
⑨今年元月初,突然接到许老师女儿的电话,告诉我许老师元月7日已去世。放下电话,我找出许老师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童颜鹤发的许老师正在练书法。我注目良久,心中感念他的好:一位老师,心中永远装着学生,而唯独没有自己。
⑩其实,这些年,我也带过很多徒弟,就像徐老师当年带我一样。
时间不能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中得以再现。请参与《再叫一声师父》的散文品读活动。
(1)文章开头即说“我的师父是伟大的,他值得我永远回忆”。在“我”和师父的相处中,哪些事件让“我”感受到师父的“伟大”?(3分)
(2)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A.小雨认为文章第②段划线句有损许老师的形象,应该删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中年人扬起他那被眼镜遮了半张的脸,连忙站了起来。拉碴的胡须和凌乱的头发分外刺眼。
B.根据语境,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很快我就悟到许老师的良苦用心,他是有意识地让我以一个“能人”的姿态在正式任教前先展示给学生,有意识地燃起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信心。
(3)结合文章内容,围绕“言传身教传师道,耳濡目染承师恩”,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赏析性文字。(6分)
三、现实之思(25分)
8.(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拿捏”的背后
陈鲁民程中汉
①巴黎奥运会上,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多次摆出一个“拿捏”手势,意思是稳操胜券、十拿九稳。她也果然不负众望,夺得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女子单人10米台两项冠军。
②“拿捏”的动作,在人前很风光、很潇洒,但背后却是辛勤的付出、艰苦的准备,充满了心血与汗水。像全红婵一样,许多成功者能够做到从容“拿捏”,背后也有相同的付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成林,熟练“拿捏”军事技能,比武竞赛中屡屡摘金夺银,在军事赛场上打出赫赫威名。他的“拿捏”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是对军事技能坚持不懈的悉心钻研,是对本职工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与投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广苏,与战友配合完成了多项高难度试验。他的“拿捏”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学习、坚忍不拔的奋斗和坚定不移的拼搏。他说自己是“狂奔的蜗牛”,在奔向星辰大海的路上拼尽全力。招飞入伍后,因为体能偏弱,他就每天早起半小时,顶着寒风,腿绑沙袋跑三公里;进入初教团,他又强忍眩晕感,不断克服不适、调整状态,逐渐战胜晕机反应;进入航天员大队,作为一名文科生,面对理工类课程,他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地攻坚,终于熟练掌握了航天员必备的知识和技术。
③“拿捏”是千锤百炼的结果,也是精雕细刻的结晶。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道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选自《解放军报》2024年9月10日,有删改)
【活动一名人印证】
(1)一组同学说:“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就要注意论据的丰富性。”请为文章中关于“‘拿捏’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与坚持”这一观点,补充一个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作为论据。(3分)
【活动二观点反驳】
(2)二组同学阅读文章后,围绕“如何培养‘从容拿捏’的能力”展开讨论。你认可哪种说法,还是另有思考呢?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你的观点。(不少于100字)(6分)
小语:确立明确目标,激发内在动力。
小文:锤炼顽强毅力,勇于挑战极限。
小美: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在每一次尝试中提升自我。
9.(16分)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7月31日下午,在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组合全红婵/陈芋汐一路领先,最终以359.10分的总成绩强势夺冠。
首轮比赛,全红婵/陈芋汐第三组出场。他们以向后翻腾屈体的动作拿到第一跳的56.20分,直接高出第二名9点6分。后面的比赛正如大家预期的一样,两人惊人的同步性和各自高超的技术水平,复制粘贴般顺利完成五轮比赛,最终全红婵和陈芋汐以359.1分的成绩轻松夺冠。朝鲜队和英国组合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
至此,中国队实现该项目的七连冠,这是本届奥运会中国跳水队的第三枚金牌。也是中国跳水梦之队的第五十枚奥运金牌。
【材料二】
“水花消失术”,再次惊艳了整个世界
北京时间7月31日下午,在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台跳水决赛中,中国组合全红婵/陈芋汐以总成绩359.10分的碾压优势获得冠军,再次向世界展示了“没有惊动这片水池,却惊艳了整个世界”的“水花消失术”。
