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学案与检测专题一地理图表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学案与检测专题一地理图表分析

资源简介

课件152张PPT。等温线图结构图5.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尝试自解】(1)C (2)B【尝试自解】(1)B (2)C【答案】(1)B (2)DDBABBCCDABACDDCACBACBADABBCDCCDADBCA专题一 地理图表分析
年份
考题
考点
命题素材
备考建议
2019
全国卷Ⅰ·T4~5
线状统计图
欧盟移民线状统计图
全国卷Ⅰ·T6~8
分布示意图
东北某区域铁路分布图
全国卷Ⅱ·T1~3
分布示意图
城市空间分布示意图
全国卷Ⅲ·T37
河流剖面示意图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分析
2018
全国卷Ⅰ·T4~5
线状统计图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
全国卷Ⅰ·T9~11
结构示意图
速度与里程的比值,时间计算
全国卷Ⅱ·T1~3
过程示意图
某公司发展时间轴图
全国卷Ⅱ·T9~11
数据统计表
数次降水时间、降水量、洪峰统计图
全国卷Ⅱ·T37
龙卷风
发生频次线
美国龙卷风多发区和产生原因
全国卷Ⅲ·T37
等压线
亚洲部分地区春季T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2017
全国卷Ⅰ·T9~11
线状统计图
气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全国卷Ⅰ·T37
线状统计图
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变化曲线图
全国卷Ⅲ·T37
流域等高线图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与评价
  翻阅近三年全国卷,不难发现大部分地理试题有着“无图不成题,图文并茂”的特点。由此可见,高考试题对考生从图中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一直要求较高。
1.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命题的考查热点。常在选择题中出现,大多是对等值线数值、分布特点的判读。近几年,出现了许多新型等值线图,如年均龙卷风发生等频次线、物种分布等密度线等。
2.统计图(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考查热点。在近几年高考中,地理定量分析题型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地理统计图又是地理定量分析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中,地理坐标图和结构图一直在高考统计图试题中“唱主角”。掌握地理统计图的基本特点是判读的关键。
3.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演变规律等。
总结,考生在进行地理阅读训练时要做到:一是抓点——理解重要概念。每一个地理概念都有其精确的定义,我们在阅读、理解一段地理材料时必须弄清其中的地理术语、符号的精确含义。例如“河流阶地”“贝壳堤”等均属于新概念,考生要准确把握其内涵。二是连线——抓好图文转换。图转文(把地图表述的内容转化为文字),或文转图(把文字表述的内容用图描述出来)。三要结网——构建知识网络。把两个以上的概念搭建成网络形式,通过这种网络,将其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四要践行——带着问题阅读。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p1】

01 等值线图
【p2】
等值线判读原则
步骤
说明
一看图名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等
二看数值特征
看最大值和最小值;看数值的递变规律;计算差值等。如等值线数值增大方向,等高线图中为山顶所在区域;在等压线中则为高压所在区域;在等温线图中可根据递变规律判断南北半球
三看疏密
等值线的疏密表明等值线数值的变率或变化幅度。如等高线上坡度密陡疏缓,等压线上风力密大疏小,等温上温差密大疏小等
四看延伸方向
分析影响等值线分布的因素,如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其分布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
五看弯曲
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垂线法或切线法(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①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
②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六看闭合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七看特殊
等高线图中,几条等高线交会重合处为陡崖;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密集且气压较低处的环形区域可能形成台风
【p3】
考向一 等高线图
(2019全国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例题分析
第一步,审题
该问题主要有三个小问题,一是需要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行为动词是指出,对象是地形特点;二是推测耕地分布特点;三是推测耕地数量特点,行为动词都是推测。该问题可以归结为通过读取图文信息,得出地形的主要特点,根据地形等对农业的影响,推测耕地的分布及数量特点。
第二步,获取有效信息
图像信息:宾川县总体地势较高,东北部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以上,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平且面积狭小。
文字信息: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第三步,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综合以上信息,可推测宾川县的地形特征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耕地应分布在地势低平地区,因此宾川县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山间盆地等地势低平处;由于高山面积广,河谷面积狭小,宾川县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小、数量少。
【尝试自解】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技巧点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运用
1.判断地形部位与地形类型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及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2.读取海拔,计算相对高度与温差
(1)相对高度计算:交叉相减;
计算公式:(n+1)d>h>(n-1)d(n为两点间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2)估算水平距离:用比例尺换算;
(3)坡度计算: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3.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1)海拔信息
(2)坡向信息
4.地形对河流特征的影响
5.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事物类型
区位要点
水库
坝址
大坝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宿营地
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
疗养院
应建在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
公路、铁路
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
引水
路线
在选择引水路线时,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要求,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
输油、输气管道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农业生
