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京市金陵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
(时间:13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3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读句子,在横线上依次给画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4分)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zhuāng( ▲ )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 ▲ )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 ▲ )啬了。它既不倾盆瓢( ▲ )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秋风阵阵,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我到了自己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一句中,有比拟的修辞手法。
C.古代称谓有敬辞与谦辞的区别。“令堂、赐教、家严”属于敬辞,“舍妹、寒舍、小弟”属于谦辞。
D.“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莫怀戚《散步》)一句中,“自然”是个多义词,有不止一个的义项,在这句话中,用的是“理所当然”的义项。
3.默写。(12分)
(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朱自清 《春》)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 (东汉 曹操《观沧海》)
(3) ,江春入旧年。 (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
(4) ,小桥流水人家。(作者; 《天净沙 秋思》)
(5) ,不见泰山; ,不闻雷霆。
(6)东隅已逝, 。
(7)沉舟侧畔千帆过, 。
(8)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下面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修改。(4分)
①水,是生命之源,关系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②为进一步促进泗洪生态发展,泗洪县乡贤协会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千古乡贤护万水”。③这是一项创新型工作,因此我们像全县乡贤发出倡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担当起护水员的职责。④同时要积极制止、劝导各类破坏水利设施的不文明行为,为“蓝天碧水”守好坚固防线。。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5.请你参加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1)【活动一 交友典故】《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曾说她的诗稿“不求玉堂金马登高第,但愿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句话中,“高山流水”用了一个典故,在这个典故中,善于弹琴的是:_________,善于听琴的是:_________。(2分)
(2)【活动二 交友名句】老师要求同学们把收集的有关交友的诗词名句等展示出来,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的一项是( ) (2分)
A.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B.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活动三 交友心得】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请你仿照例句句式特点,说一说网络交友的好处和坏处还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例:网络交友的好处:网上交友不但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自由度很强。
网络交友的坏处:网上交友既让自控能力差的人产生网瘾,又浪费时间金钱。
网络交友的好处:
网络交友的坏处:
第二部分(60分)
二、诗词鉴赏。(5分)
6.阅读古诗,完成后面问题。(5分)
陇头送征客
南朝·周弘正
朝霜侵汉草,流沙度陇飞。
一闻流水曲①,行往②两沾衣。
【注释】①流水曲:出自《列子·汤问》中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知己情谊。②行住:指征客与诗人自己。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流沙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3分)
(2)赏析“行住两沾衣”中“沾”字的妙处。(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7-11题。(13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识李》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这些。③〔游〕玩耍。
7.解释下面画线词的意思。(4分)
(1)俄而雪骤 (______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
(3)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____)
(4) 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______)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9.两文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取之,信然
C.人问之,答曰 D .诸儿竞走取之
10.【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3分)
四、现代文阅读。(32分)
(一)对比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9分)
【甲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甲B】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老舍《济南的冬天》
11.甲A、乙描写景物的顺序有何相同?请分别具体列出它们的写景顺序?(3分)
12.文段【甲B】描绘的是 图。作者抓住了春雨的特点是 ,从静景写到动景,从景写到人,从近写到远。(2分)
13.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1)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2分)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2分)
(二)阅读文章《想我的母亲》,完成问题。(11分)
