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强化 课件(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皇权强化 课件(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皇权强化
5.3.1

龙二中 余灵玲

目录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君主专制制度
的影响
P21-P23


坐而论道


站而论道


跪而论道


明清
汉至唐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中央
布政使司
( )
按察使司
( )
都指挥使司( )
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
民政财政
司法
军务
行中书省
作用
加强了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
地 方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中央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皇帝
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制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

逐渐形成了内阁制度
中书省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明太祖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职能
吏部尚书吴琳,退休后黄冈老家。朱元璋对他不放心,派特务偷偷侦查他的活动。特务到他的家乡,看到一个农民模样的老头正在插秧,上前打听:“这里有个吴尚书在家吗?”老头答到:“我就是”。特务回去报告说,吴尚书安分守已在家务农,明太祖听了很高兴。
1、朱元璋用什么办法做到对大臣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的?
朱元璋让锦衣卫兼做秘密警察,负责监视、侦察臣民的言行,以便随时掌握官吏的活动。
明成祖设立东厂、西厂。
东厂,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北东厂胡同成立的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官员如果违背了皇帝的意旨,就会在殿廷上挨板子。
廷杖制度使明朝君臣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使君臣关系完全变成了主仆关系!
设立“廷杖”制度
皇帝
中央
地方
知识分子
臣民
废丞相
权分六部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文字狱
八股取士
“厂卫”特务机构
廷杖制度
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
清初,沿用明朝的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但保留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阻碍了中央集权。
清初最高国家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

限制君权

清强化皇权
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表现---军机处


军机处

办理西北军务;加强皇权

原因

跪受笔录,
承旨遵办

职能

人员简单

特点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P23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
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想一想:军机处的作用是什么?它的设立为什么强化了君主专制?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后
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君主专制极端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皇帝权利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发展过程


皇帝制、
三公九卿、
郡县制






内外朝制
三省六部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中书省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雍正)
明清时期时代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君主专制
封建制度
(明清)
君主专制、封建制度

隋唐


明清




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

地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中央:
废丞相
设殿阁大学士,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设厂卫特务机构
设廷杖制度
清朝强化君权的措施
雍正年间:
仿效明朝制度,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初:
设军机处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性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局限性

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为了强化君主集权巩固统治
赞同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写内阁制度是错的
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明清时期,皇权高度强化
课后作业:
1.整理听课笔记
2.背诵本课知识点
3.完成《作业本》P10-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