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邯郸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学业水平综合评价(二)
语文(部编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2题 14分)
班级开展“走进白洋淀”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晨光漫过白洋淀时,芦花像一群刚睡醒的白鸟,沾着晨露垂在岸边。木桨搅碎水面碎银的声响里,藏着这片水泽的密码——淀水千年(guàn gài)着周边的稻菽,也浸润着世代人的(sāng zǐ)心。
老渔民们从不心存侥幸,总说“淀里的鱼,得顺着水性养”。他们 甲 (恪守/守护)着“春禁渔、秋限捕”的老规矩,遇到谁家因网箱边界起了争执,总有老人撑着小划子去调停,竹篙一点,话里带着水的软和硬:“淀是咱的根,争那三尺宽,丢了百年情。”
如今的白洋淀又添了新意。有人用芦苇编出文创摆件,有人把旧船改造成生态观景台,这创意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像淀水绕着芦苇荡□既守着本真,又活出了新样。水面上掠过的水鸟,岸边沉甸甸的稻穗,都在说:这片土地的生机,从不是侥幸得来;这片土地的繁茂,从不是偶然相遇。是沾着晨露的坚守,是驮着余晖的眷恋,再加点水一般的灵动 乙 (创意/创新),才让白洋淀的水,永远清澈得能数清水底的卵石;让白洋淀的情,永远醇厚得能酿出岁月的甜。
(1)根据材料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guàn gài)__________ ②(sāng zǐ)__________
(2)材料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侥幸(yáo) 调停(diào) B. 侥幸(yáo) 调停(tiáo)
C. 侥幸(jiǎo) 调停(diào) D. 侥幸(jiǎo) 调停(tiáo)
(3)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拟 B. 比喻 C. 夸张 D. 对偶
(4)从材料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5)在材料中的“□”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6)材料中的“浸”“润”都是形声字,形旁是“氵”。“浸润”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液体)渐渐渗入;滋润”。由此推测“浸润”这个词的形旁“氵”应该是汉字 的变体。
2. 下面是小冀同学为介绍白洋淀写的文段。文段中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请你写出调整建议。
①白洋淀历史悠久,战国时已是燕赵水路要冲。②明清时,淀区渔民依水而居,形成“靠水吃水”的生计传统,渔猎规矩代代相传。③宋代因地处边防,曾修塘泺防线。④近代它见证过烽火,如今老渔具、旧船坞仍留存着岁月印记。
第二部分(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人生起落如四季流转,若能常怀豁达之心,便总能在风雨后见彩虹。被贬他乡时,不妨学范仲淹“①____________,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在朝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便忧其君,把个人得失融于天地苍生;偶遇困顿也无需自怨自艾,学学苏轼“②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③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遗憾看作生命本真的模样。即便如张岱“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④____________”(《湖心亭看雪》),在万籁俱寂中孑然一身,也能从“⑤____________,上下一白”的苍茫里,读出天地辽阔、个体自在的通透。正如刘禹锡所言“沉舟侧畔千帆过,⑥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真正的豁达从不是对困境的逃避,而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能看见前路的光明,在缺憾中寻得圆满,在孤独里照见天地。
(二)(共5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骢马
唐·万楚①
金络②青骢③白玉鞍,长鞭紫陌④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⑤。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
[注释]①万楚: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进士。②金络:即金络头,指用金装饰的马笼头。③青骢: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④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⑤阑:将尽。
4. 【甲】诗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 。
5. 请简要赏析【乙】诗颔联的表达效果。
6. 【甲】诗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和【乙】诗中的“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都表达了怎样的精神?
