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姓名:
别名:朱重八
性别:男
职业:明朝皇帝
生卒:1328—1398
主要经历:
1328——1344 放牛
1344——1347 做和尚
1352——1368 造反
1368——1398 做皇帝
朱元璋

清朝统治的
最高峰。
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疆域辽阔。
文字狱定义
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朱元璋收到一贺信,
上面写道:
朱元璋认为“生”与“僧”同音,“光”也是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同音,是骂他参加过造反的起义军。
大怒,立即把写贺信的这个文人处死了。
维 止





雍正四年,查嗣庭出任考官,以《诗经》中的“维民所止”为考题。

查嗣庭被打入监狱,在狱中病死。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被流放。
查嗣庭科场试题案
却被说成是想去掉
“雍正”二字之头。
雍正年间 徐骏 作“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认为是讥讽朝廷而处死。
乾隆年间 有人引用《黑牡丹》词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被杀害。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是雍正时期所作,作诗之人被处斩。
推测下,统治者认为这首诗有什么问题?
怀念明朝
讽刺清朝
雍正年间 徐骏 作“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认为是讥讽朝廷而处死。
乾隆年间 有人引用《黑牡丹》词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被杀害。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是雍正时期所作,作诗之人被处斩。
推测下,统治者认为这首诗有什么问题?
怀念明朝
讽刺清朝
③ 思想文化领域“万马齐喑”,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② 知识分子不敢议论时政, 不敢研究现实。
① 制造了恐怖气氛, 摧残了人才。
鲁迅评价文字狱:
文人不敢表露独立思想,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触犯忌讳。
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勘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
为了笼络天下的知识分子,清政府编修了《四库全书》。
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13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
积极面: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汇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存、整理和传播中国古代文献作用。
《四库全书》的编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
在编纂过程中,全国图书都要进行检查,不利于满清的文献都被禁毁。查缴禁书竟达3000多种,15,0000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70,0000部,
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历史学家吴晗:“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消极面:大批书籍因被认定对清朝统治不利,遭到销毁或篡改,
是清朝加强了文化专制的表现。
科举制:形成于?完善于?
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
答题观点
文体特点
命题范围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想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 你又会怎样去写文章?
一: 标新立异,观点独到,想象丰富。
二: 采百家之言,引用名人警句。
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
考生不得发表新论,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议论的开始
起讲后入手之处
束股
后股
中股
起股
入手
起讲
破题
承题
什么是八股文?
隋唐
明清
命题
答题
文体
项目
广泛
不受约束
无限制
《四书》、《五经》
八股文
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隋唐、明清科举制比较
清代科举考试的作弊工具:
一本不足成人半个手掌大小的抄本。上面竟然完整地抄录了《四书》 《五经》,可以暗藏在衣袖内。
一件抄有范文的夹带衫,是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作弊用的。
读书人为了走上仕途,想尽各种办法,铤而走险,力图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蒲松龄刻画清代文人参加考试过程的七种形象:
2)点名时被呵斥像囚犯
5)放榜是坐立不安像猕猴
3)考试时住在号舍里像蜜蜂
4)出场后像出笼的病鸟
1)提着篮子入场时像乞丐
八股取士导致了读书人的心灵创伤。
八股取士导致读书人知识面狭窄,脱离现实生活,扼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知李清照,
范进当了一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何人。
顾炎武之所以这样评价八股取士,是因为这种取士方法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比秦始皇“坑儒”事件涉及人数更多。
提示:从涉及(被害)的人数来看
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
他批判的矛头对准的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所以,
“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合理”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但是,观点1中肯定科举制历史贡献的说法是正确的。
观点2正确。
八股文入选浙江名校高中语文教材
——“糟粕”复燃还是“精华”传承
对我国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你是否愿意生活在明清时期?请说明理由。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