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2张PPT。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东南沿海倭寇和台湾东北女真西北维吾尔和蒙古西南藏族一、抵御外来侵略阅读书本,明清时期中国成功抵御了哪些外来侵略者?东南沿海:东北:台湾:荷兰殖民者沙俄倭寇1.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1528年—1587年),安徽定远人,戚继光从小受其父戚景通严格教育,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家军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患终被荡平。戚继光曾为诗:“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2.雅克萨之战(1)背景: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并在中国的尼布楚和雅克萨建立了殖民据点。(2)概况: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派清军大规模围攻雅克萨城。 清军在雅克萨战役中使用的枪炮(神威无敌大将军炮)(3)结果:在边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取得胜利。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4)意义: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3.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末年(17世纪初),一群荷兰人来到台湾,他们欺骗当地居民说:“船漏了,请租给我们一张牛皮大的土地歇歇脚。”然后,把一张牛皮裁成许多细条,连接起来,圈了一大片土地,从此荷兰人逐渐占领台湾,建立殖民统治。郑成功,名森。原为南明政权的大将军,因蒙南明绍宗赐明朝国姓朱,世称“国姓爷”,又因蒙南明昭宗封延平王,称“郑延平”。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芝龙降清,郑成功乃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但终遭清军击退。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并大力发展生产,但不久即病死。1.1683年,郑成功的后代郑克爽归顺清朝。2.1684年,清朝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清朝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统治的?台湾府的设置有什么样的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883年法国挑起中法战争,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侵略目标首指台湾,刘铭传被清政府派往台湾。刘铭传率部抗击法军,成功保卫台湾。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从福建省析出升格设立台湾省,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由刘铭传出任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请列举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三国时期,孙权派人率领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联系;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地区;;3.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4.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次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二、处理民族关系阅读书本,明清时期中国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明朝修长城1.西北边疆的管辖清朝2.西藏地区的管辖3.西南地区的管理明修长城1.明朝为什么要大修长城?2.你认为明长城发挥了什么历史作用?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总长度8851.8公里。嘉峪关明修长城 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犯,保护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边疆地区经济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但明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封闭了其他民族与汉族的交往,影响了文化的传播。修长城是否真正有效抵御蒙古人南下?“明修长城清修庙”怀柔政策清朝:怀柔政策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处由古典皇家园林和御用寺庙相结合的大型古建筑群,是清朝规模最大的一座行宫。它综合表现了中国古典造园艺术、建筑艺术和宗教艺术,具有十分独特的文化价值。避暑山庄四周有12座喇嘛庙,泛称“外八庙”。这些庙大多朝向山庄,像是在朝拜皇上。 清朝统治者经常在夏季前往避暑山庄和附近的木兰围场,接见蒙古王公、西藏政教首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与他们联络感情。乾隆皇帝画像1.马格尔尼2.渥巴锡土尔扈特部东归 渥巴锡,土尔扈特部杰出首领。不勘忍受沙皇俄国的压迫,于1771年1月16日,统率全部落,毅然举行武装起义,带领16万人东归祖国。途中打退了俄国军队无数次的围追堵截,战胜了疾病和沙漠,行程万余里,于同年7月20日回到祖国境内,全部落仅剩6万多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渥巴锡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伟大的民族英雄。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乾隆皇帝画像1.马格尔尼2.渥巴锡3.六世班禅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理?A.赐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顺治帝)B.赐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 (康熙帝)此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建立册封制度 乾隆五十七年(1792)特颁发两个金瓶(藏语音译为“金奔巴”),分别供奉在北京雍和宫和拉萨大昭寺,内装象牙签数支,为抽签选定达赖、班禅“转世灵童”使用。2.设置驻藏大臣①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②1751年,清朝在地方设立噶厦(西藏地方政府),授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的权力。3.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①章程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喇嘛、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②驻藏大臣还掌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③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南地区的管理明朝:土司制度→流官制度 土司又称土官、酋是古代中国边疆的官职,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①明成祖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与中原地区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这就是改土归流。西南地区的管理②清朝雍正时期,这一制度开始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西北边疆的管辖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大举进犯漠南。 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边疆地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西北边疆的管辖大、小和卓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伊斯兰教领袖。大和卓是指波罗尼都 ,新疆喀什噶尔人,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的长子。小和卓指霍集占,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的幼子。和卓是波斯语的汉语音译,意思是"圣裔",就是专指伊斯兰教创始者穆罕默德的子孙,后用来称呼伊斯兰教学者和大阿訇。 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西北边疆的管辖设置伊犁将军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清朝疆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