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变式训练】
                  
廊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以石头和木材为原料,多就地取材。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廊桥数量相对较多的是(  )
A.成都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闽浙山区
D.祁连山区
(2)关于图中甲乙两廊桥,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
B.乙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
C.乙离河流源地近,更容易受洪水冲击
D.甲河面较窄,桥梁较短,桥梁更坚固
【解析】(1)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廊桥适宜修建在水旱灾害较多的低山地带,且石头、木材的取用都比较方便的地区,据此结合选项,选C。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甲位于冲沟的底部,且与冲沟流向一致,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乙的海拔比甲高,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不如甲大;乙离河流源地近,但地势较甲高,且位于冲沟的上游,不易受洪水冲击;甲处更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桥梁不坚固,选A。
【答案】(1)C (2)A
技巧点拨
地理环境对建桥的影响
1.河床影响桥的位置选择
桥一般修建在地质坚实、河床较窄(如上图中甲处)、水流较缓的地点(如上图中的乙处)。
2.桥的建筑材料要因地制宜
森林茂密的地区,桥梁往往以木质建筑为主,石料丰富的地区,桥梁的建筑材料多为石头。本题中廊桥多就地取材——石头和木材,因此,廊桥所在区域为山区,且森林茂密。
3.桥的结构反映地理环境特征
(1)桥孔的大小及多少反映河流水量大小和水位的高低。
(2)河流上桥越多,反映当地河流两岸人类活动越频繁。
考向二 等压线图
(2018全国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例题分析
第一步,审题
第(1)问需要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也即两个气压系统的名称及空间位置关系,限定词是图示区域,动词是指出;第(2)问需要根据前后的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第(3)问需要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核心问题是天气变化,限定是P点将要发生的变化。
第二步,获取有效信息
图像信息:从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和数值可知,图中一个高压中心(位于左上角,且是不完整的高压中心)和一个低压中心;结合图中的锋面类型符号可知,该地区有三个锋面,其中两个冷锋和一个暖锋。图中P点位于暖锋锋前。
第三步,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1)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再结合高低压的位置,可以判断高压位于低压的西北方向。
(2)锋面形成在低压中心,图中低压中心处有3个锋面;南边左、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气流水平辐合,导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水平辐散而形成。
(3)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阴、晴、雨、雪等)和气温变化即可。
【尝试自解】(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例题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锋面气旋这种天气系统。这组题中最难的是第(2)题。第(2)题中北部那个冷锋的形成解释较难,需要结合第(1)题得出的图示西北部的冷高压作答,即(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技巧点拨
技巧一 等压线分布图判读原则
1.判断气压中心:根据等压线上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判读出图中任意一点的气压数值大小范围以及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
2.判断等压面形状:同一地方,由于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地面上的气压总是高于高空的气压,所以高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形状总是向上空凸出,低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形状总是凸向地面。
3.判断季节:大陆上出现高压中心或海洋上出现低压中心为冬季,反之为夏季。
4.判断风力大小: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不同等压线图中,则比较相邻两条等压线差值的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若比例尺相同,则等压差越大的地方风力越大;若比例尺不同而等压差相同,则比例尺大的图所示风力大。
5.判断某点风向:作图分析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可做与该点的切线垂直的线,该垂线即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出一定角度,由此确定此点的风向。
6.判断天气与天气系统:与高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与低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是气旋,台风、飓风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低压槽是冷暖锋发育的位置,高压则不利于冷暖锋的形成;高压脊与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低压槽与气旋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具体如下:
(1)低压、低压槽——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2)高压、高压脊——气流下沉——晴朗天气;
(3) 高纬吹向低纬——冷气流——气温下降;低纬吹向高纬——暖气流——气温上升;
(4) 海洋吹向陆地(向岸风)——湿润气流;陆地吹向海洋(离岸风)——干燥气流。
【变式训练】
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解析】(1)根据等压线图可知,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地政府可能发布滑坡、泥石流预警,故D项正确。甲地距海洋较远,不可能发布台风预警,A项错误;甲地降水概率大,不会出现森林大火,B项错误;寒潮是冷锋的典型天气,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不会出现冷锋过境的天气,C项错误。
(2)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强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A项错误;冷锋过境,气压升高,且降水强度大,B项错误;冷锋过境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沉降到地面,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会减少,故C项正确;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且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匀,风速变化不大,D项错误。
【答案】 (1)D  (2)C
技巧点拨
技巧二  关注锋面气旋图中的“位置”
1.关注锋面气旋的区域位置:位于内陆地区的锋面气旋,由于空气比较干燥,降水一般比较少甚至没有降水;相反,位于沿海地区的锋面气旋,由于空气比较湿润,降水一般比较多甚至出现强降水。
2.关注冷、暖锋的位置:在锋面气旋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弯曲最大处一般就是低压槽的位置,锋面就出现在低压槽附近,并且无论南、北半球,西侧为冷锋,东侧为暖锋(东暖西冷)。
