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01张PPT。【第一单元】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经济的繁会荣第1课时明清兴替朱八八的事儿朱重八(17岁)悲惨家事儿:四月初六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朱重八家族的名字: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朱重八父亲名字:朱五四。 朱重八转运了:17岁当和尚,25岁时,寺庙遭焚毁;他走投无路,参加抗元的起义军;依靠自己的勇敢、智慧、运气,在义军中脱颖而出,后来领导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导入新课】明朝的建立1.背景: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新知讲解】2.建立: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3.统一中国: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此后,明军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明朝疆域图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明朝开国皇帝,太祖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家,少年时曾为地主牧童。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遭旱蝗灾害,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相继死去。为了糊口,朱元璋投皇觉寺出家当和尚。但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游食于皖西、豫东三年,历经磨难。 此后,朱元璋利用刘福通在北方抗击元军之际,扩充队伍,领兵南下。公元1355年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并被宋政权授为江南行省平章,又自称吴国公。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年号为“洪武”,以应天为都城。同年8月,明军攻克元大都,将元顺帝赶回大漠,元灭亡。此后,朱元璋又用10几年的时间平定了全国。 朱元璋古代大多数皇帝都是一人一幅画像,而明太祖朱元璋却有13幅画像,让人困惑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相貌!一种如左图:朱元璋方面大脸,慈眉善目,胡须稀疏,面白细润,身穿龙袍,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另一种如右图:朱元璋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胡须浓密,脸上长满了黑子,五官不正,相貌丑陋。右图是根据明孝陵陈列室里的画像绘制的,一般认为这幅像比较符合朱元璋的真实面貌。历史小知识明朝疆域1.在地图上圈画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说一说与今日中国版图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今乌拉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海并及海外诸岛。明朝疆域图明朝为其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今天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2.找出地图上与明朝政权并立的政权,从北京的地理位置等方面思考影响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因素。明朝疆域图3.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图例中的长城位置,想一想,明朝统治者为什么要继续大修长城。靖难之役削藩燕 王 朱 棣靖 难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历史小知识 靖难之役明朝的兴盛阅读第3页第1段概括明朝兴盛的表现。1.皇权的加强。2.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对外交往的密切。4.市镇经济的繁荣。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锦衣卫、东厂、西厂)思想方面:八股取士军事方面:削藩、迁都明朝强化君权措施郑和下西洋明朝的衰亡阅读第3页第2段分析明朝衰亡的原因。赋税负担的增加土地兼并的恶化常年用兵等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明末的农民,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明末农民起义①明朝后期,政府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②后金用兵和连年天灾的重压。1627年,陕西北部连发旱灾,官吏催逼赋税。高迎详、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席卷陕西、河南等地,几百万民众参与,持续了近二十年。 原因概况因为起义军的做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是陕西米脂人,家境贫寒,小时候曾为地主牧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李自成参加了起义队伍。他武艺出众,善于骑射,又有胆略,号称闯将。1636年,起义军领袖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称闯王。1640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迅速壮大。1643年,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初,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年号永昌。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四月,李自成率兵与吴三桂军队及清军大战于山海关,农民起义军失利,李自成率农民军辗转撤退到湖北,在湖北通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9岁。他的部众继续抗清斗争,坚持了20年。清朝的建立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1.后金的崛起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2.清朝的建立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作金,所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立的政权叫作后金。 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姓爱新觉罗。他早年生活贫困,靠采松子、挖人参到抚顺马市上出售为生。他经常接触汉人,一度投到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帐下,受到军事训练,受汉文化影响很深。1583年,他被明朝授为建州左卫教指挥使,成为建州女真的首领。此后,他用了40年时间,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在统一过程中,他创立了 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字母创制满文。1616年,他建立金国,定都赫图阿拉,建元天命,史称“后金”。1619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同年在萨尔浒战役中大败明军。此后,后金逐步夺取辽河以东大片土地。1625年,努尔哈赤将都城迁到沈阳,1626年,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城时被明军炮火击中,不久死去。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努尔哈尔在统一女真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把女真壮丁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旗,共八旗,即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等八旗,各旗以上述不同颜色的旗帜为标志。八旗成员“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它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满族一个屈居东北边陲的弱小民族,能凭借区区数万的人众迅速崛起,与实力远比自己强大的蒙古联合,使蒙古成为满洲的羽翼,建立牢靠的满蒙联盟,最终入主中原,掌握了中国的最高统治权,实现了对中国长达268年的统治,有效统治时间约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七分之一,这些成果多是通过八旗制度实现的。八旗制度八旗旗帜八旗铠甲皇太极,即清太宗。他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努尔哈赤死后,诸王拥立皇太极继承汗位。即位后,皇太极在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和改进手工业技术;政治上,注意选拔人才,改革机构;军事上,笼络联合蒙古各部。同时,他继续发动对明朝的战争,占领关外大片土地,并几次派兵攻入长城以内地区。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他在沈阳称皇帝,改国号为清。2.清军长驱直人,迅速占领北京并分兵西进南下,将辽东地方民族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清朝统一全国1.背景: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起义军。起义军在山海关战败后撤出北京。理一理农民起义军入京、明朝灭亡以及清兵入关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清初的反抗3.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共同抗清。1.清初的二三十年间,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2.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福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1.