过去的三年中,全红婵/陈芋汐这对王牌组合在女子双人10米跳台上,成功包揽了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等所有大赛该项目的冠军。此番征战巴黎奥运会是全红婵/陈芋汐组合的又一次人生挑战,代表国家征战奥运会,既是一份个人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全红婵/陈芋汐以出色的成绩夺得金牌,不仅有赖于“梦之队”的出色训练,还和女运动员自身所具有的蓬勃朝气与良好心态有着密切关系。在平日的训练与比赛中,两位运动员共同携手,相互扶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培养了无需言说的默契。这种持之以恒的训练和永不言败的精神,为她们在跳水台上的优异表现做出了完美的注脚,更是她们拼搏精神的典型体现。
在这一刻,以往所付出的汗水与努力,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在今后的比赛中,还有更多的机遇等待着她们。
【材料三】
璀璨一跃——全红婵与陈芋汐的巴黎传奇华章
2024年的巴黎,夏日骄阳似火,奥运会的赛场上,气氛紧张得如同拉紧的弓弦,女子双人十米跳台的比赛即将拉开帷幕。
全红婵与陈芋汐静静伫立在跳台边缘,她们身着紧致的跳水服,那线条优美得如同精心雕琢的雕塑。阳光温柔地洒落在她们身上,仿佛为她们披上了一层璀璨的金色战甲。观众席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呼吸,静等那即将开启的传奇一刻。
清脆的哨声响起,全红婵和陈芋汐同时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a她们的脚步轻盈得如同在云端漫步的精灵,又似猎豹在草原上奔跑前的蓄力。刹那间,她们奋力蹬地而起,宛如两只振翅高飞的雄鹰,冲向那广袤无垠的湛蓝天空。
在空中,b她们的身体舒展得犹如绚丽绽放的蝴蝶,轻盈而优雅。c她们的动作整齐得如同经过精密校准的时钟,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得无可挑剔。她们旋转、翻腾,恰似两颗璀璨耀眼的星星在浩瀚宇宙中尽情舞动。
最后时刻,d她们如同离弦之箭,以无比的精准笔真地插入水中。水面只泛起了微微的涟漪,仿佛也被她们的完美动作所深深折服。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整个赛场陷入一片寂静。随后,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裁判们纷纷打出高分,80.10分,这个耀眼的成绩见证了她们的卓越非凡。
全红婵和陈芋汐用她们无与伦比的实力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在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书写了属于她们的传奇华章。她们的精彩绝伦的表现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体育史上璀璨夺目的一段佳话。
①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请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分析其是如何体现新闻特写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的? ②文中画线句描写了观众的反应,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班级开展“关注新闻热点弘扬奥运精神”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请给材料一的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0字以内)(2分)
(2)新闻结构有不同的类型,材料二属于下列哪一种     (2分)
(3)按要求完成材料三的批注。(6分)
①   
②   
(4)本周的“国旗下讲话”将以奥运精神为主题。请你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写一个演讲稿的片段,以充实讲话的内容。(6分)
写作提示:①观点鲜明;②不少于100字。
四、心灵之旅(40分)
10.(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选择无处不在:隐居东皋,是王绩的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的选择;弃医从文,大鲁迅的选择;将一生奉献给寂寞的实验室,是居里夫人的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守护敦煌,修复莫高窟,是樊诗锦的选择;长征,是中国革命生死关头的道路抉择……
在你的生活中,又遇见过怎样的选择呢?你又是如何做出选择的?这些选择带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以“这,是我的选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古典之美(27分)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山山唯落晖(重点字:唯)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
③芳草萋萋鹦鹉洲(重点字:萋)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
⑤浅草才能没马蹄
⑥仍怜故乡水
⑧万里送行舟
⑧岂不罹凝寒(重点字:罹)
⑨老骥伏枥(重点字:骥)
⑩壮心不已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分析】本题考查词句赏析。书法作品内容是《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歌以苍劲的笔力,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孤”“直”二字更是写出一缕烽烟的简单纯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解答】孤 直
【点评】五种常见字体特点:
篆书:“体正势圆”,笔法瘦劲挺拔,笔画均匀,粗细一致。
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形体扁平,横长竖短。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收放结合,大小相兼,疏密得体。
