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课件(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2 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课件(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近代: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1949年)这一段时间。
近代前夜指鸦片战争前夕(1840年)之前,具体指代明清时期。
背景简介

1.根据左边的这幅图片打一句古诗词。
(注:这句古诗要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2.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处于一种怎么样的心态?可以用哪个成语来表述?
(提示:可参考马戛尔尼访华时统治者的态度)

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成语:夜郎自大
一、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1.清朝前期,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
2.尽管社会上早已出现“工商皆本”的观念,但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活动一:阅读下面材料(书本23页),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时间五分钟)。
1.统治者的担忧

工商业发展容易滋生奢华的风气;

工商业不生产粮食,却与农业争劳动力;

造成人员流动,很难控制管理。
2.后果

控制工商业规模,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强化了自然经济,导致大量资金投向土地,加剧土地兼并;

拉大了中西之间的差距。


国内
国际
男耕女织彩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
中国
西方国家已经迈入工业化的阶段
世界
二、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注意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的区别

海禁主要是针对国内方面,即“片板不得下海”,指的是禁止私人出海经商。出海也只能携带规定的、定量的东西。
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例:郑和下西洋)

闭关政策主要是限制对外贸易,但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禁止。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名词解释
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包括对外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都受到严格限制。
活动二:读材料,试分析为什么统治者要采用“闭关锁国”的政策。(个人思考,限时三分钟)

材料1 乾隆皇帝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驳回了英国使者马戛尔尼与中国通商的请求,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2 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明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断绝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
1.根本原因: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状态下;
2.主要原因:统治者处于夜郎自大的心态;
3.直接原因: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清初,郑成功及其后人经营台湾,并非归顺)
具体实施
宁波
云台山
漳州
澳门
广州

演变
1.早期(清初40年)

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

明时便有海禁政策
2.统一台湾后(1683年之后)

四口通商,但有严格的限制。(宁波、云台山、漳州、澳门)

3.英商宁波贸易后

只留下广州一处通商。
广州十三行外的来往船只及洋商汇集的情况。
课外知识补充

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的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是清廷制定的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据清宫档案记载,1754年到港的船只为27艘,税银仅52万两;1790年,到港船数增至83艘,税银达110万两,至鸦片战争前夕,到港船数年达200艘,税银突破180万两。该地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超状态。

乾隆断然实行封关,仅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即是为了维护东南海防,也是为了保证广州洋行生意。

行商为迎合清政府,开始以各种名义给清政府捐输银两,自1788年到1820年,共计捐输银两达350万余两。


资料1: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
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
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资料2:邓小平指出:“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
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
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
根据资料1资料2,并结合课外知识补充,思考闭关锁国政策会产生哪些影响?(一分为二)
消极: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积极: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清王朝周边形势险恶,西方殖民扩张的触角已经伸向中国。中国正在被列强(殖民主义国家)所包围,并不是仅靠关上门来就能够抵挡来自资本主义列强的侵袭的。
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
启示
比较明清时期和隋唐时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三、社会危机的表现
1、人口的迅速增长与田地的矛盾突出
清代人口数变化
清代人均耕地变化
特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耕地在不断减少。
思考:为何人口出现不断增长?(提示:农耕文明鼎盛时期)
土地总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怎么会发生变动的,人口增加,使得人均耕地数量不断下降,其次,由于土地兼并严重,也使得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土地兼并严重也是每个封建王朝末期比较突出的特征,为各个朝代的持续统治埋下隐患。)
2、统治集团奢侈腐朽
官员的奢靡生活
乾隆南巡图
3、各族人民起义不断

白莲教起义

天理教起义
四、近代前夜中西方对比
西方 中国
经济 工业革命后,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农业占经济主体,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封建专制,皇权达到鼎盛
外交 开辟新航路、进行对外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思想文化 历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诞生近代科学,追求民主与科学 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
发展状态 蒸蒸日上 日薄西山


西方强工业民主开放创新蒸蒸日上
中国重农耕专制闭关守旧每况愈下
中西易位
结果:
课堂小结
社会危机

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的落后

近代前夜的危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