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是神圣的。我写过一些杂忆的文字,不曾写过我的父母,因为关于这个题目我不敢轻易下笔。
我的母亲姓沈,杭州人。世居城内上羊市街。我在幼时曾侍母归宁,时外祖母尚在,年近八十。外祖父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功名,但是对子女读书要求甚严。我的母亲教导我们读书启蒙,尝说起她小时苦读的情形。她同我的两位舅父一起冬夜读书,冷得腿脚僵冻,便取一个大竹篓,装着破旧的棉絮,三个人伸足其中以取暖。我当时听得心惊,便不敢嬉闹贪玩,荒废学业。
我同胞兄弟姐妹十一人,母亲的煦育之劳可想而知。我记得我母亲常于百忙之中抽空给我们几个较小的孩子们洗澡。我怕肥皂水流到眼里,我也怕痒,总是躲躲闪闪,总是格格的笑个不住,母亲没有功夫和我们纠缠,随手一巴掌打在身上,边洗边打边笑。
北方的冬天冷,屋里虽然有火炉,睡时被褥还是凉似铁。尤其是钻进被窝之后,脖子后面透风,冷气顺着脊背吹了进来。我们几个孩子睡一个大炕,头朝外,一排四个被窝。母亲每晚看到我们钻进了被窝,叽叽喳喳的笑语不停,便过来把油灯吹熄,然后给我们一个个的把脖子后面的棉被塞紧,被窝立刻暖和起来,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我不知道母亲用的什么手法,只知道她塞棉被带给我无可言说的温暖舒适,我至今想起来还是快乐的,可是那个感受不可复得了。
在我的儿时记忆中,我母亲好像是没有时候睡觉。天亮就要起来,给我们梳小辫是一桩大事,一根一根的梳个没完。她自己要梳头,我记得她用一把抿子蘸着刨花水,把头发弄得锃光大亮。然后她要一听上房有动静便急忙前去当差。盖茶碗、燕窝、莲子、点心,都有人预备好了,但是需要她去双手捧着送到祖父母跟前,否则要儿媳妇做什么?在公婆面前,儿媳妇永远是站着的,没有座位的。足足的站几个钟头下来,不是缠足的女人怕也受不了!最苦的是,公婆年纪大,不过午夜不安歇,儿媳妇要跟着熬夜在一旁侍候。她困极了,有时候回到房里来不及脱衣服倒下便睡着了。虽然如此,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到了民国前几年,祖父母相继去世,我母亲才稍得清闲,然而主持家政教养儿女也够她劳苦的了。
我想一般人都会同意,凡是自己母亲做的菜永远都是最好吃的。我的母亲平常不下厨房,但是她高兴的时候,尤其是父亲亲自到市场买回鱼鲜或其他南货的时候,在父亲特烦之下,她也欣然操起刀俎。这时候我们就有福了。我十四岁离家到清华,每星期回家一天,母亲就特别疼爱我,几乎很少例外的要亲自给我炒一盘冬笋木耳韭菜黄肉丝,起锅时浇一勺花雕酒,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但是这一盘菜一定要母亲自己炒,别人炒味道就不一样了。
我自从入了清华,以后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就少了。抗战前后各有三年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晚年喜欢听评剧,最常去的地方是“吉祥”,因为离家近,打个电话给卖飞票的,总有好的座位。我很后悔,我没能分出时间陪她听戏,只是由我的姐姐弟弟们陪她消遣。我父亲曾对我说,我们的家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们几个孩子所以能成为人,全是靠了我母亲的辛劳维护。
三十八年以后,音讯中断,直等到恢复联系,才知道母亲早已弃养,享寿九十岁。西方习俗,母亲节佩红康乃馨,如不确知母亲是否尚在,则佩红白康乃馨各一。如今我只有佩白康乃馨的份了,养生送死,两俱有亏,惨痛惨痛!
14.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为家人做了哪些事情,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①母亲给我们洗澡→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母亲给“我”炒爱吃的菜
15.为什么说“但是这一盘菜一定要母亲自己炒,别人炒味道就不一样了”?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3分)
16.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文章内容,结合材料一或材料二,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3分)
【材料一】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材料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三)阅读文章《小镇》,完成问题。(12分)
(1)这是一个处处透着古味儿的雅致小镇。
(2)小镇不大,有一条主道贯穿其间。主道路面铺着青石板,暗绿的苔藓与细碎的杂草将石缝塞得满满的。不宽的道路两旁,各种小店鳞次栉比,清一色的房屋淡如水墨一般,却被那各式各样的招牌、店旗装扮得夺目红火。
(3)阿成便是住在这样一个温软沉静的小镇中。周六的早上,阿成照旧八点出门,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阿成翻身骑上车子,车身在阳光下黑漆漆地直发亮。虽然骑得不快,却还是在风中眯了双眼,他放慢速度,享受早起镇上轻松又略显忙碌的氛围。穿过早市,人群熙熙攘攘,妇女、老人们提着篮子赶早挑选新鲜的食物,本就不宽的小路更是拥挤难行。阿成控制着车子左拐右转,终于冲出人群,来到城头。
(4)接近城头的地方有一棵粗壮的歪脖子老槐树,据说它比这镇子还要古老。它的根扎在石板路中央,枝繁叶茂。阿成总喜欢在路过老槐树的时候停下来,伸手摸摸斑驳的树干,让老槐树坚硬粗糙的皮划过掌心,好像感受到一股灵气浸入身体中,这几乎成了阿成每天的必修课。
(5)阿成在城头开一家自己的小饭馆,以独特的清汤面为招牌,是小镇一绝。放下车子,阿成赶忙走进厨房,围上围裙。面馆每天的顾客都很多,上下班的,串亲戚的,都喜欢偷个闲,来这里吃一碗清汤面。阿成做面很有一套,面条下锅,翻滚几下,捞出过清水,不软不硬不粘,盛到碗里,再用热油熟一把香葱,舀少许备好的高汤,加些盐和其它作料,一碗香喷喷的清汤面就好了。光顾小店的熟客居多,三口两口,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下肚,浑身别提多舒坦。再与邻座的熟人聊几句闲嗑,简直就是人生极乐。做面成了阿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前些天有消息传来,镇子要拆迁改建了,阿成他们这一片的店面都在拆建的规划内。阿成边干活边盘算着,他这经营了七八年的小饭馆该何去何从?总之,面还是要继续做下去的,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
(7)忙活一天,天已经黑透了,关了店门,阿成和几个伙计道了别,走出院子,准备骑车回家。一排昏黄的路灯照着寂静的街道,人们大都已经回家了,街上行人寥寥。推着车慢慢地沿着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走着,阿成却没了早晨出门时轻松的心情,默然瞅着两旁熟悉的小店,感觉一阵闷闷的,燥热了起来。
(8)干脆停下来,把车推到老槐树下,倚着树干点一根烟。他摸着一块粗糙的老树皮,有些迷茫,整个小镇仿佛有些不真实了。闭上眼沉思一会,一阵清凉的微风拂过脸颊,阿成蓦然睁了眼,仿佛认定了什么似的,心平静了下来。
(9)他骑车回家,灯光下他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早点睡觉,明天还得早些起床,这两日生意好呢!晚上阿成做了一个梦,他梦到自己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开了一家小店,店前的大树郁郁葱葱,一直长到高楼之上。
18.阅读全文,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小镇的特点。(2分)
19.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对加点词作简要赏析。(4分)