草书:“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结构简省,笔画勾连,不拘章法,笔势流畅。
3.【分析】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影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②句意: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中断。
③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落下。
④句意: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肃:肃杀。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未,没有;复,再。句意为: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②中重点词语有:清,水清;荣,树荣。句意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常有高猿长啸”“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用猿鸣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用猿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答案:
(1)①消散。
②同“缺”,中断。
③落下。
④肃杀。
(2)①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3)《三峡》猿鸣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答谢中书书》猿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分析】参考译文:
临皋亭下八十几步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想着回家乡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罢了。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故断为: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2)本题考查主旨把握。《临皋闲题》写于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两篇选文写“闲”的句子:[乙]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闲”中有一份欣喜。正是因为闲,所以作者才能和友人漫步庭院,欣赏美好月色,正是因为闲,所以作者可以去看江山风月。这份“闲”体现了作者欣赏自然美景时的欣喜和快乐。“闲”中有一种洒脱,虽然被贬,但是作者仍然能够欣赏自然山水、江山风月的美好,表现出一种洒脱、淡泊。
答案:
(1)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2)“闲”有悲凉的意味,苏轼被贬黄州,怀才不遇;“闲”有悠闲的意味,表现出苏轼无职无权、自由自在的生活;“闲”有沉醉山水的意味,表现苏轼欣赏江山风月的怡然自得;“闲”有豁达的意味,表现出苏轼乐观的人生态度。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二、文学之约(28分)
5.【分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词义:在很大的院子里散步,形容很清闲的样子,有时也形容信心十足。信:随意地。
B.词义:坚守信用不变。信:忠诚地,坚定地。
C.词义:泛指书信。信:书信。
D.词义: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信:相信。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是立国之本”“是立身之本”的提示,语段是从“诚信”对国家和个人的意义角度来讲的,选“国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恰当。
故选:B。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时,开头应有称呼,然后围绕诚信的重要性来谈即可,如:指出偷瞄别人试卷是不诚信行为,不讲诚信会有什么后果,讲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要注意语句连贯,语言得体。如:小李,诚信乃做人之根本。我们应该坚持原则,越是小事就越要坚持原则。我们的作业应该自己独立完成,考试也要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这样才能查漏补缺。而且很多题目你既然会做,就没有必要让老师和同学误会你是个不诚信的人,我们一起加油,做更好的自己。
【解答】答案:
(1)A.随意地 B.忠诚地,坚定地 C.书信 D.相信
(2)B
(3)示例:小李,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从小事做起。作业和考试只是检验我们学习方法、学习思路的途径,而不是目的。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实的反应我们的学习情况,方便我们查漏补缺。另外很多题你都会做,就没有必要让大家认为你是个不讲诚信的人。你很有潜力的!让我们共同加油,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点评】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养成从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6.【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的人物形象。使西方人第一次全面客观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所体现的革命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从“当我们走过一棵野杏树时,队伍突然散开。每一个人的袋里装满了杏子,杏树好像受了一阵狂风的吹打,于是他们归队,迅速开步走。可是,当我们走过私人的果园时,没有人采摘一颗果子。我们沿路所吃的饭和菜,都照价付钱时”可知,红军战士纪律严明,不动群众的任何东西,深得老百姓拥护。从“历史上最大的武装宣传游历”这一关键语句可知,“这种大众的迁移”指的是长征。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
