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大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行己有耻”,就要(   )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树立底线意识,只要不违反法律就行 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吴晓芳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初一8个班共370个学生作了自控 力检测,统计结果显示:自控能力很强的有38人,约占总人数的10%;自制力较差和很差的为55人,约占总人数的15%。增强自控力,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
A.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B.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
C.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 D.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情
3、孔子说:“行己有耻”下面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一个人做事情,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B.一个人做事情,对有利于自己的行为都要感到耻辱
C.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
D. 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做违反道德与法律的事情
4、学校启动“明荣知耻,健康成长”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具体化。“明荣知耻”要求我们做到(  )
①不肆意放纵自己,不违背基本规则 ②有羞耻之心,明辨是非善恶③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反思行为的效果与影响④磨砺意志,增强自控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于这些语句中“格”的解读不符的是(   ) 
A.标准 B.改正 C.局势 D.法式
6、“行己有耻”警示我们,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行己有耻”要求我们  (  )
①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③树立底线意识.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小康在期末考试中作弊,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并予以制止,责令其离开考场。一开始,小康还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后来,经老师批评教育,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流下了悔过的泪水。你认为(  )
A. 小康当众被老师批评教育很没“面子”
B. 小康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是在维护自己的自尊
C. 老师的行为破坏了小康的良好形象
D. 通过教育小康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8、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下列语句中能体现“知耻”的是(   ) 
A.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B.失败乃成功之母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敬人者,人恒敬之
9、下面对青春有格中的“格”的寓意理解错误的是  (  )
A.规矩  B.规则   C.准则  D.规律
10、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不良诱惑。对此,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
A. 可以先尝试—下,发现有危害再戒除也不迟
B. 只要把握好“度”,沾染不良诱惑并不可怕
C.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D. 对不良诱惑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沾染不良诱惑
11、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这些规则和界限主要包括(   ) 
①道德规范 ②法律法规③纪律 ④“帮派”约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德合天地,止于至善’是中华德善文化的价值追求。”对崇德向善价值理念的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题,中国将“德善”作为一切道德的本源。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做到  (  )
①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②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④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一次数学考试,小飞同学趁老师没注意抄了别人的一道题。事后,他感到非常后悔,主动向老师讲清楚。这说明小飞(   ) 
A.在小题大做,装模作样     B.能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而感到羞耻,有知耻之心 
C.为了博得老师的好感不择手段  D.太老实了,会吃亏的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勉励我们(  )
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 ②严于律己,不断完善道德修养 ③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 ④道德理想的实现不仅在于知善恶,更在于为与不为的行动,要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A. ①③  B. ②④C. ①④  D. ②③
15、“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这就要求我们“行己有耻”。引导我们辨别是非,做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个人的情感好恶 B.自身的愿望     
C.羞恶之心   D.他人的评价
二、非选择题:
16、.美国著名篮球明星卡尔·马龙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遇到各种不良行为的诱惑,比如吸毒、酗酒,凡此种种。我从不去那些地方,因为我从小就相信自己长大以后一定大有作为。”请你说说你对卡尔·马龙这段话的理解。

17、小林因为交友不慎,他被一帮贪玩的同学影响了学习。当父亲看到他的考试成绩后,紧皱着眉头,大口大口抽烟。父亲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但小林能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父亲的伤心和失望。正是这种眼神促使小林改变自己,又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1)为什么父亲的眼神使小林改变自己?
(2) 这个小故事启示我们应如何对待他人的自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D 5、 B 6、D
7、 D 8、A 9、D 10、C 11、A 12、B
13、B 14、B 15、C
二、非选择题:
16、①他能够面对各种不良诱惑,管控自己的行为②面对诱惑而不为之所动,说明他具有很强的自控力③他依靠坚强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战胜了不良诱惑。
17、(1)当小林考试没考好的时候,父亲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这正是呵护小林自尊的表现;当小林又成为同学中的佼使者时,父亲对小林的赞美和欣赏,使小林体会到了做人的自豪与快乐。这些都体现了父亲对小林自尊的尊重,体现了父亲对小林能够健康成长的期望。
(2)这个小故事启示我们,要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韵尊严。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