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是一个曾经驰骋于中国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唐代末年,建立起了辉煌一时的大辽帝国,元朝之后,这个像猎鹰般的民族逐渐销声匿迹,专家考证,达斡尔民族的祖先就来自契丹。契丹族契丹族 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政权建立: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林潢府。辽国的发展措 施: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影响:国力不断增强 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几度险些被吐蕃与回鹘所灭 一百多年的颠沛流离直到隋唐时内附中原称臣才定居下来,首领拓跋赤辞受唐王朝赐李姓。党项族建立: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西夏政权建立措施: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西夏的发展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幽云十六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文明的北面门户,也是农耕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关于幽云十六州的争夺战持续不断,尤其在宋代,关于燕云地区的争夺战几乎贯穿了北宋和辽金战争的全过程,幽州的失守,更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辽与北宋的和战 宋朝统一南方之后,就想迫不及待的把幽云十六州给收复过来,但是,一旦这里被强大的游牧民族占领,当时是被契丹占领的。想从他们手里,把幽云十六州给夺回来,就如同虎口拔牙一般的难。当然了整个宋朝也并没有把契丹给灭掉,燕云十六州也没有收复过来。大家都知道的北宋的著名将领杨家将,他们的创始人杨业,就是死在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战争中。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 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澶渊之盟---盟约内容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澶渊之盟后的117年间,宋、辽之间互称兄弟之国,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
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之后,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宋辽百年和平在我国历史上其实是少见的,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本来很难和平相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这百年和平造就了大宋的经济文化昌盛。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屈辱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使北宋国威扫地。岁币加重宋朝的百姓负担。如何评价澶渊之盟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宋夏冲突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铁鹞子,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创立的重装骑兵部队。后来发展成为西夏的主力军,作为冲锋陷阵、突击敌阵的“前军”。铁鹞子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西夏的杀手锏——铁鹞子辽宋夏三国分立的局面基本奠定,而三国之中,宋是“守成之宋”,辽是“暮年之辽”,只有西夏是“旭日之夏”。宋夏议和
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北宋、辽、西夏形成三角鼎立,时战时和的复杂政治格局。1044年,元昊被迫与宋议和,元昊表面取消帝号,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宋则每年要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答:宋与辽、西夏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友好往来,和平交往是当时民族关系的主流。
宋与辽、西夏的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不能把它们之间的战争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相提并论。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契丹、党项族与汉族间密切来往,对于奠定祖国辽阔边疆、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进步和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并立?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