示例:朱德,他身体强健,喜运动,好读书;他天性温和,爱护部下,打仗身先士卒;他诚实负责,目标坚定,战斗力强,他具有为事业英勇牺牲、忠贞不贰的高尚品格。
答案:
(1)①纪律严明 ②长征
(2)示例:周恩来。他就学南开,成绩优异,却因组织学生运动入狱一年;他,辗转多国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参与组织的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红军的历史性开端,他是中国革命的“吹号者”。他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带领全中国走出“黑暗”,走向“黎明”。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分析】许老师教会“我”如何做教师,对徒弟有着殷厚的关切和严格的教育。而“我”也像许老师带“我”一样带徒弟,这是徒弟对师父的传承。表达了“我”对许老师伟大人格的敬佩之情,展现了传承师道的主题,启示我们要传承恩师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④段“许老师私下对我说,一名教师想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业务就一定要过硬,各种学科知识都要涉及一点,你知识面广、本事大,就不怕学生不服你。他讲起一个故事,说他知道自己其貌不扬也不修边幅,刚进教室时,学生对他毫不在意,课堂闹哄哄的,但看到他粉笔徒手一转,一个标准的电路图栩栩如生地出现在黑板上,教室里立马安静了下来……这些话让我铭记在心”可知,许老师借自己的故事告诉“我”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让“我”感受到师父的“伟大”。
结合第⑤段“那个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校园里积雪很深,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玩。他们的热闹劲也引发了我的童心,我拿了一只铁桶,拎了几桶雪,找一间空教室,拼起几张课桌,塑了一座鲁迅像。一群学生接二连三涌进来了,看到眼前用雪堆成的鲁迅像还是颇感惊奇的。在孩子们的感叹声中,许老师对他们说,这是新来的徐老师,下学期就要教你们美术课了。我悟到许老师的良苦用心,他是有意识地让我以一个‘能人’的姿态在正式任教前先展示给学生,有意识地燃起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信心”可知,许老师借“我”塑鲁迅像的机会帮“我”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让“我”感受到师父的“伟大”。
结合第⑥段“但是有一次我看到了许老师令我惊讶的另一面。那天我踏进办公室门,听到许老师在教训一个男生,面容严肃,口气严厉:为什么要说谎呢?你一向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我们是对你寄予希望的,一个人如果从小不诚实,一点小事都要耍个花招,将来怎么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后来才知道,这位学生骗家长说许老师放学后留他有事,实际上他是跟一个同学玩去了。事后许老师对我说,还是对他严格点好,学生如养成讲假话的习惯,那太可惜了”可知,许老师教育学生不能养成撒谎的坏习惯,让“我”感受到师父的“伟大”。
结合第⑦段“我来学校三年半后,执意要离开去外地深造。我和师父许老师谈了心:我爱美术,很希望当一个纯粹的教师,但同时深感自己各方面学养不够,知识残缺,新时期来临,我要争取获得深造的机会……是许老师理解了我,帮我最终说服了校领导”可知,许老师理解“我”离校原因并帮“我”说服领导,让“我”感受到师父的“伟大”。
结合第⑨段“临近中午,许老师说师母不在我也弄不来饭,我们就去附近一家餐馆吃饭吧。那次餐桌上许老师点了不少菜,要了一瓶葡萄酒,还叫了一汤盆面。席间我们合影拍了不少照。事后我才从师母口中得知,那天正是许老师的生日,师母是在医院里由女儿陪着做了个小手术。这些许老师都没告诉我们,是怕惊动大家,我又心疼,又自责,心疼的是师母生病,师父心里默默承受着痛苦,自责的是我还从未回报过师父。许老师有些学生是很有出息的,每当学生念叨老师当年的教诲和培养,许老师总要拱拱手:应该是我要谢谢你们,你们给了我很多快乐,你们有出息,是给了我面子啊”可知,许老师不图学生回报,向我们隐瞒师母生病和自己生日,让“我”感受到师父的“伟大”。
(2)A.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分析。结合“中年人扬起他那被眼镜遮了半张的脸,连忙站了起来。拉碴的胡须和凌乱的头发分外刺眼”可知,这是对许老师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体现了许老师的不修边幅和不拘小节,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是赞美许老师高尚的人品,因此这里的描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同时与后文许老师心中永远装着学生,而唯独没有自己相照应;许老师虽然不修边幅,但是从后文的内容可知,许老师对学生很关爱,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人品,而且许老师学识渊博,有教育情怀,因此这里的外貌描写将许老师的不注重外表和他的高尚精神品质以及高超的教育艺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许老师的赞美之情。因此这里的画线句不能删。