3.关注降水区域的位置: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但锋前、锋后的判断是一个难点,这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分析,锋面将要经过的区域为锋前,锋面已经经过的区域为锋后。锋面降水区域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考向三 等温线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电力部门准备对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流域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季风环流
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
(2)该河流最适于梯级开发的河段是(  )
A.①以上河段
B.①②之间河段
C.②③之间河段
D.③以下河段
例题分析
【尝试自解】 (1)C (2)B
技巧点拨
等温线的判读技巧
1.看走向(延伸方向)
(1)等温线大体沿东西(纬线)方向延伸,数值沿南北方向变化:太阳辐射是主要影响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是主要影响因素。
(3)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受地形因素影响。
2.根据弯曲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
(1)若向气温低处弯曲,则气温比两侧高,要考虑海陆分布(7月陆地)、河谷、暖流。
(2)若向气温高处弯曲,则气温比两侧低,要考虑海陆分布(1月陆地)、山脉、寒流。
3.依据疏密程度判断温差大小
(1)密—温差大—山地、锋面处、寒暖流交汇、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
(2)疏—温差小—平原、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
4.依据闭合区域判断低温高温中心
(1)低温中心:山地、夏季湖泊、山脉冷空气的迎风坡等。
(2)高温中心:内陆盆地、山脉冷空气的背风坡、平原城市热岛(冬季)等。
考向四 其他等值线
(2017全国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2)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例题分析
第一步,获取有效信息
图文信息:①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说明营养盐越丰富、光照越好、水温越高,浮游植物数量越多,密度越大,反之越小;②长江口附近海域夏季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
隐性信息:影响光照和水温变化的有太阳辐射、洋流等因素;水体的营养盐一般由地表径流带来,或者寒暖流交汇搅动从海底上泛,正常情况下,陆地径流多于海洋,汛期多于枯水期。
第二步,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1)中国东南沿海属季风气候,夏季为汛期,泥沙从河口向外逐渐减少,即营养盐从河口向外逐渐减少;同时含沙量越大,水体光照条件越差,即光照条件从河口向外逐渐变好,再根据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可知影响因素是水体含沙量。
(2)冬季,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相同位置的密度降低,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
【尝试自解】(1)C (2)A
技巧点拨
海水营养盐
1.海水营养盐一般指海水中无机氮、磷、硅。海水营养盐的来源,主要为大陆径流带来的岩石风化物质、有机物腐解的产物及排入河川中的废弃物。此外,海洋生物的腐解、海中风化、极区冰川作用、火山及海底热泉,甚至于大气中的灰尘,也都为海水提供营养元素。
2.分布规律:海水中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基本上有着共同的特征,从水平分布来看,由于受陆地径流的影响,含量呈离岸递减梯度变化趋势;垂直变化基本上是表层由于浮游植物的利用,含量较低,深层由于再生现象发生而随深度递增;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由于营养盐再生,其含量较高,不考虑陆地径流影响,夏季由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吸收利用营养盐使得含量最低。

02 统计图表
【p8】
1.地理统计图表的基本特点
(1)综合性强。地理统计图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如自然地理中的气候(包括热量、光照、降水)、自然灾害、水文、土壤等,人文地理中的农业、工业、城市、人口、交通、商业、旅游、能源和环境保护等,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
(2)数量特征。地理统计图上的点、线、面,是运用地理统计数据绘制而成的,形象地说明了地理事物的数量(绝对数量、相对数量)特征。
(3)变化趋势。统计图反映了地理事物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说明了地理事物的发展趋势。
2.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在解答有关统计图的试题时,既要观察图的直观形象,又要注意核对数据,不要被图的表面现象迷惑。判读统计图的基本方法:
(1)看清统计图的名称。统计图的名称一般说明了图示主题内容,有些题目的图中没有图例,此时更要注意通过统计图的名称来获取信息。
(2)认清图例、注记。结合图名和图例、注记等审清统计图表达的确切含义。
(3)获取图示信息,描述和判断统计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注意根据统计图的不同类型和相关要求进行判读。
①判读同一地理事物(现象)的数量大小和变化,如数值的大小、极值、特征值、随时空变化规律(趋势)等,并进行适当计算,最后用准确的地理术语描述其特征。具体做法见下表:
类型
判读
内容
描述用语
判读方法
坐标
统计

数值
大小
用直尺读,留意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特殊点
注意:单位、正方向
变化
趋势
副词:一直、大致等
动词:上升、下降、增多、减少、波动等
观察数据大小变化和图形变化
变化
速度
快、慢、变化幅度等
对比、计算
变化
规律
周期性、季节性等
观察图形变化特点
②判读不同地理事物(现象)间的数量关系;判读统计对象各部分的构成情况。具体判读内容和方法见下表:
类型
内容
描述用语
判读方法
结构型
统计图
读数

直接读取
计算比例
与数量
比例、比重、
xx率、占x%
注意点:找准基数、结构是否完整、比例与数量变化不一定同步
读出
主导因素

比例最大的因素
相关型
统计图
描述
相关关系
正相关、
负相关
根据相关地理事象数值的关系分析
(4)在上述判读的基础上,充分联系相关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释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成因。
【p8】
考向一 坐标图
(2019全国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例题分析
第一步,审题
该两小问都是考查通过读取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图表,获取并解读信息,设问很清晰。
第二步,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1)图中横坐标表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能得出人口的数量,因此不能判断欧盟籍与非欧盟籍男性人口数量的多少;图中显示非欧盟籍25~50岁人口比重占比比欧盟籍大,50岁以上人口比重占比比欧盟籍小;劳动人口指15~64岁的人口。
(2)欧盟为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短缺。非欧盟籍人口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为青壮年劳动人口,主要从事工资水平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消费水平较低。
【尝试自解】(1)C (2)B
(2017全国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例题分析
第一步,审题
第(1)问需要判断四条温度变化曲线哪条是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关键词“枯雪年”“膜内”,需要结合地理原理来分析解决;第(2)问需要直接读图并加以分析解决。
