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一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八一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八一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二级语文
2025.11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试卷共8页,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
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
B.请事斯语矣事:侍奉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劝说
C.贼其君者也贼:伤害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种植
D.明明德
明:彰明
常于几成而败之
几:接近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非恶其声而然也
若火之始然
B.人而不仁,如礼何
就有道而正需
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D.兄之不慈弟
人之有是四端也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其思想讲
究辩证,主张无为而治。
B.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被后
世尊称为“亚圣”。
C.庄子,本名庄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留下“庄周梦蝶”
“濠梁之辩”等故事。
D.海明威,法国作家,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太阳照
常升起》《老人与海》等。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4-7题。
材料一
在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论语》。其语醒豁、警策,
因而很多语句成为格言,激励人进步。在语言修辞上,孔子可谓开山鼻祖,他最早提
出“锌达而已矣”的观点。固绕“辞达”论,我们对《论语》的语言特色作一番探究,
无疑具有深远的文化传承意义。
马克思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
主体,体现了儒家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孔子“辞达”论的“直接现实”,自然依
附于“仁”,表现“仁”。锌达,先得仁达,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有德者必有
言”就是说有德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德”是前提,是根本;“言”由“德”生发,
1
就会花紫叶茂,锦痕帆人。“出华气,斯远鄙倍矣”,意思是说话的时候多考虑言锌
和声调,就可以进免鄙陋扣野和辑误。这些讲的是“言”与“德”的关系:离开了思
想品德的修并,“仁”的修炼,就无以言,验以“辞达”。
“锌达”,即要切合客现实际,孔子视之为语言准测,无论是在平生编递中,还是
在日常言语中,都恪守不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思是记事述史或整理编次,
只是阐述,而不创作,凭信历史,注重事实。孔子采用《春秋》为牧材,在教投弟子
过程中,自然要对史料进行芳排,对全书作整理,舍弃那些不合里的邮分,留取其特
合事实的记录。此外,古书在传抄过程中,时有文字残块。在对阙文的处理上,孔子
没有为了究整而随意填补,而足明知缺漏,而不妄补。存在缺陷困然不好,但比起随意
填补,造成影响的程度要轻一些。从“辞达”论出发,在日常官语中,孔子对那种阿
谀奉承的“巧言”,既“耻”且圾。他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
耻之。”孔子“耻”巧言,因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其实深层原因在于“巧言
令色,鲜矣仁”。
语言就其本身来说,无所谓好坏,但在应用的时候却优劣分明。能在某种特定的环
境下,促进交际任务的完成,达到预期放果的语言才是好的语言。孔子所处的时代,
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大至盟约、朝会,小至君子私语,各种场合言谈如若不当,轻
则失礼受侮,重则干戈相加。孔子大桃常遥到类似的情况,感触颇深,十分注意在不
同环境中语言表达的得体。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他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语言材科或语言
手段,使语言运用达到自然、得体、精妙的境地,在实践中丰富了“辞达”论的内涵。
在交际应用中,孔子还提侣慎言。“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指出了“慎言”的
重要影响。“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是从品德修养来谈“慎言”的意义。“讷
于言而敏于行”是从“行”难、“言”易的角度来论说“慎言”的道理。轧子倡导“慎
言”,警示“得体”,在语言的应用上,必然不尚辞藻华丽,但也力求“音以足志”,
达到交际效果就够了。“辞达”论的要义在于简明、得体、通达,绝不意味着言辞贫
乏。整部《论语》,是“辞达”论的艺术范本,其中许多形象、隽永、警策之言,实
为汉语宝库的颗颗珠玑。
材料二
《左传》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言
辞如果没有文采是不会流传久远的。《礼记》也引用孔子类似的话“情欲信,锌欲巧”。
而言有文”“锌欲巧”的重要方法是设喻。
《论语》中的比喻句比喻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喻材独具特色,显示出隽永的意蕴。
其中有狼多“本体”与“喻体”奢似相隔甚远,但表达效果让人拍案叫绝。学者线钟
书判定比喻优劣的标准集中在“本体”“喻体”两者差别的大小。比喻力求新甄、别
致,就得扩大两者的差异一一差异愈多愈大,对相同点的进托愈有力度;分得愈远,
则合得愈加出人意科。哥国大夫叔孙武叔上朝时在大庭广众之下将子贡与仲尼相提并
论,可谓浅陋至极。对此,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
子之墙数彻,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子贡以
宫墙高“数仞”,说明孔子之“贤”非一般人所能认识。作为比喻,人之“贤”与宫
之“墙”,本体和喻体风马牛不相及,怎可比附?但通过“窥见”、“不见”的对比
及想象进行关联,不仅说明了子贡自身“室家之好”显而易见,更表现出夫子“仰之
弥高”的形象难以企及。《论语》中比喻的另一特点是“喻体”的取材,均贴近实际,
来自生活。例如“君子不器”“割鸡焉用牛刀”,以这些取自日常生活的喻体来比喻
那些复杂、抽象、深奥的事理,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至于一些以部琐污秽事物为
“喻体”的比喻,亦可化腐朽为神奇。如“朽木不可雕也,冀土之墙不可污也”,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