B.本题考查赏析加点字词。“有意识地”的意思是:有目的地做某件事。结合句子“我悟到许老师的良苦用心,他是有意识地让我以一个‘能人’的姿态在正式任教前先展示给学生,有意识地燃起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信心”可知,这里用了两个“有意识地”,强调了许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更加高大,让“我”在学生面前树立了威信,这也体现了许老师的教育艺术之高超,凸显出了许老师高尚的精神品质,表达了“我”对许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⑩段“其实,这些年,我也带过很多徒弟,就像许老师当年带我一样”可知,“我”从许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他教会了“我”如何做好老师,“我”如今也带徒弟,“我”也效仿许老师,对徒弟有着殷厚的关切和严格的教育,这是徒弟对师父的传承;本文写许老师教“我”学习教学,告诉“我”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帮“我”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告诉“我”对待学生的不良习惯要严格要求等事件,作者字里行间赞美了许老师待人亲切热情、知识渊博、教学能力强、乐于助人、对学生要求严格、认真负责、重情重义的宝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许老师伟大人格的敬佩之情,许老师的精神品质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和传承,因而本文又体现了传承师道的主题。
答案:
(1)①许老师借自己的故事告诉“我”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
②许老师借“我”塑鲁迅像的机会帮“我”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
③许老师教育学生不能养成撒谎的坏习惯。
④许老师理解“我”离校原因并帮“我”说服领导。
⑤许老师不图学生回报,向我们隐瞒师母生病和自己生日。
(2)A.欲扬先抑的手法。画线句对许老师的外貌和动作进行了描绘,体现了许老师生活上不拘小节的特点。许老师不注重外表与后文重视培养学生形成对比,更能体现许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与厚爱。许老师不注重外表又与许老师的教育艺术形成对比,体现许老师的教育艺术的高超。所以不能删去。
B.①“有意识”意为有目的地做某件事,表明许老师为让“我”的教学生涯有一个好的开始,可谓用心良苦,展现了许老师带徒弟的智慧。②连用两个“有意识地”,突出了许老师作为师父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凸显了“我”对许老师做法的感激。
(3)①许老师教会“我”如何做教师,对徒弟有着殷厚的关切和严格的教育。而“我”也像许老师带“我”一样带徒弟,这是徒弟对师父的传承。②文章表达了“我”对许老师伟大人格的敬佩之情,展现了传承师道的主题,启示我们要传承恩师精神。
【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三、现实之思(25分)
8.【分析】《“拿捏”的背后》一文通过跳水运动员全红婵以及军事标兵成林、航天员李广苏等成功者的例子,阐述了“拿捏”(即稳操胜券、十拿九稳)背后所隐藏的辛勤付出、艰苦准备和不懈努力,强调了成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持续的努力。
【解答】(1)本题考查补充论据。为了增强文章关于“‘拿捏’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与坚持”这一观点的说服力,我们需要补充一个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作为论据。这个人物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其成就被广泛认可,二是其成功背后有着辛勤的付出和不懈的坚持。
(2)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关于“如何培养‘从容拿捏’的能力”,小语、小文和小美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我们需要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表达观点时,可以综合多个角度,也可以有所侧重。
答案:
(1)示例: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成就卓越,备受后人推崇。然而,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刻苦练习和不懈坚持。据说,王羲之每天都要练习书法,有时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的笔法和技巧经过千锤百炼,最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王羲之的事例充分证明了“‘拿捏’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与坚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2)示例:我认可小文提出的“锤炼顽强毅力,勇于挑战极限”这一观点,并认为它是培养“从容拿捏”能力的关键。因为无论在哪个领域,要想达到“从容拿捏”的境界,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坚持。这种努力和坚持的背后,往往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勇于挑战极限的精神作为支撑。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从容,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最终取得成功。同时,我也认为小语和小美提出的观点同样重要,确立明确目标和注重细节也是培养“从容拿捏”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毅力,勇于挑战极限,同时明确目标、注重细节,以全面提升自己的“从容拿捏”能力。
【点评】论点(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论据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