第二步,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1)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膜内温度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可推测出,曲线③④为当地实际温度,曲线①②为膜内温度。枯雪年,降雪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丰雪年,降雪多,雪层厚,膜内温差小。曲线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
(2)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图示为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
【尝试自解】(1)B (2)C
技巧点拨
曲(折)线图的判读方法
曲(折)线图是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它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曲(折)线图的判读方法如下。
1.认清图名:图名能够说明该图的主题内容。如上题图名为“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则可知该图主要考查气温日变化的影响因素等。
2.看清纵、横坐标所示要素和标注内容。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时间或空间变化规律,如上题图中的曲线,表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注意图中地理事物的变化。不仅要注意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区分出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否则就无法总结出地理变化规律。另外还要关注极值,并解释其成因。如上题膜内温度丰雪年和枯雪年变化幅度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积雪的保温作用。
4.解读坐标图要全面比较量化信息。如对比两幅降水量柱状图的降水量多少时,不能仅看降水柱高度,还要看清坐标单位数值是否统一。
【变式训练】
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正平衡说明冰川增加,负平衡说明冰川退缩)。斯瓦尔巴地区位于北欧北大西洋暖流的最北端。下图为该地区某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统计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  )
A.冬季平衡波动较大
B.总体呈负平衡趋势
C.年际平衡变化较小
D.年内季节变化不大
(2)导致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冬、夏平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地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
B.冬季受暖流影响,降水量较少
C.夏季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大
D.冬季降水少,冰川积累波动变化小
(3)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会导致当地(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气候变暖加速
C.农业生长期延长
D.岛屿数量增加
【解析】(1)读图可知,该气象站从1995—2010年间,总体上夏季冰川物质平衡的数值变化大于冬季,每年冬季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值,且波动小,A错;而夏季冰川物质平衡为负值,且波动大,所以总体来看,从1995—2010年,该气象站的年际冰川物质平衡和季节波动较大且呈负平衡趋势,C、D错,故选项B正确。
(2)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夏季气温升高使得冰川消融量大,使得夏季呈负平衡,C对;如果夏季降水多,冰川物质平衡应该为正平衡,A错;该气象站冬季和夏季均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B错;冬季降水多,其冰川物质平衡才能是正平衡,D错。故C项正确。
(3)读图,全年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为负平衡,说明该地冰川在退缩,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当地某些生物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A对;气候变暖加速是冰川物质平衡呈负平衡的原因,B错;该地区位于极地附近,以冰川为主,无法发展种植业,C错;冰川融化会加剧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部分岛屿,岛屿数量会减少,D错,故选项A正确。
【答案】(1)B (2)C (3)A
考向二 结构图
(2017海南)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读图,完成(1)~(3)题。
(1)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
A.技术要求高 B.劳动力投入大
C.种子成本高 D.单位面积产量低
(2)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
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C.建设特色商品基地
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3)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
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
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
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
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例题分析
第一步,审题
三个问题要根据读图获取基本信息,另外需要结合区位原理分析解决。
第二步,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1)由材料“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可知,当地红米稻单产低。
(2)乙村是观光农业类村落,该村落种植农作物主要目的为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3)甲类村是自给自足类村落,农作物种植种类较多,位置较偏僻;乙类村是观光农业类村落,应坐落交通便利的公路旁;横断山脉南部坡度陡,地形起伏大,丙类村地形起伏也大;云南降水丰富,以水田种植为主。
【尝试自解】(1)D (2)B (3)A
技巧点拨
结构图试题的解答思路
1.按照一定程序读图解题
①读图名→②读图例→③读数据并比较大小→④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表述规律→⑤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在按照上述程序读图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联系获取的信息解题。例如,把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大与图名“乙观光农业类村落”联系起来即可得出上题第(2)问的答案。
2.抓住关键数据信息解题
通过比较图中提供的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或者计算(有的只需要估算)某扇形面积占整个圆面积的比例,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断其性质或表述规律。例如,解答第(3)问时,可通过分析图中甲类村玉米、杂交稻、水果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百分比差别不大的信息,得出“农作物类型多样,农产品主要用于自给自足”的结论,并作出“该类村位置较偏僻”的判断。
【变式训练】