(三)(共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九峰山,距城十余里,遥望之适有九峰,遂以得名。层峦迭嶂,上出重霄,中有一峰最高,所谓主峰者是也。山下有亭游人至皆稍憩息乃登山。山路蜿蜒曲折,颇不易行,路旁石壁直立,行一里许,则壁上有洞。又行里许,始至山门,门左侧之壁上有泉眼无数,水点下滴,累累如贯珠,又如水晶帘,下承以池,水皆落池中。
入门十数步,有一大石室,如厅事然。石室东西壁有五六石洞,皆大如屋宇,或为客舍,或为庖厨。而客舍之上,又建一小楼,缘梯而升,登楼眺远,眼界为之一空。昔人有云:“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斯山之胜,概可知矣。
(节选自《清稗类钞》)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 (2)佳木秀而繁阴 秀:____________
(3)缘梯而升 缘:____________
8. 下列对【乙】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下/有亭游人/至皆稍憩息/乃登山。 B. 山下有亭/游人至/皆稍憩息/乃登山。
C. 山下/有亭游人/至皆稍憩/息乃登山 D. 山下有亭/游人至/皆稍憩/息乃登山。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层峦迭嶂,上出重霄,中有一峰最高,所谓主峰者是也。
10.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按照______顺序,从嗅觉、视觉角度写景;【乙】文则按照游踪的转换写景,通过山路行走的艰难,侧面烘托出九峰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2)【甲】【乙】两文都提到四季之景,但情感表达各有侧重,请分析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共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往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材料二:
①谦逊低调的人,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张富清封存赫赫战功,扎根人才匮乏的偏远山区,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黄旭华“甘做隐姓埋名人”,三十年“水下长征”无怨无悔,为国之重器奉献毕生心血……这样的人生选择与坚守,映照着“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的豁然,展现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胸襟。
②解放战争期间,面对各界代表抬来的绣有“常胜将军”的横匾,刘伯承同志婉言谢绝,连连表示“不敢当”。这个“不敢当”,既是面对成绩的谦逊低调,更是面对名利的清醒自省。鲁迅一生谦虚谨慎,人们推崇他的作品,他却认为那只是“时时随风而逝”的“许多小小的想头和言语”。他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为他作传,因为他觉得自己一生太平凡……谦虚不自满是追求卓越的必备品质。如此才能做到居功不傲、胜而不骄,积小胜为大成。
材料三:
我们党自诞生以来,筚路蓝缕,从苦难走向辉煌,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一直是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迈进新征程。广大党员要秉承党的优良传统,始终把谦虚谨慎作为一种高尚的品德修养自觉追求,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作风自觉践行,确保德有所修、事有所成,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材料四:
我们要的是真正的谦虚,做学问更是如此。如果一个学者,不管是年轻的,还是中年的、老年的,觉得自己的学问已经够大了,没有必要再进行学习了,他就不会再有进步。事实上,不管你搞哪一门学问,绝不会有搞得完全彻底,一点儿问题也不留的。人即使能活上1000年,也是办不到的。因此,在做学问上,谦虚不但表示这个人有道德,也表示这个人是实事求是的。在当今中国的学坛上,自视甚高者,所在皆是;而真正虚怀若谷者,则少有。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有不少年轻的学者,写过几篇论文,出过几册专著,就傲气凌人。这不利于他们的进步,也不利于中国学术前途的发展。
11. 材料二中,“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1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四,说说“真正的谦虚”在个人成长和做学问方面有哪些共通之处。
13.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提到谦虚有消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B. 材料二中刘伯承婉言谢绝绣有“常胜将军”的横匾,体现了他面对成绩和名利时的谦逊低调与清醒自省。
C. 材料三认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D. 材料四认为,做学问需要真正的谦虚,因为学问没有穷尽。
(二)(共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川江畔的对话:从三毛往事到战术谋略
①一个参谋送材料来了。彭总抬头一看,却是毛岸英。此刻他身着人民军的绿呢子军服,已经是姿态英挺的青年军官了。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军礼,然后笑眯眯地递过材料来,说:“彭叔叔,现在全世界都在猜测我们的行动呢!”
②彭总接过材料,让他坐在身边,亲切地问:“你的目的达到了吧,现在习惯不习惯?”
③“彭叔叔,”毛岸英说,“我在晋西北农村还是吃过一点儿苦的,在陕北也种过地,这里不过飞机多一些就是了。”
④“他小时候在上海流浪,也吃了不少苦头。”夏文插上说。
⑤“彭叔叔,你看过《三毛流浪记》吧?”毛岸英说,“我除了没偷人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别的都跟三毛一样。睡马路呀,给人拖地板呀,擦皮鞋呀,从垃圾箱里找破烂呀,全干了。上海有个外白渡桥,黄包车拉上去很费力,我跟弟弟岸青就在后面帮着推,推上去人家给几个钱……”
⑥“那时候你多大?”彭总问。
⑦“我十岁,岸青八岁,还有个小弟弟才三岁。”
⑧“不是组织上把你们送去的吗?”
⑨“是的,可是后来组织被破坏了,经济来源断绝了,那家房东就翻了脸,叫我们出去给他挣钱,挣不来就劈头盖脸打我们。有一次,把我弟弟的头都打破了,我就背起弟弟去流浪……”
⑩“你那个小弟弟,到底哪里去了?”
“不知道。”毛岸英痛苦地说,“有一天,我跟岸青出去讨饭,回来一看,他不见了,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彭总听到这里,凄然无语。毛岸英也就把话收住。
他望了望墙上的作战地图,作为敌军标志的小蓝旗,又插到了清川江以北,就冲口问道:“彭叔叔,为什么还要向后退呀?”