9.【分析】本题是关于“关注新闻热点弘扬奥运精神”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第二题考查新闻结构,第三题考查赏析句子,第四题拟写演讲稿。
【解答】(1)材料一主要报道了在北京时间7月31日下午的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中国组合全红婵/陈芋汐以总成绩359.10分的优势获得冠军的事件。报道中提到了这是中国队在该项目的七连冠,也是中国跳水梦之队的第五十枚奥运金牌。在拟写标题时,需要突出以下几个关键信息:时间:北京时间7月31日下午。事件: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结果:中国组合全红婵/陈芋汐夺冠。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
(2)【材料二】以“水花消失术,再次惊艳了整个世界”作为导语,这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或简要概述,紧接着详细描述了全红婵/陈芋汐在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台跳水决赛中的夺冠过程,以及她们过去的成就和训练情况。这些内容都是对导语内容的详细说明,符合倒金字塔结构中“叙述重”放在前面,聚焦独特的个体、具体内容、细节、重要事实等要素的特点。同时,【材料二】中并未过多涉及事件的背景或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事件,而是直接突出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即中国组合夺冠,这与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相吻合。因此,可以判断【材料二】属于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模式。
(3)①新闻特写是一种融合了新闻真实性和文学表现力的文体,它要求通过形象化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新闻事件。在材料三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全红婵和陈芋汐跳水的过程,使得整个场景栩栩如生。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a、b、c、d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分析其是如何体现新闻特写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的。
句子a:“她们的脚步轻盈得如同在云端漫步的精灵,又似猎豹在草原上奔跑前的蓄力。”这句话通过两个比喻,将运动员的脚步轻盈比作“在云端漫步的精灵”,强调了其动作的轻盈和优雅;同时又比作“猎豹在草原上奔跑前的蓄力”,暗示了运动员即将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种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运动员在跳水前的准备状态。
句子b:“她们的身体舒展得犹如绚丽绽放的蝴蝶,轻盈而优雅。”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跳水运动员在空中舒展身体的姿态比作“绚丽绽放的蝴蝶”,形象地描绘出了运动员动作的优美和轻盈。同时,“绚丽绽放”和“轻盈优雅”两个形容词短语也进一步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运动员在空中翩翩起舞的优雅姿态。
句子c:“她们的动作整齐得如同经过精密校准的时钟,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得无可挑剔。”这句话通过比喻,将运动员的动作整齐比作“经过精密校准的时钟”,强调了其动作的精确和协调。同时,“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得无可挑剔”则进一步突出了运动员动作的完美程度。这种描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运动员在跳水过程中的精湛技艺。
句子d:“她们如同离弦之箭,以无比的精准笔真地插入水中。水面只泛起了微微的涟漪,仿佛也被她们的完美动作所深深折服。”这句话通过比喻,将运动员入水的动作比作“离弦之箭”,强调了其动作的迅速和有力。同时,“以无比的精准笔真地插入水中”则进一步突出了运动员入水动作的准确性和优美。而“水面只泛起了微微的涟漪”则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运动员动作的完美无瑕,连水面都被其深深折服。
②在新闻特写中,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作者常常会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等多种写作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还可以更好地突出新闻事件的主题和人物的特点。画横线句“随后,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描写了观众的反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比作“雷鸣般”和“潮水般”,形象地描绘了观众反应的热烈和壮观。同时,“汹涌而来”一词也进一步增强了语言的动态感和力量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震撼。这种写作方法也属于侧面描写,更好地突出了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卓越技艺和精彩瞬间。这种侧面描写的方式,使得整个新闻特写更加立体和饱满。