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某河流上游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干旱河谷小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云杉、冷杉林—高山灌丛、草甸。图1是该河流上游河谷林树下线海拔与坡向的关系及变化示意图,图2是该河流上游河谷聚落区与非聚落区坡度与林树下线最大海拔关系图。读图,回答(1)~(2) 题。
                  
(1)该地下列四个坡向中,水分条件最差的是(  )
A.东南坡 B.东北坡
C.西南坡 D.西北坡
(2)该地林树下线的海拔(  )
A.随坡度增加而降低
B.随坡度增加而升高
C.聚落区较高
D.非聚落区较高
【解析】(1)首先要对材料相关概念进行理解,林树下线是指干旱河谷上游地区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在林树下线以下的植被需水量相对较少,说明一般情况下,树木分布海拔高的山坡水分条件较差。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坡的林树下线在2700~2800米,林树下线海拔最高,即树木分布海拔高,因此该地的水分条件最差。
(2)从图中信息可知,林树下线并不是随坡度的增加而一直降低或者升高的。坡度在25°以下时,林树下线随坡度的增大而升高;坡度在25°以上时,林树下线随坡度增大而降低。总体上,聚落区的林树下线比非聚落区的要低。
【答案】(1)A (2)D

03 示意图与景观图
【p11】
1.地理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演变规律等。其类型多样,一般包括地理原理图、演变图、关联图、剖面图和分布模式图等。
每一幅地理示意图都有自己的“意”,即其所表达的具体的地理概念、原理、成因和规律等。地理示意图的常见判读步骤如下。
(1)读图示,明图意。通过读示意图的图名、图例、注记和已知的地理要素信息,判定示意图所表达的“意”。例如,通过读图名可知上图之“意”为某季节澳大利亚大陆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
(2)抓关键,挖内涵。获取图中主要地理事象的信息,抓住关键信息,挖掘其内涵,揭示地理事象的本质和联系。
①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要明确其包含了哪些地理事象,揭示了什么原理,地理事象与原理间有什么关联;
②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需要抓住图中示意的环节,明确主要地理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
③判读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要关注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例如,抓住图中澳大利亚大陆北部的西北季风和低气压,可以判定此时为南半球夏季。
(3)调知识,答问题。根据示意图揭示的地理事象的本质和联系,调动和运用所学基本原理、规律等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例如,可通过迁移南亚西南季风成因的知识,分析图中澳大利亚大陆北部西北季风的成因,即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之南移,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偏形成西北季风。
2.地理景观图
地理景观图是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实物景观图像。与一般地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用符号表示地理事物,而是用画面直接表示,常用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事物特征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正确评价能力。地理景观图的一般判读方法如下:
(1)根据景观图的图名,确定景观图所表示的主题,且判断它属于何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景观图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判读效果。例如,2017年全国Ⅰ卷1~3题图(下图),图名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其主题是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考查了城市管理差异和区域自然带分布现象。
(2)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例如,2017年全国Ⅲ1~3题,用一幅以小桥、流水为主题的剪纸作品(下图),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空间定位应该为长江三角洲区域。
(3)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即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形成对景观图所在区域的整体认识,把握区域地理特征。
(4)根据景观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内容,联系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p11】
考向一 示意图
(2019全国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例题分析
第一步,获取有效信息
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其处理过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杂物、生产沼气→有机渣、废渣、发电等。
第二步,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1)准确地判断图中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
(2)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
【尝试自解】(1)B (2)C
技巧点拨
“顺藤摸瓜”法判读地理关联图
在地理关联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联系较多,判读时要抓住事物的关键环节,采取“顺藤摸瓜”的方法。具体做法:
1.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题是什么;
2.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点,如上题图中的突破点就是“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3.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
4.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5.将难以确定的地理事物尝试代入进行逻辑分析;
6.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顺藤摸瓜”地梳理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填图的准确性。
【变式训练】
读某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1)~(3)题。
(1)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
A.三江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准噶尔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图中②⑤⑥分别代表(  )
A.堆肥化、菜籽油、油渣
B.菜籽油、油渣、堆肥化
C.堆肥化、油渣、菜籽油
D.油渣、菜籽油、堆肥化
(3)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好处是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畜牧养生产”系统中能体现物质循环利用过程的是(  )
A.②③④⑥⑤① B.①②③④⑤①
C.④⑤⑥⑦⑧④ D.③④⑥⑦⑧③
【解析】(1)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农作物的类型判定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的地区。油菜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据此判定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故选D。