“你觉得退一下不好吗?”彭总笑着反问。
“不好!”毛岸英说,“我觉得,开始没有底,慎重还是对的;但是第一次战役已经打赢了,敌人很恐慌,为什么反而撤退呢?”
“那么,你的看法?……”
“我的意见就是乘胜发起进攻,从清川江打过去。”
这个年轻人,在统帅面前如此唐突,无异班门弄斧。夏文确实吃了一惊。他偷眼望了望彭总,见彭总的脸色并没有变化,还眯着眼笑眯眯地问:“听说你参加过苏德战争?”
“是的,那时我是苏军的坦克中尉,曾经乘着坦克一直打到波兰。”
“听说斯大林还奖了你一支小手枪,是吗?”夏文插了一句。
“是的。”毛岸英略显腼腆地一笑。
彭总眯着眼睛又问:“你觉得那个战争和这里的味道一样吗?”
“不一样!大不一样!”毛岸英说,“那里是飞机对飞机,大炮对火炮,坦克对坦克,现在咱们同敌人的装备相比太悬殊了。”
“这就对啰!”彭总说,“条件不同,战术也就不同。现在敌人有高度现代化的装备,我们呢,武器倒很齐全,什么日本的,德国的,美国的,甚至还有北洋军阀时代的,简直像个历史兵器展览会了。你拿这样的装备,去进行阵地战,展开粗鲁的进攻,正是以我之短击敌之长,你觉得有胜利的把握吗?”
夏文也望着毛岸英,和气地解释道:“这次撤退,是有深意的。彭总利用敌人的狂妄心理,故意示弱,是将计就计。这一招是很高明的!”
“什么高明不高明哟!”彭总笑道,“这都是我们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一套,也可以说是中国独特的战术。现在我们就是要用这套战术,使美国人吃点儿苦头!”说到这里,他望着毛岸英亲切地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你看过吗?”
毛岸英笑着点了点头。彭总说:“不过,还要深刻地领会哟!”
毛岸英用钦敬的眼光望着彭总,说:“我确实需要很好地学习,我父亲就说我还不懂中国的东西。”
“彭叔叔,夏叔叔,你们商议军机大事吧,我走了。”
他走到门口时,又回过身来说:“材料里有一个麦克阿瑟总部发言人的谈话,比较重要,请叔叔们看看。”
说过,又打了一个敬礼,径自去了。
14. 请以毛岸英的经历为线索,梳理其具体情况,完成下面表格。
经历 地点 具体情况
流浪生活 上海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苏德战争 苏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抗美援朝 朝鲜 担任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送材料并参与军事讨论。
1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个年轻人,在统帅面前如此唐突,无异班门弄斧”一句中“唐突”的意思。
16.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刻他身着人民军的绿呢子军服,已经是姿态英挺的青年军官了。
17. 文中夏文的两次插话有什么作用?
18. 文中提到“作战地图”,其作用是什么?
19. 文中彭总语言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三、整本书阅读
20. 班级围绕整本书阅读开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小冀同学读完《艾青诗选》《水浒传》后制作了读书卡片,请以下面已完成的旁批为例,完善读书卡。
读书卡片
摘录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旁批:__________________
摘录二: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旁批:“土地”是诗中的意象,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
摘录三: 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怎见得好雪?…… 旁批: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气氛,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小冀同学读完《水浒传》《艾青诗选》后感悟:“抗争黑暗,是为了美好生活。”请仿照《艾青诗选》的推荐语,给《水浒传》写一段推荐语,不少于100字。
示例:《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本书收入了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五十余首诗歌。在这些诗歌中,诗人艾青以激越抒情的笔触,吟唱多灾多难的祖国大地和旷野农村,礼赞太阳、黎明、火把,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第三部分 写作(21题 50分)
2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是破茧时撕裂束缚的疼痛,是展翅时拥抱风的勇敢,是跌落后再次起飞的执着。成长是一棵树,在不知不觉中快乐长大;是一株草,在风中蔓延成绿海;是一朵花,在时光里悄然绽放山头。成长是雨后的彩虹,短暂却留下永恒的绚烂,是攀登阶梯时汗水浸透的信念,是蜕变过程中流血却无悔的新生。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学业水平综合评价(二)
语文(部编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2题 14分)
班级开展“走进白洋淀”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题答案】
【答案】(1) ①. 灌溉 ②. 桑梓 (2)D (3)B
(4) ①. 恪守 ②. 创新
(5)—— (6)水
【2题答案】
【答案】将②和③互换位置
第二部分(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题答案】
【答案】 ①. 不以物喜 ②. 人有悲欢离合 ③. 此事古难全 ④. 独往湖心亭看雪 ⑤. 天与云与山与水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共5分)
【4~6题答案】
【答案】4. 艰难险阻
5. 乙诗颔联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骏马在东道驱驰时扬起的尘土久久不散,傍晚到达河源时太阳还未落山的情景,突出了骏马的脚力非凡,矫健与勇猛,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赞美之情。
6. 都表达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对实现理想充满坚定信念的精神。
