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课件(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课件(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1793年,马戛尔尼(1733—1806年)作为第一个正式访华的英国大使,曾两次觐见乾隆帝。对中国进行观察后,他断言,“中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马戛尔尼何以会透过乾隆盛世辉煌的表象作出如此判断?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反思乾隆盛世中潜藏的危机,进一步探讨中国近代前夜落伍的原因。
序言
乾隆 1735年----1795年在位
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

目录

透视盛世阴影
从英国使团看盛世危机


回望盛世余辉
回望盛世余辉
PART 01
西跨葱岭
西北达
巴尔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
以北的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
东南到台湾
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
南至南海诸岛
资料1 乾隆中期,清政府在有效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者入侵基础上,平定天山南北的叛乱,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资料2 乾隆时期,精耕细作技术和高产作物的种植得到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这使得中国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仍然能以大约9亿亩的耕地养活3亿左右的人口,长期保持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
1.多熟制的种植制度逐渐成熟。
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3.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
经济上,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资料3 18世纪末,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的份额超过欧洲5个百分点,大约相当于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中国的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



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英国对中国茶叶需求量的变化
1720年 181 600千克
1800年 10 442 000千克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的变化
18世纪60年代 300万两/年
18世纪80年代 1 600万两/年
经济上,对外贸易居世界前列;GDP占世界份额的三分之一。

贞观八年(634年)十月,新宫建设开始。起初取名为“永安宫”,意求太上皇李渊长永安泰。
贞观九年(635年)正月,新宫更名为大明宫。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年界七旬的唐高祖李渊驾崩于长安大安宫寝殿内,大明宫建设随即中止。此次建设时间仅持续半年有余,按唐代殿堂营作,一般是先备料,后施工,石构件和木材的材质运输及砖瓦的烧制,都很耗费时间,还要避开农忙季节,且李渊病逝十余年间,不见有使用大明宫的记载,可以推测此次工程无多大建树。大明宫的基本格局并非在贞观时期形成。
资料4 乾隆时期,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总结,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文化工程。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也成书于这一时期。
文化上,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整理和总结。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及上述资料,说说“乾隆盛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2.经济上,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居世界前列;GDP占世界份额的三分之一。

3.文化上,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总结。
以设计表格的形式,试将乾隆时期与历史上汉、唐、宋、明等盛世之际的人口、疆域、经济发展水平作纵向比较,判断一下,“清朝(1840年前)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衰朽阶段”的评价是否准确。
汉 唐 宋 明 乾隆时期
人口
疆域
经济
发展
水平
666. 37
万平方千米
1255
万平方千米
383
万平方千米
1037
万平方千米
1284
万平方千米
汉 唐 宋 明 乾隆时期
人口
疆域
经济
发展
水平
6000万
8000万
2100万
6330万
三亿
GDP占世界总量的40%
占世界总GDP的比例高达50%
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60%, GDP占全球总量的50%
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占世界总 GDP的40%
工业产量仅仅为全世界的6%,占世界总 GDP的30%
根据上表可知,“清朝(1840年前)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衰朽阶段”的评价正确。





透视盛世阴影
资料1 乾隆末年,洪亮吉提出,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乾隆五十八年(1793),乾隆帝在比较了康乾两朝的人口之后,也得出了“朕甚忧之”的结论。


资料2 乾隆时期,有人这样描述官场:地方官员中实心为民办事的人,十个人里最多有一两个,而这一两个人常要被那八九个讥笑,被认为是迂腐笨拙,不会做官。上面的长官也认为这一两个人不合时宜,尽快调走他们。
在“乾隆盛世”的繁荣中,社会危机隐隐浮现,给盛世投下阴影。
官场贪污腐败。
人口增长过快,社会负担严重。
资料3 乾隆二十年(1755)以后,连年出现文字狱,延续二十多年,办案七十多起、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都是前朝所未有,也是世界历史上所少见。


以上资料反映了乾隆时期哪些方面的社会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社会负担严重。
2.官场贪污腐败。
3.文字狱不断,思想控制严密,禁锢了思想。
从马戛尔尼来华看盛世危机
人物速写:乔治?马戛尔尼
(George Macartney,1733—1806),
英国外交官、勋爵,受英国议会和
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于1792年以庆贺
乾隆寿辰为由出使中国。
1.马戛尔尼使华目的:1792年,英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访华。使团以代表英王乔治三世为乾隆帝祝寿为名,实际上是英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展的一个环节,带有获取殖民利益的目的。