(2)牲畜粪尿可通过堆肥化形成有机肥料,故②为堆肥化;⑤⑥是榨油后产生的油产品和副产品,用于饲料生产的应是油渣,提供给居民的应是菜籽油。故选C。
(3)读图可以看出图上有两大物质循环过程,即①②③④⑤①和③④⑥⑦⑧③,前者涉及“畜牧养殖”和“农业生产”两大系统,后者涉及“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两大系统。故选B。
【答案】(1)D (2)C (3)B
考向二 景观图
(2017全国Ⅰ)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例题分析
第一步,确定景观图图名与主题。图名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其主题是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
第二步,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从文中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该地应该为落叶阔叶林的北方地区。
第三步,找联系,运用地理原理,建立空间关系
(1)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尝试自解】(1)B (2)D (3)A
技巧点拨
自然景观图的判读方法
1.明确图示主体:图名中指明了图中的主体地理事物,如上图的主体是植被景观。
2.判断景观形态:主要是观察分析图示主体的形态特征。上图植被新叶呼之欲出。
3.分析景观结构:主要是把握主体事物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4.分析景观特征:抓住图中的位置信息、形态特征以及主配景的组合特点分析景观特征及形成原因。
【变式训练】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解析】(1)要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需要把居民点分布,地形和堰塞湖将淹没地区等信息综合分析,用到的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
(2)仔细读图,乙处接近冰川下限,丙处位于堰塞湖周围山坡,甲处位于堰塞湖的上游,接近湖面,故甲、乙、丙三处的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乙、丙、甲,丁处位于堰塞湖的下游,海拔最低。
【答案】(1)B (2)D
技巧点拨
遥感影像图的基本判读方法
1.读图像名称、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辅助要素,明确遥感影像图上表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容和分布等。
2.判读图像上地物所反映出的色调、形状、大小、相关位置、纹理图案以及活动痕迹等,可以分析图上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运动和发展状况。例如,天气预报卫星遥感图上,白色表示云层,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图上白色越多,就说明云层越厚,一般情况下雨也就越大。
3.直接或间接观察,并运用对比分析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判断遥感影像图上所表现的天气、地形地貌、水系、植被覆盖、土壤等自然要素的特点和运动变化规律。【p13】
(2019江苏)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D)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
【解析】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处,考虑的有可能是坡向问题。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光较差,正确答案选择D。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错误。
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B)
【解析】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正确答案选择B。M与N之间无法通视,既有坡度阻挡,也有房屋阻挡。选项C错误。
(2017江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A)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水库大坝宜建在山谷地区,同时具有较大的集水区。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甲、乙位于山谷地区,同时考虑到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则乙地海拔低,建设成本高,所以选甲。丙地位于鞍部不适宜建水坝;丁地建水坝,集水区范围小。
4.水库建成后能够(B)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解析】水库建成后能够开发河流水能资源,不会增加径流总量,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该区域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不适宜航运。
(2018海南)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读图,完成5~6题。
5.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B)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解析】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积等。高值区所处海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蒸发旺盛。海水流动速度对蒸发量的影响无法判断;图中年蒸发量等值线不存在自南向北递减的规律,因此受太阳辐射影响不大;高值区并不靠近大陆。
6.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C)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解析】年蒸发量高值区位于东海附近海域,东海海域冬季降水较渤海、黄海海域多;太阳辐射强度比其南部的南海海域小;受冬季风影响,风力应比渤海、黄海海域弱;东海海域冬季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海气温差大,蒸发强烈。
(2018全国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C)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解析】读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A错;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对;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涉及到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故选C。
8.该直辖市是(D)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解析】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
(2017江苏)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9~10题。
9.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A)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解析】读此图,先按照核心知识中所述,作如下辅助线分析,可知城镇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上海、北京和天津三个直辖市最高,说明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A正确;中西部地区的青海、新疆等省份,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均小,贵州、广西等省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高,城镇老年人口比重小,B错误;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城镇老年人口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之和为6.8%左右,尚未进入老龄化阶段(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及以上,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C错误;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位于实线下方,说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大于农村老年人口,城镇老龄化更明显,D错误。
