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7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四大发明当中除了造纸术是在两汉时期完成的以外,其余的三项都是在宋元时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新知导入
有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法兰西斯·培根
(英)
怎样理解?
新知讲解
根据视频谈谈火药发明的认识?
新知讲解
发明
火药的发明
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火药,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硝石
硫磺
木炭
你知道火药的原料么?
新知讲解
应用
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火箭
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
宋朝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那时的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和火炮等。
突火枪
1259年,宋军和蒙古军作战时,用竹筒制成,竹筒里装有火药,还放一种用石头或金属做的子弹,点着火药后,气压很强将子弹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新知讲解
明代还发明了多种“多发火箭”,如同时发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发射32支箭的“一窝蜂”;最多可发射100支箭的“百虎齐奔箭”等。
长108厘米。在箭支前端缚火药筒,利用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火箭模型
明(公元1368-1644年)
应用
新知讲解
应用
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
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是火铳,小口径火铳是枪的前身,大口径火铳是火炮的前身。早期大口径火铳用铜制造,所以,它又称铜火铳。
(元代)铳身上阴刻有“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
新知讲解
在十四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欧洲,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化。
—恩格斯
1、火药武器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使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没有中国发明的火药,欧洲人还得流淌更多的鲜血才能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
-----德克
·
海德
冷兵器时代
热兵器时代
2、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火药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增添人们生活的趣味(如烟花爆竹)。
火药的出现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新知讲解
根据视频内容讲述印刷述的演变史?
新知讲解
认真阅读P114-完成表格






印刷术的演变史
雕版印刷术
活字(泥)印刷术
转轮排字法
新知讲解
发明及改进
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辽、宋、西夏、金时期进一步发展。
《金刚经》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新知讲解
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如果出错了,不易修改等等
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的《大藏经》,耗时十二年、雕版十三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
一个工人当时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同学们手中的历史教材共约12.6万字,同学们算一算,要制作一个历史书雕版,要多长时间呢?
一个版200个字,刻工已经成功的刻制了199个字模,即将大功告成,刻工很兴奋,结果最后了个字一激动刻坏了,导致前功尽弃。
发明及改进
新知讲解
北宋中期
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①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②印刷刻板省工省时
阅读P114,勾画出活字印刷术发明者与时间
新知讲解
木活字是用梨木、枣木或者杨柳木雕成的,因为取材比较方便,成本不高,制造起来又比较简单迅速,所以成为我国活字印刷史上常用的一种活字。缺点是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西夏文木活字印本《吉祥遍至口合本续》
新知讲解
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转轮排字法。
转轮排字盘(示意模型)
转轮排字架的主要构造,有轻质木料作成的圆桌面似的大轮盘和轮轴。轮盘直径约7尺,轮轴高约3尺。轮盘是贮存木活字的,可旋转自如。
发明及改进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做用。
新知讲解
出现:汉代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司南模型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汉王充《论衡·是应》
新知讲解
发展: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磁针。
北宋时制造的四种磁性指南工具:悬丝法﹑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
新知讲解
后来,人们把这种有磁性的钢什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罗盘。
罗盘针
南宋张仙人俑,是
古代风水先生造型
元代指南龟(首尾分别指向南北)
新知讲解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yù]《萍洲可谈》
  洋中不可住,惟观星斗前迈。若晦暝(huì
míng天气昏暗),则用指浮针以揆(kuí推测)南北。
——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藩志》
  如果欧洲人不借用中国人的指南针和船尾的舵,欧洲人就不可能实现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席卷世界的大部。
    ——英国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北宋时指南针
开始用于航海(中国最早)
指南针在航海中的重要性
12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意义)
史料研读理解
新知讲解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指南针应用在航,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
发展。
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中国船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
北宋《萍州可谈》:"舟师(掌舵者)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水手之眼
阅读材料,指南针应用于哪一领域?有什么好处?
新知讲解
●指南针是航海事业的导航仪器,它在什么时期被用于航海事业?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指南针
影响:极大提高人类航海的能力,大大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也大大受惠于指南针的导航。
明朝郑和下西洋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
新知讲解
黄道婆
元朝劳动妇女
松江乌泥泾人,早年流放到海南,跟黎族人学会了棉纺织技术,并改革制成一套工具(如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纺纱效率,又把崖州被的织造方法传给镇上妇女,织出有名的“乌泥泾被”,使乌泥泾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为了纪念她,乌泥泾人建祠并祭奠不辍。
1、对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的技术革新;
2、毫无保留地传递先进技术;
贡献
3、织制有名的“乌泥泾被”,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4、棉布被民众普遍使用,改善了人民生活。
新知讲解
对比13世纪末黄道婆改造而成的三锭棉纺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从图4-66可以看出,中国元代的木制棉纺车可以同时纺出三根线,这说明,黄道婆改进的棉纺技术先进,领先了欧洲大约四百年。
(比珍妮纺纱机早了400年多)
三锭棉纺车
马克思说:“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前,德国有人发明了一种有两个纱锭的纺车,但能够同时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
●棉纺技术的出现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植棉和棉纺织技术的推广,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合适的衣料(棉布),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新知讲解
●什么因素促成宋元时期科技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1、宋元时期的政治发展与经济繁荣;
2、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对隋唐文化的继承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4、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5、……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我国四大发明外传,为世界各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大大促进了其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前进。
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
,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板书设计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活字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发明及改进
应用
发明及改进
传播及影响
传播及影响
科技
发明
应用
传播及影响
棉纺织技术
黄道婆
衣被天睛
影响
科技发达的原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同步练习
1、选择题
1.11世纪中期,北宋毕昇发明了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2.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最早是在


A.唐末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3.当时在海上航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里的当时是指

)
A.战国时期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它在军事上广泛应用是在


A.唐朝末年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晚晴时期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
6.
.右图拓片(局部)的实物出现于唐朝,其出现可验证当时已有(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纸术
D.雕塑艺术
7.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以下科技成就属于宋代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8.
宋朝是一个“前所来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这种创新和繁荣的表现是(

A.发明雕版印刷术
B.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C.改进造纸术
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9.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D.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二、非选择题
10.
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在隋唐发明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木,其“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元朝时,王祯又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了排字“转盘”。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锡活字、铅活字、钢活字等印刷技术的新尝试。1440~1448年之间,德国人谷腾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
——摘编自黄悦翎、匡导球:《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①1550年欧洲学者约维斯说:在广州的印刷工人采用与我们相同的方法,印刷各种书籍。②20世纪出土的敦煌回鹘文木活字,据考证,这些“字母活字”实物出现的年代大约为12世纪末到13世纪上半叶。③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向西是经过西域传到波斯、埃及直至欧洲的。
(1)
材料一中,隋唐发明的“印刷术”指什么?“胶泥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2)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活字印刷术具有什么优点?
(3)
要批驳西方学者提出的“德国谷腾堡是第一个用字母活字印刷”的论点,材料二提供的3个论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哪一项?并说明你的理由。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印刷术世界地位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C
6.A
7.B
8.D
9.A
10.
(1)雕版印刷术;毕升。
(2)提高了印刷效率,节省了原材料消耗。
(3)②;考古材料最可信,是第一手资料。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为印刷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