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9张PPT)沟壑纵横的 ——黄土高原 信天游是流行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它是人们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高原上劳动时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演唱:阿宝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一道道的山来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一杆杆的红旗一杆杆的枪,咱们的队伍实力壮。一、图说高原文化靠崖式下沉式结合P39中的图文资料,说一说:窑洞有何特点? 冬暖夏凉,隔音、隔热、保暖;占地少,建造成本低。一、图说高原文化一、图说高原文化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鼓舞,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安塞腰鼓是它的典型代表。气势磅礴的腰鼓,充分体现了黄土地民众朴素豪放的性格。 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以面食为主,一天到晚三顿饭,天天离不开面食,其中以面条和馒头为主 。陕西的面条厚、宽、长超出人们的想象,其形状如同腰间所系的裤带 。锅盔也是山西的面食。一、图说高原文化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属中纬度,北温带,季风区,第二阶梯。位于哪个地理区域?纬度带?温度带?季风区?地势阶梯呢?二、图寻位置长 城黄土高原跨哪些省级行政区(简称)?青、甘、宁、陕、晋、豫、冀、内蒙古二、图说范围东起______,西到_____,北抵_____,南连_____,太行山脉乌鞘岭长城秦岭1.地表起伏和缓,沟壑纵横,支离破碎;2.地表覆盖深厚的黄土;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三、图析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三、图析自然环境黄土高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1)图中得出延安的降水有什么特点?(2)结合黄土高原的土质特点,分析延安的降水特征会带来什么问题?延安:全年降水少,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图6-13延安的气温与降水量图6-4伊春的气温与降水量问题:水土流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 。小组讨论:(1)昔日的农业发达区为什么会变成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2)水土流失会造成什么危害?(3)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 (结合教材P37第3段和图册P29)(四人为一组,拿到白纸的记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人为: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稀少,地表裸露;人类过度开发,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和开垦、不合理采矿等,植被被严重破坏。四、图示问题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土壤贫瘠,影响农业发展;(2)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3)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影响交通;1、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增加植被覆盖率;2、修筑梯田、水库,打坝淤地;---------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四、图示对策合作探究------结合本课内容,填写下表,从中感受黄土高原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高原文化 特 色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形式 音 乐 舞 蹈 语言表达 服饰 饮食习惯 窑洞冬暖夏凉,隔音、隔热、保暖;占地少,建造成本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塌陷信天游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劳作时抒发情感腰鼓(安塞腰鼓)气势磅礴黄土地,民众朴素豪放的性格高亢的民歌黄土高原无边无垠,四周孤寂,人们渴望与外界交流白羊肚巾黄土高原风沙大,白羊肚巾可防风沙面食黄土高原上旱地作物 高原文化 特 色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形式 音 乐舞 蹈 语言表达 服饰 饮食习惯 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往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哦 哦哦哦哦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问题.(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 (高原),B . (山脉), C . (山脉),D . (河流),E . (山脉).(2)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① ,② ,③ ,④ .(3)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 .(4)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 带; 从季风区看属于 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 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 阶梯.(5)城市④有著名的旅游胜地是 , 由此通过(5)的东西铁路干线是 .课堂反馈 (2012·杭州)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对人类活动的描述,与甲区 域相符的是 ( ) A.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B. 摇橹撑船访亲友,吊脚楼里叙家常 C. 蓝蓝天上白云飘,地上羊群马儿跑 D. 冬暖夏凉住窑洞,层层梯田勤劳动(2)图示区域的西部和北部,气候干旱,属于我国传统 牧区。而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平原,沟渠 纵横、林网交织,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耕区。 试分析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3)请举出甲区域和乙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各一 例子。(4)分析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