10.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B)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解析】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经济较为落后,就业岗位有限,人均收入较低,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老人多留守农村,则可知人口迁移是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答案选B。
(2018天津)读图,回答11~12题。
1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A)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图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00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位于降水较多的伊犁河谷地带;根据图2显示的天山全貌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豁口,可以接收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湿润;图2显示甲地符合要求,而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看不到图示景观,选A。
1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C)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水汽量大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天山北坡因位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水汽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云杉林,据此选C。
(2018江苏)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D)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解析】传统的田野考古精度更高,适合对遥感技术发现的区域进行详尽的具体发掘考古,这是遥感技术无法取代的,A项错误;遥感技术只能确定地表事物的状态,无法确定其具体的时代,时代需要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检测,B项错误;遥感技术能够发现遗迹位置和形态,但是无法判断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C项错误;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广,借助遥感技术能够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空间关系,故D项正确。
14.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D)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解析】突尼斯中南部以沙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p153】
A组
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最大高差约180米
B.地下暗河多,岩溶地貌发育
C.B处可开垦为梯田
D.A地的视野比B地开阔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最高处为160~180米,最低处为20~40米,故高差为120~160米;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而地下暗河多,岩溶地貌发育描述的是云贵高原等喀斯特地貌区;B处地势低平,坡度较缓,靠近河谷,可开垦为梯田;A地位于谷地,北、西、南三面有高地阻挡视线,视野没有B地开阔。
2.图中风力发电机分布特点及原因为(A)
A.山脊处—地势较高
B.坡度较缓处—利于建输电塔
C.山谷处—邻近聚落
D.向阳迎风处—可发展旅游业
【解析】读图可知,风力发电机主要分布在山脊处,因为山脊处地势高,无障碍,易受风,风力较大。
读阿拉斯加某冰川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中冰川南北端的直线距离最接近(C)
A.2 km B.4 km
C.6 km D.8 km
【解析】根据纬度,图中冰川南北端的纬度跨度约3.3′,纬度1°距离是111千米,1°=60′,直线距离约6.1 km,最接近6 km,C对。A、B、D错。
4.据图分析,影响图示地区冰川分布的主要因素有(B)
A.海拔、相对高度 B.海拔、地面坡度
C.坡向、地面坡度 D.坡向、相对高度
【解析】据图分析,影响图示地区冰川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海拔、地面坡度。海拔高,气温低,利于冰川分布;坡度小,利于冰川存留,B对。相对高度大,气温不一定低,A错。坡向对冰川分布有一定影响,迎风坡冰川面积较大,C、D错。
5.图中P处冰川移动的方向大致是(A)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解析】根据等高线,图中P处冰川大致是与等高线垂直,向海拔低处移动,移动的方向是西南方向,A对。B、C、D错。
下图示意亚洲东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示陆地高压正以大致30 km/h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6~8题。
6.据图判断(C)
A.预计陆地高压1天后离开大陆
B.渤海、黄海风力大于日本海
C.M点气压值可能是990 hPa
D.长江三角洲地区吹拂偏南风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高压中心位于东经105°附近,高压以每小时30千米速度移动,不会在1天内离开陆地,A错。渤海和黄海地区等压线较日本海稀疏,风力小,B错。M点位于闭合的等压线内部,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气压值在988~992 hPa,C对。长三角地区盛行偏北风,D错。故选C。
7.日本本州岛东岸大部地区即将出现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B)
A.风力减弱,天气晴朗
B.气温下降,雨雪交加
C.气压下降,有阵雨
D.气温回升,阴雨连绵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日本本州岛将经历一次冷锋天气过境过程,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容易带来大风降温及雨雪等天气,故选B。
8.该月份,图示黄河河段(A)
A.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B.全段地下水补给河水
C.处于灌溉引水高峰期 D.流水作用季节性增强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为冬季,气温较低,在图示河段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可能出现凌汛现象;黄河下游河段河床高,河水补给地下水;此时气温降低,农作物大部分已经收获完毕,需水量小;此时气温逐渐降低,雨带南移,黄河流域流水作用季节性减弱,故选A。
下图为某区域8月16日15时和17日2时的气温(单位:℃)分布状况。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D)
A.东北部 B.西南部 C.东南部 D.西北部
【解析】读图可知,16日15时图中高温中心位于西北角,局部温度高达32 ℃以上,17日2时图中低温中心位于西北部40°30′~40°42′之间,局部温度低至26 ℃以下,故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西北部。故选D。
10.图中位于甲地的地理事物可能是(A)
A.湖泊 B.山峰
C.城市 D.煤矿
【解析】对照两幅图可知,图中甲地降温幅度最小,可能为一水域,故选A。
