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地域差异显著——母亲河 长江黄河复习(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地域差异显著——母亲河 长江黄河复习(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课件29张PPT。黄河长江
地域差异显著
复习课知母亲河
(一)源头:巴颜喀拉山
(二)入海:渤海
(三)长度和形状:
长度:5400多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
形状:呈“几”字形。
(四)上中下游分界点:
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桃花峪(河南省)。
(五)主要支流:湟水、洮水、汾河、渭河。
(六)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七)流经的省级行政区:。(9个)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课堂小结母亲河——黄河(八)主要景观:
A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黄河上游景观)
B塞上江南---宁夏平原(黄河上游景观)
C壶口瀑布(黄河中游景观)
D开封附近的“悬河”(黄河下游景观)
E黄河入海口
黄河各段特征
上游:落差啊,多峡谷,流水急,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含沙量大,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九)开发利用:
1、灌溉——发展农业;
2、修建水利工程和水电站——解决生活和工业用水用电。忧母亲河(黄河存在的问题)
1、断流;
2、中游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
3、下游出现“地上悬河;
4、……
救母亲河(治理黄河的办法)
1、兴建水库;
2、中游植树造林,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3、下游加固堤坝;
4、加强关于环保和林业方面的立法,并严格执法;
5、加强环保意识宣传;
6、……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2、治理措施:
生物措施:造林种草,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以减少泥沙淤积 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坡度大。植被破坏严重土质疏松暴 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地上河“地上河”下游长江洪灾频发地在哪里?频发的原因有哪些?思考洪灾频发地区:长江中游平原地区自然原因:1.中游地区河道弯曲。2.地势低平。3.流经季风区降水充沛,干流流量大。
洪水来源丰富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北面的汉江。人为原因: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不合理的占有河道,围湖造田等 长江中游洪灾频发,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思考1.加固大堤。2.新建分洪、蓄洪工程。3.保护植被。4.退耕还湖。5.弯道裁弯取直。A.干支流通航里程长。B.水位稳定、无结冰期、水量丰富(宜宾以下四季通航)C.沿江地带人口稠密、物产富饶。其它:灌溉水源、旅游资源、“天府之国”、“鱼米之乡”形成冲积平原…… 航运 黄金水道 宜宾以东总结唐古拉山脉金 沙 江雅砻江宜宾岷 江嘉陵江乌江宜昌湘 江洞庭湖武汉汉 江湖口赣 江鄱阳湖最大上海上游中游下游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东 海洪涝灾害黄河CADCBC宁夏平原AC河口桃花峪渭河汾河龙羊峡三门峡黄土高原祁连山太行山地上修建水库 防洪调沙ACCA降水集中,多暴雨
植被破坏严重
土质疏松长江C B C C A C B 雅、岷、嘉、乌、湘、汉、赣、 D D 青海 重庆 上海 G J 东海 A B 汉江 湘江 L k 洞庭湖 鄱阳湖 防洪 A D 汉江 上海 上 三峡 减小 增大 森林被滥砍滥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围湖造田 河道淤积、
泥沙增多、
加重加速洪灾 0oC以下0oC以上水田少于800毫米800毫米以上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到三熟河流少,水量小,
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河湖众多,水量大,
冬季不结冰,利于航运水稻、油菜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旱地1月均温年降水量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河流状况民居特色饮食习惯交通工具住房注意防寒,一般
有取暖设备房顶坡度较倾斜,注意通风、防雨面食米饭陆路为主,水运不便水陆交通方便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湿润程度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分南北自然环境南北差异
(特别是气候因素)气温降水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课堂小结适应改造东西部的差异平原、丘陵为主高原、盆地为主较为湿润气候干旱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人口密集,人才多人口稀疏,人才缺乏城市众多城市较少交通发达交通落后相对较发达相对落后结论:东部相对发达而西部落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西部大开发 我们怎样缩小东西部差距,改变西部落
后的面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策: 1.发挥资源优势
2. 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3.发展交通
4.发展教育
5. 引进人才等等
1.平原广阔,气侯湿润,土地肥沃等优越的
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
丰富等社会经济条件,为工业的发展提供
了有利的条件




东西部的差异东部西部优势:劣势:优势:劣势: 矿产、能源丰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等1.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自然条件较差,不利于发展农业
2.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人才短缺,交通落后,社会经济条件与东部差距大,不利于发展工业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工业污染严重等东西南北差异区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因地制宜 优势互补一、东西部差异显著
(一)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地形:平原广阔;气候:较为湿润;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通讯、教育发达,
城市众多,人力资源丰富
(二)西部地区
地形: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干旱、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方面与
东部差距较大,有待于西部开发。
二、交流与互补: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概括地区:
原因:
目的:
原则:
5.项目: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交流与互补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南北方和东西部存在区域差异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因地制宜,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
优势互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6.重大工程: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气候秦岭-淮河一线高大DCDBDCADAABA西北地区北方地区炎热潮湿多雨C青藏青稞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各种运输方式高速铁路cBB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天山石油天燃气新疆维吾尔上海黄河长江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c东部: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西部:使西部的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京杭大运河丹江口黄河引滦入津引黄济青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