原因:2.结果: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康乾盛世课堂小结明清帝国的兴替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替明朝清朝兴1.皇权的加强。2.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对外交往的密切。4.市镇经济的繁荣。康乾盛世明朝疆域图清朝疆域图第2课时对比明朝疆域图、清朝疆域图,看看有哪些变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对 外内对东北西北东北东南按照地理空间的分布从课本找出明清统治者如何维护国家统一、治理边疆的?西南西东南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日本明朝中期,日本海盗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当时人们称之为倭寇。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抗倭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太平寨下的戚继光像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东南台湾荷兰1.17世纪初,荷兰侵占了台湾。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围攻赤崁(kàn )城,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者,并严辞拒绝荷军年年进贡的请求。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3.清朝设置台湾府: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沿海海防。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复台诗》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锯,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用所学的史实证明郑成功的话“台湾一向属于中国”三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元设澎湖巡检司,专门管理澎湖列岛和琉球。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隋郑成功收复开发台湾有何历史意义?提示一: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提示二:从台湾本身发展考虑。1.打击了荷兰的殖民势力,遏制了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张的脚步,维护了祖国统一。2. 进一步开发台湾,促进民族融合。 民族英雄开发台湾的先驱郑成功雕像(位于厦门鼓浪屿)台湾府的设置1.清军进入台湾的时间?2.清政府何时设置台湾府?3.台湾府设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683年1684年,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回归,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东北雅克萨之战沙俄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了我国黑龙江流域,并在中国的尼布楚和雅克萨建立了殖民据点。康熙帝于1685~1687年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康熙清军在雅克萨保卫战中使用的大炮。满文、俄文《尼布楚条约》乌苏里江库页岛黑龙江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北3.茶马贸易。1.明朝修筑长城。2.清朝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实行怀柔政策。明修长城清修庙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大多是什么时候修建的?这说明明朝统治者处理民族政策主要靠什么?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明朝明朝为什么要大修长城?加固边防,抵御长城以北少数民族的侵扰。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全长6300多公里。抵御了北方蒙古骑兵的侵犯,保护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长城北部蒙古族无法任意破坏掠夺,又迫切需要中原地区的农产品,转而积极与中原地区发展贸易,从而出现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局面。 1.结合避暑山庄的地理位置,说一说清朝皇帝为什么要在承德而不是其他地方修建避暑山庄?承德离北京较近,同时又接近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2.你认为避暑山庄与一般的避暑胜地相比,有什么特点?它既是避暑、围猎的场所,更是清朝统治者实行“怀柔”的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场所,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清朝民族政策:怀柔政策(以德服人)3.这些寺庙的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看图分析合作探究明朝统治者: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朝统治者:则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民族政策这些寺庙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清王朝处理边疆地区民族事务的政策。4.曾有人用“明修长城清修庙”描述明清两朝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差异。对此,请你结合明朝大修长城的史实,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榷场是我圆古代由国家为征税而设立的边境贸易场所在北宋与辽、西夏开设的榷场中交换的商品很。北宋生产的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和漆器,辽的马、牛、羊和骆驼,西夏的毡毡和药材古代中原王朝还发展起用萘换取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茶马贸易制度。到了明朝,政府在多地设置茶马司,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这种贸易往来,促进了内地与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榷场与茶马贸易西北新疆回忆: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比一比:看谁能快速地找出清王朝加强对新疆管辖的措施?1.平定准噶尔叛乱。17世纪下半期,蒙古草原西部的准噶尔部落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屡次向清朝政府挑衅。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3.设置伊犁将军。天山以南地区爆发了大小和卓叛乱,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叛乱。清政府在该地区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地区事务,加强了新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使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增强,边防更加巩固。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县南)西西藏回忆:历史上唐朝、元朝与西藏的关系如何?1.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2.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和同为一家”。3.元朝时,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A、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顺治帝)B、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康熙)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确立金瓶掣签制度2.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雍正帝),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比一比:看谁能快速地找出清王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五世达赖五世班禅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一人,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协助地方政府处理政务。雍正帝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清朝政府为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杜绝在转世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现象,建立起以金瓶掣签为中心环节的较为完整的制度。公元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颁赐一个金瓶于拉萨大昭寺(后移布达拉宫),专掣达赖、班禅等藏族大活佛。二百多年来,金瓶掣签制度为历代中央政府所坚持,为藏传佛教界所拥护,成为不可更逾的认定达赖、班禅转世灵童的历史定制。据清朝理藩院统计,从清朝乾隆未年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仅西藏地区就有39个主要活佛系统的灵童,是经过金瓶掣签而继承佛位的。金瓶掣签制度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南改土归流“土”:“流”:中央派“流官”代替少数民族的“土司”、“土官”,实行与中原地区一样的行政制度。 “土司”、“土官” ,即少数民族的官职。