11.16日15时,受局地环流影响,甲地东侧近地面吹(B)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解析】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可知,该地为北半球,16日15时,甲地是低温中心,形成高压中心,受局地环流影响,甲地东侧位于高压东侧,近地面吹西北风。故选B。
产输比是指流域内产沙模数与河流出口水文站控制区输沙模数之比,产沙模数等于区内年均产沙量除以该控制区面积,输沙模数是水文断面实测输沙量除以水文控制区面积,下图为林草梯田覆盖率变化对流域产输比的影响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造成黄土丘陵区与砾质丘陵区产输比差异的因素是(B)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植被
【解析】产输比是指流域内产沙模数与河流出口水文站控制区输沙模数之比。造成黄土丘陵区与砾质丘陵区产输比差异的因素是土壤,黄土丘陵区土壤颗粒小,易被输送到河口区,输沙模数大,产输比小。砾质丘陵区砾石多,砾石较重,不易被输送到河口,输沙模数小,产输比大。B对。气候、地形、植被差异不明显,不是主要原因,A、C、D错。
13.有关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C)
A.砾质丘陵区输沙量大于黄土丘陵区
B.林草梯田覆盖率越高产沙量越大
C.产输比越大水土保持效果越好
D.产输比越小输沙量越小
【解析】砾质丘陵区输沙量小于黄土丘陵区,A错误。林草梯田覆盖率越高产沙量越小,产输比越大,B错。产输比越大,输沙量越小,水土保持效果越好,C正确。产输比越小输沙量越大,D错误。
游牧是蒙古族牧民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季节需要按照相应的原则选择放牧地。由于游牧与定居的冲突,内蒙古草原上游牧文明日渐式微。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一处草原景观。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马群越过的残留物应是(D)
A.古河道遗迹 B.风力沉积物
C.冰川堆积物 D.古长城遗址
【解析】马群越过的残留物应是古长城遗址,此处没有古河道遗迹,残留物形状规则,成长条状位于高处,和风力沉积物以及冰川堆积物无关,正确答案选D,A、B、C错误。
15.内蒙古草原春季牧场宜选择的地形及原因正确的是(C)
A.阳坡—光照充足,风沙少
B.高山—温度回升慢,蚊蝇少
C.洼地—融雪早,水源充足
D.迎风坡—降水充足,凉爽透风
【解析】内蒙古草原春季牧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宜选择的地形是洼地,气温回升快,高山冰雪融雪早,水源充足,C正确,D错误,考虑到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因此与阳坡无关,A、B错误。
B组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甲地处湖心岛,1~6为地质勘探队采集的样本岩石序列,其中1、3、4、6与2、5分别为两个不同时期的地层,且前者比后者形成较早,现旅游规划部门欲连接点2~5,修建玻璃栈桥。读图,回答16~17题。
16.湖心岛的最高点可能是(C)
A.675米 B.650米
C.625米 D.600米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湖心岛海拔最低处约为500米,最高点的海拔应当在600~650米之间,结合选项故选C。
17.下列关于该区域的旅游开发思路不正确的是(D)
A.陡崖处可开发成瀑布,盛夏时节观赏瀑布效果较好
B.陡崖处进行雕刻题字,内容高差不超过200米为宜
C.湖心岛的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可建大型游乐设施
D.行走于玻璃栈桥上无法观看甲处为起点的漂流项目
【解析】陡崖处河流落差大,可开发成瀑布,盛夏时节瀑布流量较大,观赏效果最好,A对。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陡崖的相对高度,约100~200 米之间,所以在陡崖处雕刻字,内容高差不超过200米,B对。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湖心岛岩层没有发生断层,地质构造稳定,可以修建大型游乐设施,C对。玻璃栈桥上两端的海拔都较甲处高,且中间没有山脊等地形阻挡,是可以看到甲处为起点的漂流项目,D错,故选D 。
强壮箭虫是我国温带海域的浮游动物优势种,最适宜在水温10°~20°、低盐海域生存。自主游动能力弱,主要靠随波漂流进行运动。下图示意4月份黄河口及其附近水域强壮箭虫密度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8~20题。
18.图示水域强壮箭虫的空间分布规律为 (A)
A.主要分布于黄河口以北
B.集中分布于深水区域
C.自西北向东南密度递减
D.随水深增加逐渐增多
【解析】由图可知,强壮箭虫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的黄河口以北地区。选A。
19.影响强壮箭虫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 (D)
A.太阳辐射 B.洋流
C.海底坡度 D.海水盐度
【解析】由材料可知,强壮箭虫最宜在低盐海域生存,图示区域强壮箭虫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近岸海域有地表径流汇入,盐度较低);强壮箭虫密度与水深的关系密切,在水深2~14 m范围密度较大。由此推断,影响强壮箭虫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海水盐度。选D。
20.推测8月份图示水域强壮箭虫的密度会(B)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解析】由题干可知,强壮箭虫自主游动能力弱,主要靠水流推动进行运动。8月黄河流域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大,淡水的大量注入使黄河口水域径流沿水平方向扩散到更远的地方,受其影响,强壮箭虫在图示海域分布密度可能减小。选B。
公交等时线指用出行耗时绘制而成的闭合曲线。在闭合线上的任意一点乘公交到指定的中心耗时均相等。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以中央商务区(CBD)为中心的公交等时线(单位:秒)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下列关于图中公交等时线叙述正确的是(C)
A.等时线越密集,则该区域的通达度越好
B.相同路线的道路上在各时段的通达度一致
C.早晨和晚上的等时线较其他时段密集
D.公交等时线能够全面衡量城市交通服务水平
【解析】等时线越密集,则该区域的通达度越不好,A错误;相同路线的道路上在各时段的通达度不一致,B错误;早晨和晚上的交通量大,容易出现交通堵塞,等时线较其他时段密集,C正确;公交等时线只能衡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D错误。故选C。
22.图示地区公交通达性(A)
A.大学校区通达性差
B.赤岗的通达性好于东山口
C.2000秒等时线范围内通达性无明显差异
D.南北方向的通达性整体上优于东西方向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公交通达性大学校区交通流量大,通达性差,A正确;赤岗的通达性差于东山口,B错误;2000秒等时线范围内通达性有明显差异,南部的通达性较好,C错误;西北方向的通达性整体上优于东南方向,D错误。故选A。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康斯坦察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是该国的疗养胜地、现存最古老的城市。康斯坦察港是黑海西岸最大的港口,也是欧洲最大的港口之一。下图示意康斯坦察周边等高线地形状况。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2)以26°E经线东侧或西侧为例,说明公路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3)简述康斯坦察成为罗马尼亚疗养胜地的原因。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平原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地势西高东低。
(2)东侧: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对公路建设的阻碍小,加上聚落众多,因而交通线路密集,交织成网。或西侧:西侧为山区,地表起伏大,公路建设的技术要求高,加上聚落稀疏,因此公路线较少,公路线曲折以降低坡度。
(3)位于西风的雨影效应区,降水少,光照充足;位于国土东南部,热量条件好;依山傍海,植被覆盖率高,环境优美;有众多陆路交通线和著名港口,交通便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