(4)本周的“国旗下讲话”主题是奥运精神。奥运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勇于挑战、永不言败的精神,它激励着无数人不断前行,超越自我。结合上面三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充实讲话的内容:运动员的奋斗与拼搏:全红婵和陈芋汐作为奥运冠军,她们的奋斗历程和拼搏精神是奥运精神的生动体现。她们在训练中付出的汗水,在比赛中展现的技艺,都是对奥运精神的最好诠释。团队合作与默契:在双人跳水项目中,全红婵和陈芋汐展现出的团队合作和默契也是奥运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挑战,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追求卓越与突破:奥运精神还体现在追求卓越和不断突破上。全红婵和陈芋汐在比赛中不断挑战自我,刷新记录,展现了运动员的无限潜力和可能。鼓舞与激励:最后,奥运精神也是一种鼓舞和激励。它让我们看到,只要坚持不懈,勇于挑战,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梦想。
答案:
(1)全红婵/陈芋汐巴黎奥运双人跳台夺冠
(2)A
(3)①示例1:a句通过比喻手法,将运动员的脚步轻盈比作精灵漫步云端和猎豹蓄力奔跑,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运动员跳水前的准备状态。
示例2:b句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运动员在空中舒展身体的姿态比作“绚丽绽放的蝴蝶”,生动地描绘了运动员动作的优美和轻盈,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示例3:c句通过比喻手法,将运动员的动作整齐比作精密校准的时钟,强调了其动作的精确和协调,并突出了动作的完美程度。
示例4:d句通过比喻手法,将运动员入水的动作比作离弦之箭,强调了其动作的迅速和有力,并通过对比突出了动作的准确性和优美。
②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比作“雷鸣般”和“潮水般”,形象地描绘了观众反应的热烈和壮观。这种侧面描写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突出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卓越技艺。
(4)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永恒而闪耀的主题——奥运精神。
奥运精神是什么?它是全红婵和陈芋汐在跳台上那一次次完美的腾空与入水,是她们在训练中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是她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永不言败的坚韧与毅力。她们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拼搏书写辉煌,展现了运动员的奋斗与拼搏精神。
奥运精神还是全红婵和陈芋汐在双人跳水项目中展现出的团队合作与默契。她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挑战,用彼此的信任与理解,编织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这种精神让我们看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我们在困难面前更加坚强,更加勇敢。
更重要的是,奥运精神还体现在追求卓越和不断突破上。全红婵和陈芋汐在比赛中不断挑战自我,刷新记录,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应该像她们一样,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进步,实现自己的价值。
同学们,让我们以奥运精神为指引,不断前行,超越自我。让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里,用汗水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谢谢大家!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四、心灵之旅(40分)
【解答】例文:
这,是我的选择
军训是很辛苦的,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坚强面对?我是选择了坚强面对炎炎烈日,笔直地站在那里。
刚开学,同学们的心仿佛还是那挣脱了缰绳的野马,无法收回。校长看到此景,可能想收回我们这些小野马暑假跑野了的心,于是就向全体师生宣布军训三天。
军训首先学习的就是站军姿。整个身体只能有两个姿态:站如松,坐如钟。而对如此严格的要求,我有些担忧。因为我最受不了太阳的烘烤。每天我们都必须得站两个小时的军姿。时值夏末,太阳光极强。因此我刚站不一会儿,脸上那不争气的小水珠就受不了了,一个个都溜了出来,在我脸上爬来爬去。而教官,他冷酷的表情时而在我的面前闪过,我连手指都不敢动一下,又岂敢用手去擦小汗珠呢。小汗珠就更是肆无忌惮地在脸上爬了,我咬牙坚持着。时间过了快一半了,其他班的个别同学有的实在受不了,就出列休息,休息一会后入列。
看到此情此景,谁能不为这心动呢。是选择打报告休息一会儿,还是选择坚强地坚持下去?此时,我已大汗淋漓,于是就想打报告,但是当我看到同样烈日炎炎下的同学们纹丝不动,老师和教官也站在阳光下注视着我们,这种想法又收回了。我选择了坚强,我忍耐着、坚持着、等待着,等待着时间快快流逝。终于教官吹了一下哨子,并示意我们可以活动一会儿了。我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我想只要自己肯坚强地去面对,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哨声过后,同学们又是揉胳膊又是捏腿的,老师见状也会来安慰我们。事后想一想,只要坚强面对,多么大的困难都迎刃而解。
汗擦净了,我们依然是往日那种英姿飒爽,只不过是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我坚信,我的选择是对的。
【点评】本文写了“我”在一次军训时矛盾的心理状态,军训艰苦,是选择坚持还是选择放弃,“我”在纠结,在思考。最终还是强大的意志力战胜了自我,“我”选择了坚持。文章叙述事件完整,心理描写丰富、细腻,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开篇点题,文末扣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