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2020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19-2020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50分
1.(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汽油挥发 C.石蜡熔化 D.菜刀生锈
2.(2分)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品红 B.蔗糖 C.花生油 D.酒精
3.(2分)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2 个氯原子:Cl2
B.3 个一氧化氮分子:3NO
C.5 个铁离子:5Fe2+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O
4.(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溶解
C.过滤 D.倾倒液体
5.(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BaCl2、NaCl、H2SO4 B.H2SO4、CuCl2、Na2CO3
C.NaOH、H2SO4、NH4Cl D.Na2SO4、KNO3、NaOH
6.(2分)下面是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其中显酸性的是(  )
A.血浆7.35~7.45 B.胃液0.9~1.5
C.胆汁7.1~7.3 D.胰液7.5~8.0
7.(2分)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质量比约为1:4
B.利用空气中氧气与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D.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
8.(2分)2019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
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减少酸雨对水的污染
9.(2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0.(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11.(2分)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12.(2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
B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红色消失 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C 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 向塑料袋中滴加少量酒精,挤瘪密封,放在热水中,塑料袋很快鼓起 酒精分子受热后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13.(2分)豆腐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氨酸属于无机物
B.亮氢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亮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3
D.亮氨酸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14.(2分)打火机是常用的点火工具,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火机的制作材料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
B.打着火后,铁制挡风罩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C.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与森林着火时设置隔离带的灭火原理相同
D.燃料丁烷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属于化石燃料
15.(2分)如图是氧元素,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B.Na+的结构示意图是⑥
C.氧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①②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学式为Na2O的化合物
16.(2分)201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负面作用
B.利用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C.露天焚烧废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17.(2分)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B.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
D.生成物丙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18.(2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将NaOH固体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
B.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 NaHCO3溶液
19.(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氮气熔、沸点低,可用作保护气
B.石墨很软,有光泽和滑腻感,可用于制作电极
C.钛合金可塑性好、易于加工,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D.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造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20.(2分)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空气、硬铝、波尔多液
B.氧化物:氧化锌、石灰石、二氧化锰
C.酸溶液:双氧水、盐酸、醋酸
D.化合物:乙醇、活性炭、小苏打
21.(2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降温等方法
C.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
D.将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可析出30g a物质
22.(2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3.(2分)小东同学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锌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一定没有锌
D.反应后滤液的质量大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
24.(2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澄清石灰水与氯化钡溶液 通入CO2气体
B 鉴别食盐水与稀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 鉴别纯碱溶液与食盐溶液 滴加稀硫酸
D 鉴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 滴加硫酸铜溶液
A.A B.B C.C D.D
25.(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
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6.(6分)物质世界处处离不开化学。从氧化钙、硝酸钾、氖气、熟石灰、食盐、酒精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用作霓虹灯填充气的物质   。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   。
(3)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   。
(4)用作化肥的物质   。
(5)用作调味剂的物质   。
(6)用作燃料的物质   。
27.(6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简易净水器中常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水中异味。
(2)厨房中铁锅的锈蚀主要是铁与氧气、   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3)喝下汽水后会打嗝,原因是   。
(4)某钙片部分标签如图所示,其成分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则此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5)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砂锅是利用洗洁精的   作用。
(6)铝制品不用涂任何保护层来防腐,因为   。

28.(7分)通过学习,我们对于水及水资源有了全新的认识。
(1)自然界中的水几乎都属于混合物。
(2)有时我们在野外可以看见清激的山泉水,泉水虽清澈,它也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有可能是硬水,我们可用   进行鉴别,在生活中,可用   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对于“既浑浊又恶臭”的脏水,我们也可将其变成纯净物。其步骤主要有:①静置沉淀 ②加明矾 ③过滤 ④吸附 ⑤蒸馏,这一系列净化处理后,将其变为较纯净的水,在步骤②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在步骤③中,会用到的仪器有   、烧杯、   、玻璃棒,这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经过操作③后,所得液体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字母)。
a.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滤纸破损
29.(7分)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
(2)B中发生反应时现象为   ,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   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4)用图D所示装置蒸发食盐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30.(4分)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B是一种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水溶液呈蓝色,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   。
(2)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图中所涉及到的反应中,与③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5分)
31.(8分)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F中仪器a的名称为   。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要收集较纯净氧气用该装置进行反应时,应改进的措施是   。
(3)图2是收集氧气的过程,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数字序号)。氧气收集完毕的操作是
   (填字母序号)。
①盖上玻璃片
②正放在实验台上
③取出集气瓶
(4)小明同学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欲使反应平稳进行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B装置,用足量的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持续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增加的操作是   。(提示:硫酸钙微溶于水)
32.(7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铝比铜   (填“强”或“弱”),比较的依据:   。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
假设一:含有氯化镁
假设二:含有镁粉
假设三:含有氢氧化镁 ……
【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②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 沉淀未见减少
实验2 加入适量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由实验1可知,假设   不成立;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   。
假设三   (填“成立”、“可能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四、计算题
33.(5分)向氯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是   g。
(2)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019-2020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
1.D; 2.C; 3.B; 4.A; 5.D; 6.B; 7.B; 8.B; 9.C; 10.B; 11.A; 12.D; 13.B; 14.B; 15.C; 16.C; 17.C; 18.C; 19.D; 20.A; 21.D; 22.C; 23.C; 24.B; 25.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6.Ne;CaO;Ca(OH)2;KNO3;NaCl;C2H5OH; 27.吸附;水(或水蒸气或H2O);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降低;90%;乳化;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28.肥皂水;煮沸;吸附杂质,并使杂质沉降;铁架台(带铁圈);漏斗;引流;c、d; 29.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不支持燃烧和难溶于水;红磷量不足;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有大量晶体析出; 30.CuO;冶炼金属;Fe+CuSO4=FeSO4+Cu;①;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5分)
31.长颈漏斗;AE;在试管口内放一小团棉花;bac;①③②;C;CaCO3+2HCl═CaCl2+H2O+CO2↑;将大理石磨成粉末状; 32.强;铝可以和盐酸反应,铜不和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一;镁粉;可能成立;滤纸条变红;
四、计算题
33.5.91;











第12页(共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