(1)阿成总喜欢在路过老槐树的时候停下来,伸手摸摸斑驳的树干,让老槐树坚硬粗糙的皮划过掌心,好像感受到一股灵气浸入身体中,这几乎成了阿成每天的必修课。(理解加点词的含义)(2分)
(2)光顾小店的熟客居多,三口两口,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下肚,浑身别提多舒坦。(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20.第(4)段为什么要写到老槐树?分析其作用。(3分)
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小说《小镇》主题的理解。(3分)
五、名著阅读。(10分)
根据《朝花夕拾》一书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同时也隐含着成年后的鲁迅对长妈妈的不满和厌烦。
B. 《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C.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D.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收集在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里。课文《故乡》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人物。(4分)
(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2)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象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1)上面语段中,这位开方的陈莲河先生给鲁迅的父亲配置的药引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因庸医延误病情而死,这对鲁迅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0分)
六、写作与表达。(60分)
25.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凡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另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情感真实;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字迹工整,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妆 莅 lìn piáo
2. C
3.(1)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2)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3)海日生残夜
(4)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5)一叶蔽目 两豆塞耳
(6)桑榆非晚 (7)病树前头万木春 (8)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4.(1) 2 句末加“的活动”
(2) 4 “制止”和“劝导”调换位置
5. (1)伯牙 钟子期
(2)D
(3) 示例:网络交友的好处:网上交友不但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自由度很强。网络交友的坏处:网上交友既让自控能力差的人产生网瘾,又浪费时间金钱。(使用关联词,言之有理即可)
6. (1)(朝)霜 (汉)草 凄凉(悲凉、凄清)
(2)“沾”是浸湿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和好友分别时泪湿衣襟的情景,表现了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不舍之情。
7.(1)不久/一会儿/不一会儿 (2)相比 (3)曾经 (4)跑
8.(1)不如把白雪比作柳絮乘风而起,漫天飞舞。
(2)李树长在路旁并且长满了果实,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9.A
10.【甲】『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态(外形)的相似,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的姿态』(只要写对一点就给1分);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
【乙】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三思后行,能根据观察推理判断,少走弯路。
11.都用了空间顺序。 甲A:树上—花下—遍地; 乙文: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12.春雨图 细、密、闪烁、绵长、轻盈(写一点即可)
13.(1)树叶经过雨的一洗,冲去灰尘,沾上雨水绿得发亮;“逼”字突出了小草儿绿的特点,写出了雨中小草儿极其青绿的颜色,是侧面烘托。(二者答到一点即可),这样十分鲜明的绿色表现了春雨滋润万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14. (1)母亲为我们塞棉被 母亲精心服侍祖父母
15.①母亲与子女的感情最为深厚,她从小养育我们长大,最了解孩子的口味和喜好。②母亲做的菜最特别,里面蕴含着浓浓的爱。
16.关爱子女:母亲在生活上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不辞劳苦。
孝顺:母亲照顾公婆尽心尽责,自己再辛苦也要伺候好他们。
慈爱:从她给“我们”洗澡,给“我们”塞棉被,炒“我”爱吃的菜可以看出。(不结合原文内容只得1分,满分3分)
17.这篇文章中描写的母亲是如此的勤劳、慈爱,让我们印象深刻。材料一中的母亲,更是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还念念不忘鼓励自己瘫痪的儿子,让人看了震撼不已。在这些文章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我们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言之有理即可)
18.古老雅致;温软沉静;拥挤;具有人情味。
19.(1)“必修课”这里喻指阿成每天必来跟老槐树“交流”一会的习惯,体现阿成对老槐树的精神依赖。
(2)“三口两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顾客吃得快,体现面的美味和顾客的满足。
20.粗壮斑驳的老槐树有着古老的年龄,从侧面烘托出小镇透着古味儿的特点;
阿成喜欢每天到坚硬粗糙的老槐树身边感受他的灵气,为下文阿成心情低落烦闷时到老槐树下寻求慰藉做铺垫。
21.从阿成得知要拆迁改建时内心的迷茫和烦躁,体现了人们对于城镇化建设改变原有生活的担忧和在生活归宿感上的迷失。
从最后阿成内心的平静和阿成的美好的梦,体现了人们对于城镇化建设将带来新面貌的期待和赞美。
文中多次提到的古老槐树,引发我们对于如何在城镇化建设中保留当地特色和保护历史建筑、有悠久历史且寄托了人们乡情的植物等方面的思考。(答到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2.C
23.(1)范爱农 (2)阿长/长妈妈
24.(1)一对蟋蟀
(2)为了避开那些无聊的流言,也为了母亲,鲁迅毅然到陌生的他乡求学,来到日本学医救国。后来又认识到国民麻木的灵魂,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