“流官”,即中原地区的官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观察地图,圈出文中所描述的清朝疆域的各个方位的地名。明朝疆域图清朝疆域图对比明朝疆域图、清朝疆域图,看看有哪些变化。与明朝疆域版图相比,相同点:基本版图相似,台湾台湾、南海诸岛等地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不同点:清朝疆域辽阔,它在明朝的基础上,又通过平定叛乱的战争,特别是平定准噶尔部,拓地万里,建成疆域更为辽阔的大一统帝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 设置伊犁将军册封达赖、班禅(金瓶掣签制度)设置驻藏大臣两次雅克萨之战对外改土归流戚继光抗倭修筑长城茶马贸易 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对课堂小结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内西伯利亚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太平洋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海诸岛巴尔喀什湖葱岭清喜马拉雅山接临至至跨达至清朝前期疆域图第3课时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的兴盛15世纪以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到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3亿,占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你认为当时农业的哪些进步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1.多熟制的种植制度逐渐成熟。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3.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猜猜看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16世纪传入我国。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马铃薯,原产南美洲。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花生,原产南美洲。15、16世纪传入我国。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向日葵,原产北美洲。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引进农作物的意义?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增加粮食产量。改善饮食结构。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手工业的发展1.手工业繁荣:2.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①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②榨油、粮食加工、制瓷、采矿、冶铁、造船等行业呈现繁荣景象。 ③手工业在工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种类、规模、产量上超过前代。3.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提示:可从商品交易的形式、松江地区的丝织品质量和品种、棉纺织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等角度回答。明代谚语“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反映了明代的什么情况? 明中叶开始,由于市场需求旺盛,民间私营纺织业已大大超过官营纺织业。明代松江地区,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之称,仅此一地,即能“日出万匹”。技术水平有了重大突破,用四足脚踏缆车轧棉,可以一抵三;用足踏纺车纺线,效率提高三倍。棉织业在明代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当时的民营手工业出现了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 1.从景德镇的瓷器制作过程和课文中的描述,你能说出景德镇生产有哪些特点?2.想象景德镇制瓷业的盛况,对此,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分工的细密、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的繁多。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青花海水云龙瓷扁瓶宣德青花山形洗 青花瓷一位法国传教士这样描述清代景德镇的瓷器制作过程——“这一劳动在同一工场内是由许多工人分别进行的。第一个工人只负责把圆形色线绘在瓷器的口缘上;第二个工人描绘花的轮廓;第三个工人接着晕色。这一伙人专门画山水,而另一伙人就专门画鸟兽。”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当时手工业生产有何特点。分工协作资料1:明朝中后期在丝绸业出现了“以机杼致富”的“机户”和为“机户”纺丝织绸的“机工”。“机户”一般有一定数量的织机,雇佣工匠数十名,多的甚至可达数百名,形成了“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资料2:“机工”各有专能,一般有固定的雇主,按日计酬。找不到雇主的往往“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相望”,如果失业,则“衣食无所”。资料3:有位技术精湛的熟练织工,因对所得报酬不满,要求机户增加工资又遭拒绝,便愤而辞职。另一位机户见他技术熟练、产品精致,认为“得此一工,可胜十工”,就同意以双倍工资雇佣他。思考:(1)资料中的“机户”和“机工”各指什么?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 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①出现地区、行业: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②特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几台甚至几十台织机,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③认识:这种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劳动效率较高的经营形式,已经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出现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何时?何地?何行业?其典型表现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征?机户机工雇用 被雇用早期资本家早期雇佣工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清代,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矿业、台湾的熬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朝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荫芽的出现,并不等于了中国就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只在江南一些地区稀疏出现,在全国范围内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因此仍处在封建社会时期。明朝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料 :明朝中后期,杭州手工业行业达360种;广东佛山冶铁业,一日出铁六七千斤;江西景德镇有1000多座窑;每窑能烧制小型瓷器上千件;嘉兴已使用新式的纱绸机。综合上述资料和所学内容,总结归纳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取得的进步有哪些。商业的繁荣①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②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使市镇规模扩大,市面繁荣。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1.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当时人口流动的趋势是:从地域上看,从农村流向市镇;从行业上看,从农业转向商业;从数量上看,从事农业种植的人越来越少,经商的人数大增。原因:农民的赋税和徭役繁重;商品流通扩大、市场需求旺盛、从事工商业利多。这些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反应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明南都繁会图 (南京的繁荣景象)明皇都积胜图(北京的繁荣景象)2.商帮的形成徽商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胡雪岩:著名的徽商,早年在各省设立银号20多处,资产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后又入朝为官,所以历史上称“红顶商人”徽商的房舍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山西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19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晋商晋商祁县乔氏乔家的商业字号有200多处,乔家的资产相当于现在的八、九十个亿。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山西平遥古城(1)你能从上述表格中获得哪些信息?(2)结合所学内容和课文第11页的资料,说说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海外贸易十分活跃清朝前期的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清朝前期的中国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等方面。农耕文明的繁盛明清经济的发展课堂小结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