(三)(共13分)
【7~10题答案】
【答案】7. ①. 昏暗 ②. 茂盛 ③. 沿着 8. B
9. (1)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2)山峦层层叠叠,高耸入云,其中有一座山峰最高,那就是所说的主峰。
10. ①. 时间 ②. 高峻险要(或“山势险峻”) ③. 甲文侧重表达作者对四季之景的欣赏与陶醉,以及由此产生的无穷乐趣,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乙文则通过描绘九峰山的四季之景,侧重表现对九峰山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流露出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共8分)
【11~13题答案】
【答案】11. 这两句诗在文中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谦逊低调者不追逐名利、淡然处世的态度;“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注重内在品质、不图虚荣的高尚胸襟。通过引用这两句诗,有力地论证了“谦逊低调的人,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和文化底蕴。
12. “真正的谦虚”在个人成长和做学问方面的共通之处有:都需要有自知之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大;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勇于探索未知。 13. A
(二)(共17分)
【14~19题答案】
【答案】14. ①. 十岁时和弟弟岸青去流浪,睡马路、拖地板、擦皮鞋、捡破烂,帮人推黄包车挣钱,因房东逼迫背着受伤弟弟流浪,小弟弟走失。 ②. 作为苏军坦克中尉,乘坦克打到波兰,获斯大林奖励的小手枪。
15. “唐突”指毛岸英在统帅彭总面前直接表达与彭总不同的战术看法,显得莽撞、冒失。
16. 外貌描写,展现毛岸英英挺的军人形象,体现他的成长与蜕变,与他过去的流浪经历形成对比。
17. ①补充毛岸英的流浪经历;②缓和对话气氛,解释彭总的战术意图。
18. ①推动情节转向军事讨论;②暗示战场形势变化(敌军北进)。
19. ①亲切随和:如“你的目的达到了吧,现在习惯不习惯?”亲切询问毛岸英。②循循善诱、耐心包容:面对毛岸英的“唐突”提问,仍笑眯眯地引导他分析战术,如 “条件不同,战术也就不同……你觉得有胜利的把握吗”。③幽默风趣:如“武器倒很齐全……简直像个历史兵器展览会了”,以幽默语言说明我军装备情况。④战略智慧:强调“中国独特的战术”。
三、整本书阅读
【20题答案】
【答案】(1)示例:“手推车”是诗中的意象,它象征着北国人民在苦难生活中艰难前行的坚韧,刻画出北国人民在贫瘠荒凉土地上挣扎的悲哀,体现了诗人对北国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2)示例:《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梁山泊聚义,他们反抗官府压迫、打击恶霸豪绅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的英雄人物,如嫉恶如仇的鲁智深、武艺高强的林冲、粗中有细的李逵等。他们身处黑暗的社会,却敢于抗争,为了追求公平正义、美好生活,不惜与朝廷对抗。阅读《水浒传》,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领略到英雄们的豪情壮志,更能体会到抗争黑暗、追求光明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 写作(21题 50分)
【21题答案】
【答案】例文:
成长,在磨砺中绽放光芒
成长,是一场漫长而又充满未知的旅程,它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又似一首激昂澎湃的乐章,奏响着生命的最强音。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布满了荆棘与坎坷,但正是这些磨砺,让我们在痛苦中蜕变,在挫折中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成长,是破茧成蝶的艰辛与美丽。蚕蛹在黑暗的茧中,历经无数次的挣扎与痛苦,才能挣脱束缚,化身为美丽的蝴蝶,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这破茧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每一次的挣扎都是对生命的考验,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对自我的超越。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在年幼时便失去了视力和听力,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然而,她并没有被命运的不幸打倒,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学会了阅读、写作和说话。她用自己的文字,向世人展示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榜样。海伦·凯勒就像那只破茧的蝴蝶,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困境中实现自我,用成长书写了一段传奇。
成长,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成长的源泉,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科学家牛顿,在看到苹果落地时,没有像常人一样习以为常,而是深入思考,不断探索,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牛顿的成功,源于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长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正是这些磨砺,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让我们以破茧成蝶的勇气、跌倒后重新站起的坚持和不断学习的精神,在成长的道路上奋勇前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