2.乾隆帝拒绝: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到避暑山庄给乾隆帝祝寿,向清政府提出开放通商口岸等多项要求,乾隆帝对各项要求逐条加以驳斥,完全拒绝。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高傲自大
闭关自守
观点1 乾隆帝拒绝英使的要求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抵制了殖民主义的侵略。

观点2 乾隆帝拒绝英使的要求是错误的,他简单地一概拒绝,断然关闭了谈判的大门,闭关自守,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扩大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机遇。

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观点1和观点2都比较笼统,容易以偏概全。具体地说,对英国使团领土方面的要求,应该断然拒绝;对于改善贸易的要求,乾隆帝应该结合中国自身的情况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不应闭关自守。
3.英国使团的礼物:英国使团送来天体运行仪、地球仪、先进的枪炮、望远镜、秒表、钢铁制品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乾隆帝对军舰模型最感兴趣,认为英国的优势在海上,只要海防严密,他们就无力侵犯。所以乾隆皇帝告诫沿海地区高级官员要加强海防。
乾隆帝观看军舰模型后的反应说明,乾隆帝对英国的野心是有所认识的,但是,他仍然比较自信大清帝国的实力可以抵御外来入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盲目自信、自大。
在你看来,马戛尔尼携带这些礼品有怎样的用意?
向清帝国展示英国工业科技成就,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以使乾隆皇帝同意打开国门,与英国通商。
乾隆观看军舰模型后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4.使团对当时中国的观察:英国使团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马戛尔尼十分沮丧地离开了中国。但在访华过程中,对中国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并作了详细的记述,为我们从中外对比角度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留下了独特的资料。
资料1 马戛尔尼访华途中,在船上留两位中方官员一起进餐。他描述当时的情景说,“吾人所用刀叉,两大人初觉用之不习,然未几即能随意叉切”,“两大人告别时,亦学西礼,与余握手”。(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资料2 马戛尔尼说:“中国上等人之受有教育者若任其居住本国,不与外界接触,其开化之程度已足称完备;若令其与世界民族相见则知识殊形缺乏。”(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资料3 在给乾隆帝祝寿之前,英国使团与中国官员就英使的觐见礼仪发生争执。马戛尔尼坚持行英国臣下见英王的礼节,即行屈膝单腿下跪礼。清廷则要求英使必须行中国传统的臣子觐见皇帝礼仪,即行三跪九叩首礼。
资料4 马戛尔尼说:“中国工业虽有数种,远出吾欧人之上,然以全体而论,化学上及医学上之知识,实处于极幼稚之地位。”(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资料5 马戛尔尼说:“广东一处地近海洋,洋人到中国者必在此间登岸,中国为防御洋人起见,特设重兵镇之……此辈宽衣大袖之兵队,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尚属一不易置答之疑问也。”(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资料6 英国使团中的孩童托马斯对中国人用手工而不用机器采煤感到惊讶。英国人为他们的绞车、轨道和铁皮运煤小车而自豪。已经席卷他的国家的工业革命是那样深入孩子的心灵,天朝的落后使他一目了然。(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资料1习俗问题、资料2教育问题、资料3礼仪问题、资料4科学技术问题、资料5军备问题、资料6工业问题等。

会更关注资料2、4、5、6反映的问题。因为他们看到了中英发展程度的差异,当时中国的发展程度远远低于英国。英国已是工业文明,中国仍是农业文明。
从以上资料来看,英国使团关注到哪些问题?你认为他们更关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
影响:最终中国的农业文明难抵英国工业文明的炮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
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正在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近代前夜中英对比


经济
画面二: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十全大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
★近代(1840年前,下同)前夜中英对比


政治
画面三:当乾隆傲慢地拒绝英国通商要求,正在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而沾沾自喜时;西方的殖民者早已踏上殖民扩张的征途,正在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力图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
★近代前夜中英对比


奴隶买卖园
外交


★近代前夜中英对比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行星运动规律。
思想文化
中 国 英 国
经济基础
文明类型
政治制度
军事力量
思想文化
对外政策
综合国力
农业为主,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属于农耕文明

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经济迅速发展
属于工业文明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黑暗腐败,没有自由
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装备落后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科技落后)
思想文化繁荣活跃,如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科技世界领先
闭关锁国、
限制贸易(不是禁止)
脱离世界潮流
在全球殖民侵略
扩大国际贸易
成为世界霸主

日趋衰落
世界强国
近代前夜中英对比
归纳
课后作业
1.编制本课思维导图。
2.完成相应作业。
(要求:第1、2项作业写在练习本上并拍照上传给自己的老师。
课外读物推荐
明天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