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必修一:2.4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图版(2019)必修一:2.4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运用区域地图和水循环的示意图等,观察、认识水循环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以及不同地区水循环的差异等,从而了解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特征。
人地协调观:水及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的作用,并通过运用相关资料材料等,思考人与水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运用图表资料和所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知识,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综合多因素思考和分析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通过动手实验,制作模拟水循环的小实验等,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
2.难点: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自制教具、地貌景观模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实验探究:模拟水循环
1.在一个平底器皿中加少量的水,布满底部即可。把一个装有沙子的小瓶放入水中。
2.把一块塑料纸盖在器皿上并用橡皮筋扎紧,然后把一块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
3.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一个白天,然后在户外放置一个夜晚。观察器皿内和塑料纸会有什么变化。
思考:这个实验展示了水的什么现象?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是怎么体现的?
板书:一、水循环。
知识回顾:水的存在形式:固体、液体和气体。
板书:概念
启发提问:水循环联系了那几个圈层?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小结: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启发提问:什么是海上内循环?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小结:海上内循环:海上蒸发形成的水汽进入大气,大部分在海洋上空适宜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落在海洋中。
板书:二、海上内循环
学生讨论、回答:什么是陆上内循环?
教师小结:陆地内循环:陆地水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高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上,这种陆地与陆地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陆地内循环。
板书:三、海陆间循环
学生讨论、回答:什么是海陆间循环?
教师小结:海陆间循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这种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思考:
问题1:使海洋蒸发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问题2:什么作用使径流流回海洋?
问题3:哪一种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
问题4:水循环的外因是?
问题5:水循环的内因是?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略
探讨:探讨下列现象参与的是哪一种水循环?
1.未登陆的台风。
2.《长江之歌》中唱道:“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3.塔里木河的水。
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说的正确吗?
教师小结:
总结:三大类循环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水量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作用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与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补给陆地水体
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典例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阅读:水的更新周期
各种形式的水在循环中以不同周期自然更新。水的赋存形式不同,更新周期差别很大。多年冻土带的地下冰和极地冰盖更新周期最长,约10000年。海水更新周期约为2500年,山岳冰川视其规模不同约为数十年至1600年,深层地下水约为1400年。湖泊为数年至数十年,沼泽为1~5年,土壤水为280天至1年,河水为10~20天,大气水为8~9天,生物水则仅为数小时。
板书: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哪些?
教师小结:
过渡阅读:全球水量平衡
公元前,人类就有了水循环的观念。随着对降水量和河流流量的观测增多,人们对水循环的研究得以深化,并得出水量平衡的概念。许多学者对全球水量进行了多次计算,得到全球水量平衡总的状况:从长期看,全球范围的总蒸发量等于总降水量。具体来讲,大洋的蒸发量大于其降水量,其差值为陆地降水量,成为大陆水体的来源;大陆的降水量大于其蒸发量,其差值为径流量。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流线水文观测的进一步发展,水量平街转向中小尺度的研究,包括主要流域及国家范围内的水量平衡研究。
学生讨论、回答: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水量平衡?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板书: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哪些?
教师小结:目前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地下径流、下渗、降水等环节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对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
总结: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减少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板书: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阅读下列材料,讨论、回答:
A.材料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什么长江水能够源源不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教师小结:
(1)“天然新鲜水制造厂”:水循环运动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学生阅读下列材料,讨论、回答:
B.材料二:
舟山渔场位于长江、钱塘江的入海口,是中国最大的渔场。为什么舟山能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呢?与水循环有关吗?
教师小结:
(2)“大自然的物质和能量的传送带”:水循环带动着地球上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①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②缓解了高低纬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学生阅读下列材料,讨论、回答:
C.材料三:
长江三峡、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以及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喀斯特地貌等得形成。
教师小结:
(3)“地形雕塑师”: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平衡更新作用: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迁移交换作用: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3)影响塑造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阅读:北京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既包括河湖水系、湿地、蓄滞洪区,也包括城市配套设施,如绿地、花园、集雨池、可浸透路面等。为了保持“海绵”吸放雨水的“弹性”,今后将停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在过去、人们常把自然河道修整得外形规矩,并以水泥护砌岸坡。这是因为河道越直,雨洪就越易倾泻,管护的难度小、成本低,但会造成大量河水白白流走,河流自净能力降低。今后,管理河湖坑塘时,应更重视水体的曲折岸线,恢复水体的天然状态。
全课小结:
布置作业:完成填充图册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一、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二、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